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8 t0 i) j5 @. K+ e& v/ w( C2 `6 O. N, I" @3 k9 R+ q5 L. @ y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
5 j9 ~+ O* z7 w& M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
: p9 W8 }/ h. Y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 m' ~' D6 b" h$ M2 ~+ x
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
& x6 {4 |! t4 k! G8 r5 d) [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v2 a' R" p/ s: m. V- R+ u
+ T4 K# G+ Z/ v0 v+ a 第一等和次等; p8 V4 f, o4 L3 h
7 J+ ~- J* m& {3 |3 u s
昭明太子的標題叫做妙行無住分。妙行無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講修行,妙行修佛法% K' f) M: r; P7 j
的意思。
$ i' K4 q+ E9 K3 P2 {
7 t5 x# U' h+ v7 H: C' `& Y* g【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 `9 A; m; ^& y$ v" E
布施。】
, x" w+ p, m6 F% |4 V& H
0 L+ G0 s6 I* Z) T; q& G 這就是我們上一次講的布施,也是內在的用功。大致上布施分內布施、外布施。我
3 Z5 F! X5 x9 H5 `1 C' d們中國禪宗後來流行一句話──放下,這個話就是布施,一切丟開。人生最難的就是丟, t! |! j e \8 [3 n% e; ?0 ^7 ?
開,真丟開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內布施。作到了內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
& [7 B. r- g# H8 m: B/ m/ Q) {. x這裡佛告訴須菩提內布施的法門,復次,白話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訴你。第一等! Z6 P! z9 b2 g! m5 R
的,佛怎麼說我們還記得吧﹖須菩提問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佛就告訴他,就是這樣
. e' H9 \/ P ]) Z2 O! I" Z$ c住,就是這樣降服其心。等於沒有說,這是第一義。
8 x4 |% X. I- G2 u/ K 第一義很難懂,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唐僧取經,唐僧到了西天,見到了佛,佛就把大
) T, Y& _! y, l徒弟迦葉尊者找來,說他們從東方震旦中國來的,很辛苦啦,功德圓滿,你把書庫打開,. Y' l8 d1 P+ {) h9 Q4 ?
把最上等的佛經給他們帶回去。當唐僧帶領三個徒弟到圖書館門口取經的時候,守門的
0 |& X G- v6 G' `# W說:拿紅包來。孫悟空氣得拿起棍子就想打。唐僧說:你不要動粗了,這是最後一步,
0 o: b" q# y% [; a n" A' H不然我們那麼辛苦,不是白費了嗎﹖我們沒有錢卻有一件袈裟,拿到當鋪裡當了,給他" f ^ N* @1 i) p% x
紅包。孫悟空又氣又罵的,迦葉尊者很難為情,所以廟子裡塑的迦葉尊者,都是歪著脖
2 I" u% J3 o `/ C/ [5 u子縮著頭。其實西遊記只是小說,最後拿到了經典到了山門口,孫悟空跟師父吵,說那: f0 ]% p& d4 c, H' O3 A* _
個老和尚靠不住,還要我們紅包,要把經打開看看,結果發現佛經上一個字都沒有,只* z* r' y5 s$ ]. W+ C9 T1 }0 X
是白紙。孫悟空立刻大吵大鬧,被佛聽見了,就叫迦葉尊者來問,迦葉尊者說:你老人
, {# H/ L( M( Q5 j家吩咐,給他們最上品的經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給他們。佛說:唉呀!那些眾生不懂
2 C9 k* ~6 U+ W. S" {2 q E啦!沒有文字的經他們看不懂,你還是拿有字的給他換一下,拿那個差一點的。所以復
2 t; V( @0 u6 i+ `! J次是差一點的,有字的經。真正的經典啊,一個字都不須要,本來空嘛!應如是住,如- z3 s, S' t; G# n+ M$ {% Z
是降服其心,這個是第一義,就是一張白紙。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現在復次只好講差一
B% g/ _3 A0 s% W+ `1 G: q0 C5 u點的。
/ U9 K+ m3 G9 }' B" \( w( N+ r* Q' }/ G( [& p7 `
無所住. p8 \, b# Q! E9 I9 u- D+ b
0 a9 o; N ^( N6 e! P( ]
佛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怎麼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就5 y+ v2 [7 r1 k1 R
是這一句話。" | D6 K D4 ]3 _6 v5 N0 U
此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如果你此心隨時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經錯了,因為你住
3 n6 }+ g; O& X: ~; M7 E: f在空上﹔如說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氣脈上,都錯了,因為那不是無所住。
$ R* ?/ W& b" W) ^; _" m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甚麼叫修行﹖念念皆空,隨時丟,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 T4 S9 d9 ^6 @! {* k
