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4|回复: 0

金剛經說什么(6)-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0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 x3 E" `! S3 d& b, v+ o- g" l) c. C( j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
# }8 X% H. Y# R6 ^8 ]8 q* s, s! u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
" Y; Y8 U% _& p! a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
+ p& E! m3 I9 d" w  v4 H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
2 Z* F. M/ s. y, }  K" c3 x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 k( W1 u. t+ [  t' u# L. h# i
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
" n; ^) s% l1 P" D, H9 |0 @) _( M4 P, E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9 ~5 ~) u! V1 q% Y7 z& ]
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5 `2 Y, W0 ^4 q1 O' \* U
4 I1 t" X( x: G) X& J
    文喜和文殊
' i7 L5 q, o4 k/ D1 k9 {+ f  }3 |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
1 y" ^2 O% c6 R* N1 N是說。】
3 o8 v1 R0 D( x
0 p) g  M1 {- @  這是加進來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金剛經放輕鬆一點,當作是師生問答的記錄,或者
1 X! i9 l. k9 G當成一個劇本,不要像念書一樣死板,要把心扉打開一點去了解。現在佛告訴須菩提說,
1 k* W( }9 R# C8 B1 G# a# W+ d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如果你夢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雲端上,那你就著魔. a" a; O& @7 `5 M
了﹔那不是真見佛,你儘管拿石頭去丟他,拿金剛經打他,你可以說:是你說的,凡所
6 P* D* B4 _- H- }6 ~/ \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跑來幹甚麼﹖
! c6 H; \+ P1 N; f2 s( d  當年有一個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禪師,從小出家,三十幾歲開始參禪,總不1 \( z4 J; ]$ l) i; D2 V
能開悟,於是他從南方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是七佛之! ~( W- q& X0 ~8 w
師,智慧第一,釋迦牟尼佛和許多佛菩薩,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
; k' a1 }* |! ]- Q想開悟,都是三步一拜去朝五台文殊道場。也有人拜了三年兩年才拜到,為的是要見文% E0 B5 K$ _6 k7 B* @
殊菩薩。, F# {4 `" @- j( F# ?0 Y/ |
  話說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台山金剛窟,看見一個老頭子牽一頭牛,胡子白白的,
. D, j3 z9 e' o0 ^- g頭髮也是白的,請他到他的茅蓬喝茶,問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三步一拜是從那裡來
/ ^7 L' R1 q2 b% l' E' F- F的﹖文喜說南方來的,想求見文殊菩薩。老頭子說:南方佛教怎麼樣﹖他回答說:南方6 h7 A- H, T% R5 B9 y6 Z; b( |
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這裡來,想求見聖人……你們北方五台山的佛法怎麼樣﹖老頭子( J. z, v. ~/ z# W' b2 [7 M
說: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啊!# V2 d) I) T8 ~
  其實整個世界人類社會,都是有聖也有魔,都是龍蛇混雜,凡聖同居。文喜問道:. N: H) P  h. ?  d
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這老頭子說:前三三與後三三。這一句話,千年來也沒人8 J9 X; W- D: b
知道他講甚麼﹖一般修道的人就講,前三三與後三三,這就是要人修氣脈呀!後面有三6 J5 H( o) Z! ?- y  a3 ]
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前面是印堂呀,守竅的靈門關,這裡是甚麼關,那裡是
- ~  W. {! a7 X甚麼關,都是講這個。其實這個可以作話頭參,前三三與後三三就是禪宗的話頭。
" \: y- v" v: ~  那麼兩個人談到這裡,老頭子就問文喜佛法,這位文喜和尚卻答不出來﹔老頭子皺
3 ~; c. C! j) @" C4 d了一下眉頭,叫聲:均提,送客。茅蓬後面出來一個童子就說:法師你請吧!就把和尚. k: ]9 S8 n0 U
送出茅蓬外了。這個文喜和尚正回頭要道謝,就看到文殊菩薩騎一隻獅子站在空中。! t  |) C/ y) C
  可嘆這位文喜,千裡迢迢,三步一拜要見文殊,這時才發現原來與文殊菩薩當面對
* b: I" T) j9 C. T談而不自知,真是後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後,文喜發憤努力,終於大徹大悟。文喜悟
8 T) h# j. ^2 }4 f# M+ g& @/ f了以後,到叢林下做苦工,就是部隊裡所稱的伙夫,大陸上禪林中就叫作飯頭。飯頭的& {: y, Z* l" G# P1 a4 q- D
工作很辛苦,一個廟子中千人吃飯,那個大叢林的飯桶,像我這種個子啊,站在鍋裡頭,' }% Z4 Q5 a1 [' i
從外面絕對看不見人。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飯菜,所用的鍋鏟之重,如果沒有練過武功的
. G" G0 P. B" d; |- R人,拿都拿不動。所以少林寺學功夫,只要能燒三年飯,你武功就不得了啦!米要整袋
! ]9 U, w" ]7 r5 g9 _. d% g  z8 J  J倒進鍋去,要攪的時候,要有武功才能轉得動那個鍋鏟。文喜禪師因為自己悟了道,願" G  \" @# g  o
意發心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就是菩薩道。
# u+ C5 |* f3 E- H8 z  有一天文喜在做飯的時候,文殊菩薩在飯鍋上現身,還是騎他那隻獅子,在飯鍋上6 v( O2 w  f- C7 n- s1 [/ M
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薩,就是當年在五台山金剛窟看到的那個老頭子,他拿起鍋鏟一) L2 }2 w  V) ~$ u8 ?
