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7 s1 z5 G# X, q 李香君: k8 K, ]% ~; T$ I" {& i. {
. r4 D# N6 Q0 ?' ?) c- Q- ] 第三章 小雪 65/ Q% V" }3 o M3 F+ \
- Q% H3 H) y/ m4 C$ z9 L8 q 他深深地呵了一口气,让因为寒冷而凝滞不畅的胸口,长长地舒展了一下。他微微侧着脸,瞧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正迷茫地皱着眉头、失神地望着远处的侯方域,心里忽然觉得有些酸楚。——正是这个前户部尚书、兵部侍郎侯恂的公子,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眼下却不走运的年轻的复社才子,两个多月前为自己起草了复多尔衮书。侯方域的草稿出来之后,他跟应廷吉读了后忍不住大声喝彩,他几次高声朗诵起其中的一些精彩文句。草稿最后又经他和应廷吉、扬州知府任民育等人一起推敲、润色,方才定稿。而多尔衮致他的那封书信,也是文采斐然,言辞夺目。他问过带信回来何拱薇和陈万春,知道了封书信,乃是出于松江华亭才子李雯之手后,他不觉叹息了一番。李雯当年曾经也是复社的盟主之一,和陈子龙,宋征舆并称为“云间三子”,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北京陷落后,他滞留在了京师。满洲人入关后,李雯被举荐为清廷的“中书舍人”,一下子便从复社的干将,蜕变成了满清王朝的御用文人。. d. g0 E7 k- g6 [1 o
`* a! q8 y7 O他对李雯降清的事一直讳莫如深,几乎没有跟人提起过。他想,看起来時势既可以造英雄,也可以造小人。不过,他对眼前的侯方域的材质是看好的,欣赏的。他感到酸楚的是,这个多情的才子,在阮大铖的迫害下,竟然落魄到不能跟自己的心上人李香君聚在一起,而追随在自己身边。 w5 m1 m! C; _ W& B/ G, P
. W2 g, E3 K j8 x他的目光越过了黄河河面,只见隔着冰冷河面的清军大营,在雪天下显得影影绰绰的。清军大营里,高竖着一座塔楼,那显然是他们的观望哨。它孤零零地撑在飞舞的雪空中。看着它,他的身上顿时感到了一阵冷意。于是,他不觉轻声吟哦起本朝永乐年间的文士邹辑的诗《咏白洋河》:0 t; a" x9 A* l
, p' V0 J, n$ c% A8 j- d- y+ f6 ?“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
0 n7 [" \2 ^$ y) n( f0 u- ]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
/ I: i" e- P$ W& x% g ( c* ?1 H3 S. ~3 l
站在一边的侯方域看到一直在凝思的他忽然发了诗兴,就呵了一下手掌,笑着接着吟道:
+ D$ S) w' o" A8 j' |5 B) |) s0 s
! e+ y5 h5 `8 Q' H) {( _6 I“岸上居人才数家,茅茨深处见桃花。
, W# e. Z- }6 u6 k' W少妇河边汲清水,老翁门前看雏鸦。”
9 z/ _* I6 W) b6 q' F3 ]- p3 @ 9 j0 U; w! o. f( I1 E: H* S$ K' Q: ~
史可法点了点头,又笑着吟道:+ U: K X+ W% v- F9 T7 q; L! d
: Q0 r8 ~+ o& ?9 ^# R5 F, d“桑田禾青麦苗绿,牛羊散落村墟牧。' _0 }& I; m. L! a$ ~) F+ Y
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
7 ~6 W; x1 N' S- m/ X ( ^$ r2 J4 T5 R
随后,他深深叹了一口气,跟身边的监纪推官应廷吉,侯方域,参将沈通明和副将史德威等人说:“诸位,这位邹辑先生,写的可是春暖花开的景象,而咱们此时正是严冬季节,满洲敌军兵临城下。——邹辑所处的永乐爷年代,正是国朝的极盛时期,人民富庶,丰衣足食。因此他这诗写起来,自有一种融融之乐在其中,又隐含着诗人的澹泊之意呀。可惜时下我们所处的,却是国势颓废,社稷危机的时候,相较之下,未免让人感慨唏嘘啊!”