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沒有了,心中不存。連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壞事當然不會( n) Z) v% w* P+ Z! l
去做了,處處行於布施,隨時隨地無所住。
$ W; P2 Z6 r; b: v; O$ v* m 譬如今天,有人批評你,罵你兩句,你氣得三天都睡不著覺,那你早住在那個氣上。
* J5 x$ l$ Z' D: I今天有一個人瞪你一眼,害你夜裡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個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無所! K7 W% K$ T' d; o
住,我們看這一邊,那一邊就如夢一樣過去了,沒有了﹔回頭看另一邊,這一邊做夢一7 o8 N5 Y# G7 q9 J8 `) N; P2 z
樣就過去了。但是我們作不到無所住,我們永遠放不下,小狗沒有喂啦!老爺沒有回來
' y# d6 L* \2 d# H0 X啦……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就是統統放下。下面告訴我們所謂
3 y, q5 G8 a: \+ N9 J+ N: x不住色的布施。
0 G+ @- D5 s, l" `$ j- a* Q2 M) @7 \8 u! Y5 {0 f/ O7 N
不住色 b! Z# b3 W; x- |4 V
6 U+ U" m$ Z+ F8 }% P4 U [8 p 甚麼是色﹖色法在佛學裡,分為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 e$ @3 U4 S9 D2 b/ Z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黃、藍、白、黑,以及長、短、高、矮等,是可; g/ u: y) ?( t4 j' w
以表示出來的。就連我們地、水、火、風,物質世界的東西,包括我們肉體,都可以表" R+ g7 h) Y( l) m7 @/ P8 A. Y
示出來。
6 q+ q5 d% C: W& z5 H' n* s* ^ 「無表色」是屬於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沒有辦法表示。譬如說,我們大家都曉
5 T6 {. @1 P0 i) s- v6 r# q得原子能,那個能是甚麼東西﹖老實講,除了正式學物理、科學的以外,一般人並不清
: k/ y4 J+ V2 z0 @- h1 z N% |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為空,它的能力無比的大,甚至最後在科學儀器上都看不出來,
2 ~0 |) g2 f& R只知道是這麼一個東西,但卻是無法表達的,稱為無表色。' Z$ @; B* ?4 B( z; X. b4 L
「極微色」,等於現在講原子、核子,微小到幾乎看不見的程度,經由科學儀器還1 E/ k6 c3 d8 Z7 c
可以看得出來,故稱為極微色。: ~; ]' u* M. d$ b
「極迥色」,遠大的很,延伸到銀河系統那一邊的,包括了整個宇宙中間的這一些
. G( x7 p9 E' P- u# q+ ~$ R/ X東西,稱之為極迥色。3 \5 s2 A. h9 M# G
這些就是色法,簡單的說,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所( |: T- o* F. r/ T0 X. b$ w$ U
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9 u7 w0 z/ R8 N5 I0 N
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 q* r# I7 U: l1 P, r
布施。學佛的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對象,有對象的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 u% c8 u" Q' F
念在心中。+ Z6 O* m. t/ m& \- _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報,並不是學佛的大福報。福德跟功德大$ J* `) |7 m, u% c/ K. v3 n7 J
有差別,金剛經專講福德,重點在福德,不在功德。甚麼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5 }* D7 h( A( L
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所謂智慧的成就,指的並不是普通的知識。0 p% t# P% S; `+ D$ x
再說我們在身上做功夫,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心裡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念咒子也* [0 }* A( a+ |1 d: I0 O9 Z
好,都在那裡住色布施。嘴裡說要放下,放下,結果甚麼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裡發麻,
; `) a/ d1 A4 Z7 I9 A& e' T受不了。為甚麼兩腿發麻受不了﹖因為他住在色法上,念頭住在色身上。如果念頭不住
. t5 R: m. ]- t" I9 m在色身上,感覺就可以空掉,感覺空了,兩腿兩腳發麻你也不會感覺了。所以一切眾生4 ]' e/ g; T" z( q M
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薩所謂「不住色布施」,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
( f5 e5 r: c1 k( O, ?體也放下。3 J r- s8 R$ a2 i j f# J3 s2 i
( w' I$ D" `- c3 F' V6 H
# i% ^. ^( v8 a) ?# P3 n 不住聲香味
& T5 w" _9 i* Q5 B1 p" N3 f) ], p) J7 W3 {3 c/ W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有些同學們,用功好一點時,聽到念佛念咒的聲音,然3 m; Y; y2 j9 o$ f" |1 S, k2 v
後自己覺得得道了,最後道沒有得,得了個神經。真的,好幾個就是那麼就走了,走到
5 _2 e" e$ L' \( t0 B$ s& H陰國去了,因為他不懂不住聲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學都有經驗,坐得好的7 L" }! ~( s a4 b" i: q* _