邊就打過去,一邊嘴裡說: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來這裡幹甚麼﹖你是你,我
; }$ M# M& P  N2 j是我。文殊菩薩的那個化身飛到空中一笑,說:「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3 T+ C5 L5 J5 y4 W9 g1 \+ [( @3 Q
劫,反被老僧嫌。」苦瓜當然連根都是苦的啦,這個甜瓜當然連那個蒂都是甜的。修行! Y2 @  i4 ~6 F0 r
三大劫數,連釋迦牟尼佛都是做過他的學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討厭。這說明凡所
$ T7 U1 f$ D) Y9 X有相,皆是虛妄,反覆叮嚀。也就是禪宗祖師們後來說的:佛來斬佛,魔來斬魔的道理,
& Y2 W2 ?3 l1 P2 o4 g; N這也是修行的無上秘訣。! I. z+ }# s, l- n
2 [* U/ t2 P9 D/ ^* z- B
    燒佛的和尚2 @( t5 O3 _6 x- N! K

, @/ q: i0 V4 m5 v+ Z9 n: v  所以說,諸位千萬不能著相,一著相後來都變成精神病了,這是反覆請求諸位,也
4 }$ e! X: s) E8 G是警告諸位,不能著相的道理。禪宗到了後來,有一樁丹霞燒木佛的故事。0 p: _2 q' q+ \* g8 v& p  P4 V6 q
  丹霞禪師是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經當方丈了,冬天冷起來沒有柴燒,就把大殿
0 e4 }) {1 I& I5 j; q' l. R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看到了,嚇得說﹔燒了佛,這個罪過多( B. ?5 j$ F9 ]% n4 C  y
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胡子、眉毛當時都掉下來,脫了一層皮。佛是丹
$ |" }5 K  L. U# F  y( t" }霞燒的,因果反而到了當家的身上去,這是禪宗裡頭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燒木
' [  B1 p( n8 D2 q+ a4 c佛,院主(就是當家和尚)落須眉」的公案。這些道理都說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
4 R* b& A( k3 O" W所以各位用功的時候,千萬不要著相,一著相就嚴重了。
: m8 Z4 y2 s2 |  對於佛的這個說法,在第六品中,須菩提提出懷疑的問題了,他說:佛你這樣講了& E6 @% _4 M; X: E* `9 g# Y% w2 a/ {
以後,將來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聽到你這樣講,尤其金剛經這一種理論流傳: g+ L3 E  c+ f$ g
到後世,「生實信不﹖」他們能夠相信嗎﹖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夠辦得
9 I: y6 G. J! R到嗎﹖「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這樣看法,接著,佛就說; y) J7 r; F# _8 N
預言了。
$ t$ Z5 d3 A, J# x. J( F. J8 M' p+ G6 F# q7 F
    五百年後$ C4 \; t' b$ h
2 ]0 k" j! q7 Y" e- O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
  g& b; `1 J. J% j+ e& ~1 D) ]% X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相。】
9 x8 K! N* j+ i0 H7 n7 k! O: _% O- U& x
  這個話很嚴重,因為講到一切無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鬧: U- G9 N+ p5 U  ~8 ^6 d
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線,自找麻煩還是小事,已經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須菩
' V) T) L: e0 `( `# `提提出來問佛,他說你這樣講法,後代還有人真正懂得,能夠相信嗎﹖佛說你不要這樣) J; S. a6 m7 `" M
看,當我死了以後,過五百年──為甚麼講過五百年﹖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時代﹔% m  a) ~& ]2 w
