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M8 X! G# J. n
4 \7 R' C4 \ z4 E
也送陈晓旭女士
无墨 8 d7 a1 ^$ L( ~* ^& `
% A4 j2 M- N1 s& }; D$ S$ Y# R
很小时候就看过《红楼梦》,其实啥都没看明白(所以我坚决反对小孩子摆噱头去读四大名著),只知道了几个经典故事,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等,对黛玉的形象也很肤浅,无非多病多心,总跟宝玉闹小性子,但是也美丽多才,是大观园的第一美才女吧!
/ N1 \$ r' K& \3 W. ?
. m& m9 M4 W) o/ S
到了大学里,再看《红楼梦》,对书中男女情爱与家族之间的矛盾纠纷就理解多了,觉得黛玉其人并非天性如此,否则她一个这样的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怎么会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叹,她都如此了,那园子里的小丫头们还怎么活啊!
0 A0 N$ x* @. L3 u/ Z
毕业以后再读《红楼梦》,又有些不一样了,起码有胆子跟老爸对顶了,老爸是《红楼梦》迷,家里订了《红楼梦学刊》,他自己也写了文字去发表,最记得有一次跟老爸翻了一床的书,说起黛玉的高洁,北静王送了个什么香串给宝玉,宝玉当了宝贝似的想送给黛玉,谁知黛玉根本不稀罕,扔在地上,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强吧!不过这时候看《红楼梦》,还是更迷里面的伏笔铺垫,看了不少续和补,这个人物那个人物结局安排,各说各的理,不管怎么样都相当相当佩服曹公,天才大作家啊。
* T! p1 H, A. P+ y
: H% R% @+ q0 Q' i0 P9 ?
此时细想黛玉,实际上她是位仙性极浓的仙子,其实,人在骨子里多多少少有些向仙性的,这个仙性非常有别通常所说的人性。记得曾有场很热门的大讨论就是关于黛玉宝钗谁合适做妻子,俗人眼中的黛玉是不合适娶了在家洗衣持家在外周旋交际的,黛玉,哪怕玉陨之时也要天尽头寻觅香丘,这样的品格~~~~ ,咳!咱无墨之笔实在难以描画啊!
1 D, t Y* M5 [' c F
不了解演员陈晓旭,前段时间才听说她出家了,现在又是这样的消息真是十分愕然。
' \! i B* T8 w4 g% d. T 但是非常喜欢陈晓旭的黛玉扮相,《红》书中黛玉出场的地方都有不少描写,气质容貌举手投足都跟她很神似,恍惚里真是活生生的黛玉在眼前,她的离去实在叫人惋惜又惋惜,也许《红楼梦》还会再重拍N次,还会有N个黛玉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但是我总觉得陈晓旭的黛玉始终是最完美最生动的一个,这个黛玉一样成为一个经典,会永远留在深深喜爱她的广大观众心目中。
4 j2 ~$ d! R' v) s
(原画8.5/11英寸,印刷分辨率 600dpi,贴里是相机拍的,有些色差还不大好调,先这样吧!) & _% U3 f* p& X( u% q
葬花吟 BY 绿叶紫
( S7 ~5 x4 H+ V5 X h6 H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R, F4 O- L9 J! V* N( n M6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u5 {* R9 G3 L" c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Y1 y$ \/ c; |, b- ^( ]& z; [% j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Q A& j6 P* c; x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U( S$ S) G9 Y& a8 O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4 r; j8 C ^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