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1|回复: 1

[柞里子] 【长篇小说】玄武门之变(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1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O" Y2 @; _2 L7
) \: X! R" k. Y6 ?; b1 W杜如晦是杜淹的侄子,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不过,房玄龄的推荐杜如晦与杜淹,却与两人的叔侄关系了无瓜葛。不仅了无瓜葛,而且推荐的目的也截然不同。怎么个不同法?那还得先从两人如何投在李渊旗下说起。
$ U0 A8 F) n; F7 B  L0 p房玄龄的投奔李世民,大有走投无路的意思。所以,一旦见信于李世民,房玄龄感激涕零,虽然年纪足够做李世民他爹,却始终视李世民如自己的再生父母,不敢有半点违拗。! R0 m9 A6 |, q/ {7 D/ @+ a$ x- k
杜如晦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他的进入李氏王朝,套用一句时下的话来说,是统战的结果。李渊拿下长安之后,立即着手办了三件事。第一件,是立留守长安的代王为傀儡天子。这主意是刘文静最早提出来的,后来房玄龄又说过一次。其实,李渊心中早就是这么打算的,只是没好意思自己说出口。刘文静没看透这一点,老是以此居功,也是日后不免脖子上吃一刀的原因之一。第二件,是与关中居民约法十二章,收买老百姓之心。这主意是房玄龄最先提出来的,不过,他没机会直接同李渊说,李渊一直以为这是李世民自己琢磨出来的,这令他对老二刮目相看。这当然也可以算是房玄龄的功劳,不过,也是只能记在李世民的功劳簿上的功劳。第三件,就是搞统战。这主意出自名门望族出身的裴寂,顺理成章之至。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裴寂引用孟子这话提醒李渊:光是有百姓的拥护还不够,别看巨室人数不多,论影响力,却远远超过寻常百姓人家。4 U2 s4 D% K9 F# V3 Q
“嗯,言之有理。”李渊说,“不过,巨室们的脾气,你是知道的。都不怎么愿意同寻常人家打交道。所以嘛,这延聘巨室的事情,还得看你这名门望族出身的了。”8 O! X$ j3 U7 @; v
裴寂当仁不让,立即行动。长安地区都有哪些巨室?裴寂屈指一数,京兆杜氏首屈一指。杜杲,周隋两朝元老,官至工部尚书。杜杲之子杜徽,河内太守。杜徽长子杜咤,昌州长史,虽然官位不显,只因早亡;次子杜淹,官居御史中丞,炀帝跟前的红人,如今留守东都洛阳。长安城中可有人留下?裴寂问手下一名包打听的亲信,就是当初替他打听高斌廉底细的那一个。亲信答曰:杜淹之侄杜如晦,正在长安家中赋闲。听了这汇报,裴寂喜上眉梢,立即吩咐手下备车,前往杜府登门拜访。
' h; {9 f! b$ g$ D- R" _; z
" l" R9 J3 ~/ t8 Z# B1 @“那这杜如晦的事儿,就交给秦公了。”裴寂说。7 |6 D0 A3 p8 u8 J' V) @
裴寂说这话的时候,身在秦公府的议事厅,口中的“秦公”,自然就是秦公府的主人。谁是秦公?就是几个月前刚刚被李渊擅自封为敦煌公的李世民。如今当老子的办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敦煌公这名字就显得小气了,于是改封为秦公。裴寂为什么不把杜如晦推荐给李渊?因为他觉得他同李渊的关系已经足够牢靠,需要进一步讨好的,不是李渊本人,而是李氏的下一代。再说,在李渊面前多几个出身望族的谋士,于他裴寂能有什么好处?好像是蔽多于利嘛!为什么不把杜如晦交付给世子李建成呢?那理由就更加明显了。自从在晋阳玄武观与李世民秘密相见的那一夜起,裴寂就一直把自己视为李世民的人。是李世民的人,就不能是李建成的人。这一点,裴寂看得很透。虽然建成如今是太子,但他裴寂相信将来接班的必定是世民无疑。凭什么这般信心十足?凭他自己的本事。有他裴寂为内应,难道李世民还赢不了么?- B$ X# D0 s9 ^& l8 N
“裴爷以为这杜如晦人才如何?”李世民顺口这么一问,显然只把这事儿当统战,并不十分认真。$ q; J$ L+ }$ x
“据说高孝基以丞相之才相许,应当是一流无疑。”6 i2 m8 U/ x! q# W0 q1 b0 @
哈哈!又来一个高孝基以丞相之才相许的?哪可能这么巧?李世民暗笑。不过,他没有摇头,嘴上说:“哦,好,很好。”心中其实不信。
: x+ t$ G1 R  s  ~8 Y 3 b1 k5 U* y# ?0 |+ q+ J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李世民这么暗笑之时并未深思。结果是:他错了,这杜如晦还当真是高孝基以王佐之才相许的人。就在房玄龄除名为民、发配上郡的那一年,杜如晦进了吏部的门槛儿。不是像房玄龄那样靠举进士进去的,靠的是门第。那会儿科举刚开张,有门第可以依仗的人,大都掉头不顾、嗤之以鼻。谁会去奔那条费力而不见得讨好的路?