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的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只有迷信的時5 ~) w6 ]# Y, ^. X! w
候,叫作末法時代。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
) @% s) `5 b3 ]; z! i8 h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開就可以相信這個話了。
, m8 c4 r, x2 s9 U/ M& p( I) }* ]  佛說五百年後,重點是指後世,也有許多說法,針對五百年後這句話,多方研究推* l9 u0 P8 ~7 E: q
測論斷,在此不多作討論。2 M- R7 d! V+ w8 Z, g

  G# [' f* N8 F  o( b    善行 功德 智慧
) m3 u9 y; m# p" m
* k  b* @3 i7 L  剛剛講到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持戒、守戒、修福報,福報修成就了,才能得到無上0 [; {: E% N0 F4 g( [
智慧。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
3 m; F" c% k& f2 S' [* Q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 j- g9 E* a; q( q! K4 }
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來的,守戒累積起來,加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 v" H$ u- |1 B7 L7 O) G/ u
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別提出來,在他過世以後五百年,有持戒5 z, {' G1 P1 b2 @) h
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話。0 ?6 a. K9 H$ ^/ R) U
  五百年後文化演變更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經常跟青年同學討論這個問題,7 E; W, T% F. I% Q+ P
站在物質文明的發展來說,時代愈來愈進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來講,愈來愈墮落,
; ^: e! @+ r& u) c是退步的。所以我們現在講時代進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場來說的﹔佛法是從人文的
7 w! f6 v: [8 k# c  E0 _8 o1 @立場來看時代的。遲五百年,人的智慧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末法時代,人十二歲就可以
! k2 Z' I% I7 C5 N  O4 w3 L' n" N生孩子,腦袋非常發達,四肢和兩手兩腳越來越小,極聰明而沒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殺# N% u" v7 t- |6 e9 [4 t
人。換句話說,災難、病痛、戰爭隨時存在,這是末法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到。
' ?% i; i( T$ j: V5 W) O7 Z$ _  五百年後,有人真能夠行善修福,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對於佛經中「凡所有相,7 C9 K% O% h& }1 u" ^
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說法,能夠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來,這是
& A8 E5 }5 c* T非常難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無所得
% \) H3 l1 A5 ]8 ]) F$ v的果。尤其我們看到廟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塊錢啦!現在充其量是一百塊錢,買
: N7 p! `+ u+ p一大堆香蕉、餅,一人把香,燒了以後又拜,拜了以後又磕頭,然後求神明保祐丈夫好、
' u! y8 x$ y( y9 w身體好、愛國獎券又中、生意發財、樣樣都好,然後還把香蕉帶回去慢慢吃。你們看!
