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56|回复: 0

金剛經說什么(3)-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2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3 I+ Y) t$ Z6 j6 \( u' [# q/ ~
% A3 H9 |( ~' D- ]: u" N【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 u9 t3 f+ K5 V# m: o) Y+ r" n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
. c, x; [4 O' K) [8 p1 U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
8 H* s; c* s4 I5 ^. `7 Q5 g2 s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 C2 ?6 X' m. Y8 L
- I$ P1 D1 ?6 X; ~    一切眾生
9 X% B3 P. @. G) s5 Q) ~
, I; H2 \# d) p$ y【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3 X; k! s2 h7 W9 y$ v2 ?
& @1 W$ ^. z: o+ N( v2 S
  佛告須菩提,當你問怎麼樣安心時,就安心了。佛過了許久,看須菩提還是不懂,4 |  {: j' w$ M2 _
沒有辦法,只好退而求其次,第二步再來講一講,因為那個時機過去了,禪宗所謂機,
6 e4 j( u4 q/ A1 ^: @2 n( }這個禪機過去了,須菩提沒有懂。現在第二步來講了,佛說:我告訴你,一切菩薩摩訶1 w( Q( R. E3 T2 P$ W. g
薩。摩訶的中文意思是大,一切大菩薩們。% V, X* L& Q. d$ Z. G9 _$ [1 B" x$ i
  古代也有將菩薩翻成「大士」或者「開士」,表示是開悟的人。所以我們的白衣大
) A& M- \( N" j/ B$ M& U: R士就是白衣菩薩。摩訶薩是唐宋以後念的,真正梵文發音是馬哈,訶字念成哈字。在座) }7 _1 v) M# C& V4 o( k2 O
很多客家的同學,客家話、廣東話、閩南話比較接近唐音,國語反而距離很遠了。4 |8 T. d7 ]$ n0 L
  佛說菩薩摩訶薩是倒裝的文句,就是一切大菩薩們,應如是降伏其心,應該有一個
, X" w6 h, }) ?, o5 s方法,把自己的心降伏下去。甚麼方法呢﹖他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現在先解釋- S: K4 [/ B8 q1 B2 [! y
甚麼叫眾生﹖佛經裡眾生這個名辭,莊子先說過,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謂之眾生,並不是
- z9 F" e$ n' ^0 V* V; u  f/ E/ J單指人!人不過是眾生的一種,一切的動物、生物、乃至細菌、有生命的動物都是眾生。' D% X9 Z* @% s) b, Q; B4 t- g( @) \
有靈性的生命,有感情,有知覺生命的動物,就是眾生的正報。所以眾生不是光指人。
1 d) H7 @3 F# L5 |: z) h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
/ P* e" G; c# a0 j" u$ A4 ]化,壞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獄裡的更可憐,更要度。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8 ?; y, S; x9 W
說要度一切眾生。3 [8 {$ j9 A0 O2 O4 M6 R
  「一切」兩個字是沒有範圍的,任何東西都在一切之內。不過講到眾生這名辭,使; u" ~: O& {# M" S) \+ D
我想起幾十年以前的一樁事﹔那次在成都四川大學講中國哲學,提到佛法講眾生,有一. Z1 [  ~. B+ C* M2 I7 W
個學生就提出來問:植物及礦物有沒有包括在眾生裡頭﹖我說:那是眾生的依報,不是
% O% }# X# R" m8 V正報,依報是附屬的,同我們有連帶關系。他說:譬如含羞草,你不能說它沒有靈性!
6 X, c' P/ u8 v2 m6 O4 a$ u我問他學甚麼的,他說他是學農的,我說你學農的問這個問題有點奇了。
0 h/ n" A9 F2 T/ G! c; a  我那個時侯年紀還輕,比較愛弄玄虛,就說:既然學農的,應該知道,含羞草根裡1 u3 E/ T" ]* W# J- J& \
頭有一水泡,人手的熱氣一接觸,水就下降,葉子就像怕羞一樣縮下去了。這是機械性,, i: v) K9 k2 J, C
並不是情感,也不是知覺。其實這是頭一天晚上,跟一個學農的教授討論含羞草聽來的,% v/ p" c& }  q# N# Z$ V/ Z9 O
也可以說佛法有靈,知道第二天有人會問這個問題吧!5 b  R3 T6 e: O+ t; ^
4 v5 G9 L- {. B( v# Z" ^& y0 B6 Z
    譚子化書% f* u9 K1 a2 C6 |+ V: v7 f' D
, h& O0 z/ m. s7 D  ^) q( q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G' D6 [" g% W' t; n! \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R% B$ p; z' v2 {

. p2 ?/ u, X5 f# N1 W  現在佛學提出來眾生,佛把一切的生命分成十二類。第一是卵生,像鳥、雞、鴨等,
( Y" ^$ u# X/ f% k/ x& N* l都是屬於卵生。胎生是指人、馬、及各種由胞胎裡生的。濕生包括了魚、蚊子、蒼蠅等。
9 l. M( {( }: N; c, r1 T+ C' P1 M化生就是變化的東西,如蟬蛻、蜻蜓、蝴蝶等。又照中國古老的傳說,真假不能確定,! O' q; c9 i1 h: ?