. ?; y& s: q1 T) Q未见杜如晦的面之前,高孝基已经看过杜如晦的履历。嘿!这不就是杜淹的侄子么!高孝基认识杜淹?不错,不仅认识,而且推荐过。那是好几年前,当时高孝基还在雍州司马的职位上,官位虽不高,善于知人的名声则早已鹊起。但凡受其推荐者,皆获朝廷任用。杜淹当时正走霉运,呆在家中穷极无聊。霉运从何而来?十足的咎由自取。事缘隋文帝重用一个名叫苏威的人,这人出身权贵而偏好隐居山林。杜淹从而揣摸道:皇上喜欢隐士,咱也去玩一招沽名钓誉?光这么揣摸不要紧,当时杜淹毕竟少不更事,还把这揣摸在他那群狐朋狗友中散布。杜淹的狐朋狗友是些什么人?都是当朝权贵的公子公孙。其中一个叫韦福嗣,礼部尚书韦世康之子,与杜淹格外投机。两人于是共同前往太白山“隐居”,以为不日就会如苏威一样受到皇上的礼遇。谁知杜淹这一高招早已经由狐朋狗友之口,间接传到隋文帝的耳朵。当皇上的岂能容忍乳臭未干的小子耍这种花招?当即龙颜大怒,批下一道圣旨,把杜淹发配江表。待到隋文帝归天,没人管这事儿了,杜淹这才悄悄儿逃归长安。后来凭借高孝基的推荐,在朝廷上混了个承奉郎。# K6 W3 y/ ~( i
“目前虽然官运不亨,日后必定显赫。”这是高孝基当年对杜淹前途的预测。- }: M4 V* X5 k1 N5 |: b/ A
“显赫?显赫是什么意思?位极人臣?”当年杜淹这么追问。
) V" D( y: E5 B- t4 }听了这么一问,高孝基又对杜淹仔细打量一番,然后道点头道:“嗯,差不多。”% `( {6 v4 [/ |) k' j1 g! Y) m* d
“差不多?那就是说还差一点?”杜淹穷追不舍。; X( f1 I* R7 ]) n
高孝基捻须一笑,不再回答。5 ~  v; S3 ^' u

; _$ t, v5 g) x) f, h, g% P“哈!真是奇了。一门而出两权贵,况且还会同时!”见过杜如晦,高孝基拍案称奇。, F1 B3 ]6 n4 C7 `4 U
什么意思?杜如晦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怔。他同叔父杜淹向来不睦,从没听说过杜淹见赏于高孝基这段故事。不过,叔侄不睦,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这道理,杜如晦明白得很,自然不会泄露。对于高孝基的拍案称奇,他只是报以微笑。微笑其实只是表示迎合,却往往被人误解为认可、赞同、知悉,连高人如高孝基也不例外。高孝基忽略了杜如晦的惊讶之色,不曾追究,却道:“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先屈就一个卑职,体验体验下层的辛苦。然后自然亨通。”" |& B+ }7 O& F3 `. F
什么是高孝基心中的卑职?