時候,突然一陣檀香味來了,其實並無檀香味,可是他的確聞到了。香味那裡來的﹖是9 Q7 I) O# [' b& M7 V" [
你內在定境到了極點,人體內部清淨光明就會發出香味來。實際上每個人都不臭的,真$ ~; u5 E0 d- t7 S
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遊記上說的,一聞就知道
& _4 G$ h s" J* u: b這裡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們到豬欄一聞,就知道那裡有豬味,狗窩裡一9 M- ~( }) K) E z0 ^7 s
聞,就知道那裡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們這個樓上一聞,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7 q2 J9 b6 J1 F% B: Z
這個經驗我也有過,在高山頂上住了三年,一下來離都市還有五六裡,就受不了那
- v. g5 u0 z, y- I7 x+ c! N5 b" L個人味了。其實我也是人啊!只因為在那個山頂,四顧無人的地方住慣了,下來以後覺3 A- I9 G# Z" M* F: y
得人味撲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習慣。學醫學的就曉得,人體內部並不髒,但/ {- V/ t; x9 x4 q( P, H
是身體內部的東西,一接觸到外面的空氣,與細菌一碰,馬上就有味道了。當我們坐得9 n* E) W& W: q8 k7 b# D" f
好,內部發出一種香的時候,如果自認功德無量,聞到菩薩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 v' Z5 A5 c$ x+ R7 N; r4 u5 x
就不對!要應無所住,趕快放下。: Y7 D9 d! d" x7 e
8 ^$ ^$ ?+ k9 ~
內觸妙樂的菩薩& t* X' }# m9 e1 q4 I
: N/ }9 L- V- ] 「香味觸」這個觸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時候,不願下坐。
/ S: p% K5 @4 h你們初學的兩腿發麻難過,坐得好的人,功夫夠了,兩個腿發舒服快樂,快樂得你決不) W: n! l! \- Q1 x
願意把腿放下來。這叫菩薩內觸妙樂,身體內在奇妙的接觸到從未有過的快樂。菩薩的" X% V2 r1 `1 n g3 K
戒律,不準入這種定,因為耽著這種禪定,就不肯去度眾生了!誰都願意享受內觸妙樂,
% b, l5 v& ]" D( |0 ?1 y1 Q7 P! O4 V哪個人還願意跑來站在這裡講課啊!所以說,菩薩境界是內觸妙樂,觸是身體的感受,
G3 n1 ?- b$ x# l) i; o4 X但是一個真正學大乘佛法的人,是不應該住於內觸妙樂的境界,是要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2 D' l5 X/ v5 f' O% o. C1 ]! V) M. h0 R 「法」是意識境界,是屬於觀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裡還有個空空洞洞清
2 N S6 t; L, H0 |清淨淨,就已經落在法上。所以說,把身體外面的一切丟完空完了,再把意識方面的也
1 l6 c l ?3 G( S; M6 y3 U丟下了,這才叫做學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佛說要這個樣子才- W# d3 i% d4 b6 m! i" U
對。
% |( W" Y9 q. Z 講到這裡,佛又叫了一聲,須菩提呀!我告訴你呀!你看這個老人家對弟子多親切,) _! G" B6 }" _* W- x! u+ ^
他意思是說孩子啊,下面我再給你講。& B# k2 G4 j5 Z- i6 ~: a) y
: }' i' z; M: J/ q- L. N# O
雁過長空
9 d# \* p+ L T7 J8 S- j7 g+ D9 Y$ w3 V4 I: J; E. `) J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 }# u, d9 E( u* ~1 d2 T量。】
& S$ Y* v4 R0 j, j5 R0 n0 \
8 E# a9 Q3 s) R% C% B8 l: G" a 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
, O* w0 v& q x, N9 ^/ { V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我們拿中國的文學形容它,就是:
# B6 f2 j: s2 M, B1 A; R; Q2 p「風來竹面,雁過長空」。等於風吹過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陣響風過了,風絕對不' J8 \2 Q7 f" G9 F
停留在那個樹葉子上,風早過去了﹔修行人的胸襟應該也是這樣。又像天上的飛鳥,鳥8 c8 z6 `8 C; ] e, S
在空中飛,是絕對不留一點痕跡的,雁過長空,飛過去了就飛過去了。修行要有胸襟,5 d4 M$ d4 ], P
要有這個境界,這叫做內布施,蘇東坡有一首名詩,也是由佛學裡頭來的:# a: B8 }5 M+ ~# x( N7 J% G/ a) |1 x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5 s0 A! a G; D5 g* ]" |9 @7 O0 g' j
雪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 a& }6 q' M. G% i; g) t 他說人生一輩子像甚麼﹖像下雪天那個鳥,在雪地上站了一下,留一個爪印,飛走8 x- u9 W, t( ?4 a8 D: y
了以後,雪又下來,把那個印子又蓋住了。雪上偶然留一個爪印,那個鳥一飛了以後,5 M/ _9 X- y$ G, A4 l
早把東南西北一起跑掉了,那個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w4 ]; L1 W8 d2 Z
人生一輩子說要成家立業,子子孫孫,等到你兩眼一閉,兩手一張,鴻飛那復計東
/ ?0 Y# l# y- q2 V6 k2 y4 g西啊﹖甚麼都沒有了。這是蘇東坡的名句,也就是風來竹面,雁過長空的道理,就是說
8 _, Y0 ]$ H9 ~$ K; t% M6 Y菩薩應不住於相。
