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 y3 u! ~$ N# z0 y# U2 O3 _5 r2 H' Z, d+ y( p' F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
! m% ^& o O) n. B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3 C3 O6 J! s# s4 ^5 ~8 V
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 w* p% c% d% y$ v# e# j( @
說斷滅相。】
0 w& c/ {5 t! m b3 {2 Z5 b$ `: a) p2 C) N- U, @
三界六道之外
3 y' ?. M$ l2 k- V; @+ Y
4 }4 L- q2 `6 x5 q1 G: x* c【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 B/ h1 J4 i3 g4 t) Y
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 x( M, s/ R. x7 a+ }+ {8 n
% C9 s" o7 G& @( p5 i5 g8 b
佛叫須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個觀念,認為「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5 N5 c( d' q: W1 A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認為不著相就可以見佛,就可以大徹大悟的話,他說須菩提啊,# y0 V# w$ j" _. T: j5 _
你千萬不要這樣想,不要認為沒有功德成就也能夠悟道成佛,你有這種觀念就錯了。
+ Q I, f$ v8 k- J0 U 前面我們明明聽須菩提講的嘛!不要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佛則說若以色見我,以音9 Y% S: R. _# L8 a4 }4 U* U
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可是佛現在又說,須菩提你不要搞錯了啊,假如你+ v3 D6 g2 ?; o7 u; O; a7 X; {
認為不具足一切功德圓滿就能大徹大悟的話,須菩提你注意啊!「莫作是言」,你千萬9 o! b+ k# s4 {* L5 m3 V2 `. v
不要那麼想啊!千萬不能認為不要具足功德就可以大徹大悟。
! F; ]5 S+ Y8 O% @' h/ S; W; C
' [9 S2 ^- i, S) a1 B( Q( @)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 t' L5 \; [; T; ?- V( X8 u! K1 ]
- h- o: J: M: T& R i- q 你如果以為人只要悟了道以後,甚麼都好了,甚麼都空了,這個觀念是很嚴重的錯
+ Q1 W3 v- j! |誤啊!這是佛明白交代給須菩提的。/ R l3 _/ m+ H% ~$ }& ^
關於這一點,我個人倒也碰到過很多。幾十年前在大陸雲南,找一位很有名的禪宗
: |9 T5 {! l$ ^- c- `/ v: |大師,也是一位八指頭陀。後來我到昆明碰面了,我說:法師,我聽說你悟道以後有一6 q- T: W+ K5 I( {5 ]2 Y4 n2 x/ Z
個觀念,認為證得涅槃以後,生死已了不再來了,有沒有這樣說法﹖他承認了,我就請
* s/ o( e- H( [& e7 ?教他楞伽經中的話,「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你不來到那裡去啊﹖跳出三界外,. l1 s7 H) T. x7 V7 M4 a+ z; F
跳到那裡去呀﹖佛沒有說有個第四界呀﹖不在五行中,那你在那一行中啊﹖了了生死就3 k& p6 u" G3 `' g* V9 P
不來,這不是佛法吧!後來為這個問題我們辯論了很久。/ w. z3 o; `+ }: C- d( y" U9 V
很多人學佛都有這個觀念,都認為學了佛,悟了道,兩個腿一盤,了了生死,再也3 Z! ^# F# x9 Q+ k( \
不到這個世界上來受苦了。這個觀念是絕對錯誤的,是修道學佛上最大的錯誤觀念。: u0 Z6 {1 t: b. M& B7 W
常常有人告訴我,殯儀館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可以證明佛法的事也很多。今天
6 J+ D, |& _ Q: s' {# H; C: T一位同學說,殯儀館的人告訴他,有個十幾歲的女孩子,父母逼她趕快結婚,逼急了,
$ v1 s" D. O8 z) J# F9 Y: r% ]6 i她兩腿一盤,就涅槃了,就走了。死了以後送殯儀館,沒有辦法裝棺材,因為兩個腿盤2 t! G5 q; h9 v5 r
著,骨頭也硬了放不開,沒辦法,只好給她特別設計一個方櫃子,把她放在裡頭。我
; z, i5 H2 W! @8 V說:此乃再來人也!就是所謂修行並不一定證到羅漢果,有所成就的,七還人間、五還、
( m2 `2 C1 K( L1 I8 B三還、一還人間等等的現象。又有一位同學告訴我,有一個四十多歲出家的太太,八九1 n( g y, k6 w0 D! c
