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moduleSingleImg01 align=center><IMG alt=图: src="http://i1.sinaimg.cn/blog/ul/2008/0813/U2361P346DT20080813151643.jpg" border=1></P>
' V. R7 e/ N2 W) P+ w<P class=moduleSingleImg01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12px"><STRONG>图:国内最知名的戏剧人物画家之一李文培先生</STRONG></FONT></P>, E! l- k/ T( R$ `* ], [" Y
<P class=moduleSingleImg01 align=center><STRONG></STRONG> </P>
: G1 l' {% P4 g2 C<P></P>
) T' f! f- t5 Y0 C N: C<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对,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观众可能永远看到的是演员非常光鲜的正面,可是作为一个舞美工作者,你可能更多的是从背面、侧影甚至于他后台的一些创作的过程这个环节去感受京剧。</P>& Z1 D! y4 O* }: L! ^! @" j
<P> </P>
' n, {1 i# `4 y+ C2 L3 K: B<P> <STRONG>李文培:</STRONG>所以是京剧院培养了我,反过来,我热爱京剧也是互相交流这么一个过程。好像大家都看到鲜花、掌声、灯光如何如何,实际上我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我更多的我看到的是辛苦、甘苦,创造过程当中的辛苦与流汗、流泪,很多很多感人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就这样的一些感情,就决定了我戏剧人物画应该怎么画,真正京剧应该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又有演员在舞台上的风采,二者结合起来,把它真正达到传神的地步。所以在戏曲人物画当中,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神我就更重要的地位。</P>
3 F8 S% t( R2 L! b) J$ B. g<P> </P>
/ [, z$ S$ I; T' J<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我有个戳子,就是求其神,或者致神,你像我这个是用心来画的。所以刚才孔老师说的这个,这个神态我觉得是我观察演员多年的一种感觉,因为这时候简单说一下这个小情节,其他不说太多,就是说这个场景,大兵到此了,临危不惧,稳如泰山,他这时候就说,丞相,您可要拿准主意呀。</P>
8 R" W: s: d$ E4 \<P> </P># B" {2 W# c) f1 o/ r* C
<P> <STRONG>孔庆东:</STRONG>那个戏也演的好,但是怎么选择那最好的一瞬间把它定格了,我觉得这个瞬间特别好,正好是横着的,稳定性就出来了,这时候你首先得稳定这俩老头的军心,他俩要稳定不住,脸上挂上去了,就坏了(笑)</P>1 D9 y. P( r; v5 ]5 M4 q3 N
<P> </P>+ ^6 M P5 l( g4 t* k5 H1 ~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其实您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要提炼一个特殊的场景,那么在这个场景当中,人物和不同的人物之间他还有形态上不同的一种张力,包括变化,您看在这件作品当中,其实我们是从诸葛亮淡定的神态当中,和这两个老军的神态当中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作品的张力,和它情节上的一种内在的联系。</P>
5 w1 ?) c& H) m6 @; M2 F' e<P> </P>
6 j+ ]0 q, B7 t7 a) n0 T<P> <STRONG>李文培:</STRONG>对,可他是一种矛盾状态,诸葛亮也很矛盾,也很害怕,内心很恐惧,因为什么?没有人了,但是他为什么大智,临危不惧,也体现在这一点,另一个,他告诉他我城内埋伏十万神兵,你们就管你们的,如果你们交头接耳,议论,那就一律问斩。</P>
* q" ?( T6 f8 w, I; J- d<P> </P>3 D& V0 G; i( G: C; r
