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40|回复: 2

[老本] 谁篡改了李白的《静夜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0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媒体喜欢热闹,前一段时间,李白《静夜思》用字的改动问题,被讨论很多。 原因之一,是熟悉这首诗的人多,也容易凑个热闹,挺好的。 老本把这首诗改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汇总了一下, 可以作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一点大家理解的学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fficeffice" />

# S! g4 a5 N. t8 u- [1 f

) j/ X8 I7 P5 i

先介绍一下《静夜思》产生的背景。现在一般不大说,这首原创诗是有所借鉴因循的,至少李白一部分灵感,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民歌《子夜秋歌》:

/ `* H( j: `1 D# R/ q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Q2 I, G% G, y5 |+ }1 m

参考下文《静夜思》,望明月,思故乡,是完全一致的。当然,月光如霜自是锦上添花之笔。

6 ?: d+ M" j. Q$ f5 z" S

: }2 s5 @. H- P# R

现在的通行版本:

! @: H# |' J9 y' n0 c: s: K* L

“床前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

+ s, S7 N8 z/ }5 s9 B' n0 \

与下面的古版比较, 可以看出现在的版本有不同, 改了两个“明“字。

6 m" B' f* V0 A/ p

起点原版:

% A; }( A, e( q# t/ @# M) \

宋朝编的《李太白文集》诗是

4 P" K: A% x) S( _$ R* l1 r- M

“床前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

' X& l, y% X0 C; g

宋版去李白时期一二百年, 忠于原著的可能性大一些。

1 m7 ^: t( K/ U% m* M$ d

1300 年前,这一原版诞生後就被顽强地尊重,直至一千年后清朝初期权威的《全唐诗》。 《全唐诗》 1705 (康熙44年)开始奉旨编写, 1707 年有扬州诗局刻本问世。

, [6 P- M* [4 }. b1 T/ L

9 `+ r& A5 c- a3 S- ^

改动发生的历史过程过程

" x; U y# m5 m" j. N: _8 n* n, U

第一步,第三句首先变化:

: i6 x1 j( |; k/ ^; u/ w

第三句最先被改动: 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中,第三句改为“举头望月”,第一句仍作“床前月光”,未改。该刊本应该是依据宋人的《万首唐人绝句》编成的, 据说原书没有这个改动。

' y% d; m7 _1 j% A _* Q

但是这一改动显然未被广泛接受, 数十年後,清初(1707年)的《全唐诗》仍然顽强地坚持《静夜思》诗的原版, 一字未改。

3 ^( [. K' ?% s7 u' D3 e& A |

第二步,第一句被改动,第三句还是原版:

! W* G- X* X1 g

《全唐诗》问世十年后, 清朝诗人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集》 据说成书于1717年。 在这本书中, 第一句“床前月光” 已经变成“床前月光”, 而第三句未改,仍作“举头望月”。同样的变化, 在这之前出现在王士桢(1634-1711)的《唐人万首绝句选》中。 可能两个诗人是异曲同工, 也可能沈德潜是参考了王士桢的修正主义创意。

4 [' n+ i& [7 A" W, k- |' [# P

第三步, 第一,三句的变化被合在一起使用,最终演变完成:

) y/ O5 s2 I" ~+ B

又过了几十年, 有个叫做蘅堂退士的人(孙洙)编了本通俗读物,叫做《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中将第一、三句分别同时改为“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算是集篡改之大成。这本通俗读物的空前成功和广泛流传, 使得篡改後的《静夜思》深入人心。 至此, 和平演变完全成功, 原版李白诗《静夜思》逐渐退出舞台。

. T2 h K" H8 H- {. _0 D. p4 G

! ]3 w6 n7 Y8 J9 f% }; |5 V7 g

在这个篡改李白诗的事业中居功至伟的几个人是: 明朝人赵光, 清初名士学者王士桢, 沈德潜, 和通俗文化促进者孙洙。 在这场修正主义运动中, 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如既往,是很好糊弄的。

9 I; V% T6 e1 t* `5 t B

+ M' u" B p) w) G

修正的可能诱因, 可能还是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唐朝後经历五代十国,金/宋元明三朝共千余年, 来自北方多个民族先后逐渐融入汉族。这些少数民族包括五代十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鲜卑羝羌羯等, 宋金时期的金女真人, 西夏党项人和辽国契丹人, 元时的蒙古人色目人等。在蒙元统一中国後, 这些在北方的民族被统一称为“汉人”,血统和文化上完全融合。明朝定都北京后, 从南方大量迁来移民, 是另一个来源的民族融合。人群本体的变化伴随有文化和语言的变化发展,明清汉语的读音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清初更是把一些东北满语整合进汉语中去。在这种语言背景下,被改动後的李诗, 用当时的官话读起来, 可能更朗朗上口,符合当时的语言习惯。 就诗论诗,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 两个“明”字改得都很好, 是唯美的修正主义。

- F! d4 O, X' c

再卖一点学问, 有一个说法,诗中的“床前”是指的“井床”, 也就是水井周围的石头台子,而不是老本睡懒觉的席梦思, 所以床前的月光才会被怀疑为地上的白霜。这一点,今天的人多已经不明白了。

7 d* @" E8 H% Z2 u# V/ v

0 R, n5 D* R+ o1 m, I

最后打油一首,一乐:

; ], K7 q8 c9 w9 y( [' H. l

看山山不在, 空有明月来, 江山几依然好, 无觅井床台 。

, h5 [4 Q% ~( H

发表于 2009-6-13 04: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还挺复杂的,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