$ H- B3 Q5 S" @( ?% Y# C. P9 c出這麼一點點本錢,那個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會理這一套的。哼!你這
" y; Y; J; ?9 z; |3 w個人自己都成問題嘛!花一點點本錢,要求一切都圓滿,達不到目的,還要講這個菩薩
0 h; }1 V/ k: X$ n1 {不靈,這個菩薩好當嗎﹖就像古人的一首詩,講這個天氣很難辦:
4 k& v: }7 M! r2 k/ X6 Z    做天難做四月天  蠶要溫和麥要寒# w: z3 r8 \3 l% A/ A. R# D* ]
    出門望晴農望雨  採桑娘子望陰天& ^) O: p; b, y  w% q- y
  你說老天爺究竟該怎麼辦﹖人同天一樣更難,菩薩更是難上加難。兩家人打官司,+ V8 k. L: y, Q' `
兩邊人都燒香要幫忙,保祐他打贏,你說這菩薩究竟幫那一邊好呢﹖你說菩薩是看誰的+ I/ c- y! F+ ?0 n- ^
香蕉多一點,豬頭大一點來決定嗎﹖所以啊!這些都是宗教儀式,從心理學立場來研究,
* M) \! Y) n' u7 ^這是很滑稽的。我們經常聽人家講宗教儀式的,也只好寫四個字來形容,不可理喻!不
) i( u( r* u( M/ l可理喻!簡直不可理喻!嘴裡沒有辦法講出來,只好說對對對,你說的差不多啦!是那
  E, ^2 p4 n& w個樣子,慢慢來吧!將來再說吧!那個將來再說,也許是三大劫以後才再跟你講呢!就
' G5 ~+ j% L' z* `- U( R1 j2 r是說你現在聽不懂,只好三大劫以後再說吧!7 g7 S5 c. m8 J. R
  現在佛說這個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難相信的,他說後世有人對於平常的道理就是大
% `) a& s. Q$ J, g& z8 I: K; l' @& Z道,信得過的要有大福報才行。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鴻福啊!所謂能生信心,可不是迷
  G. c0 `7 b8 x; j$ u! ?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為實」,認為這個是實在的真理。佛說你要曉得,將來世. e: ?# \5 F' D% J
界上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止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三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這樣
* `/ \( Q: a% O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他已於「無量千萬佛所」,不知道經過多少世,
: L5 B. L4 K( `7 J% F9 H/ `  H在這些有成就人前面學習過!「種諸善根」,他已經做了無量的好事,種了這樣大的善7 H: e4 s- H% o% n3 P# q: t
根,才生出這樣大的智慧。
4 M1 Q, J- g+ m  R6 U: R0 m: Y
6 D) g" D) v( K  W/ e; ?* U    淨信和無所住
9 |5 C/ [8 W! ~  U1 ?2 G  z/ z" l" s7 n; F- R7 z/ b4 p0 A. T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 Z. W2 }( l' Y/ c4 O. b4 }
德。】# F1 w5 s) ^% y/ }4 b  ?/ {

& V( `' D0 |, J- v6 _  這樣的人,聽了我剛才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j5 C# x% C+ y* R, B的這個觀念,他信得過的,甚至於一念之間生出來淨信。
8 j  Z  V- ?1 j  這個要特別注意!淨信很難啊!它不是正信,而是淨信,乾淨,空靈,甚麼妄念都7 a" H( U3 F3 k2 s
沒有。心境清淨到極點,心地上的淨土,能夠生出淨信。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一個生淨6 o- K& ^+ {; R
信的人,他已經是悟道了,已經到達真正無所住了,到達一念不生全體現了。金剛經開0 Y7 E# R) T& h, D( X' v
始叫你無所住,無所住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這個才是淨信。淨信是要證得的,不是理0 I/ F) y6 N* X$ I6 @- O4 X
論上了解。$ D& z) L6 i9 V% a0 `: J! d& N7 E6 S
  佛說須菩提啊!我統統知道,我也親眼看見這一種人,當下已經得到無上的福德。
5 O' b) g$ ]7 }5 a- q拿現在的觀念來說,真正得救了,得到大福報,大功德了。佛說的只是這一句話,但是
) C1 J( F0 ^+ N! p2 h我們曉得,證得這個真理極難,達到這個智慧成就更難。
" F8 w8 _- Q: X/ I7 V* E, x. C* i$ L) D  r4 F+ j& P4 N( n7 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i# P, L0 p# ^) y: M* Q- q
