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4|回复: 0

金剛經說什么(7)-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07: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_; h1 |( Q  E

4 j6 d# F% D% N! x4 N6 y. B- y#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
7 B+ f2 |( M0 {* m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
6 u  B- K+ H6 D" Z/ l7 s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 T% X6 {0 w4 h  c5 e- E( }
有差別。】
: U. [9 z9 L# S, ?
  V, d0 ^* i5 M2 t: X+ m4 t    得甚麼 說甚麼4 u  k" Y, S2 Q: }( o$ v9 v  j* h
9 G4 r/ e3 O6 t& P/ X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 ?1 G* x9 @+ j( v/ |# H; z
, V4 l$ _7 C9 H: b  講到這裡,佛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你認為我,一個成佛的人,得了無上8 J+ ]+ K9 N% |& h% h$ H" l
正等正覺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用中文來講是大徹大悟,你認為成佛得道,真正得' D' ]" a  {( k7 p1 K' d4 \) z
到一個東西嗎﹖這是第一個問題。「如來有所說法耶」﹖你認為我平常在講經說法嗎﹖- [# ?% _' K6 w' a$ `" ?
反問須菩提兩個問題。
! C6 Y1 p6 M$ M3 c8 q* y  R, l! G
0 e& c; h( @" n  V【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
4 F" z0 y( L1 {4 l# z可說。】
+ G4 A2 X2 D8 k2 X7 y) ^0 R# U: R  l: [) q5 X0 I
  須菩提回答說:佛啊,很抱歉,假使根據我學佛所了解的道理,沒有一個定法叫做( J# P3 b( d, v8 Q' S8 y  U
佛法。你們注意啊!「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認為念佛才是佛法,你錯了﹔
* T/ k' }% j" j8 T8 q認為參禪才是佛法,你又錯了﹔認為念咒子才是佛法,你更錯了﹔認為拜佛才是佛法,
4 }2 V. f5 ~+ }$ ]你更加錯了。, R, _* Y. w- k$ L3 l; Z9 E( a
  甚麼叫做定法﹖佛說法等於一個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謂因材
* G; {& p4 R" ^6 z& {3 i- o* q施教,有時候罵人是教育,有時候獎勵人也是教育,恭維你是教育,給你難堪也是教育。
% t6 V7 y" V/ u4 {2 b/ C反正教育法的道理,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就對了,所以說無有定法。
3 g/ u/ k7 R- V他說:據我所想,開悟,大徹大悟,沒有一個定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說有
6 @$ ~& L1 h3 @8 B( E一個一定的方法成佛,有個「悟」字的話,那佛法就是在騙人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h. Z' z5 j. k0 V& d3 X+ X) G( s* s那裡有定法呢﹖
. y" {4 w  \( q9 @  第二個問題須菩提的回答:「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的三藏十二部,金剛經這
( p( Q3 h: P; Z$ L- D0 n樣講法,圓覺經那樣講法,法華經又是一套說法,楞嚴經又是它的一套。等於有人說,
. c+ \1 a" n: A$ r8 |你們學佛的嘴巴好厲害啊!下雨出門,說是慈雲法雨,運氣好﹔太陽出來說慧日當空,
- R+ ~0 k* t! Y, T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說慈雲普覆,反正都對。
# I0 C; J; I0 k& K! b  這叫甚麼﹖這叫「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佛法在那裡﹖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
, N% C. c# G( Z5 U  c+ F皆是佛法,金剛經下面會告訴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
" v, @) F, F+ `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記得當年有老前輩問我:依你這個程度,為甚麼不出
- v/ V& S- f. J6 W0 ^家呢﹖我說,你要搞清楚,我從來也沒有入過家。世界上那有個出﹖那有個入啊﹖不出; K" Q/ {( H4 Z8 j# \7 I6 E
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h% e7 O# H9 V
' z+ R8 V4 Z2 f2 v. R+ n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 \! k0 B4 F4 d- D. g: w8 c# V6 e! z4 f' b4 J% ?8 F
  大家特別注意,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 O2 P& A  m8 ]# _% c5 c* _5 C
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不可取,不可說,說的都是第二,都是投影,真正那個東西
3 w  h1 v- |; k; k說不出來的。譬如你去吃了一樣好菜,回來告訴我怎麼怎麼好,好了半天,我也覺得那3 m, |6 D1 X2 r3 V! v
真好吃,我還是沒有吃到。他說的那麼好,百分之百的形容出來,還是第二個月亮,不
6 d$ v0 C1 n! t/ w+ {是當時的好吃味道,對不對﹖佛法也是這樣,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