<P> <STRONG>孔庆东:</STRONG>像这个好像是徐策跑城,这个我一看,这是周先生,首先把周信芳画出来了,其次你看他这个动感,这个大袖飘飘,三步当作两步走,那个紧急的气势就出来了。所以怎么在绘画中体现出运动感来非常不容易,我觉得就像演员本身一样,先把这个人物吃透了,然后才能表现出来。中国这种人物画按理说应该处于这种表现主义的范畴,因为它不是一个纯现实主义的绘画,但是它又好像不属于漫画系列。</P>
8 n( W# G% E O3 z- M2 |<P> </P>" |4 A0 ^# R5 p6 z: x! y9 v( p! T
<P> 你看日本有许许多多的三国志漫画,我在街头随便一翻三国志漫画,我就想他为什么给您这个诸葛亮鞠躬呢?他没有这样堂堂正正的诸葛亮,日本的诸葛亮没胡子,奶油小生,都现代化的诸葛亮了,眼珠一转一个主意,他的诸葛亮是那样的,一个聪明人,咱们诸葛亮小扇一摇一出场,所以是非常正面的。</P>
% i; l. |3 Y# p2 y% N, {% }6 l<P> </P>
. y. u5 [. B6 `<P> <STRONG>李文培:</STRONG>所以诸葛亮微微思考,这个眼睛是吊眉,感觉很神秘,他这儿有一个水纱,一勒以后就吊起来了,所以他那个神态在画里了,你要仔细观察他就是那个神态,他在微微的思考,所以总在想事,所以智者嘛。</P>
( G' Y4 t$ e' G8 W- |<P> </P>6 t1 t1 L; _# [% ^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作为一个画家,我觉得您对生活,对京剧有着非常细微的观察,包括一种理解。其实我觉得在您的画当中感受还有特别深的一点,就是我觉得您用色,孔老师您看看,我觉得这是李老师非常独到之处,我觉得您的这种作品更有您个人的一种风格特征,比如说您在画这些色彩的时候,您看酣暢淋漓的,而且色彩的变化也非常丰富。您是什么时候逐渐的形成了自我的这样一种画京剧人物的风格呢?</P>
2 ?4 l, L5 O j! N, v7 v<P> </P>% S- r6 t$ h0 P' @7 i( k1 J
<P> <STRONG>李文培:</STRONG>我就感觉其实中国画戏剧人物画家我就搜集,我知道哪些人是什么风格,但是我有一次翻咱们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出的一本画册,叫梁凯的简笔画,那个仙人图,那个仙人图就感觉我很惊讶,在近朝的时候。</P>, s, n# W7 _$ v/ c7 B
<P> </P>* R/ R4 F5 b# _3 @+ L7 I6 N V1 @; A
<P> <STRONG>孔庆东:</STRONG>那时候是中国人物画的高峰。</P>
3 V9 h" Z- e H$ d<P> </P>
: h" \. t0 w- N) x7 f& J- r9 W<P> <STRONG>李文培:</STRONG>他把所有的像咱们见到的抹掉,全部用墨,没用线,就用笔触来画,服饰,包括肚皮的肚子,脸,眼睛很低,在这儿呢,完了胡子,大笔一描,非常传神,我很震惊,中国这么早就有这么好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用心揣摩,我临摹他的东西,说老实话。</P>/ [ n1 |) L/ A4 x5 U5 T
<P> </P>6 B( z5 e6 M+ w7 O- n% u
<P> <STRONG>孔庆东:</STRONG>早期先临梁凯。</P>
+ F. J6 p5 U; \<P> </P>
% g. c' x6 U$ I+ K3 Y2 X<P> <STRONG>李文培:</STRONG>对,所以他这个很传神,但是笔墨上绝对现代,我感觉跟现代人审美趣味一样的。</P>
9 ^( H' `; B T5 r1 a; [<P> </P>
& s- Q# ~; R# N8 E* Y- i' {, S<P> <STRONG>孔庆东:</STRONG>因为我不内行,我只能凭感觉,我感觉一方面李老师的画是忠实于京剧艺术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感,但是那个现代不是怪诞的现代,而是正好能跟我们的京剧艺术结合起来。</P>3 H+ N' O; Z' x: o' E& j: _. ]
<P> </P>2 b9 N3 U" V/ o v- c( T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刚才李老师谈到他受到梁凯这样一个画家的启发,其实很多中国画家在学习中国画,或者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当中,临摹以前优秀的作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实最重要的我以为应该是遍取百家之长,能够以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创立自己的风格。我们从李老师的画当中都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您对传统的这种技巧、技能的继承,现在又加入了像刚才孔老师所说的现代感的因素。所以我想这是现当代人依然非常喜欢您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刚才孔老师所谈到的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P>1 p$ P/ k* c# G6 _& x