海裡的鯊魚活到幾百年以上,會跳到沙灘上,一變就是鹿,長一個頭角的鹿,這些都是; P  ^5 [; U8 n5 L- h
化生。中國化生的書,幾乎沒有人肯去研究﹔道藏裡有一本書就叫做化書,作者是譚子,
. z1 n! Z2 B0 d% G0 S9 j9 ?名譚峭,他學佛也學道,是有名的神仙。譚峭的父親是唐朝的官,也就是唐朝唯一大學$ v* z6 Z, z! B. ]8 t; C8 i
的校長,地位很高,只有譚峭一個兒子。
6 l5 ~  M0 Q# K; D3 S+ ]4 L* D  可是譚峭十幾歲離家出走,他父親丟了這個兒子,很難過。後來過了一、二十年,/ s1 I  C( [& N( `
他回來了,身上穿個道士的衣服,拖個破鞋子,戴個破帽子,怪裡怪氣,嘻皮笑臉,就
; l/ p" K; Q0 _% [+ @& A$ H9 q1 i像前幾年那種嘻皮的樣子。他回來勸父親一塊修道去,這是著名的道家人物,學問也非$ @+ ~7 C/ ^/ _* o* j' t
常好。譚子著了這部「化書」,認為宇宙生命的變化自己可以掌握,人可以永遠的活下
( K+ t  V3 z! U5 R7 t去。他究竟仍然活著沒有﹖說不定他跑到我們這裡來,我們也不知道。後來因為人家問7 U$ ~. K; L6 _$ {
他,道是怎麼樣修﹖他就寫了一首詩,也像是金剛經的偈子一樣,很簡單的,有禪宗的2 J# J0 n, G  S! Z6 C$ F
境界:
' Y7 U3 M8 h% O# Z" D* z( C1 {
0 [" b2 a* e! \7 z    線作長江扇作天  屐鞋拋向海東邊
4 s( v" ~: V' A7 v: h+ v7 `    蓬萊此去無多路  只在譚生拄杖前' w  Q4 P) l" z0 l, @4 ~
  他說,整個的宇宙是這麼渺小,線就像長江,扇就像天。屐鞋就是古代的拖鞋,鞋
" {; |" U) u+ }0 U# {3 r- D* K子後跟不拉起來,踢哩踢拉拖起來走。屐鞋拋向海東邊不要了,蓬萊是代表道家的神仙
# E- \! n- b/ P$ b* Z* ]境界,蓬萊此去無多路,他說那個神仙的境界不遠,就在這裡。在那裡啊﹖他說,只在& l  R: n) u  C7 @$ I* Z+ C
譚生,就在我的手指,手裡拿個手杖,就在這裡。這個道理也就等於佛告訴須菩提,
( ]. ^' `3 s  X$ B* z「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在這裡,佛不在西天,就在你這裡。5 y" h: U- D6 u1 X1 N) Z
  不過譚子的化書很奇怪,講了化生的道理以後,由科學再歸到哲學,由哲學再歸到. Y1 k: L" Z+ P: A# j" V! v8 a
政治學,講人生的境界,及如何教化別人,改變別人。他認為壞的時代,壞的世界,是
0 c$ y0 L) R: A# E. u9 ~可以變化過來的,他的理論和哲學境界非常之高。所以講到中國文化,這不能說不是中4 W) P0 g4 n8 i, w
國文化啊!中國文化的精華,我們不能說連個影子都不知道啊!2 L! }+ a, D* S, C- s% k- W* U

2 l0 j7 ]& K# d3 c3 x# r5 V7 s    有色無色的眾生$ q8 H; [# i' g6 K

4 `5 v2 t3 D! m, f$ X- l( P  除了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之外,另有一種生命為「有色」,是有形像,有
1 E+ E' v& F: F8 T  C; F物質可以看見的。另有一種生命是「無色」,不是我們所知,也看不見,可是它確實的/ }* M/ T) r7 a+ z
存在。譬如說鬼吧!到底有沒有﹖當然可以告訴大家確實有的,並沒有甚麼可怕,那是2 v6 T% D5 S' M! f* c
「無色」的生命,跟我們陰陽電子不同而已。
7 Q5 L1 m# _* @0 Q: V  我們姑且講活鬼,大家也許沒有看過,如果到貴州、雲南的邊界,就可以聽到活鬼
* t; A( @3 M) q的故事。活鬼稱為山魈,這個山魈,我們拿佛經來解釋就很簡單了,他是「若有色」
, G; u, k/ G1 S' {- ?「若無色」的眾生。他有時侯給你看見,有時侯不給你看見,高興給你看見就看見,不
# d8 Y! K& @% ]" C9 Y/ b% O& T7 D高興就看不見。人走到山裡,看到走路的腳印子同我們相反,腳指頭在後面,腳後跟在+ i; i$ D3 _3 o' Y- H7 `$ k
前面的地方,就知道有山魈。他們非常講禮貌,你不要說這是山鬼啊,那你就吃虧了。! V& x: A0 e+ |* M1 x
你要說有山先生在這裡!他會覺得你這個人知禮,就不會找你麻煩。3 T1 c0 K0 O4 s9 ]9 u
  這些住在山裡的山魈,很有意思,他們有事的時侯,要跑到別人家裡借鍋子和碗筷。5 x! |8 Q/ ^" c* a# ?
他們的樣子很醜陋,矮矮的,就像人倒著腳走來。講的話我們也不懂,必須要用手去指9 ~2 k' k! N* P2 l/ u
要借的東西,那些山裡頭的人都知道,有些壞心眼的人,卻準備一套騙他們的。準備甚1 V# ^- U" J: k7 u; X/ p0 z5 X" K
麼呢﹖紙做的鍋,紙做的碗,他就很高興的借回去了,結果火上一燒就完了。可是山魈# {  A- y: j% B2 u. q, y
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甚麼方法,有錢人家的東西就到他那裡去了,但是他一百哩範
5 L* |4 G' y- H& r5 C& b" Y- e圍以內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個鍋碗來還你。許多山裡的窮人都拿這些玩意騙鬼,所以
( \9 ]: H. V) R; }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壞,連鬼都要騙。7 i/ q2 z" U* `( M" F, Y0 d
8 N, Q$ q$ i4 M0 C5 }' d' w& X7 M
    有想無想的眾生9 _5 k3 H: @* |* W+ I
/ g, t' p  i" Y# v7 I
  另有一類眾生是「若有想」,有思想感覺。另有一類眾生是「若無想」,沒有思想、3 v( g) l3 U, w: I5 D/ [
感覺。細分之下,有些生命沒有思想,沒有知覺,但有感覺。! q- v9 m& f, q- b  o
  另有眾生是神的境界,照佛學的分類,神的類別太多了,小則分為三十多種,大則
: {6 @1 L; C0 `1 [" i3 H6 i9 F分為六十多種,再細分析下去,有幾百種。神也有他的等次,一類叫「非有想」,不是+ X* n4 L" y0 s; U: K- B
沒有想,但是看起來沒有想。譬如有些人在打坐,你看他好像不知道,可是他又知道,
. M. z& b$ {2 Q真知道嗎﹖又不知道。其實,世界上還有更多種類的生命,不過佛法大致歸納為十二類。
' r: M; P2 b& X/ N  世界上的生命有這麼多種類,唯有人很壞,但人也最具備一切。我們不要認為人類3 _, Q/ V. u9 }
是胎生,在我看來,人類具備了十二類生。我們是胎胞裡精蟲卵髒的結合,所以是卵生,, V: K3 K+ B3 n9 V7 Y% X6 t
胎生。在媽媽肚子裡是濕生。要青菜、蘿蔔、牛肉、洋蔥堆起來才能長大,所以也是" e8 F9 O0 t0 s
「化生」。人也是「有色」,身體機能有物質可見。但是講到人的生命──氣,又不是
% R% t$ X5 Z* k% w% L物質了,也看不見,所以是「無色」。「有想」,我們當然有思想,有時侯我們呆住,7 X$ e: I9 j- x# k% N+ h
或者沒有甚麼思想,笨得要死,那又入於「無想」。還有許多人到達「非有想」「非無
; S( f2 }$ G$ }! t8 n, g) {想」的修道境界,雖沒有成功,但他已經到達了「非有想」「非無想」。
9 M5 \( r) c3 @  說到「非有想」「非無想」,想到大陸上我曾聽說一兩個地方。在浙江紹興的一個. s1 I9 s9 |/ q( C
小廟子,有一個道士在那裡打坐,據說坐了二百多年,還坐在那裡。每到過年的時候,9 N  Z& @* O( f$ Q
