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09-11-3 16:37 编辑
( r3 A% y; h/ Y0 h, E7 K( o; [' E& H$ @2 S: s3 Y$ q
6 W" A- t8 {$ f K+ _2 U4 U
( \5 ^% ~" \4 ^, U" S, |; Z貍貓試釋:
- M8 V7 f2 }* ~2 G一片新篁雨後風 幾片绿羽出毫鋒 勁節虛心君子德 直上青雲第几重( \! m9 _" s$ s$ H( G4 f% Z
昌霖7 t8 ]3 T' J0 O1 z
(釋文經板橋校正,特此致謝)
4 d% n; K6 ^2 i6 E) j3 {3 S
" i G8 B! L# K, M這一幅作品以行草為主,雖然還是鄭板橋風格,但是多處用渴筆,明顯帶入顏真卿行草的特點。不妨用這幅作品來對照下面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甚至前者第三行的“德”和后者第七行的“德”字,想象一下把兩者互換,只要大小調整到合適,一般人很難看出連貫性上的破綻。渴筆寫行書,視覺效果在我看來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疾”。可以理解成“快速”,但是還要加上力量(想想疾風勁草是什么感覺)。
$ e5 \9 Y# ]8 a+ u! B9 c* z! \' {6 K' X( [) t, p
$ _& B9 `7 _8 u( p: x- s! S
' n+ _# J/ p" w# T8 \1 I
說到顏真卿,這是一個對正楷和行草有著里程碑式貢獻的書法家。生活與唐朝中期的他,把王羲之以來的以清瘦清秀為主的書風為之一變,把審美注意力集中在厚重的氣勢上,開創了一代嶄新書風。其後的書法家,受他影響的非常多,從唐末的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乃至宋朝的蘇米黃蔡四家,都得益于他的書法。鄭板橋雖然自稱“無古無今”,但是他也是繼承了前人的成就,并不例外,只不過高手的本事就是能把前人的成果融入自己的風格,并且融入得不動聲色,不露痕跡。“偶爾露崢嶸”,還是有機會觀察到的。當然有人反對臨帖,比如啟功先生提到的齊白石。但是不臨帖不等于不學習,類似那一類的奇才,在其他人用筆臨寫的時候,他已經在腦子里臨寫過了。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才氣蓋世,不需要學習前人就能在藝術上自創一家,基本上這樣的人屬于走火入魔那一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