8 M  x* v% m% P+ A5 z! w4 |
  一個人到達了一念淨信,知道凡是有現象的都不是,而是一切無相,連無相也無。
9 |/ Y" \( k2 F4 N' ]0 a能夠這樣悟道的人,就得大福報。為甚麼﹖因為此人現生已經到達了佛境界,他就是肉
0 F6 ?" L8 m& H( w. e9 T身佛了。為甚麼說他到達佛境界呢﹖因為這個人已經到達無人相,無我相,真正淨信了。  k, o8 l% j6 j
一念放下,當然無我相,也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M/ O+ _' A. r, X" }
  這個四相是非常嚴重的啊!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從心理學上來
3 {( d4 D8 H7 z, D5 p. o講,四相是四個觀念,也就是人類普遍的四種現象。每個人的我相都很重,尤其知識份2 ~( U. q3 r* V  S% A, o9 g. q
子「我」的意見非常重。知識份子甚麼都可以忍讓,假使碰到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g. N- W- D  A, `
你對他說讓開一點我坐好不好﹖他看看你,哼!這個蠢東西,好吧!看你可憐,讓你坐。6 l' Z: d: z+ R5 H2 y
這就是我相,因為「我」看你可憐,讓給你了﹔因為看到你不懂,懶得跟你講。所以知
; B2 {7 J- v0 l! Q) t7 \2 d! `% [識份子的那個我見啊,當然同我現在一樣,是很厲害的。2 N. Q- v/ Q  c+ g- d6 N% Q) w
  人,處處落在我相,我相能夠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當然無相,一切平等,& S1 L  i' j6 c! {/ S
看一切眾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夠作得
& \9 ]$ d: M. j8 ~, T8 u$ c到這些就是因為無我相,無人相,自然就做到無眾生相,平等,也無所謂壽者相﹔活得
1 w% f! ~) p& S. m% M長,活得短是一樣。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壽夭同視,生死一條,這是莊子的觀念,生與
$ `1 K  n4 I1 v死是一個道理,同早晨晚上是一樣,到了晚上啊,就要休息休息,不須要覺時戀夢夢戀, s& X& ^: D7 Z  e8 k3 U5 S- w& `( X5 a
醒的。「相」,在外境界是現象,在心理上是觀念,主觀的觀念。9 h* M: Z4 V" Z. W) F: F( v4 _
  下面兩個更重要,「無法相」,一切佛法及甚麼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 s- Q& Z6 ^* `, w0 w8 J
皆是虛妄,一切不著相,統統放下,這個是無法相。但是你要認為甚麼都不是,一切都  X* W1 S9 [+ D9 A) H  y
不是,佛也不是,不是的也不是,你又落在「是」上。甚麼「是」﹖「非法是」,一切
. z! L0 D2 A8 L9 I! ~; z9 i都否定,對不住,你又錯了,你又落在一個「對」上,這個對就是「無非法相」。換句5 b4 I$ e5 ~( |. H. J- @0 P) D
話說,一切都不是,一切也是。
7 V5 _" _* k6 D$ {+ m6 S2 M) A  有人研究金剛經,認為金剛經是絕對講空的,錯了,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換言之,
" R' t7 \; H9 R! O/ M認為一切皆空也錯了,因為一切有也是它變的。所以,楞嚴經中佛說了兩句名言,「離5 X- l6 G" N2 v# I2 v
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也就是「無法相」的注解﹔即一切法,也就是「亦無5 \0 o* J2 S' K
非法相」這句話的注解。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離也離。所以金剛經並不是講空,
6 l1 e0 z2 p2 j7 q3 g) x# M它只是說在見道的時候,見法身的時候,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我們起而行之,
6 {" z) |4 M- J3 C' ?2 n修行的時候,孜孜為善,念念為善,是不可以空的。1 j3 g4 P$ q- m9 d  R3 X
  禪宗大徹大悟的大師們,解釋學佛人基本的道理說:「實際理地,不著一塵。萬行& j. @/ F" z1 o! o, G
門中,不舍一法。」實際理地不著一塵是講本體﹔萬行門中,起而行之,在行為上是不
0 j5 G. N! g  Y9 |9 d! Z+ V能空的,念念都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萬行門中不舍一法﹔樣樣都是有,不
6 @4 W$ w4 o8 M8 @0 V- H3 d是空。這個道理,我們學佛的首先要清楚。下面再說第三重理由,它整篇裡頭,正面、
/ K" D3 [& m+ ?: x5 }反面,反覆說明,最後綜合起來產生一個結論。
* n1 a4 G/ z$ O! l$ k! E: Z+ ?