鄉下人要來替他剪一次指甲﹔人坐在那兒沒有死,摸摸還有點體溫,據說是入定了。有
! X$ W$ z, \. l( u些修道的人說他不是入定,是在那個定的境界出不了神,在那個身體軀殼裡頭,因為修/ F) l* q! t  l# P7 i
成功了,所以出不來,離不開身體。: e$ N! S3 Q# i2 {6 r: s/ }
  另外我還看到過一個學佛的人,據說打坐定力很深,功夫很好,已經坐在那裡七八! Q8 ?: f& V- ~' B; b& x
十年,也沒有死,也沒有出定,他也不會想甚麼,似乎等於死人差不多。他的背拱起來6 w& J9 X! _& V' \9 c/ y
一塊,摸摸那個地方,像脈搏一樣在跳動,所以有人說他入定了。不過一般學佛修道內
0 y3 q. ]3 V2 C& e, E- B行的人,也曉得他出不了神。你們年輕人怕打坐走火入魔,像這一類的樣子才叫做走火
/ c6 Z  X3 P0 o# J6 G% ?) v& }" P入魔!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走火入魔!所以說,放心啦!還差得遠呢!可是,這) p5 N. h. g* B) X7 J1 Y% Q# {
也不一定是走火入魔,在那一種情況下,這一個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說是「非有想」: d; r+ d5 @' [  F8 }
「非無想」的境界。所以說,在人類這個生命的小宇宙裡,所有生物的生命現象,人都
7 A/ ~& J& e' G具備了,只是大家沒有回轉來分析自己罷了。再根據譚子化書的道理,人可以成仙、成
' L- n# x- B+ n, v佛、成鬼、成神﹔人也是可以變化的,一切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e) q9 _7 F/ m1 y: H2 z
) L0 r( O6 R% n. y  W
    紅福 清福4 k$ I! |4 h+ f

0 e9 R* g8 W: ^  現在佛告訴須菩提說,世界上「一切眾生之類」,注意這個「之類」,佛把它歸成
0 s' y: J4 A6 E. z' b9 _# g十二類生命。他說:「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1 E, M& j$ T5 c0 P, l" i3 W8 R3 \
  一個學佛的人,首先要發願,立一個志願,救世界上一切眾生。因為眾生皆在痛苦' t/ h& H- L; E. I
中,都在煩惱中。有富貴功名的人,有富貴功名的痛苦與煩惱﹔貧窮及生老病死等,也
6 _' _9 P: B" `8 C: A8 h, B都是煩惱。講戀愛有講戀愛的煩惱,結婚有結婚的煩惱,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煩惱,總之,
5 {4 a3 [# x" l9 _3 `9 ?人生隨時都在痛苦與煩惱中。所謂煩惱,比痛苦的狀況輕一點,兩個名稱不同。一個學
3 E9 }* i0 G! F/ K大乘佛法的人,沒有先考慮自己,學佛是要成就,好去幫助眾生,救度他們,使他們進
9 ^' I: r1 Z$ y  S9 M" x& D9 M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絕對快樂清淨的境界。這個境界叫甚麼﹖就是「無餘涅槃」。: o$ _+ i3 E8 v1 @1 K' b  Q3 z
  涅槃是個名稱,不要當成端盤子那個盤。涅槃是梵文音,有人翻譯成中文叫它寂滅,0 U/ `( y$ u; F  O6 R* e0 O4 o9 f
這樣翻譯不恰當,後來的人隨便使用是不對的。因為寂滅好像很淒涼,只有一個清淨," \9 G4 ^1 O. G! b3 _! r
其他甚麼都沒有,滅掉了。「寂」是清清淨淨,一點聲音都聽不到,學佛結果變成學寂. G2 J" y. l. K. y$ y; H
滅,那不是很奇怪嗎﹖那人生又何必呢﹖人生本來夠苦了,再去學寂滅,苦上加苦,又0 C% Y+ Z! C; C3 P) [9 p' r
不是吃黃連,何必呢!後來又有人翻譯成圓寂,圓滿的清淨。清淨本來是好,可是有些3 S% ^+ A- t7 D' r* n
人,並不認識清淨。
2 i* I- W9 W/ N8 T  我經常說,佛法分兩種,走出世間是清淨,走入世間是紅塵。紅塵滾滾,這個世界
* M& b" ]3 q6 i; M* l" ?上,都市中,都是紅塵。人世間為甚麼叫做紅塵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馬7 |2 `1 ]! z  J& _1 r
車,北方的紅土揚起來,半空看見是紅顏色的灰塵,所以稱為紅塵滾滾。現在汽車是排; b4 Y1 Y$ k& A% M
的黑煙,爬到觀音山頂上看台北,是黑塵滾滾。* d' H# a8 L+ S5 e, ?# F
  紅塵裡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貴,普通叫做享洪福。對皇帝用的「洪福齊天」因為
/ b% H& y9 Y0 m( b「洪」字不好意思寫,就寫個「鴻」字。其實「鴻福」這個字不大好,雖然文學境界不
) t$ E* I, h0 @3 D! l1 A/ k錯,但有罵人的味道!因為「鴻」像飛鳥一樣飛掉了,那還有甚麼福啊!這個同音字用, \/ q2 G# b- {1 Y: s# l
的不好,一般人不察覺就用下去了。
5 q1 M% A1 z0 A$ a* f  清淨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鴻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3 }9 i& A% Z4 Z* n- w5 Y& s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
8 |3 s: G8 o3 b6 f# i, t9 }! @就活不下去了。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甚) D5 q, Z# F( |1 x" R& X
麼事都沒有了,怎麼活啊!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一個人先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
4 t  s% h5 N% t% a, f2 {, v0 Y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
6 i4 Y- f- r# q; C) J0 [5 A厭煩的。佛經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8 \0 X1 |1 s/ k7 `9 k! ^4 s
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之路。
9 ]2 [$ j* u( K: h9 S/ s# }4 y  說到這裡,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明朝有一個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燒香拜天。這
" o3 }  k. s: s# W" ^8 C+ V是中國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關公、觀世音、耶穌、穆罕默德都在天上。
( a9 ~+ x0 [9 Y% q. `3 I管它西天、東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來,只要一支香,每一個; s3 f3 }( A- ?9 y1 x* j, Y
都拜到了。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誠懇,有一夜感動了一位天神,站在他前面,一身發