" \4 Z! C, Z7 N+ r# g) E ]/ C9 d 年輕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啊!最近我發現年輕的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
6 C' l x {1 L/ {% `; C0 w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甚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
6 \, J2 m1 @; b8 g% m. y4 ?0 ^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甚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1 C9 u, y R/ x0 {! \
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變成甚麼!所
* D% l) ]5 b( {& A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來搞這個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 B4 l3 y9 g5 ?3 x. Z* V- _
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甚麼都學不成了。
' ]/ h0 ^2 O9 E4 `8 @& }: `+ e0 U2 v7 u% c) `$ _, G6 e* ~# v
功德和福德
0 v) g: t& |( I, z e5 p; B# m! V3 M; s. `* F; w$ r
剛才講到不住於相這個重點,下面佛又說了:「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
6 _' h* F8 X) z- o德不可思量」。這裡突然冒出福德二字,他說假使一個修大乘菩薩的人,能夠不住相布8 C: k9 C j6 Y1 M% x5 d
施,那麼他的福德有不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積功累德,是功夫時間慢
~: E4 E3 j3 g, K. P慢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就像我們一件工程,一天一點累積起來就是功,功力到了所
; l! L/ O3 r$ _3 C% W9 i得的結果,就是德。
: ]( N% s) Y# D4 C, s 福德是不同的,上次也講過。福德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人世間的福德,文學上稱' Z+ O2 Q& {2 [& B, F
鴻福,是世間法﹔另一種是所謂清福,出世間法。清福比鴻福還難,所以人要享清福更
/ F9 B C$ |2 ^7 G! x5 c0 h; S難。可是一般世間上的人,到了晚年可以享清福時,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謂蠻# o1 g7 w$ n/ O
可憐的!這是著相的關係,因為有人相我相的原故所造成。看到孩子們長大出國了,一
/ u" m3 w3 v1 R& U& R3 F個人對著電視,或者倆夫妻坐在那裡,變成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其實那8 Z b g4 d% ]1 f7 _6 o
個清淨境界是最好的時候,結果因為住相,把世間各種會變的現象抓得太牢,認為是真,/ g% i3 S9 P, i6 \: }; V0 f
等現象變時,他認為甚麼都不對了。一般同學跟著我做事常常說:「我看最可憐的是老
' t2 b' G% V/ E) a7 b, Y師」,我說對啊,我想得到一秒鐘的清淨,都求不到很可憐的,求一分鐘的清福都沒有。
) y1 l, R) K J" E# X8 r& R/ H* A可是人真到了享清福的時候,往往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福報來了。事實上,平安無事,清' l# {/ b6 F- `
清淨淨,就是究竟的福報。3 h4 v2 j- V$ q& M
如果問人世間甚麼福最大﹖答案當然是成佛啦!超凡入聖。靠甚麼才能達到超凡入: D9 }7 Y2 Q; f+ Z
聖呢﹖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更不是迷信,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夠達到智慧6 w: P, ] [) v) a8 B& y
的成就。所以佛告訴須菩提,假使能夠不住相布施,這個人的福德不可思量,這個福報
+ K' }2 |8 o2 ^/ D4 H+ I太大了,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以思想它,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 @% B, x% n# |/ G/ y! @: N0 q3 r5 _
一次兩次,一丈兩丈,一鬥兩鬥,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D T, \- j2 r3 \9 Y' J
" }6 m# t/ z9 d% e& M' o( N" E【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P$ w {1 E' _9 ]' U
N3 |4 k) P& H7 R
須菩提啊,你的意思怎麼說呢﹖東方虛空,一直向東方走,這個太空有多大﹖你可
" s: i8 k J: K9 {' j4 R9 B6 a不可以測量得出來﹖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四個字兩句話,這是須菩提答覆佛說9 @7 w" B0 T% O6 Z) S9 N* \
的。「不也。」古文就念否,不念不也。現在人念成不也。現在很多話與我們文化不合,$ h' `4 C' O; g
漲價的漲字,現在人說成膨脹的脹,說起來道理也通啦!漲價當然就是膨脹起來,潮水" e, x @6 W9 R' T
上漲,不是潮水上脹,不過現在的國語沒有辦法,我們只好照現在的國語說。他答覆佛' j6 x$ Z4 y4 y) S& F
的問話是說:不可以,世尊。由這裡向東方走,整個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沒有辦法測量# c7 r/ D% B+ l3 i
的。
