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渥太华的时候,有一次在唐人街西面的一个叫做“梅园”的餐馆里面吃饭。饭馆生意很冷清,饭菜的味道也并不怎么样,但是抬头看到一幅启功题写的“梅园”二字,还是那熟悉的极具特色的行楷字体。于是我就跟老板兼厨师说起来。他好像很吃惊地问我:你也知道启功?我说:我是北师大毕业的,怎么能不知道?他说:我儿子和启功的孙子是同学,启功很给面子,写了这一幅。
' y% N9 ?1 ~2 Y+ J% C& u3 h/ r
- m" V0 d( x, J2 C, E/ V原来如此。我走近仔细看,觉得笔力略有偏软。但是我没有去想真伪问题,而是想:老先生年纪大了,谁都免不了衰老啊。结果不到半年,就在网上看到了启功先生逝世的消息。
* _$ A) B) j4 ?4 g6 _4 S1 g3 l) ?3 k/ O" a1 p2 j X) c5 \7 v% V
当年我被北师大录取的时候,北师大有多少个教授,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如果要找到一个最著名的,非启功莫属。不仅在本专业,全校所有系几乎没有不知道启功的学生。当然,先生在红学方面的成就足以使他成为知名学者,但是让他名扬全校乃至全国的,却是他的书法上的成就。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他是皇族后裔,按辈份算,他是溥仪的叔叔。这个皇叔的身份可比三国里面卖草鞋的刘备靠上八竿子打不着汉献帝的皇叔可靠多了。
1 h8 P; Y0 E4 u9 b/ x( F9 S) R6 p8 ~
第一次知道启功,是看书法教学录像。片头是启功手拿大号揸笔,书写一个一米见方的“鹅”字。然后他从执笔讲起,然后到运笔,字的结构等等。别人是否听进去我不知道,我是印象很深的。
]7 A1 F& b. J$ T; c) G+ D9 C6 {8 K- h2 |' ^2 D( q R
然而我从没有见过他,虽然他是北师大学生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我是会员。原因呢?原来北师大是在50年代院系调整的时候,由原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合并而成。辅仁大学是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在护国寺附近的原辅仁大学校址就分给了我们系单独使用,其余所有系都在北太平庄。结果我们系和其他系的地理关系就好像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差不多,以至于本系师生经常说本系是后娘生的。除非全校性的特别活动,本系学生极少去主校园。因此我也就难得有机会见到包括启功先生在内的主校园上的人。# x) F/ O9 X4 I, h8 {' b' }$ M
. L* `) s2 l) C" S+ \9 }5 Q
据说先生很平易近人,没什么架子。学生书法协会作品展览,让他题写刊头,他就写了。然后挂出去,很快就消失了,不知道谁偷走的。当然那幅作品没有落款和印章,如果行窃的人为了钱,那可实在是损人不利己了。平时校内有什么需要题写的,都少不了找他,什么校刊,校出版社之类就更不必说了,他也是来者不拒。, B8 z4 g! @, J( w2 C
8 e; s% l, z0 V# P
稍后有时间说说我对先生的书法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