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e% W, K, k6 \' W# _& \! L
7 x# a$ m1 t7 M. I# }: [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
- f) d- ^ e1 M7 i% S$ Y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8 `. c$ C+ V& Y5 V& o
法。是名善法。】
P+ k% e) w; O3 B$ c
# v. F7 S+ K/ T k! X/ j T 修一切善法% z/ G# [4 g- h8 A* H* y
2 |- |$ R5 w3 V【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
" }; x* D) H" h# e* P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P- w' r9 c; B8 {7 [
6 q& ]: {! ~& @( b/ `2 N6 e
用白話文的說法,復次就是其次的問題,或者另一個問題。前面他甚麼都否定了,6 G `8 S8 i! H+ `8 D2 l
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這裡卻告訴. z g9 w! v( Z$ M
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幾% l& i. Z' z6 r& j. Y. J( a
本佛書,談談禪,說說公案,盤個腿,打個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輩子的業,跑到廟子4 p" q- f. G; }
去盤個腿,吃兩天素,就要得菩提,那個菩提多少錢一個啊!有那麼簡單嗎﹖許多青年: s2 V& s H* |3 Z$ W2 a4 z
人都犯了這個毛病,看了幾本禪學的書,青蛙跳進水,噗咚一聲就開悟了,那麼容易/ w: Z' e# K6 S5 \" X
嗎﹖你去買一個田雞來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 Z6 G( Q7 x8 U- ?$ } 日行一善我們都做不到,檢查自己的行為,我們日行一惡則有之,誰能做到日行一
! e( E4 ?$ k2 B% Z0 }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說到達無相,那是騙騙自己罷了。佛告訴須菩提,「是法平等」,' ^* E( U& s9 A! F% |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
) J" N1 w6 g" ^; Y8 C9 Z+ F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
% b; j# h9 f/ r: Y等,無有高下的。佛在前面也說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是沒有差8 G o6 A% C0 A4 b5 _
別的。6 ^, m, e \+ z4 d1 |& a: v
9 O8 r& b1 R$ O/ J/ \5 ^3 x7 [: t 南山高北山低; Q1 y4 E: T- k% J
3 y# ~7 [6 _# K# B$ y! u
後世禪宗有個公案,說有個法師講金剛經,碰到一個禪師,這位禪師就問一個問7 e% v8 t1 e7 r9 {, w
題:既然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甚麼南山那麼高,北山那麼低﹖這位講金剛經的法師; v+ Y! A8 d/ e
沒辦法了。是啊!金剛經上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甚麼南山那麼高﹖北山那麼, [, D! i; a- m1 D
低﹖萬法是有高下,怎麼說沒有高下﹖所以說這又是一個話頭。
5 y' b# ^4 z) s! [) h" |3 C 我們曉得平等性智,那是要到達第八地成就,才能證到的。第六識空,是證得妙觀6 J$ g- I$ z6 b& i& h
察智﹔第七識我執空了以後,才證得平等性智,一切眾生人我就平等了。我們之所以覺
" b& R# }9 a; z. Z得有煩惱,有人我,有眾生,是因人我分別而來﹔把我相,我見一空以後,平等性智出
' H; N4 I$ r+ T$ ~+ r+ W來,再看一切眾生都是一律平等,這個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但是要修一切的善,
# o; H/ [8 \: B) Z3 E9 O0 S D才能證得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U& }4 C9 ]; v' v4 z* }# Z
- i3 l8 b2 B4 Q7 u5 e【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 ?7 z3 N) D# D
; z$ \; R" L9 B 如果說有所為,為了求佛果,為了求自己的福報及功德而修一切善法,這是人天果1 V& g0 h; m' M8 h- N% Z
報,凡夫的修法,凡夫的為善。真正的善法是為菩提道果的行善,雖行善而不著行善之
& y9 s, i+ D. v, A: `7 N4 Q念。「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不要求福德之念,這個才是真正的善法,這是
+ K; j( y* R4 Z4 k加以注解。下面是這一品的偈語:* h) m* J2 ~' D* N+ J8 u
3 f! t! t) ~* ?/ ]9 b2 m/ p4 x 第二十三品偈頌
) | |" \ y- M' R" V6 j' l" ?7 x) F) z% R/ ?4 O
鏡花水月夢中塵 無著方知塵亦珍
; h+ F! N! c. b# |( s W 畫出牡丹終是幻 若無根土復何春
( H" ?- f' H. |6 `8 M7 ~5 ^' g/ f, N; w3 X
「鏡花水月夢中塵」,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如鏡中花,水中月,夢中塵等。
8 v y7 N( Q* o T, ^7 t佛經經常用這種譬喻,說人生一切萬有的現象,如鏡中的花朵,你不要認為沒有花啊!: k. d1 V0 w/ {% C) ^5 ?