* |2 ~( p/ h. {, O/ |& J" Y了。所以如來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非非法」,
6 f' \  j3 g3 V1 V0 Q& {8 Q* ?也不是沒有固定說法。
/ N' ~1 ?. G* E$ s8 N+ Y7 T3 w3 k5 h
    程度的差別$ I/ j( r' s+ s' ~' S
3 C4 Z/ B4 e2 B/ G; b6 I
【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u6 A7 s( m& \9 O, Z3 `( j7 e+ }) b% B) C  T  B7 E
  「所以者何」,甚麼理由呢﹖「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佛法是這樣的
9 ?, H' e+ C& T# W偉大!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 `$ u  X  b, V, Q. N6 _7 Z. c
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只要你教人做5 O- w# n  @9 L* a
好事,這一點終歸是對的。所以一切賢聖,羅漢也好,菩薩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對- J/ c& q' ]- q4 V, T/ Y
於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h1 n9 O( ^* Y1 \* [' g$ m6 H
  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 M+ X/ z8 V# |2 W7 E) T. t# s
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一1 V+ a5 j, S. n" T" v- z; I4 z
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 S* s' e& _2 |. C7 k* O8 V- w
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
" H. j: F. C5 {2 ^3 ^  n3 {4 g是道。7 C$ O( ?/ b& \# |
  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
" Q* H: d: ^$ X0 l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
- K( |# k! @6 d2 S5 w0 X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
6 [# c; M+ F/ t- T9 q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 f' L7 z( T6 f' p
- [6 W  Q: Z* m- U  t    入世出世平等
1 U5 C' a2 j: u4 J) C/ n8 T: M. L& U. G: n% ?. ^2 ~. l$ r
  上一次我們講到第七品,我們現在再討論其中的重點。佛提出來,成了佛悟了道,6 \3 X, w2 N' Y( Q# U5 ]9 _0 E! C8 @
也無所謂悟。假使有一個無上大道的境界,有一個無上大道的觀念,悟了道,存在心中,8 B0 U! Z8 H% H# N( \+ k  x/ `0 O
這已經不算道了,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說到佛的說法,「無有定法,如來可+ i+ F3 D3 j" p3 x
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後世佛教裡有顯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說法,執
. {) \' _4 w" V4 v7 n( e著了任何一種認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對的。因為「無有定法,如來可說。」7 T7 j, V/ m$ y8 R* z# r
  法華經上也說:「一切世間法,皆是佛法。」世間的一切皆是佛法。法華經上又講
7 \6 U6 z' \) }「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並不一定說脫離人世間,脫離家庭,跑到深山  l5 u/ w5 k# c% @4 U' z
冷廟裡專修,才是佛法。治生產業就是大家謀生!或做生意等,各種生活的方式,皆與
% N! D$ e' a( N' T5 _3 ]% y實相不相違背,同那個基本的形而上道,並沒有違背,並沒有兩樣。這是法華經上的要6 c/ j/ ~  c1 Q9 b2 K3 J
點,名言。所以法華經成為佛法的一乘法門,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6 _- A9 d3 {, H& i# ~7 ^* r4 Y
是一樣的。至於說成就的過程當中,修持方面有難易的不同而已。這也就是「無有定法,. S- G% V* O8 |: a% I. O
如來可說」的重點。
2 S, B* K1 E# s8 v9 O( L% }9 m  佛引伸這個觀念再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等於佛自己把平生四
) u' L3 i' h: |# d9 l十九年說法,作了一個否定。實際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個肯定。他所講的各種法,, r$ [7 w& a( Y* M0 i
各種道理,不能執著,執著了他任何一句話,就不對了﹔所以說不可取,不可說。這樣
  n% I0 p0 \& ^說:我們現在來解釋金剛經,已經犯了佛這個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說。此事自己
3 \4 B: e# S2 K) z3 }; t/ o會之於心就對了,佛所說法,如果認為有個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錯了﹔如果認為佛
, T7 I1 O9 L2 G' G說法都是空的,無法可取,更錯了,所以說非法,也非非法。$ Q. R/ Z3 b+ T) L7 b/ P3 v2 L5 z
  這並不是說非法就是對的,不執著就是對的,如果你說你這個人甚麼都不執著,你' e, f. V4 g6 S# t: y6 Q8 C9 k6 U
已經執著了,執著了一個不執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5 V/ d! U' f/ f