4 s6 g/ }1 U/ c1 j% n, n* G! J2 ~* M/ u7 P9 B$ D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7 E; F7 v- q+ a* Z4 B: O# u
3 [% o: V& ]8 ? z 南西北方是三方,加上他講過的東方,東南西北叫四維,四維以外還有上下。佛問- f2 o u* \5 g2 L) w. ]7 S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隨便向那一方,整個的太空有多大﹖你能不能量得到﹖須$ s, x2 p- r+ x; @- ~
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他說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我們中文來說就很簡單:- T% @# r! w3 P! \' p+ {
「六合虛空,可思量不﹖」東南西北上下叫做六合,「六合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
) Z7 C4 G5 h1 ]0 T# `1 R4 F3 I尊。」一句話就完了嘛!可是印度話分兩句,兩句還是鳩摩羅什法師簡化的翻譯,如照
6 _/ n- c6 S6 ~* v& B4 k- x老式翻譯就是「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於意云何。南方虛空; o) ^/ C9 d& P: J6 B5 ~# o
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於意云何。西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六百捲的
" @. m- W- y& R2 m9 @0 l: v( \, A: e% F大般若經就是那麼說下去的。所以看大般若經六百捲,那真是我的菩薩我的媽呀!但是, S5 _: T, a9 Q/ V( f# h
金剛經被鳩摩羅什濃縮一下,構成了另外一種文學味道。
" Y+ U4 ^- ?( |. O$ C 可是你不要忘記了,這裡為甚麼先提東方虛空﹖這裡為甚麼不像阿彌陀經先提西方
; p4 ? t% C( Q# Q- H/ |, `1 f7 ?) b呢﹖藥師經、金剛經都是先提東方,講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講大光明法只提南1 f& n; I& M2 w5 C3 R* L3 H \: v/ I" ]
方不提北方。所以學佛研究佛法,這些都是問題,不要老是寫些五陰啦,十八界啦,十
s( T4 @- c( L) Y c2 s4 h八空啦,那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翻來覆去就是這一些。) v' N! \3 g% @
" h: w* M' K9 k/ a 東方佛西方佛1 J& s( m; _5 g# U- K. y
; D, m6 i$ i: v: w- @ 東方是所謂生氣方,所以要求長生、長壽,就要念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如來。藥師
. {- J- I: q9 s/ @佛是東方世界的佛國,西方世界是講歸宿的,東方世界是談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東: O3 F( w5 e( ^9 W0 h
方文化也是生生不已!顯教的經典包含了很多秘密的道理,要大家去參究。你們要學禪, L! r* l; r7 h% X1 m
宗參話頭,這些都是話頭,話頭都在經典上。如果你以為自己已懂了,光以為東南西北,( {, s0 l) ?0 ]9 e4 `3 E4 u
很簡單,為甚麼不南東北西呀﹖這裡為甚麼先提出來東方﹖先講了東方,再講南西北方,
# {5 T4 h# t) P7 b, ?- X四維上下反而落在最後,甚麼理由﹖這其中要發揮起來,就牽涉得很多了,同我們修持
V; A% x7 G$ @4 L的道理都有關係。
, S( O, N- E! `5 A* p. Q 我們大家要學佛修持,先要有東方的生機,生命之機,氣脈發動,色身轉變,才能( L5 n2 [( n* t
得定,才能得到妙樂。代表這個的符號,在方位上是東方,是所謂生氣方,像太陽一樣,
) x' ~: o/ N: j \& H從東方上來。. B# I. x( g# F% ~+ V/ G6 J5 h' ?
為甚麼念阿彌陀經要念西方﹖日落西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趕快打主1 g5 T' m4 U, `+ x4 j7 R1 Q
意,回家吧!念念西方。這些並不是偶然的說一說,佛學裡頭,這些地方都有道理。
/ c8 a( u. Y" v: n: _( t9 |& \: c/ j7 j5 \. ?, T Y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
: w0 X5 x+ l/ L* y- `' Q住。】) c2 q+ Z$ j V4 p5 I; X2 B9 |
# m: c( ~+ E; F% ^. K/ H( v
這是佛嚴重的吩咐,他又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的人,要能夠做到無相布施,一切. |2 e. a& r' w% C% l7 U/ i
相不住。為甚麼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國古文來講,就是「義所當為」四個字,人
7 [1 ~- d. U3 y# k& ?' ~生就應該這樣作。利人、助人、慈悲,這樣不住相的布施,他所得的福德果報,大得像
, `* h9 ^5 w! s4 y2 w& H虛空一樣不可思量。須菩提啊,你要記住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如我所教你& |' m& Z& o9 ` O& b
的,無所住去用心修行,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住在愁眉苦臉的當$ U8 |9 u; f i. N
然不對,一天到晚在散漫無所歸的也不對,不空也不對,要一切無所住,物來則應,過" ^6 f6 `' o1 ^: A
去不留,這是大乘菩薩般若道的修法。1 K, [/ U; Z. k! w$ L& F Z
所以禪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剛經,就是走的這個法門,一切無所住,這就是大乘佛
/ X! Q: @' C, q" l0 X* Q法最基礎的修法,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看金剛經講般若,常3 \+ Q. {6 H, V0 s7 a3 ?