$ p! X1 s% i2 D % R: I' j4 q: r8 P5 x2 P
应廷吉一边拿着一管西洋的望远镜,朝河对面观望着,一边不时地仰头瞅着天空,好像正在思虑着什么问题。他形容枯瘦,脸如刀削,双目隐然有光,是个话不多的人。他是天启七年秋应浙江乡试中举的。自从十七年前、也就是崇祯元年的春天,和他一样同是成进士的史可法,在京师的馆驿中见到他的时候起,他就是这个样子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后来,他出任淮安府推官,又以监纪身份入史可法幕中之后,他还是遇事三缄其口,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过,史可法之所以赏识、并且仰赖他的这位同年,是因为他的每一次意见,几乎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 Z- O- t H ]+ s* X/ V) d
' P# [/ P( r* j# v这时,应廷吉听了史可法的一番感慨,知道他是因为天寒地动,从喝酒又想到了国计民生。应廷吉明白他的这位同科,平时就好这一口,每天都要喝上一些酒。在南京时,史可法时常在夜晚的时候,独自一人坐着马车,躲到秦淮河畔去借酒消谴。但是,自从来到白洋河督师后,史可法就将酒给戒了,以此明志。7 |* O" I$ V4 ]
5 T0 W: k. m1 ^7 O$ n m
应廷吉搓了搓有些发麻的手,说了一句:“道邻呀,你发现没有,今天傍午之后,风向变了。”
3 ~4 n" ]2 U5 n) X8 S r! y
1 o0 M& g* Z7 R1 V史可法听了他这话,愣了一下,随即望着隔着黄河的两里外的清兵军营,沉思起来。是的,还是中午的时候,他正在军帐中研读各路送来的溏报,那时雪花还是自北朝南吹着的。而方才他们登上墙楼时,风向却逐渐转成了自南向北了。他知道应廷吉精通卦象天文术算,平时善于琢磨些神神秘秘的玩意,于是就笑着问他说:“不知棐臣有何高见?”
' c# m6 E% N _* r2 E
3 j; H& W1 {+ s6 c( b应廷吉摸了一下下巴上有点僵硬了的胡子说:“如果不出意外,我估计两天之内,雪势将会稍歇,天气将会变暖。”
+ Z& B4 ^# \! x 1 j0 ]& L; l- M- n
史可法“哦”了一声,不再言语。侯方域笑着说:“应先生的意思,满洲人将要发动进攻了?”& k# S4 Z! q: W" \& _# r% ~
0 ] x0 E" P# w+ O& l应廷吉笑笑说:“如果气候转暖,满洲人可能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而且,这将会是腊月来临之前,他们所要进行的最凌厉的一次攻势。因为腊月之后,黄河河面很可能冰冻,将不利于他们的船筏渡河了。而寸厚的薄冰,又不适合于骑兵从冰面上驰骋而过。——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d3 ]" o9 ^* V, v: K ' l" [, n9 o7 U+ L% t# d! i% o9 |, B
史可法点了点头。其实他也在纳闷着,自从他们的军队进驻到白洋河镇之后,清军一直是在黄河北岸宿迁一线逡巡观望,原来他们是在等待着河水化冻呢。应廷吉又对史可法说:“道邻,我听从北边回来的探子说,因为找不到足够的船只,对面清军的河道总督杨方兴,正在宿迁城里大肆铸造铁条,绑缚船筏,准备渡河南进。这杨方兴呢,本来是国朝辽东广宁的一个诸生,因为落第,在天启二年时投了努尔哈赤。这人为人孤傲,不过却是个难得的人材。他对我朝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将可能成为我军的一个劲敌啊!”
: k& v! Z6 A9 m- m+ ~0 w ! h! W- t& I& ]" G! r' U
忽然,一边的史德威眼尖,他伸手指着远处的河对岸说:“阁部大人、应大人快看,北边河岸上,好像有一匹快马,正在往河边清军的营寨冲将过来。”* @ g- l9 t! r" ~
4 k% y( r+ y: d( k! c9 S
众人仔细观看了一下,果然见到远处有一个小黑点,正拍马向河岸边跑过来。过了一会儿,小黑点的后面,又出现了更多的跃动的目标。史德威看了一会儿说:“看起来,好像是清兵正在追击一个人。——奇怪呀,他们会在追击谁呢?如果是百姓,谁会在这时候骑马南来呢?他也不太可能是我们的将士啊,因为我军早在几天前差不多就全数撤过黄河了。”3 U% u. t/ w6 X& U0 N
5 f2 }4 S; T9 J7 \( \
/ E# X7 V0 |8 m5 F& v/ m m这时,隔着冰冷的黄河,在白洋河镇对面的清兵营寨前,有一个人正站在覆盖着白雪的六丈多高的了望塔楼上,踌躇满志地朝着黄河的南岸张望着。他就是昨天来到正蓝旗夏成祖固山军营中巡视的河道总督杨方兴。做为一个汉人,能够在满清王朝中混到这种地位,受到如此的重用,他当然有理由感到自豪。, A# U3 q, l3 u: E4 E
! F7 z! x( B4 h* V3 X( m' v
他披着一袭上好的雪白狐裘,戴着一顶黑色貂皮帽,双手把握着一把温暖的茶壶,幽幽的目光,跟眼前的天色一样冰冷。在他看来,河对岸不远处的白洋河镇,就像是一座沉寂而巨大的坟墓,——只要假以时日,八旗兵挥师南下,那里便是不堪一击的明朝军队的葬身之地了。这种想象出来的真实感觉,让他觉得十分的舒畅。——明朝朝廷欠他的太多了,现在是到了他来讨还血债的时候了!