7 X0 a9 Y) Q: u    聖賢之別
5 A$ M6 H* F* H' t0 T; R5 Y$ C% [( K
  上次我們最後一分鐘講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我們中文的習慣,
( o+ z' Y% W& f& P! e經常把賢聖兩個字倒過來,賢聖是講甚麼呢﹖中國文化無形中有個差別,修養、學識、
, Y" [- g: y9 O# L' o道德到了最高處,稱為聖人。差一點的,還在修行的路上則稱賢。佛法分的更清楚。所# S( f8 E  r: _
謂三賢十聖,修大乘菩薩道有十地,十個層次,叫做十聖,十地菩薩上面是佛。初地之
9 ]( p$ s8 F! r5 m+ n前的修養,還有三十個層次,所謂十住、十行、十回向。修養到那個程度,沒有到達十
. x- W7 W- J* G4 g地的果位,屬於三賢。
8 g+ f" Z' B/ a5 i; B, d* K3 x  十聖呢﹖譬如說,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等,這些大菩薩們,才在聖果位。這  M6 t" r5 k( e8 L1 h9 a% m9 m
些都是分類法,是後世對修行的解釋。廣義的來舉例說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
' ^9 }3 d0 i! J4 w: i4 _別」,譬如我們現在講一句話,教書及當學生久了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在課堂上講一1 c! W2 d4 U) \5 G5 B% B" Y7 h- W: y
句話,下面一百個聽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許多話,筆記記下
- B) F, E! h( R& \9 \. z來,觀念都是灰色的,變樣很多。這就是說,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9 S; N9 Z0 `3 F, q4 I+ M4 W7 }6 X
各種宗教,各種層次智慧的差別不同。
/ R* I- u- }4 x' W) p' g+ B  現在講第七品我的偈子:0 F0 Z$ x* }8 G% g( H6 d

0 j- J8 u# [4 h; F, r( b* B    第七品偈頌; p2 i; V0 V" ^  ]1 v2 H
0 q8 v( m  d; ?+ z
    巢空鳥跡水波紋  偶爾成文似錦雲; c! A* r) ?* ?! X, J6 T! ]
    得失往來都不是  有無俱遣息紛紛* f- ~- M6 ^' A/ `+ m0 q+ B

% d$ ?% C8 M0 Y4 |7 ^4 Q& E, @  這也是以中國禪宗的方式,來解釋金剛經這一品,並作了一個結論。0 r  e4 {# _- U9 T5 u- V
  「巢空鳥跡水波紋」,佛經上有這麼一個譬喻,說有一種鳥叫做巢空鳥,它不棲在
* W4 X) T7 a$ z5 T/ p樹上,它的窩在虛空中,在虛空中生蛋,在虛空中孵小鳥,歸宿也在虛空中。這個鳥永; ~5 r0 A# E7 ~$ F$ O5 V6 q
遠捉不住,來去無蹤,所以叫巢空鳥。本來鳥在虛空中飛,飛來飛去不留痕跡的,就是
% B) F: L8 M# {5 [+ a/ m% e8 F上一次我們引用蘇東坡的詩:應似飛鴻踏雪泥。所以巢空的鳥,在空中永遠不留爪跡的。
$ @$ r& i, @0 ]! D水上的波紋畫過了,也沒有了。水波紋是你看到的,不能說沒有東西,但是它過後就沒% Y' N0 Z; M6 [, k7 `' `& k
有了。所以這些都是:! D) Z/ Q2 x. O5 X7 Q
  「偶爾成章似錦雲」,都是偶爾構成了文章,或一幅美麗的圖畫。* j2 o5 J0 c3 K) Z
  禪宗祖師還有一句話:「如蟲御木,偶爾成文」。有一隻蛀蟲咬樹的皮,忽然咬的
4 l, M2 }8 k) f, J+ e形狀構成了花紋,使人覺得好像是鬼神在這棵樹上畫了一個符咒。其實那都是偶然撞到# ^/ K: b! I* ]: A# D6 ]/ N, b
的,偶爾成文似錦雲,有時候也蠻好看的。這就說明一切聖賢說法,以及佛的說法都是
- Z) f4 S9 K- `9 C  c! T對機說法,這些都是偶爾成文,過後一切不留。
$ K- @8 y. U3 a& E/ }5 K+ u  了解了這個道理,再從龍樹菩薩,般若觀念,金剛經的道理,就曉得:「得失往來9 H# {6 w; f3 {8 [% }
都不是」,今天有一個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薩啦!或者做個甚麼好夢啦!夢中菩薩1 V8 P0 z) ]9 b; D( |9 Y9 B
的指示還說了好幾天,說得高興的不得了。有時候又被夢嚇死了,要曉得一切都是偶然,
1 V2 d( |' U; @3 `: P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本來都是沒有的。- D( U3 a5 j$ q9 P7 \2 _- z$ x* `, d
  「有無俱遣息紛紛」,所以一切都放下,能夠放下,則同佛法有點相近了。但是一
% o8 G" }3 e8 y3 B7 Q, i) l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沒有啊!只說一切放下而已。% i# ?4 R/ C3 r! @2 m
  金剛經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個問題連下來,就是須菩提問,學佛的人,; ]: k( p% N6 ~
怎麼樣使自己的心寧靜下來,心中許多的感情、思想、煩惱,怎麼樣降伏得下去﹖佛就& R/ F- U' v( Q+ g% }! R
答覆他,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伏他的心。後來,佛看須菩提不懂,佛又說了一句
  b* ]# l9 V# A* X; ^" A3 \( A# \話:應無所住。叫我們善護念。; j/ F% k  B% z8 b9 a$ U8 h1 y
  到這裡為止,佛並沒有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只是說應無所住,一切無所住。
7 z% [- ~* y, B" t! k8 b+ j% m' e因此佛法也無所住,也無定法可說。如果說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剛經,或阿彌陀經,
5 I) p) T2 Z/ P: e$ v' i! d, t就錯了,因為你就住在那裡了,都有所住。佛只講到應無所住,不可住,不可說。所以4 H. ]+ `+ C3 Y" J7 S, ^
對各種差別的法門,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罣礙,都不是佛法。一個大# R: S2 o# m# B
問題到這裡為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