6 Q4 c; @! c  v' }5 D+ c【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
4 L' m5 ]0 N4 C( g6 y! x( {8 K者。】( q# F& ~6 |. D2 D# z+ d  P+ D$ H

' O7 E* u8 b) W4 y% p  他說,甚麼理由呢﹖假使一個人,心裡的觀念著相來學佛﹔譬如今天非來燒香,非- r; x4 W- l  g& M, `3 I5 P  G
來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正是破除迷信,推翻舊文化的時代,上廟
! _* W# B) ~, h+ u子很想拜菩薩,實在不好意思,怕人笑我迷信。看看四顧無人的時候,趕快跪下去拜一' g; \9 S8 N9 _3 y' @0 N2 X
下,立刻站起來表示我是不迷信的。有一次被和尚看到了,他趕快拿引磬「咚」一敲,1 ~5 R; z3 G/ C* b- ^5 T
把我嚇壞了,怕被同學們看見笑我迷信。後來我就問這個和尚,為甚麼你要敲這個大磬
5 L2 s, p5 U8 w) @; h. G6 E0 x呢﹖他說年輕人不知道,「燒香不敲磬,菩薩不相信,拜佛不放炮,菩薩不知道」。聽0 c0 j) j5 R* s- ]
得真是啼笑皆非,這也算是一本經。實際上啊!杭州的廟子又多,這樣一拜佛,他敲一
* ?- m1 p$ U1 w9 v3 v聲磬,口袋裡的錢就要跳出來了,非要給一塊不可﹔香油錢總要拿呀,所以他這個燒香
  Q2 L" o# @  k. K不敲磬,菩薩不相信是有道理的。
3 P6 X& v+ p6 O  我說拜佛為甚麼要放炮﹖好像菩薩耳朵聾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這個就是說" z) C: V9 J& ?5 p% U# U/ x
著相,一切眾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於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著/ T7 M4 d# ]! w2 O
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罵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麼他的正信又是甚麼﹖他說不" T8 Y5 t4 r3 i! o) R: s" S4 h! q8 [
拜偶像,事實上還是要拜的,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還是一樣落在一個不是正信
! E" V% I& @8 C" F2 v' v0 e3 N的觀念上。0 K. A* S! I; i3 E" ?# A/ q% O
6 \: Z1 \# p; D( U3 l3 y! x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B, J  l. b3 e  W0 [

5 h! d: Y- P5 i7 m2 F" U+ B" l5 @  這四段的反覆說明,反正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
) `: x6 g! L; F& b( Z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這很難辦了,所以真正佛法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要! H9 F$ y5 H5 z) D' b) l
想悟道,是在這個地方,是要真智慧。
/ W8 s$ t: j( G6 s( K% [4 d* H: e; H/ ]% |1 d
    真 非真' N3 v8 @: [5 v9 [! K

; @( N8 `! n" j  佛又很坦然告訴我們這是甚麼道理,「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真正學佛' |. N; i, e7 n) g- d0 Y
不應該著相,也不應該不著相。這真是很難辦,這裡我講兩個故事,雖是笑話,但是其
8 b! [) x" i6 q' d中有真理。( R2 ?: \6 }9 J) h
  話說孔子絕糧於陳,學生就向老師建議,向對面那個有錢人借一點米來吃吧!孔子$ c6 ~' L4 V  I7 a. m
心裡很難受,好嘛!你們堅持要這樣,你們去借吧!誰去呀﹖子路向來是最衝動的人,
  A1 j: H7 Z, [  G6 k子路就去了。敲開門,那個人問,你是對面那一批落難的人嗎﹖你既然是孔子的學生,
5 L% i9 L& `$ y: Z  @' X7 s2 J一定認得中國字,我寫個字給你認,認對了,不要借,送米給你們吃,不認得,就不借,+ N. N8 ^* P3 p$ j/ [
有錢也不賣。他寫了一個真假的「真」字,子路說,這個字你還拿來考我,這是「真」/ a1 O8 }6 q; h  ?! u0 U) o8 O5 ]; \
嘛!這個人把門一關說,你認不得,不借。子路吃了閉門羹,回去告訴老師,孔子說:' Z9 V/ u. w% Y( X4 \
我們到這一步,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你還認「真」個甚麼!不應該認「真」了。這一句9 V9 ]# X! q, b6 k3 M$ I
話講完,子貢說:老師呀!我去借。子貢當然比子路高明得多,又去敲門,老頭子出來
+ R; H% G( X' M& q9 O5 u) Y又是寫這個「真」字。子貢想到剛才子路為了認真吃癟了,他就說這個是「假」字,老
9 R/ L3 W  c+ L3 B頭子更生氣,「碰!」把門一關。子貢跑回來跟孔子一報告,孔子說:唉呀!有時候還
6 m7 H5 |, s' T% |, j3 O是要認「真」的啊!所以這個人很難做,認真不認真之間,很難拿准火候﹔所以不應取
# F5 `% E! O9 S" q& E法,不應取非法,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講做人行為。* h# ~! y# u' Z5 e7 P+ B
  第二個是禪宗裡頭的故事,有兩個禪師是師兄弟,都是開悟了的人,一起行腳。從
7 c$ E2 n0 ]5 Z前的出家人肩上背著一根木棍子,上面一個鐵打的方方的,叫做鏟子。和尚們背著這個$ T, C- }% r3 ~! ]/ A
方便鏟上路,第一準備隨時種植生產,帶一塊洋芋,有泥巴的地方,把洋芋切四塊埋下
  v5 k$ Q5 C/ R* P9 B) d去,不久洋芋長出來,可以吃飯,不要化緣了。第二個用處是,路上看到死東西就把他" K- B: {) [$ a# `$ Q$ ?