/ ]3 I6 P, ]2 C: Y6 O& {亮放光。還好,他沒有嚇倒,這個天神說:你天天夜裡拜天,很誠懇,你要求甚麼快講,6 h, i3 D8 r5 l2 q2 M) y% C4 y
我馬上要走。這個人想了一會兒,說:我甚麼都不求,只想一輩子有飯吃,有衣服穿,2 b9 x- J4 d: k1 d6 e0 c
不會窮,多幾個錢可以一輩子游山玩水,沒有病痛,無疾而終。這個天人聽了說:哎唷,% x* ~: a- C& B0 U1 k2 c
你求的這個,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間的功名富貴,要官做的大,財發的多,都" L0 N* j. s' e8 {, h" Q
可以答應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沒法子給你。
5 l4 d" R$ r% p9 J, |8 O, P  要說一個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錢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誰做得到﹖地位. S: i$ x7 m( L& b
高了,忙得連聽金剛經都沒有時間,他那裡有這個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難。由此看來,/ J7 ^1 l1 Z0 W& a1 B( j0 i1 N
涅槃翻譯成寂滅,雖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在表面上看來,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 ^$ S# P& J4 K$ T# o7 g
實際上涅槃是個境界,就是涅槃經裡提出來的「常樂我淨」的境界。也就是說,你找到6 v2 v& N% G# W
了這個地方,永遠不生不滅,就是心經上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常樂,永遠如
$ H% y7 @' u1 }/ p5 L: O7 N此,是一個極樂的世界。那才是「我」,我們生命真正的「我」,不是我們這個幾十年1 W/ v% i" R! G
肉體,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會變去的我,那個真我才算淨土,也就是涅槃的境界。; I3 y% \% J: M' v9 l1 b4 K6 @

5 _2 {! D) M! _; `0 ^# \% U    羅漢的涅槃' g( [( t/ [) K6 m! @

/ \7 x# ]+ A* M9 z, Y' `# Q  涅槃分兩類,「有餘依涅槃」及「無餘依涅槃」。
0 c' V+ h8 A* ]7 ~  羅漢們得道,證得的是有餘依涅槃﹔大阿羅漢入定可以達到八萬四千劫之久,現在* M9 A4 d* D8 u6 @8 m% E& E
很難有人相信這種事了。關於此事,讓我們回溯到唐朝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路上的一個( R/ Z& w1 h0 `/ O$ v: j- H
傳說,但他自己的筆記及大唐西域記裡沒有記載。當他走過新疆天山以南,到了印度北
$ ], W- U2 D# m4 a6 O邊,靠近喜馬拉雅山的後面一個雪山地方時,天氣很冷,到處都是雪,但是有一個山頂) o+ d' ?# L) a2 }& N) n
上卻沒有雪,雪下來也不積留。玄奘很奇怪,跑上去看,發現地上有很粗很長的頭髮。
, b' M& c/ I* k他看了半天,認為這裡頭可能不是這個劫數的人,也許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結果真
- U- T1 A* z% U( _+ E4 Z% z8 {的挖出一個很高大的人來,玄奘法師發現那是一個打坐的人,就用引磬在他耳朵邊叮叮
! i0 A+ w; f9 T/ ]! K叮,慢慢的敲。這位先生出定了,他說是釋迦牟尼佛之前迦葉佛末法時代的比丘,出家: X2 t( o$ H. g* L- i" y3 A
自己自修得定,在這裡入定等釋迦牟尼佛下世來,好向他請教。玄奘法師告訴他釋迦牟3 @% f6 t5 p, p& L% R/ x
尼佛已經涅槃了,他說:那我再等吧!等下一次彌勒菩薩來吧!玄奘法師拖住他的耳朵$ o" e$ q3 }0 f& _
說:老兄,你慢一點入定,這樣不是辦法,你等彌勒菩薩再來就是要出定找他,誰來通& f: @: h9 `4 ]! \
知你出定呢﹖他說:這也對呀!玄奘法師說:你有辦法出神離開這個身體嗎﹖
3 a3 Z1 g3 x) {  r  出神並不容易,剛才講那些修行人,坐了幾十年都出不來。玄奘告訴他,自己要到+ U$ W: o0 S0 B! r2 x8 Q3 w# J
印度取經去,叫他到中國去投胎,將來作自己的弟子。並且告訴他,到了大唐向那個最0 F! G+ U8 P0 c2 s4 M  U# @
大的宮殿去投胎當太子,等他回來。於是這個人就出神走了。玄奘二十年後回來,見唐$ |% Z/ k; F1 X2 a
太宗說到此事,要找這個來投胎的太子出家,但查遍後宮,當天沒有太子出生,結果發
% Z/ F0 L! X2 k' ?; u現武將尉遲恭家裡那天生了一個侄子。原來那個羅漢來大唐投胎,看見尉遲恭的王府,
! P9 Z8 A( f* x7 y4 o  P- E7 ?就錯認為皇宮了。唐太宗把尉遲恭找來對他說:我要出家,但當皇帝不能出家,你就讓" i! r! w1 _+ p$ G
你家那個孩子代表我出家吧!4 r$ Y* c0 o" q* M
  玄奘法師想,那個羅漢定力那麼高,見面時應該認識我!豈知羅漢、菩薩也有隔陰7 Z  z! R3 b' |' L' Q
之迷,投一個胎就迷掉了。對玄奘似曾相識,卻搞不清楚。皇帝下命令出家,當然可以,  i* y6 I# n. \8 Y, ?8 _
但有三個條件,一車美女服侍他,一車酒肉,一車書。這就是後來玄奘法師的唯識傳人  F; ]& y7 I3 N6 k, |9 y1 n, i
──窺基法師的故事,又稱三車法師,此說也許是影射的戲論。9 ~8 D9 X* R* l. n7 `5 M: x1 ]
  為甚麼講這個故事呢﹖從這個故事我們就會了解,得到了那個清淨、一念空的境界," a" E3 H; x/ J( c
才能夠入定﹔而且連身體都可以忘掉,也可以抗拒氣侯的變化,甚至地球的各種物理變
  [$ C8 p% S0 Q. E9 L5 r& B化。那個羅漢是有功力的人,一念空掉就入定了。+ q: N! v; N9 Z. W: E! b1 W  y
  但是念空可不是住啊!大家要特別注意,念空不是住,那是假住,住在空上,是不
/ ^: l7 ~& w8 J  w究竟的。玄奘挖出來的這個羅漢,就是住在這個空上,所以叫做有餘依涅槃。餘甚麼﹖
' X4 s, B3 L+ C4 {* A0 J習氣。因為他的習氣沒有變,所以轉胎一來,功名、富貴、美人、香車,甚麼都要,這/ l2 a9 q" ]1 C/ c6 v% Z3 Y
是這個羅漢自己剩餘的習氣,維摩經上叫做結習未除。
3 G$ d% ?2 C' k: a' E  有些學道學佛的朋友說:老師,你叫我來打坐,學佛,我是很高興,就是有一個東7 m3 I, m3 j# {
西丟不下。我說:那你就兩打吧!打打牌,打打坐,都可以方便。因為他這個結習未除,
3 W/ v2 z  b! ^也就叫做有多餘涅槃。其實我們在座有很多打坐的同學,都入了這個涅槃了,到這裡來,/ i6 `, O) G7 U6 P
法師把木魚一敲,打坐好好的,念頭滿空﹔等到兩個鞋子下了樓,趕快找地方去打牌啊,
! B6 E5 N* W( U1 u3 l& j2 a喝酒啊,就是有多餘涅槃。, o' N$ e" t/ N6 k# ~$ @8 l' U
4 g  H2 Z* |  `8 ~) w5 n
    佛的涅槃+ V& E/ F; L, k# p" S: O* M
0 l. `; k$ `( \( p: h
  有餘依涅槃是羅漢境界,不徹底﹔無餘依涅槃是佛境界,是非常徹底的。佛說學佛