十歲死了,結果燒化後頭頂骨不壞,舍利子都在那裡。這些都是比較實際的資料。
. Q9 g8 P6 d. {9 a, y4 p2 }/ `9 q8 `( E$ j+ P9 t
斷滅見. u3 d5 [8 [; t9 H; F
' ^. S2 Q+ w: Y* [7 o
回頭再說有人認為悟了道以後就不來,好像有個地方可躲似的,這是個錯誤的觀念。7 y5 z- s4 ]' e" n
這個錯誤的觀念,在佛法上就叫做見地上的錯。一個人學佛,不管在家出家能夠證果的,% Z! x% m9 |9 E* ^4 R" J
最重要的是斷見思二惑。見惑、思惑,在前面第九品已經談到過,見地不清楚有了偏差,7 S. b8 j: u* A8 k1 F
就落於偏見。五種錯誤的見解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五見障礙! b$ U7 E) f/ J* m* K' k- \
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煩惱惑,內心的貪鎮疑慢疑。
8 x. M" k' M5 \! A# X& S 現在人類的唯物哲學就是落於斷見,認為人死如燈滅,沒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 |9 v# ~; s) Z; ?& Z& [9 `因為還拿不出來證據﹔認為人死了就是完了,這是屬於斷滅見,也是邪見的一種。所以
; O- M0 D, b1 m6 H% N) ^佛就告訴須菩提,你千萬不要落在一個錯誤的觀念,一個斷滅見的思想見解。! |% v1 y6 I: _* a4 x
前面剛剛說不能著相來看佛,現在又告訴他,也不能落在不著相看佛﹔著相是錯,
* G' h' T! D1 P( X) O1 o; B8 H不著相也是錯。假使落在不著相看佛,一切本空,又何必做善事,佛也空,善也空嘛!
( ^4 e0 b+ B: i! T9 X5 m- z一切皆空,我殺人也沒有關係呀!殺也空嘛!偷騙搶做壞事都空,這樣的見解,就叫做8 _% W" D/ o: j
撥無因果,落於空見。空見的錯誤,同唯物思想是一樣的,這一點大家要特別留意。有
8 q- i# U7 W4 T些南傳佛學,就是東南亞一帶小乘佛學的觀念,就是落在空見的見解上,結果被唯物思. w1 D: l. o8 M/ _" C
想吃掉了。: g, O' |% j' e% q* J( X1 t" j
撥無因果就是把因果這個道理撥開了,不承認有因果的存在,這是現在人類思想潮' o7 `7 e+ R# l1 G1 g6 @
流最可怕的一面,也就是佛說的斷滅見的思想。佛就怕須菩提搞錯見解,上面先告訴他 n" M* X7 `: K. B: e
不能著相見如來,但是又怕須菩提落在不著相﹔不著相的結果就變成斷滅見,撥無因果
$ s- ^" l+ C* O3 h7 t了。所以他就再三告誡,「莫作是念」,你不要搞錯了。2 }+ l/ l7 Q8 j' ^/ i5 v8 T, m+ Y
9 H* P0 \. g+ j* u4 [/ O 不說斷滅相
0 E+ L2 l3 o0 Z$ w
( V, ]. N+ @& N5 }【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p* f( s( X, \: ~6 T
2 i1 h/ Z. {* M' A/ H- i6 v 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人,想求得大徹大悟,首先要注意不能落入斷滅相。斷滅相是
7 u1 e9 C; F, H1 M甚麼呢﹖斷滅相落空,認為佛法的究竟是空的,見到個空果,就是斷滅。現在金剛經快
/ X8 F6 @; w- v# n5 p0 V; H$ p講完了,金剛經中有沒有告訴你一個空字啊﹖我們後世的注解,說金剛經是講空的,那
y3 R* K8 h0 p% g是你的注解,佛可沒有這樣說!佛只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k! C, C0 b. t* R2 i0 N% H( ^. F9 a
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是教育方法,處處把你的錯誤擋8 @/ i, C0 m+ J+ b- V) C
住,他並沒有告訴你是甚麼,只告訴你不是甚麼。心經也只是告訴你照見五蘊皆空,最/ N# [) r8 J$ y
後告訴你真實不虛,並沒有講空啊!是照見五蘊皆空,它並沒有說般若波羅密多都是空
4 R: q& ?5 C& Y! E' \& q的啊!這些就是我們研究佛學、佛經、佛法,必須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落在
# g7 r& n( @, l5 p邪見的錯誤上。- j5 m. B" ?* a: ~
空,同斷滅見是一模一樣的,有許多人學佛,自認甚麼都看得空了,其實那不叫做 z% a/ e8 ?2 q3 t; |- K
空,從心理學來講,是你灰心了,或者年紀大了,或者環境不得已,或者倒楣透頂,所8 E& ^6 {& D; p. j% f |( k* g* @' x( B
以說自己看得空得很了!還有個灰心在,就不是空,那個灰心非常厲害。還有許多搞哲
! {4 d0 A. l4 |- a) t1 J學的學佛,經常喜歡吹這個牛,看空了,看通了等等。他只要開口講這個話,就證明他7 Z/ o6 K1 F5 w7 ]' [3 {9 n
一點也沒有看通,因為他真通的話,連說這個通、這個空都不會了。空的啊!空的啊!