有花,只是抓不住摸不著﹔水裡的月亮也不是沒有啊!有的,水裡不會自己出月亮,後
7 l& g7 n Y* C* M; R7 B* s面有一個真月亮。鏡裡的花也是一樣,後面有一個真花。夢中的境界固然不實在,但是
- b4 e; L" ?- a! p' C0 m& Z3 _% I9 W6 e+ V沒有你,還不會作夢呢!因為有我們的身心,才能做夢,但是夢中的一切只是影像。所. H) w; t! x G
以大家研究佛學,要注意這一點,鏡花水月並不是說絕對的沒有,只是告訴你是虛幻的,' }% }% {6 l0 x5 Q- z7 D- {; t7 G
不實在的,是偶然暫時的存在而已。這個暫時存在的有,是把握不住的,不常的。' C: Q6 B# b; W3 U
「無著方知塵亦珍」,了解了這個鏡中花,水中月,夢中塵的道理,才了解了空與" _6 H V+ P% P3 V& Z
有之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空也是佛法,有也是佛法。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修法的/ W+ h. p4 S6 h+ ~. A
要點是,無住,不執著。不要認為,因為不執著所以空﹔抓住一個空啊,空已經變成一$ O. Z2 l! W$ L! c+ Y
個東西了,空還是塵。真正的無著,連空都無著,因為空不著,所以敢到入世中去,在
9 f2 E' r Z' b% `3 G- v: x入世中修行。眾生不敢入世,怕「有」把他霑住,真到了無著,方知塵亦珍,才敢入世,9 f7 q+ p) I7 i$ r2 [
因為有也是的嘛!
" X5 W. l) X H" m& @/ u0 Z) M 古人有一句話:牡丹雖好,還須綠葉扶持。學佛修道,打坐念佛,一念萬緣放下,
2 s* p R% }6 w7 g6 }蠻好!但是,如果你不修一切善行的話,沒有這個福報,你想放下也放不了!有許多朋5 k7 u4 h/ Y2 ]& ?0 ?- u
友說,現在退休了,年紀大了,我準備明天開始修行。結果明天,家裡又有事了,或者
( n0 {4 Q' w8 [) w" _- ^( P) x自己又感冒了。嘿!你不要認為放下容易,放下、清淨,要大福德大福報的啊!
5 p* x, j8 m% t6 N# c; l( a( K( K$ ^ 「畫出牡丹終是幻」,牡丹雖好,還須綠葉扶持,修一切善法,才能修阿耨多羅三
6 K' p1 y! s* O0 f5 a' o0 ~藐三菩提。
8 ]7 w2 s7 O9 j# R9 C. v 「若無根土復何春」,牡丹是代表富貴之花,但是牡丹還須綠葉來陪襯,也須要根,7 R6 b% S" O; y6 ~$ V1 @. c
牡丹沒有根,花也開不開的。換句話說,我們學佛的根本是甚麼﹖一切宗教都是一樣,
( q8 r# {2 k. O; P* P% A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
( T% g8 H! f' s( X& ^# b; @9 I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個是自誤,聰明反被聰明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