) w. x, ^/ r# }' O& H' m的人第一個發願使一切眾生都成佛,都能夠達到「我」的成就一樣,「令入無餘涅槃而1 J+ @: D; H. b
滅度之」。所以,學佛第一要發願,大乘佛法如果沒有這個願力,學佛是不會成就的。1 W. @2 V7 V  v" W, @
如果覺得自己很痛苦,又煩惱,沒有大乘的願力,那不是佛法真正的精神﹔因為這是消- O- D3 t: b/ w4 E
極的,逃避的,連羅漢境界都談不上。佛的願力,學佛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
4 r* l: o( Y8 {2 i1 m
0 c, [. D, \* z【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U& n. a# f8 r5 V6 E1 J% F& w
5 X. `9 _6 K" v' y4 \) S  ^
  他說,學佛要這樣大的願力,要度盡一切眾生,使他們解脫痛苦與煩惱。痛苦與煩+ p8 l, I/ _! O) Z1 r
惱是很難解脫的,佛也只告訴我們解脫煩惱與痛苦的方法。解脫是靠自己,不是靠他力。1 X$ M0 O+ d2 ^' p( A" Q' r4 }3 b
佛不過把他成就的方法告訴我們,你要自己修持才行。
, a/ X8 O: D4 [( \9 s  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
7 t, t& M. ?! j個觀念。這是佛的願力和胸襟,學佛先要學這個胸襟,就是說雖幫助了千千萬萬人,心
+ }% _+ Z, r' t3 X- p& {5 J中沒有一念認為是自己的功勞。佛的境界謙退到極點,他要度盡了一切的眾生,而心胸
& e( g! B# h$ k中沒有絲毫教化人、度人之念。所以,佛同其它宗教解釋的教主是不同的,佛沒有權威( i' P8 p$ h. e/ W; d, G
性,非常平凡,很平實,只說你的成就是你的努力。4 \: d% l# r; Z+ H# y
  「何以故」﹖甚麼理由要如此呢﹖這是他加重語氣。
. ]9 i4 t3 m& q
/ P; H; i7 Z: I6 U% l    四相和我的觀念
# e& q3 P4 x7 a" L
! Y3 g( _# A) |- G, n* z/ j【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T2 ~5 S& O- Z" [5 b( ^: S" ~. Y* z* a
  他說,須菩提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 @4 u9 T+ X. d# x. V8 d" Y* N# Q3 M3 Y
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
! u3 T* o" O  `" K! f8 F: P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如果說故意把它忘掉,那就「即非菩薩」,3 j: P% ~4 _9 p" a
因為你還有個故意。天地生萬物,天地不佔有,不自私。所以我常常說,道乃天下之公
0 |# l2 D0 G% Y5 s3 w: _6 g! N道,不屬於誰的,告訴你,你拿去吧!
0 M+ }* h/ U" z: R* T. O$ r5 o. |  話又說回來了,既然佛都告訴你了,為甚麼你不能到達佛的境界呢﹖
/ e/ T% }& Y/ x+ ~% I$ p% E' V5 N  金剛經中說到四相,相這個字,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
0 z7 v+ W( R; d. C$ h9 e就是觀念。我們人有一種觀念,就是有人相,總是有你、我的觀念。我相就是我,人相5 W: Q2 [1 _9 o, p& j; q
就是眾生相,就是現在學術名稱所謂社會人類,在佛學的範圍都屬於人相,眾生相。我
) D+ s/ h! t1 N) m$ N8 d相又分兩種,一種是人生命的個體,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
  P* Q3 y: y) Z& [2 K& A; o0 o$ b一種是屬於精神上的,一個學問好的,或者是地位高的,年齡大的,常看他人都是小孩
( }, C& }6 ^' [- F子,幼稚。我現在也常常犯這個毛病,會說你們年輕人懂甚麼﹖這是我相,因為覺得
" G& m1 n7 V" A$ {7 |「我」嘛!倚老賣老。. ]) G$ z7 Z  i4 i& e# n$ `
  不錯,倚老賣老是我相,但是許多年輕人倚小賣小,那也是我相。更有許多小姐們0 |# a0 b: A% J$ U# N
倚女賣女的,也是我相。許多男孩子也是倚男賣男的:我是小孩,老師請原諒!我說,
" ^: S+ K2 F. s4 K不要倚小賣小,倚男賣男了。這些都是主觀成見,就是精神觀念上有個我。所以文章是
( ^+ f, ]! d2 c% |) a, p/ z自己的好,這是我相。本來文章寫完了就完了,別人改一下文章,那要命啊!心裡受不. O2 |' I- {0 H  j" e) h
了……這都是因為心裡上的我相,也叫做法我見,這個法就是精神的我見。
! w7 s  @5 L/ f" n5 o$ ?1 Q  至於眾生相,是社會一些人類的範圍,前排的人同後排的人,只要一坐下來,人相# r  I6 h& \) {  Q
我相就起來了。感覺前排的人很討厭,頭太高了,坐在我矮子的前面,使我看不見。人! Z4 I: e* d# J- S
相我相一來,眾生相就來了,唉!這個環境佈置得不大好,管事的人不大對,接著壽者. l! u" W$ j! P; h. I  Q
相來了,唉呀!空氣不好,有傳染病,要短命。8 L, c/ q  }' A: o8 ~
  這個四相是依根的,先由眼根而來,人的煩惱都因這四相而起。鳩摩羅什把它歸納& h* h! N8 _2 C$ Z4 O
起來叫做四相,玄奘法師的翻譯,還加三個,成為七相。鳩摩羅什把後面三個統統歸入! g9 b+ @5 a' U  `' C' g
壽者相。壽者相很嚴重,我們人都喜歡活得長,你幾歲呀﹖五十八。嘿,我六十了,你
+ v5 x0 @, q$ S7 Q8 d& R8 O比我小兩歲。你幾歲啊﹖八十二,你比我大幾歲……這都是壽者相!要「我」活得長,; F3 r# v+ U9 v1 a, {& b% c( F
要「我」健康長壽。每個人來學打坐,乃至在座來學禪的,十個有九個半,甚至十個有3 O# Z4 u0 k" U; U
五雙,都是以壽者相的觀念來學打坐的。那麼,這與佛法的金剛經就大有出入了!要注
: M" \% @( N# n. f/ a意,要去了這四相,完全離開了這四相,才可說是學佛的真正境界。本經的原文,佛說: V7 [1 S/ P  x5 U+ m# S
這四相,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四相是人類眾生共通的、牢不可破的、頑固的主觀觀念。
, \5 D! j+ L% _, k要把這個觀念破除掉,學佛就差不多了。' c7 y4 u$ D$ A& i1 N1 O2 S9 _
  現在佛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的人,先要把心胸願力放在前頭,能夠為眾生發願,
: ~8 |1 e# v7 S不為自己,而是為大家去努力。因為要度眾生,但又沒有度眾生的本事,所以要去努力。
. V/ b2 Q+ [! B: m佛又說,你完成學佛的這個願望,度完了眾生,自己並沒有覺得度了甚麼眾生。' O3 c( _: A; ~! {# n: K
# h& M' S) m/ i
    三輪體空布施; ?0 B, [7 k3 Q0 P& z
/ k& W0 h; w# k
  這一段,佛學有一個名稱,叫做「三輪體空」。輪者不是車子的輪子。輪是形容詞,  A$ q" g, |1 R
指三個部分,就是施者,受者,施事,這就是講布施的重要。金剛經現在開始講般若了,
" q% \3 j. o- D" \& R2 a1 Y; N般若的第一個眷屬,就是布施。剛才這一段已經開始要講布施,先說明三輪體空的道理。4 [8 ~5 d. ]1 U) p6 S/ y