+ k( a# ` Z2 }' O3 e8 B2 v L他在感嘆嘛!對不對﹖他既然感嘆就心有戚戚焉,這正有個東西,一點也沒有空。換句3 d9 C" J4 [7 q" k; d# y
話說,這不過是不吃西瓜,卻吃了一個大冬瓜,還是一個瓜嘛!傻瓜嘛!, h! N/ k/ E. e2 s# X; L
所以再三提醒諸位注意,「空」是方便的說法,是個形容辭,如果把空當作真正空) g! [" v" ?/ i. j9 Q
得一無所有,那不是空見,那就叫做斷滅見。所以佛吩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 e- G3 z; i, X' e4 O0 c者,於法不說斷滅相」,這是一句非常嚴重的話,絕對不是斷滅,更沒有說空。這一節$ q+ a9 R" {$ ?8 c# ^: `; \
的題目──無斷無滅,梁昭明太子標得非常好,不斷不滅,不是斷滅相。現在科學曉得
& v# C- a( o" J$ x( E8 T物質是能量互變,它並沒有滅過,要認識清楚。這一品偈語如下:
/ h. n0 x- G- n/ z0 W# R6 B' H
* `; o( h( |/ x9 q2 P) W 第二十七品偈頌
$ D9 O& @+ q( R! A5 u1 A/ u1 `. l3 Z2 Y- k
翻雲覆雨雨成雲 點滴如絲亂不分 _& _5 z" l. F3 a/ G7 v/ _# h
凍作冰河冰化水 漫從光影捉斜曛
) ~5 m8 v9 G+ t8 u# x( \7 i' E# d; Q' \3 S! [& p
「翻雲覆雨雨成雲」,看到宇宙的變化,今天下雨明天晴,雨變成雲,雲又變成雨。0 U9 x U' f0 ~3 _7 f
反正啊,是點水氣,是這個水蒸氣的分子在變化。
4 U: l' {+ {- p 「點滴如絲亂不分」,等到蒸氣冷熱接觸,變成雨點下來以後,每一顆雨點本身自2 b) [' w | s) F7 ~4 d
成一個範圍,自成一個系統。等於我們一切眾生同一個本性,可是構成我們個人的自體4 e8 i% @% G+ ?5 m2 v# \7 F+ Q
以後,我的我與你的你,絕對不一樣,可是根根是一個。就像蒸氣在空中碰到冷氣層,4 z# f( B3 y& n" a* e
變雲變雨,每一雨點各有範圍一樣。但是所有的雨點,都是水蒸氣變的。
* Q# \9 O8 I" [" p _& t 「凍作冰河冰化水」,冰化了就變成水,水凍了就變成冰,這些是現象界萬般的變
6 g) O: p& x+ k! S/ C' q, C化,各種的變化。變化歸變化,本體不變,因為本體無相,亦無著。講本體是空嗎﹖也
$ T( ^) O. q" C2 q! z( {7 a錯了,講它是常住,也錯了,講它是斷滅,也錯了,這一些都不是。
8 @" T1 U! R& N% z& d7 z) Y' } 「漫從光影捉斜曛」,那麼本體的法身功能在那裡見呢﹖在一切作用一切現象上見,! ^1 P: r$ \! ?- O; Z
一切的現象都是它的現象,一切的作用就是它的作用。所以,體在相、用中見,一般相
- \6 F) x' |4 q3 L a用都不著,才能體會了這個體。這是金剛經差不多最後的教育方法,佛都告訴我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