常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認為金剛經是談空。金剛經沒有一句談到空,他只拿虛
" W9 |- t2 r& k9 \- S& @空來作比方,大家認為金剛經講空法是一個錯誤。金剛經只告訴你無所住!無所住並不) V8 R; w& d0 m; \/ I
是空啊!無所住,如行雲流水,你看那個流水在流,永遠不停留的過去了,但是又有來
) ]: p$ v I% L b, F* V4 |的,而一切是無所住,並沒有叫你空啊!這一點青年同學要特別注意。6 s$ \. z1 s1 R5 j
在第四品中,佛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認識真正佛法,無所住而不是放下,
1 P; A( C2 A: J( m$ K「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這樣去修。第二個要點告訴我們,真修到無所住,就是福. o+ K2 Q$ c Q3 e: \
德成就。
I& q1 A1 j! ^ 我們曉得做生意要有三種資本,一種是開設的資金,二是貨賣出去貨款未收回時,
6 ^; P# Z( G" \2 ?3 ]) P還要佔一筆資金,第三筆是周轉金。學佛只要兩筆資本就夠了,比做生意划得來。那兩1 O( \/ G! X2 c/ e" Y, t
筆資本呢﹖就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資糧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中國傳統給朋友寫匾額,
) z: V& }8 E% ` e寫一個──福慧雙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雙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又有錢$ u5 C; @3 c: O. j2 r
又有富貴功名,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窮得要死,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 X( w& }/ `. r7 p) |
法。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這叫作福慧雙修,智慧資糧圓滿了,福德資糧圓滿& j1 c. _& Y! W- n
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念到皈依佛兩足尊,就是這個兩足──智慧具足,6 k$ s+ ~# h' a( ]
福德具足。金剛經告訴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 V* u' `+ V- D( n9 t X. M/ B
Z' m, l: _1 h5 b 阿育王的沙子
5 d! B% H0 {) N! H# b' k0 l0 t8 W! z/ s; O$ d2 e
佛經上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過世百年後,印度有一個有名的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
# M% _- g* \; P( d0 p信佛,中年以後開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有一個塔,唐朝以後飛到4 ~6 Y3 z9 N4 i- g
中國來了,不曉得因為地震還是其他道理,這個塔懸空飛過來,落到浙江寧波的阿育王
. W$ x3 r* i9 }- F* W寺,這個塔裡邊是佛當時本身真的舍利子,所以這個廟子本身也稱阿育王寺。亞歷山大2 d8 {( B* O6 C, _9 h+ t. @
東征打到印度時,碰到了阿育王,把他打回去,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 c( z( t# S& n9 H3 u
阿育王的時候,有一位尊者優婆[毛+匊]多,是大阿羅漢,與阿育王兩人是好朋友。你們$ g6 E9 z8 R) a& Y: T/ X
翻開阿育王傳,佛出來托缽化緣,遇到兩個小孩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 p! L" n9 ~1 I- P& S V
敬,又見佛手裡端一個缽﹔這時,一個孩子手裡正抓一把沙子,就說:這個供養你!佛! N6 R6 ]/ b8 B. u# W3 T9 @
說:善哉!善哉!另外一個也最至誠的隨喜了。於是佛就預言了,百年以後,以此功德,2 s; A K4 U( z% U" P6 w: ~ C
一個當治世的帝王,一個當輔相。阿育王就是那個供養沙子的小孩,他有供養佛的好因3 j5 D( p5 D4 K: y8 P# R% r
緣,可是他供養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皮膚病,皮膚發養。: j( d) ^" H7 q( f
歷史上這種人很多,我們清朝末期中興名將曾國藩,功蓋一時,也是一輩子皮膚病。% {9 A/ d' P/ b$ a- P; W Q* n
相傳曾國藩是大蟒蛇變的,皮膚養抓得一片片掉下來。阿育王一生也吃這個苦頭,這個
5 H j- G, p1 }* f5 |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愛布施,蓋廟子、救濟窮人、救濟社會,結果把國庫的錢快布施* t/ ~2 ^5 N( n7 R" `- z
光了。最後當他躺在病床上,還要布施,左右的大臣去告訴太子,你不能再讓他布施了,
9 ~$ y5 L+ I! H3 O8 \; `+ d等你接位的時候,國庫裡一毛錢都沒有,怎麼辦﹖所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鎖了不: ~. c L& k7 \8 D& u