  布施有三種,第一種財施是外物的,像金錢財物等布施,這叫外布施。第二種法施! N, z! S5 T4 D; c3 E
是精神的,如知識的傳授,智慧的啟發,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獻等,都是精神的布施,
( [/ s& \8 I; Y7 E( O8 a; W; }這種屬於內布施。第三種是無畏布施,如救苦救難等。不管是那一種布施,施者應該抱7 G" l% B3 ~, J9 \* m. {7 R
持無施的心態,用一種希望他人能夠得到益處的心情來貢獻,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 i, l/ o  J3 s3 x" z
必須要做到施者無此念,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受者也空,施事也空。看到人
- ~3 Y2 t7 w9 C0 t5 t& m+ x& C家可憐應該同情,但是同情就是同情,布施了就沒有事了,忘記了誰接受我的布施。做
% p2 l$ n9 \" ~- \; k+ U" e/ n完了以後,「事如春夢了無痕」,無施者,無受者,也無施事,這才是佛法布施的道理。
! p3 t& _* z% q7 ^% i2 _  所以佛在這個世界上,以師道當人天的師表,教化一切眾生,救度一切眾生,度完
- P2 L  s3 z- W了,他老人家說:再見,不來了。只是吩咐四個弟子暫時不要死,要「留形住世」,活
; ^9 p' N7 U3 x; A' [( {著等彌勒菩薩下來。佛的這個精神就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6 |5 U1 F1 a# K* J
2 y5 s8 O/ v9 i' {4 C/ C    快樂痛苦皆無住
/ Z% @  P1 b/ i! ^: M6 {$ r0 ^5 L# Q& }: A& F4 z! K4 k8 c3 m
  這裡著重的是剛才提到的法布施,因為須菩提問到怎麼使心、忘想煩惱降伏下去!
7 A; Z$ B% j2 I, w! a7 P怎麼樣使自己的心寧靜,能夠永遠安詳停留的保持住。佛先答覆他:就是這樣。因為須7 ?2 M1 x2 N% T' d- I# W
菩提不懂,所以佛接著在下章就說了一段理由,說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方法,也包括精神3 d3 Z+ Q5 P- I9 d
的生命,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任何事情一做便休,無所住。應該無所住行於布施,這個
# M, ]; E" }# a5 l- h2 ^3 G/ i/ Q叫修行。你心理的行為隨時做到無所住,一切都布施,都丟開了,這是我們普通的話,
" X! p$ M& E0 L: L$ U% ~都丟掉了。禪宗經常用一句話,放下,就是丟掉了。做了好事馬上須要丟掉,這是菩薩
4 s; b- r3 X; ^+ _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丟掉。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掉,就是痛苦丟不5 Y4 E! h0 V+ x( N! ~7 @; E. e0 p
掉啊!; a3 S! Z2 p( C; V" ]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
: C5 X7 V( x# x/ K% x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
5 d  G! S# n8 ?" O1 b/ b3 m3 W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 k, j! A) N- K$ \$ B: k' s  儒家經常告誡人,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發了財,有了地位,有
- W2 |3 A/ ~; Z了年齡,或者有了學問,自然氣勢就很高,得意就忘形了﹔所以人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
7 G. X- A; z1 [# y) [+ Z6 ]但是以我的經驗還發現另一面,有許多人是失意忘形﹔這種人可以在功名富貴的時侯,$ @# v# P4 E/ r; ?
修養蠻好,一到了沒得功名富貴玩的時侯,就都完了,都變了﹔自己覺得自己都矮了,
3 F3 k8 }( h# n$ L8 d. B都小了,變成失意忘形。8 h# @$ [5 k  a7 n
  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
" P6 ~8 x! {4 d; T* b: ~& E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並不是叫你崇拜偶
; m( A! m# z4 n3 L像,並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
- Y5 m1 E! }0 Q7 J) y過去不留。等於現在引磬一敲,下樓就是下樓,金剛經還是歸金剛經,你還是你,如此0 R- K4 Y! f* c& G' Q: e& @) G: {# t
應無所住。
, b/ z7 v) p5 \# [7 R+ g/ I  h+ ~9 h
7 h, @. ?. |9 B8 U! C; R  p0 B    轉化十二類生' a  e" N0 I* s* p6 Y
" |5 t' f0 j5 |) f( ?! p# W
  有一位同學提出來說,很多年前,也曾經聽我講過這一段,除了我前面講過的,好$ c7 r, r( `8 r& U  T4 u
像還有進一步的道理。其實,所謂進一步的道理就是:這個境界就是有願力,一個大乘" B1 M7 A5 Q" p- G
菩薩發願及菩薩行,應該是救盡天下蒼生,而自覺沒有做甚麼救蒼生的事情。一個人救
4 \1 L# t$ F! \. @5 |- A- d人、利人是應該的,假使心中還有利人、救世、度人之念,已經不是菩薩道了。這是指5 n( ~$ |/ h7 N) T* c. s& |1 }
外面行願方面的。內心修持更須這樣。我們自己學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
* |) Z. m$ h% b! M) h, K持方面,或者在靜坐方面,都是在著相。
8 e' y+ \' L. b8 t% X  譬如許多人為了身體的健康,學各種的方法,打坐、守竅、修氣脈轉動,實際上,
* @/ A% |( [. r: ~% Y已經都落入壽者相了﹔接著我相、人相、眾生相也都跟著而來,學佛的成就當然不會大
$ K0 K' v! u, J5 N& m9 S0 t) Y了。又如修淨土念佛的朋友們,假使念一句佛號,觀念裡頭或下意識中,附帶有我相、
6 T. p' E2 Q6 |: w9 H9 C) G(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情況,那也不能得到究竟的成就。舉凡這些,都是要修行人自
& G/ M: ^0 X) y4 F3 z己細心檢查心念才會發現。: F0 W+ ^9 k1 Q- s
  關於卵生、濕生、化生、胎生等,我們上一次也分析過,人的生命裡頭,本身內在6 N/ G. ]2 Z$ X9 j0 w# a( i
就具備有這十二類生。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幾十年,或者一百年,大部分時間並不是為自
. L) Z& O* S3 b: P  A. r+ e3 j# d己活著的。我們仔細分析一個人,活著為了面子、為了漂亮,人生時常是作給人家看,
( P5 l/ P; B) G6 W或者作給兒女看的。7 g1 s# U' R$ c6 E" ?