埋掉。這兩師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個死人,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挖土把他埋掉﹔
) }) @) P% }$ e6 G. a一個卻揚長而去,看都不看。8 ^5 @, Q6 U1 n+ f/ r
  有人去問他們的師父:你兩個徒弟都開悟了的,我在路上看到他們,兩個人表現是3 a1 T/ U2 F) T1 j
兩樣,究竟那個對呢﹖師父說: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脫。因為人死了最後都是變3 h: y. K0 j9 S7 `
泥巴的,擺在上面變泥巴,擺在下面變泥巴,都是一樣,所以說,埋的是慈悲,不埋的- V" @5 u- ?3 @! V# J: T5 j( y
是解脫。
$ v( E3 m( |3 L: F/ C  我們通過這兩個故事的道理,了解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一句話,「應無所住」,「不; F" Q3 B7 A: Q0 u5 v/ o  r, q
應取法」。不應該抓住一個佛法去修,落在某一點上,就先著了相,就錯了。你說,我
/ F5 C6 Y% _6 j甚麼都不抓,所以我是真正學佛法,你更錯了,有時候也要認真!所以,「不應取非- E, l2 J) g% A4 ]
法」。/ n! K* v. z) c7 I* J
  j; h" e1 Q# ]3 n( i
    何處是岸
$ G: \/ ?/ X9 b9 q5 M3 {
, f( L9 H7 T, h3 O【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_% x( r8 n, T, e% T

6 j1 O, x! H7 U) D. t  這一段非常重要,佛吩咐弟子們,「以是義故」,由這個平常教你們的道理,「汝/ Q& R$ A0 A: m; J! S% {9 q) v
等比丘」,你們這些出家跟我的一千二百人,「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我的說法像過
: n- V1 y& }$ {2 @$ B6 @河的船一樣。筏就是木頭捆起來過河用的木排,你既然過了河就上岸嘛!過了河還把船2 t5 I. H7 w1 Q7 s5 r
背起來走嗎﹖沒有這樣笨的人。佛說:我的說法,都是方便,都是過河用的船,你既然. L6 v& |  }/ v8 F6 C8 D2 b- c9 P
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說法,如筏喻者,這是個比方。「法尚應舍」,一切% _1 b* i4 u4 C- C) k( N
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非法」,何況一切不是法呢!; `& ?/ [2 |9 F3 w! M! W
正法,如果最後舍不乾淨,還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這裡佛講得6 T3 R3 o$ s8 T6 O8 `+ X
非常徹底。/ P6 G: T! w7 i, ?  n
  佛法傳到中國,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岸在那裡呢﹖不須要回頭啊!現在就是
2 A  L. v% f9 V, f% {岸,一切當下放下,岸就在這裡。
5 K* @$ o' B& j' j* I  禪宗有個公案,有一個龍湖普聞禪師,普聞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2 d- K9 F! A5 E. V: w
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慶諸禪師那裡問佛法。他說,師父啊,你告訴我一個簡單的方法,! O5 s! ^+ |' ^  V7 f7 \
怎麼能夠悟道﹖這個師父說: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來:師父啊,你趕快告訴我。師父
3 D, o5 p% ~7 r' w用手指一下廟子前面的山,那叫案山。依看風水的說法,前面有個很好的案山,風水就) ]+ _. [" h- C
對了﹔像坐在辦公椅子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他這個廟子,前面有個案山非& Y3 y5 V) }% A: ]! e: t) S