能下達。他知道之後心裡很難過,自己躺在病床也沒有辦法。有一天吃一個梨子,他把
$ z& A' ?/ X, ?自己兒子等都找來說:我問你們,今天世界上,誰的威權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下來# f6 B3 @) G) @% X* Z# _* O
說:當今世上當然是大王你的威權最大了。阿育王說:耶!耶!你不要欺騙人,我是很
6 j3 |# P- S, a+ ^" {4 x! T. v有威權,我的威權現在只能達到半個梨子,我現在叫你們布施也做不到,這半個梨子我" k+ C( i! M) Z c
不吃了,你把它送到那個廟上去供養。他這麼一講,大臣沒有辦法,就用金盤子去接那
- I& H& r( h, {; F半個梨子,這時那個尊者在廟子裡就知道了,打鐘打鼓,全體集合,披袈裟到山門口,; j( ]2 h- D8 x& R
迎接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 T7 ?2 Q6 }; P: N0 M$ x
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個梨子,向大家宣佈這是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沒有辦法1 C- F9 W8 f4 f% H& Z/ I
每個人都分到,就用最大的大鍋煮稀飯,把這個梨子丟進去,大家都跟他結緣。等到阿
; u+ }7 A2 h+ g% a4 N2 K育王一死,這位尊者說也要走了,就圓寂了。. Z8 o0 p0 A. }
歷史上這些故事很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長春一樣,成吉思汗一死,丘長春告訴徒弟
6 Z( G B6 Z9 R4 K: Y# | n們說要洗澡,跳近水池洗完了以後說,我那個朋友走了,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 f8 U, J2 l0 C" @6 }$ }) l
了,他也要死了。; [% c% {* s8 A& s" a/ N3 |
這是講到福德,這個故事說明甚麼﹖阿育王那一下的布施,小孩子拿的沙子,不住
" r# {3 v& s3 n) ^3 z% F相的布施,的確是無心的﹔如果說我們大家學學阿育王,明天拿點東西到佛前供供,來
) y, \7 O# O6 z生也得一個治世聖王,辦得到嗎﹖辦不到!因為你是有心,是住相。小孩子拿著沙子,
) e" h9 N1 M7 X他看那個沙子就像黃金一樣,一念的誠意供養,所以叫做不住相布施。
" x/ ?9 m6 v( R/ e$ `5 V4 z; w
) T* x) A* Y+ ~& n6 Z. Y+ m+ @/ D' G0 x* U. n
周利盤陀伽的掃帚4 s c( d: G& B2 b3 J6 U$ F
9 `. u' C- k9 ?+ ?7 v 還有個佛經上提到的周利盤陀伽的故事。佛在世時他也跟著學佛,笨得無比,豈止# H, M" F1 B, h! Y4 X
金剛經不會念,連個阿彌陀佛都不會念,佛最後就叫他念「掃帚」兩個字。他念了8 @% h: W$ C, B* t) o
「掃」,忘了「帚」,念了「帚」,忘了「掃」,學了好多年才會念。可是後來他的神4 E" _/ R5 @! y, Y
通最大,還救了幾次佛的命。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壓過來,周利盤陀伽在後面. y7 A6 ] u: K7 v: ]6 |
一指,就把山推開了。那個氣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就是念掃帚念出來的。0 w* {: A, D9 c& ^
佛經裡講到他也有一段因緣,當他要到佛那裡出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我們這些
4 z( \$ S7 M; e師兄阿難呀,須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擋住不準。他就在山門外面大吵,佛在裡邊打坐) Y# U8 Y& S8 A; _
聽到了,出來問大家,為甚麼不讓他出家!這些大弟子們都有些神通,說觀察過這個人,7 L" T U7 D2 h2 i
五百生以來都沒有跟佛結過緣,因此無緣出家。佛就罵他們了:你們啊,就只曉得當羅3 B; M4 k+ z- i4 W3 w0 r
漢,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甚麼你們知道嗎﹖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條
2 y g6 I# N: ~9 [; n0 x! Q狗,與我有緣。它跑到一個地方吃大便,那個茅廁叫做吊足樓,你們在這裡很少看到,
/ y. T. A% _4 z) P( O8 q在大陸高山上住,那個茅廁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廁底。所以古人有兩句
2 ]7 N% ^" Q# G, _# X& V7 q詩:「板狹尿流急,坑深糞落遲。」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這個是挖苦古代專門讀書做
/ X, [/ C- l- p7 {. `對子的人,連茅廁也做成對子。那隻狗到這種地方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來,正好掉到
8 E- @1 b8 z2 m9 D5 j3 m7 a3 B它尾巴上。那隻狗嚇得掉頭就跑,一邊跑看到一個古塔,是個有道羅漢的墓,狗看到這
$ b2 T* p) v3 h1 l; s個古塔就要翹尾巴屙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這個羅漢的墳堆上面去了。佛說:他啊,7 V& U# b6 |. s3 o: ?% {) O