, X/ |1 X6 e' Q( t4 E7 g4 B5 T* p
( p( Z% c' q* t& ^* i/ F他望着眼前这一片不是很迷人的雪景,开始想念着一些让他不太愉快的往事。而这些糟糕的往事,可能马上就要得到补偿了。在这个时候想起从前的一些屈辱,简直就是人生的一种最美的享受了。——从失败到成为主宰,那可不是一般的幸福啊。他想,没有过他这种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此时他的心情的。他也因此觉得,自己其实所置身的,并不是一个恶劣的天气,而是一个赏心阅目的情境。2 l1 ~, w" \9 r' K T
" A# J/ z# v: p. |& L0 H
是的,没有什么比长年蕴藏的抱负的伸扬,来得让人更为畅快了。——整整二十三年过去了。他记得,明天启元年,做为一个不引人注目、又没有任何身家背景的诸生,他只身一人从关外辽阳的老家广宁,来到顺天府参加秋试。结果让他伤心欲绝,他名落孙山了。( O& ~' S2 l: Y& R6 V' A
; A0 d8 ~+ o; x
在来到顺天府之前,他对自己的学识是充满信心的,自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中个举人简直是易如反掌。那时他自视甚高,胸怀大志,满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他甚至已经私下里拟就了一份策论,准备在秋试高中,来年春天再一鼓作气参加会试中榜,再在殿试时,将这份策论上呈给刚登基不久的天启皇帝。在这份倾尽心血的策论中,他为朝廷略定辽东出谋献策,其中有的建议,比如边境主将不宜派遣勋贵国戚充任,不宜召募客兵,应当派遣得力的将士,加强演练,积极备战等,与后来袁崇焕,洪承畴等人经略蓟辽时的某些方略,竟然不谋而合。
# h+ A& j( X) E6 Y# g ' B: q) ?# l" h) R2 f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秋试时北直隶的主考官,依循旧例,应该是由万历朝状元出身的翰林院修撰庄际昌出任的。但是那一年的主考,却被魏忠贤换上了他的亲信,以便搜罗为己所用的人材。杨方兴因为没有给主考官贿金,他在京中又没有什么靠背与主考周旋,因此主考官在阅卷时,就毫不含糊地把他给涮了下来。揭榜那一天,他犹如在寒冷的天气中,兜头被浇了一盆冰水,全身心都凉透了。
- W2 w& t6 \8 M) \9 [: q+ y6 w 9 n& [* M2 a4 n' y6 G
他在离开京师的那一刻,曾经暗暗发誓,倘若这辈子混的没有样子,就决不再踏入关中一步!
6 U" u" k( [ j- B" J& Y8 M ) f) A( _5 B8 d4 u4 I
运气很快就降临到他的身上。——就在次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七年,如日中天的努尔哈赤攻占了广宁卫,杨方兴在经过一番矛盾的抉择之后,就毅然投了后金,从此开始为后金政权出谋划策。他的才学得到了积极的发挥。皇太极崇德元年,他成了清朝的第一批举人之一,此后,他的地位蒸蒸日上。 b2 l$ Z3 {6 D: B- J; z$ [% [% M& X
4 q' g& i7 B d! L7 r3 d8 w今年夏天,他在随多尔衮入关后,被派出任河道总督,总管黄河的治理。在上个月底清军夏成祖固山部队一举占领宿迁后,他兼职指挥八旗兵部下三个甲喇的满洲旗兵,以及一些投降的汉军,准备在适当时机,渡河向南攻击。
5 K1 z6 E8 o(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