常好。案山也有許多種,有的案山像筆架,是筆架山,這個家裡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
/ \+ Q7 C0 v. }箱子一樣,一定發財的。石霜禪師說:等前面案山點頭的時候,再向你講。他聽了這一
, c9 X4 j3 C' V6 O3 l) s; d0 ~句話當時開悟了。換句話說,你等前面那個山點頭了,我會告訴你佛法,這是甚麼意. d$ }  A" j, v
思﹖「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自有點頭時」。說一聲回頭是岸,不必回頭,岸就在這裡,
: B) c1 ?# M9 y3 V4 W0 |等你回頭已經不是岸了。
' A2 b  V9 l' n( e8 A2 p' l* \% [  有些禪師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有同學問我,我說不錯啊!可是不是你啊!8 m- ]" w7 N, ^6 h
你們連刀子都不敢拿,拿起來怕割破了手。拿屠刀的人是玩真的,真有殺人的本事,大
  G% `  q1 F9 L. H魔王的本事,是一個大壞蛋,但他一念向善,放下屠刀,當然立地成佛!你們手裡連刀
. f6 j% ?8 A" s7 P3 j6 [子都沒有,放下個甚麼啊!所以我們了解了這個,就應該懂得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 X; V  z6 T/ u" i/ d  o/ F# K6 Z
應舍,何況非法」的道理。8 P/ _/ X2 P, B9 D' G
  也許有人會說金剛經一切講空,既然空了,甚麼壞事都可以做了。那可不然!善事" ]( _! }9 o0 G) m
都不可著相,何況壞事,壞事更不可以作了。下面是我當時所作有關這一品的偈子:( L- [2 o; x# W

. q- O( y* Y- b    第六品偈頌
4 J9 ?. L# d' C4 b5 F  o7 j- N) s! |9 @- y, v1 A( X' J
    金雞夜半作雷鳴  好夢驚回暗猶明。
( \9 B2 q, ?7 ]; Q7 s! a    悟到死生如旦暮  信知萬象一毛輕。
8 G# E: q- x- p5 V; ]7 v( E& K2 D; U, z. t9 G% @3 p
  「金雞夜半作雷鳴」,這一品佛告訴我們了生死的道理,這一句就是說,像我們睡( C( g+ D- d* U5 I( x
覺一樣,一切眾生都在睡夢中,半夜聽到雞叫,把我們叫醒了。人生開悟的時候就是這4 D4 r( C8 Q6 b0 {9 \
樣,覺得自己從迷夢中清醒了。雖然在半夜三更迷夢中,卻被雞叫醒了﹔諸佛菩薩說法1 ?5 c5 x  V' ?. j4 X" l
等於雞叫一樣,把我們叫醒了。4 Y/ D7 e8 ~# E  {
  「好夢驚回暗猶明」,你不要以為自己悟了,你如果有個悟的境界,你還是大混沌% o1 e8 ]$ A& F$ M5 l& X( u
一個。真正悟了的人,連悟的境界都不會存在,有一個悟的境界,你已經著法相了。所3 s' ~- b* X$ s7 R( M, @
以說好夢驚回暗猶明。8 M9 M. H) `2 O* [
  「悟到死生如旦暮」,真正的了解了,悟了,悟到死生如旦暮,人生出來等於天亮
' E4 T: V" F9 Q" P* {$ v1 r了,睡醒了是活著,死了呢﹖夜裡到了,應該去睡覺了,死生一條,沒有甚麼了不起。
" K- v! Q* E# X) V' S1 A所以中國文化素來就講,「生者寄也,死者歸也」,能夠悟到死生如旦暮,你才能夠得* y# t, `& |: _4 v1 i
到正信,真正相信了,相信甚麼﹖
: I5 |8 e; H$ H& b; `& ]  「信知萬象一毛輕」,宇宙萬有在莊子的觀念中是,「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這
$ A  b! w0 c) l& t個天地就是這一指,整個宇宙萬有也就是這一指,就是這麼一點﹔萬象萬物就是這麼一" Y! L, X  O8 f- o) z* a  L) N
馬,整個的宇宙萬有像一匹馬一樣,有馬頭,有馬尾,有馬毛,所以說宇宙萬有輕如鴻+ H- }' w6 u- }! U- K* T' A" m
毛。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真懂了這一品,就懂了「法尚應舍,何況非
6 k2 O4 p2 q" I( W( H法」。換句話說,學佛的人都想了生死,怎麼樣是真正的了生死呢﹖我告訴諸位一句
# P6 \! k& x9 c% U5 W) y6 K) T話:本無生死之可了,那才能夠了生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