  當年有一個同學告訴我,父母盯得很緊,他生氣了,因為他是個獨子,他告訴父" C- K2 f8 U) @. A( c
母:你少盯一點好不好,否則我不給你念書了。這個話也對啊!現在的青年考聯考,好+ U# l0 o) p5 O7 c& Q4 V
像都是為了父母,為社會,為家庭。人是很可憐的,活了一輩子,一天吃三碗飯,只有# g9 E3 K4 z: D; L+ B# X: _: [
十分之三是為自己生命所需而吃,其餘大部分是供養自己身體中的卵生、濕生、化生吃3 o( k2 c0 V; K- t
的。腸子裡有蛔蟲,身體中有各種細菌,所以宇宙中所有的一切眾生,及各種的現像,
3 Q  m9 N  `1 j8 d+ A$ J. w  K在我們人體的內部都統統有了。所以說,人體是個小宇宙,左眼是太陽,是陽﹔右眼是
) Y) N1 G# n, `5 U) t5 G月亮,是陰﹔我們身上的大小腸,就是身體中的江河、海洋,西遊記叫它是無底洞,吃5 q$ b0 @" |' Z  t
下去漏出來,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又如身體上有骨骼的地方就是山崖、岩石﹔人體內* g( I# l$ R* J5 ]; D2 Z" `: z
部又有各種的生命,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個生命,包括精蟲卵髒等等,這些都與禪定有關。
3 x5 {7 H% G( }5 E. C  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禪念住,雜念妄想沒有了。二禪氣住,所謂打通氣脈,外表" e  W  u/ [7 Z: _' I/ z! R8 y
呼吸停掉了。三禪脈住,脈搏不跳動了,連心臟跳動都非常緩慢。四禪才是舍念清淨,
* k: P" T" Q* r0 W. ?整個的身心丟開了,沒有感受。但是要想達到氣住脈停的定境,必須先把自己身體上卵
+ L1 x8 F' r2 ~  V3 R+ f4 F( J生、濕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種類,整個變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講的變化氣質。假使/ s) }, M. V0 n. \  i+ x
我們這個色身沒有轉化而想修持得定是決不可能的。) k! D  w0 k9 f9 l/ t" Z6 H
  所以這位同學別著我講這一面,認為我還留了一手,實際上這一面是講實際功夫,  I8 N: A4 H; Q8 c) i9 \- Q
幾乎沒有人相信。普通金剛經這一段講過去就算了,現在既然有人指出來,已經留不住; q& [. i- \' h& ^; {
了,這一手也要露一露,大概就是這樣,這是補充第三分。/ U+ `0 R3 c( \3 T' Z5 r+ T  F

% T: f; l0 C8 A1 \    說三十二品偈頌
/ ?0 V$ s" V4 n% r; k2 w/ w$ T' Q9 X5 T, q: I* d: e
  另外有人提出來,說我曾寫過金剛經三十二品的偈頌,本來我不想講,因為這是四
, S' _! |3 L; C, j十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在峨嵋山上閉關,不要說人看不到一個,鬼影子也看不到一個。
5 q, y) V; v" h$ ]尤其到了秋後大雪封山,連猴子都爬不上了,人要下山很容易,就是西方人的滑雪,弄
) Z8 Q! z: y" @0 _' w8 [兩根大棍,屁股上包一些樹皮,隨便這麼一溜就下來,一瀉千裡。要想上去啊!只好等
" Y2 C% Y: Y/ W: ^. B9 e2 o) g明年春天了。有一天晚上沒事,藏經中抽出金剛經來看,也不曉得著了甚麼道,一下子4 ~% D" {$ l& G2 P. Q6 I/ J
高興起來,又感動萬分,不由自主的,一夜之間把金剛經的三十二品,作了三十二個偈; G3 w) y5 ~( R2 O- y/ n0 G
子,說明這個道理。後來下山以後有人傳出來了,不過到了台灣連原稿也掉了,因為我
' Q+ J$ V# l% Y2 R( L7 C  D平常的習慣,自己作的東西隨手就忘了。這一點雖是壞處,但也是好處,就是可以修道,
& f( p/ e$ ^/ ?1 u6 @9 g! A# p過了就丟,所以說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一切都把它空掉了。另外我也不太記這些東西,$ C+ |' g, u) O' N6 @
也是懶得介紹這些東西。譬如在大學上課,很多同學問我:老師你有甚麼著作﹖我也搞
  c, }7 I2 O/ d& \1 ^不清楚我有甚麼著作!也沒有觀念去推銷。現在同學們提起來這個偈子,就順便說一下。' N% p% X% ^1 w/ }
不過我那個三十二首偈子,比你們聯考作得快,三十二品的意義,一夜之間把它用禪與
" q% `) M5 F# G: g2 ?5 d8 S佛的道理說完了。第一首偈子法會因由分,大概是這樣子:3 W) I; B7 u9 ?" [  M3 U/ T0 i5 J
# D0 F* {' x: y  A, {
    第一品偈頌
4 |' O7 e; q7 r( C9 }6 y9 X3 `" X+ R$ X' b- y3 X/ R6 C
    緇衣換卻冕旒輕  托缽千家汗漫行
, ?; Z' f) g3 ~% _9 ~    何事勞生終草草  蒲團洗盡旅途情
, r- P4 W/ I7 `1 z  B1 d7 M4 r7 l4 F* m+ \# m
  「緇衣換卻冕旒輕」,緇衣就是和尚們穿的衣服,印度的規矩,出家人穿染色的衣0 b6 O4 C. w2 H1 E9 o# |# O
服,高尚平民穿白的衣服。所以現在我們寫信給出家人時,下面往往自稱白衣某某,表
# M* ]0 f7 c$ K示自己是白衣居士。出家人的衣服染了顏色,就稱緇衣,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出家了,穿/ r1 F9 V8 u2 v" p; j" s7 E
了一件和尚衣。皇帝帶的那個皇冠是冕旒,中國人戴的稱天冠,前面還掛些珠子之類。3 K8 d) D  i& T, i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皇帝不當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能夠丟掉帝王富貴,能夠放得下一$ i6 k) }2 m+ t( s9 r* }' H
切,才夠資格學佛。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皇帝的那個皇冠,隨便把它甩掉。/ i; @$ ?8 [% n$ B8 P7 S% b9 D
  「托缽千家汗漫行」,然後以釋迦牟尼佛的身分,還出來化緣呢!不管窮人家裡,% l1 ]0 K6 m8 `! j! y
甚麼人家裡都去化緣。
& u7 m  B# s+ |: S+ o% z$ J- W  「何事勞生終草草」,我們人生為甚麼勞勞碌碌,佛學名辭叫做勞生,一輩子在勞
7 e) V- G1 ~( Q* D& J3 e/ l+ ]苦中。忙忙碌碌一輩子,最後莫名其妙的來,莫名其妙的就走了,所以是何事勞生終草
$ l- A& y$ G2 Q$ |1 s6 G草。
; D- }. ]$ H1 `9 B  「蒲團洗盡旅途情」,旅途是人的一生,看來人生沒有別的好事,只有蒲團一個,  O" Q: j% |: V' s0 ]0 I# G