& C1 X% y6 r! T' w3 M“滏阳县尉正好空缺,你要是愿意,这职务就你的。”
" \  k( o+ Z7 [' s2 Z3 P- X  |初出茅庐就捞个县尉,自然是比房玄龄先当三年羽骑卫才获晋升县尉强多了。况且这县尉得来不费吹灰之力,不像房玄龄,拜托人情、打通关节、劳民伤财,然后方才得。
0 Y: j9 k$ J+ Y( n) ]得来容易,放弃也容易。哼!真须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后才能有成么?他孟轲自己怎么奔走一辈子还是一事无成?杜如晦不怎么信孟轲,也不怎么信高孝基,在滏阳县尉这卑职上熬了不足两年就辞官而去,打道回长安。回到长安之后,云雨之日,关起门来在家读书写字;晴和之时,少不得去游乐原上跑马射箭。比在滏阳县尉任上的日子不知道要潇洒多少倍!/ |; v2 m. S# ~3 ]8 g" G. \" j) b
辞官归隐,往往成为美谈。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归隐者,当数陶渊明。陶在归隐之时写过一篇《归去来辞》,开张第一句就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语道破天机。原来之所以能够想归就归,是因为有田园在家等着,绝对不会饿饭。杜如晦的说走就走,自然也是属于这一类。倘若如房玄龄的寒酸,连讨个老婆都要靠骗,能这么潇洒么?; g! ~0 S( j' A& a! d

6 C1 r+ C" v8 [“用这位杜公子为兵曹参军如何?”听过裴寂对杜如晦的简单介绍,李世民问。
) i0 T% ]" J+ v: T9 ]# K  b兵曹参军是个可上可下、可轻可重的职位,完全取决与主子的关系。裴寂不好说不,事情就这么定了。
9 p, F& G! o1 f' _. s' \- V * b3 \8 d7 y/ q$ H  F
杜如晦就任秦公府兵曹参军的第一天,自以为到得正是时候。什么叫做正是时候?早到,显得巴结;准时,显得老实;过晚,显得傲岸。巴结令主子窃笑;老实令主子小觑;傲岸令主子不平。稍晚而不过晚,那才是正好。当然,这是杜如晦的定义。一般来说,这定义不错。可凡事都有例外。杜如晦踏进秦公府的第一天,就出了点儿意外。3 t4 N2 O% F( S7 J6 u: \8 b7 B+ {
出了什么意外?不是杜如晦算错了时间,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世民那天有要务在身,不便久等。杜如晦登上秦公府议事厅台阶的时候,正碰上李世民跨出议事厅的门槛儿。不是迫不及待地出来相迎,是急着要出门。看见杜如晦来了,李世民勉强停住脚步,匆匆点个头,寒暄一两句,然后就吩咐跟在身后的房玄龄道:“杜公子就交待给你了。”. a% t* {- g7 N& [. n
“什么事儿这么着急?难道是要去杀人?”杜如晦好像是问,又好像是自言自语。
7 L  J9 N! _" z/ J. D- U6 Z  a* ~李世民只顾疾步下他的台阶,头都没有回。也许是心不在焉,所以虽然近在咫尺却不曾听见杜如晦的话?也许是虽然听见了,却不便回答或不想回答,所以故意装作没听见?总之,他走了,不曾回话。( D8 U6 U& M4 n  O; _+ a7 l+ e
目送李世民出了院门,房玄龄道:“秦公的确是去监斩,不知杜兄怎么就能猜得这么准?”
$ j: e( t8 Q6 y6 B9 w“不是猜,是揣测。”' ~- P' E; |- Z5 s' Q
房玄龄一向以遣词精确自喜,没想到碰到一个更加咬文嚼字的主儿,一股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似笑非笑地吐出这么一句:“原来如此。佩服!佩服!不知杜兄是否还能揣测得出今日要杀的究竟是谁?”1 k! d: f$ h0 z- S( u& @/ ^, S2 g
听出房玄龄的不以为然,杜如晦刻意哈哈一声大笑,笑过了,不紧不慢地说:“有何难哉!此人既非房兄,亦非杜某,籍贯雍州,姓李名靖。是耶?非耶?”
: j0 Q3 Y4 F$ P1 G0 P, M听了这话,房玄龄大吃一惊。难道杜如晦从哪儿得了秘密消息?不可能吧?房玄龄为什么以为不可能?因为李世民方才亲口告诉他:杀李靖,完全出于李渊的私怨,不便公开,所以才叫他李世民亲自去秘密处死,以免走漏消息,招惹非议。
; b1 ~- D& R* v; Q! m“杜兄真是高人!房某自愧弗如远甚。”1 H7 t$ |9 V1 }
房玄龄说这句话的语气与说上一句时截然不同,这回是由衷的佩服,不是口是心非。他不能不服,当今的卧龙,料事如神的卧龙,就在这议事厅上,可惜,不是他自己,是他对面的那一位。杜如晦感觉到这一变化,他深悉“来而不往非礼也”之道,于是,也改换成真诚的语调,不等房玄龄发问,主动说出自己揣测的缘由。( T) j; v$ b; p5 U, q" I- N