<P> </P>7 x4 B/ A9 x( I( |
<P> <STRONG>孔庆东:</STRONG>因为我有一次去,也是跟一个画家艺术家代表团去德国看一个艺术展,他们很多人都说他们是从中国古代的艺术中汲取现代艺术的灵感,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新鲜,比如他们到老子、庄子那里去找现代感艺术,而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像是恭维我,是很认真、很严肃这么说的。</P>
0 u1 S' S7 D( Z# b8 b0 e5 J<P> </P>. |; g/ F" i) U3 y& l' E! _
<P> <STRONG>李文培:</STRONG>他没必要恭维咱们,作为艺术家往往都说真话,说实话。因为绘画本身一个就是靠你生活,我认为画好这个戏剧人物,或者我这个画的特点基于我三个支点,第一个支点,就是我生活在中国京剧院40多年,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跟中国京剧院,现在是国家剧院了,都有着联系,这是一个,生活;第二个,就是我学艺这段很重要很重要,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学习阶段,大学阶段,我是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学习,那个时候的学习我是58年入学,那个时候运动已经搞完了。</P>
2 k, l/ o: z" z; {* H4 h<P> </P>
# O, c% ^) q: _) g& E' {<P> <STRONG>孔庆东:</STRONG>你入学的这几年是比较扎实的几年。</P>4 M, z$ R' W- T" t
<P> </P>* J3 K- v" a4 @ T
<P> <STRONG>李文培:</STRONG>也没到文化大革命,而且留苏回来的一些先生,包括我们中国的一些先生教我们,最踏踏实实教学生,这是技术的支点;第三个就是感悟的支点,这个感悟的支点我认为更重要,我的感悟落实到我的笔头上、画面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P>
2 [& l* ~2 ]0 Q" R, j" } q; T<P> </P>
4 }0 c) i# l$ |) M<P> <STRONG>孔庆东:</STRONG>我看李先生画展,今天拿来的都是一些小画,其实还有一些大幅的,更棒,更传神,在那个展厅里看的,气势更大,李老师是不是准备今天给我们现场泼墨挥毫?</P>
/ L0 y4 d3 H* t z<P> </P>0 c. [4 V' @0 O
<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对啊,非常欢迎李老师能够给我们大家现场来泼墨挥毫,示范一下,让我们感受一下。</P>
V% n3 \; S: m# \% n9 g<P> </P>! o' M7 v7 I( J' I" h
<P> <STRONG>李文培:</STRONG>好,我今天画的就是《连环套》,具体情节《盗马》,这么一个情节。我想就是意气风发正要下山没下山之前,弟兄们跟他的好朋友,众贤弟且免送,在那山冈瞭望。</P>
! Q! l- U! F8 C+ t/ ^<P> </P>0 K8 k, ]1 m, Z
<P> <STRONG>孔庆东:</STRONG>好,我们给您瞭望着。</P>/ _6 B9 C! C9 M+ V( n6 d, ]7 S$ l
<P> (李文培现场作画)</P>) v% R9 B! A5 r2 r
<P> </P>3 d, l: _& z+ P7 J
<P> <STRONG>孔庆东:</STRONG>李老师画着,我们看着。</P>2 z3 e6 E! p6 h6 a& c
<P> </P>
0 U2 q4 n- I; b, v+ _3 F6 i4 D" A* N1 f<P> <STRONG><FONT color=#ff0000>主持人郑勤砚:</FONT></STRONG>我们边看着,然后说着。</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