兩腿一盤,萬念皆空最好。& [3 w, w( G6 w: Y+ D; N7 G5 @
  這是法會因由當時作的第一首偈子,當然這個文字,我自己也看不上,不過有時侯( S7 U- u2 {4 t6 _$ m1 P
想想,現在叫我再作,一夜之間還作不出來,人生就是那麼怪。
7 y+ i7 p! P# v7 _' I
, B9 H# q( E/ `* B    第二品偈頌7 v9 N7 |2 h" o: r; {' W4 [8 Y# u

/ X, N8 X9 e3 j; i' w4 x  第二首是善現起請分。善現就是須菩提,須菩提起來問問題,佛答覆他,善護念。
. @$ h, d5 N! t0 Y0 j0 z5 E善護念是個要點,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就是這樣定住,就是這樣把煩惱降服下去。
) B  P" ^3 {1 _& r- s$ \0 C$ }4 c( T3 G# Z. R4 B
    萬象都緣一念波  護心那用修多羅. N; k2 s3 }, r
    岩中宴坐已多事  況起多餘問甚麼* O5 \$ i8 a7 P! B# W" C* O5 t- O! W

( y+ ]* p: A6 m% e3 I0 D3 c  「萬象都緣一念波」,人生的煩惱和一切痛苦,就是一念,沒有第二念,千千萬萬
6 C( ~, g, H2 n不同的現象,就是一念動了。像大海水,平水無波忽起一個波浪,一點動,千萬點煩惱6 V* _: Q1 S$ W+ Z& p. W1 B: I2 I
就跟著來了,所以說萬象都緣一念波。- w# u3 F  E3 H+ K$ n
  「護心那用修多羅」,佛不是告訴他善護念嗎﹖真正的善護念何必用佛經呢﹖修多% K, W; t7 F- z: z% |) J2 {" U
羅就是佛經,梵文名稱就是素怛覽。真正悟了道的人,不看佛經也一樣此心平靜,所以* E- D, c7 R7 K) S6 f2 V
說護心那用修多羅。" Z8 H8 x; O( V: H) J
  第三句,先要說明一個典故。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經上記載,有一天他5 U% z9 ~! K7 _' r" m" O. r" e
跑到一個崖洞裡宴坐。甚麼是宴坐呢﹖注意啊!大家要學打坐的注意啊!尤其是老同學
; I. l0 Q2 m& }2 {們!不依身、不依心,不觀這個身心,不依亦不依,這個樣子才叫宴坐,也就是打坐。: L$ \! U( g1 S( m0 J( N6 x
你看我們大家坐在那裡,又聽呼吸,又練腿,又練氣功,統統在身上搞。不然就搞念頭,
/ z& P* t7 \: c6 g3 V像水上按葫蘆一樣,這邊這個撲隆咚才按下去,那邊那個又浮上來﹔這邊念頭冒上來一
: x! G9 @, q, f2 L3 O個,那邊又來一個。真正的入定是不依身,也不依心,但是「不依」是個空的境界,還
; M* D& {+ h  ]+ A, a: S是不對,所以不依亦不依,這才叫做宴坐。4 i: Z$ _5 z* Y( E0 P" r/ |4 d
  須菩提有一天在岩中宴坐,甚麼都沒有,忽然空中天女散花供養,天花掉了下來,
! y" D1 T5 M1 n/ D" s大概須菩提正好張開心眼吧!不然怎麼知道天花掉下來呢!須菩提就問,哪一個在散花
& F0 o4 N6 y1 h- c& D供養﹖空中有個聲音說:是我呀,我是天人,天神。因為尊者在此說法,所以我空中散6 h# v3 t, u% U. J( q( }9 m* {+ A
花供養。須菩提說:我沒有說法啊!這個天人說:善哉!善哉!尊者以不說而說,我們
. K. k/ y* Z( ]9 E4 p以不聽而聽,因此,我們要供養。這是說到須菩提的一段故事。
" R3 s. i( z% W8 ~1 d  「岩中宴坐已多事」,你那個打坐入定已經很多事了,道就在這裡,菩提就在這裡,! F3 E$ i8 ]2 f: i" Q
打坐不打坐,都在菩提中,你在那裡打坐裝模作樣已經夠多事了。
- ?7 k3 E* n, u5 C' C" x, E5 ~  「況起多餘問甚麼」!這一下又來問金剛經,佛啊!如何住啊﹖如何降伏其心﹖這
6 Z9 v( M/ o  f' i, ]  U) N$ t就是禪的道理,當下可以了解了,大家當下都可以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了。
2 s, C) u4 D. |& r* A" @% t+ D6 c; G7 g3 z6 n
    第三品偈頌
+ r$ P5 n) G! {/ |1 x) e" P% C( M& B( N- D7 W
  第三分叫做大乘正宗分,就是剛才講的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入無餘依涅槃而
# o4 M. Q- @2 C# E& V* K' f滅度之。8 n0 N# V0 F2 f$ L" `

0 J$ K) {6 a7 s/ I( f3 q* Z8 x' h    四相初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無無( w- f: }" K" l8 Q
    劇憐多少修途客  壽我迷人猶諱愚
  f; d9 Z& e6 C
5 Y4 C, G; K& f$ d% c7 f  「四相初生四象殊」,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家有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
) `- g* c* b0 m/ x( Z; i% A相,等於易經的四象,易經也講四象,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象。拿空間來講,2 I; ~( a) C4 r' \% c  r
東南西北也是四象。人生統統被現象所困,四相初生的這個四相,同易經的四象就有差
: F2 m$ j5 m, \9 J9 j  @. o別,一念一動,外境界就有差別了。3 D+ X  `3 y) u0 z& |9 l
  「羲皇以上一無無」,我們中國文化開始的時候,伏羲畫八卦,一畫開天地。當這- J. N& i; h1 u* a0 f( b  W: k# [3 ], K
個一還沒有畫動以前,天地沒有,宇宙還是空的,伏羲畫卦以後,天地開闢了。羲皇以# B; p4 Q0 l7 u( L2 e- i
上是講形而上道,萬法本來空的,既是空就不必去用功夫求了。我們現在很可憐,大家) g8 u' K8 R- B5 y& [; M% ]8 e& _
學佛拚命去求空,這豈不是背道而馳嗎﹖既然空,你求得到嗎﹖能求到的就不是空了。
- h0 c- e1 z, H7 C所以說羲皇以上一無無,甚麼都沒有。
" {1 l/ N  l; z. T$ A3 A  「劇憐多少修途客」,劇憐,是最可憐,多少在修行路上走的這些人,都在求壽者
" v+ @+ }$ W: {5 C# [+ R, y7 I相,多活幾年,修個果位,都在四相裡頭滾,自己還以為是在修道。
8 u& _* Z) e- T5 V  「壽我迷人猶諱愚」,自己在四相裡頭滾,自欺欺人,還以為高明得很,別人都不6 t1 ~( c6 c$ s% N% Q/ F+ O
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其實,自己那麼笨,還忌諱自己的愚蠢,自認為最聰明  X2 N4 w; P6 b6 \9 i
在修行學佛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