“前日杀阴世师,昨日杀滑仪。两人的公开罪状,皆是不肯投诚。可外间有流言,说其实是假公济私,因两人皆与丞相有隙。今日杀人,外边并无半点风声,可见防范得滴水不漏,想必是连假公济私的戏都做不出来,只好秘密处死了。谁令丞相恨得这么深,却又偏偏找不出个可杀的借口?据杜某所知,除李靖之外,别无他人。” 7 Q- K6 U7 T8 i- v5 E8 j2 R
房玄龄正要接话,隐隐听见急促的脚步声,举头望去,门外闯进一个人来。谁能闯进秦公府?待到看清楚时,才发现原来不是别人,正是秦公府的主人。这么快就斩决了?不可能。忘记了什么文书?也不可能。该带的文书,都是他房玄龄亲自检查过后,亲手交到李世民手中的。为什么半道折回?房玄龄正琢磨之时,李世民开口了。( N/ ~1 f( {) l
“杜兄怎么知道我要去杀人?”) j9 V' v/ Y( A7 T
嗨,原来是为这事!房玄龄放心了。" j0 G1 I9 I3 v& S3 S  r
“秦公放心,没人走漏消息。”他说。
* }4 s: d9 a$ c) {这话好像是答非所问,其实却是恰到好处。李世民之所以半道折回,正是因为担心有人走漏风声。他瞟了房玄龄一眼,嘴角显露出欣赏的微笑。嘿嘿!料事如神嘛。我一张口,你就看见我的喉咙管儿。微笑过后,他扭头看杜如晦。这家伙凭什么知道我要去杀人?瞎猜的?有这么巧么?李世民的这些心思,全都落入房玄龄的眼中。他知道李世民不喜欢被蒙在鼓里的感觉,于是赶紧咳嗽一声,郑重其事地补充道:“没人走漏风声,只缘杜兄料事如神。”8 i- @! ]& d# I- M/ @4 y
接着,房玄龄又把方才杜如晦说过的话,重新组合了一下,以更加精炼的句法,向李世民作了汇报。, \, P6 K4 }: ?! T4 u9 X( o$ Q
“原来如此!”李世民缓了口气,挥手示意,叫房玄龄与杜如晦在他对面坐下,口喊一声:“上茶!”
/ j1 H8 r! q& q! h茶端上来,李世民端起茶杯,冲茶杯吹了口气,又把茶杯放下,问杜如晦:“以杜兄高见,这李靖究竟该杀还是不该杀?”
( j4 u$ {4 V6 {; s: M8 G$ Q1 a李靖该不该杀?这疑问,李世民昨晚想了半夜,刚才杜如晦来之前,又与房玄龄讨论了一番。方才之所以半道折回,其实也正因有这疑问在心,挥之不去。# r1 z5 a& A" c; t
李靖该不该杀?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问么?杜如晦心中窃笑。难道是想试探试探我,看看我是不是个服帖好使的奴才?这么一想,他就想起了陶渊明的那篇《归去来辞》,想到杜家的田园,想到居家赋闲的潇洒。于是,整整衣襟,正色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能不杀,则不必杀。况且,据我所知,李靖并无可杀之罪。杀不以罪,徒失人心,得不偿失。何可杀之有?”$ \) _. r) E/ A# V8 l9 ~7 ]
说罢,他端起茶杯,品尝一口,放下茶杯,摇头一叹,道:“嗯,茶叶虽好,水质不佳。可惜了。”
7 j0 d* i8 M/ G2 C' |9 R他以为他会看到李世民的难看的脸色,却不料先听到房玄龄的颇有些激动的声音。
0 [7 j" x5 _+ P+ p& ~/ @3 v3 e“秦公也以为如此。”房玄龄道,“不好办的是,丞相以为非杀不可。”. [# s  J% _2 Z% D4 B% L  q
原来如此!杜如晦听了这话,哈哈一笑,道:“有何难哉!”0 V0 h& Z, ^, X/ [2 O9 k# X4 p+ T! }
“此话怎讲?”问这话的是李世民。/ l4 r0 \$ |1 x) o8 w5 _& e4 K
“丞相之恶李靖,如果是秘密,那就不好办了。如今丞相之恶李靖,朝廷上下皆知。这不就好办了么!”
4 R2 V1 X& }% J, w- {. ^怎么就好办了?李世民心中纳闷,又不好意思问,于是,也端起茶杯,浅尝一口,抬起头来,冲房玄龄道:“我于茶道是个外行,我还真品不出个什么名堂来!”
) Z7 h1 L- e2 }5 W  E* b* [6 a. H房玄龄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是在求援,赶紧接过话茬,对杜如晦道:“杜兄的意思,难道是说把李靖当作当今的雍齒?”* `) t% L+ N1 s! z$ P+ |- N* Q
李世民的思维虽然不及房玄龄敏捷,毕竟不傻,得了房玄龄的提示,立刻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立即放下茶杯,击掌道:“高!高!杜兄果然是高人!我这就去见丞相,把这意思说给丞相听。” * k) y. h4 C0 O; z- z5 u% ?; j" P
发表于 2009-11-7 1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斗脑细的功夫真是不好说啊!都是高智商的人才玩的,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