當時就是以這個大便供養我,所以跟我結了緣。那個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獨覺佛的骨灰/ K. b: c& r1 E6 m |! U
塔。8 d+ k" O9 D* {: q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於我們吃紅燒肉一樣的香,那是它的糧食。它以7 D3 M* Y& C$ O. f7 h' D7 u: ~5 Z2 j
最好的糧食,尾巴一甩上去,無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它是福德無量。佛說:以此
: E8 j, S) ~# i* W因緣,所以他可以出家。& e! e& z5 W& |
這位老頭子跟佛出家以後,都做苦工,佛也教他修持,太笨了,都沒有辦法教會他,
, b) A! v) j% ^$ H6 t p, X$ @稍微多兩句,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掃地!教他一邊掃,一邊念「掃帚」,搞了好幾; w, `$ `& I& a" P2 x
年,他才記住了掃帚,後來他也悟了道。
; T' s5 E9 b* t1 {; ?: \ 修行就像掃帚一樣,心裡頭雜念都要掃掉,無住相布施,所以無住相這一句話就是
; {$ ^1 e: E; T7 |掃帚,你心裡頭甚麼妄念都要掃掉。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心中隨時隨地都達到空
* i& D4 M& G/ I) ?9 A( x! Y其念,不住相而住,這才是真學佛。這是第四品,妙行無住分,我給它的偈子做結論:+ w* |! H% q' ~1 o4 T/ ]$ p" p
3 e0 Q# c& C6 m0 Q
第四品偈頌, I# V- O% n! {* y2 C! O
+ ]. |4 g: o/ i 形役心勞塵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q7 j" g. {# W. J) a& o
繁華過眼春風歇 來往雙丸無住輪
" }5 H. W4 w5 D, E: V' C: w7 y! T. V
2 d0 E& u* o; ~- F) ^) I 這一首偈子,也就是說明修行的原理,真正修大乘的妙行,就是這樣子。
8 J4 f& `/ w6 J 「形役心勞塵役人」,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形,我們這個身體活著很可憐,大家讀過
X3 H) Y# _) I3 c5 Z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吧!講人生心為形役。我們人都做了身體的奴役,冷起來要穿,熱起! Z/ \9 ^# i" C$ ]
來要脫,餓了要吃,吃飽了要吃瀉藥,一天到晚為身體忙。外境界的塵勞指揮我們,我
5 o5 N# n* C/ d3 X: [( ?! I們成為外境物質世界的奴隸。
4 H: h% F* C+ L 「浮生碌碌一心身」,中國文學講我們這個人生,又叫做浮生,水面上的一滴油一
. y4 I; C. v2 E樣浮在那裡,等一下散掉就沒有我了,水還是水,所以人生如浮萍一樣飄浮在那裡。一
- ^' E& {1 c. N3 S$ v( }天忙忙碌碌,就是為了這個身體,為了一個思想、一點念頭在忙碌,自己騙自己。9 b- w4 H3 b/ f9 ` q
「繁華過眼春風歇」,功名富貴呀,兒孫滿堂呀,五代同堂呀,好像熱鬧得很,等
5 y- i& b) `, M# m( D. D V, T8 u於春天到,滿院百花盛開。年輕到中年這一段,唉呀,前途無量,後途無窮,覺得天上- l w' V: }1 l8 u9 R/ W) v% N* m1 f
天下唯我獨尊﹔尤其站在十二層樓,國賓飯店,或者中央飯店那個旋轉廳一看,台北市
' B P6 t1 h: Q! i& a& d我最大,就是那個樣子。這些繁華景相,幾十年眼睛一眨就過了。春天沒有了,百花也' ~' q3 `# _4 }! t" t. u
掉了,甚麼都不屬於我了,只有甚麼呢﹖
+ }9 c. C! s6 H3 O! R 「來往雙丸無住輪」,兩個彈子,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永遠在轉。我們死了以後,
/ {4 F# P" w0 n太陽月亮照樣的轉下去,這個宇宙照樣的是無量虛空,決不因為我們死了就沒有了。所
# ], m" ^' F8 Y) w1 A( T" L: D以有許多老年人感嘆,唉呀,不得了啦!現在年輕人真不成話。我說:我以前跟你想法
1 e9 p1 c% u" C' j一樣,現在我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輕人亂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後,太陽還是照3 H |0 V1 q: o/ J4 ^6 `( t
樣從東邊出來,西邊下去,他們亂七八糟的歷史啊,也是很繁華的過下去,決不會因為
) P' j3 A$ D p& R7 S你我死了以後,歷史改變了形態。所以人生要把這個道理看通,太陽、月亮,它永遠不+ q. Z: R0 i6 z6 O' D
斷的在轉,因為它無住,不停留嘛!太陽、月亮有一秒鐘停留不轉的話,這個世界整個1 O/ z9 n' k$ [
沒有了。
4 V; V( ?# G; q5 K' q* ] 所以,我們要知道此心此念,怎樣叫做無住,並不是叫你求空,你定在一個空上,
9 k* m( g _3 W3 u" S( {早就有所住了。金剛經並沒有告訴你是空啊!如果解釋說金剛經告訴我是空的,那你完. u: E1 W3 Z9 B$ D+ K3 @6 `0 K, b
全錯解了金剛經。第四分我給它的偈子是如此,我這些話也是隨便說著玩玩的啊!你不
5 l M+ E& p( Z% d. w要信以為真,如果你信以為真,那你就有所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