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62|回复: 2

[美术研究] [转贴]怎样画水彩画四:水彩颜色的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23: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调色
5 G0 E1 W# d0 j" {3 H6 t" L& L8 g) {
    水彩画是用水彩颜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立体感和空间感及画面的气氛的。所以我们画水彩画一定要具有色彩学的知识。# I' d! R2 y+ @6 n  ~3 @
% a7 T- k# L8 [5 o9 |& t" _  n
    我们要研究各种色彩的调配法,首先要懂得各种色彩产生的原因。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但一切色彩都是从红、黄、蓝三种最基本颜色混合产生出来的。这二种颜色不能用任何颜色调配出来。我们称它为原色或三原色。2 v3 A- l& ^6 b( l

* d4 u& |7 T. v- R    我们将两种原色混合,所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例如红与黄混合便产生橙黄色,红与蓝混合便产生紫色,黄与蓝混合便产生绿色。两原色混合时,由于用量不相等,产生的间色便有所偏差,如红与蓝混合,红色用量多于蓝色,所产生的紫色偏于红,即紫红色;相反则偏于蓝色,称为紫蓝色。红与黄混合成橙色,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则变成橙红色;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则变成金黄色了。又黄与蓝混合成绿色,如果黄色的用量多于蓝色,结果产生出苹果绿;如果黄色的用量少于蓝色,产生深绿色了。这是大概的情形。2 {' ~5 j* t; p: W
1 z5 N2 I( _2 z1 M
    从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用色的分量多少不同,便可产生不同的颜色。我们在调色之前一定要小心观察物体的颜色组成及差异,然后才可以调出准确的颜色。
9 k% X3 F0 L1 d; F, N$ M# G# @( F$ J1 o# a5 m$ Q
    再从三原色的混合来谈。红、黄、蓝用量相等的混合,看来变成一种灰黑色,但是它的变化却比中间色还多。如果红的用量多于黄,黄的用量多于蓝,结果产生猪肝红色。相反的,如果红的用量少于黄,黄的用量又少于蓝却变成橄榄绿色。& ~! o- b2 U% \2 t0 {9 ?; N
5 h, M$ u3 V# R- V+ B
    如果你能善于掌握色的用量变化,便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色彩,使画面的色彩产生很多的变化。6 o: s. `, C! i1 P6 s$ a+ O

: R+ ^+ }( N, o, `! P9 o; v/ E    水彩颜色的使用,上面已谈过色的调配,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但还有一种方法是浓淡的区别。不论原色、间色或复色都可用水混合,区别浓淡。例如红色愈淡则接近玫瑰红色,红色越深则接近暗红色。) a* W! h! ~5 x" m# ?
, w% [3 t7 H8 \) D! P. W
    间色和复色的浓淡,由于本身色彩繁多,加上浓淡的区别就说不尽了,色相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达,只能从经验感觉来判断。8 u) }8 G4 r* C2 m

2 l/ D: ^8 h. T2 U  A& S    我们的调色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调色盒调好色才画至纸上,这种方法较易掌握。第二种是两种颜色在色盒上略为调剂,所谓半生熟色,立即画在纸上,可避免颜色灰暗,失去透明感。第三种方法是让两种颜色借着水作媒介,在纸上互相渗化。这种方法使得颜色鲜艳透明。但较难掌握。
# b) U9 z! _6 e' G; E: {
0 H8 j5 w+ E1 d' j3 [' t    初学水彩的人,在调色时可能出现下面几种缺点:
2 x. B3 t8 X3 t, j, m. s
' U3 E9 J$ @; m% L( p) x7 x2 a    第一种由于辨别色相的能力未准确,所以在调色时,搅拌时间过长,使颜色在色盒中产生气泡或沉淀,而损害了色彩的透明感。
  V* j% v- o8 s. W5 G" A) d5 s& n  r0 j0 ~2 @# a& D& Q: T) G
    第二种由于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结果也使颜色失去透明感或产生沉淀。) s& B9 u# ]& R( i$ p/ @  n
" `+ j1 [4 X/ b. r! t5 s# n
    第三种调色用的水,用久了,便会污浊。应换清水,以免20影响颜色的透明感。" n( F; D$ l  I4 N+ @& y6 J. D
/ r& M% |4 |! N: W) b, }6 m
    在水彩画中关于白色和黑色的应用,有好处也有害处。, L2 @$ A- e4 f2 ?% S

+ f' p3 I, _* i    白和黑含粉质多,不透明,白色有寒冷感,为了避免浓厚,浑浊,枯燥,灰暗,所以不宜多用。% Y8 z+ `- \& v

8 u( k5 D7 [: ?% E. g( {1 N    如果用稀薄的白色与其他色混合,可得出一种柔和的色调,更可加强物体质感的表现。黑色也有它的好处,如果用少许黑色和较多的朱红色混合,则产生土红色,可免除三原色混合的麻烦。
! [- w7 U0 `# A) d. t/ g, Q
$ Z+ Q# e2 D' u    青年学生初学水彩画时应暂时不用白色和黑色。等待技巧提高了,然后适量应用。; D9 n1 k- x9 y  x, @* z" f

& e& H* A- h( i0 O& g9 R. J    当你要表现任何明亮部分,要尽量利用画纸的白色,前面也谈过,颜色的浓淡,不用白色来调配,而是依靠水分来减薄颜色的分量。* D. f2 G7 n0 F: F! J. S5 L# D
$ l4 [* v2 E1 ?# `0 Q" \  s7 R
色彩的性能
4 S- S1 T) A( R6 u. k. p& |$ M& u. ^1 D% [* v
    画家能动作迅速而熟练地在调色盒中蘸色,是因为对每一块颜色的性能,都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这种深切的理解,既有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依据,使其作画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所以认识色彩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从了解每一块颜色的性格、脾气着手。下面就市面上有售的水彩画颜料性能概述于下:
! E" P% L: W$ \0 S5 k# O" M5 @, S' U0 a4 I, O9 j/ G4 g
1.黄色5 t; p; l5 i3 x- \4 R7 U

5 ^6 y. s/ H3 o! d9 ?    柠檬黄:也称柠黄,三原色之一。黄色颜料中最明亮的一种。暖中偏冷,有绿味,较透明。和红、蓝调和成的橙与绿,色泽鲜明。6 w# v8 X; R) l, C: G6 x# K

/ b5 T: M. k) N3 d- {$ M+ S  A$ N    中铬黄:温暖、亮堂有光感。黄中偏橙,是黄色中最暖的颜色。和蓝调成的绿浓郁深厚。黄色系统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响亮、亲切,象征着权威、光明、饱和、富有。
5 v  J* b4 h' S8 ]7 g/ w2 V1 c" p8 B
    土黄:黄色中较深的一种。黄中带黑,色泽温文雅静,不很透明。调和其他色时,极易谐调。也是绘画上不可缺少的常用色。
+ \0 V& l4 t7 j  k
2 L( G6 i3 d3 T5 K- |    桔黄:又称橙。黄中偏红,色彩温暖明亮,是红与黄调和间色。有极强的动感和亮度。桔黄与普蓝相混合,能调出沉着而有分量的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华丽、兴奋、温暖,象征着健康、活跃、明朗。比黄色更有甜味感。
# `- J2 a4 Q/ I& ~9 p; h# D: K; S3 }5 j+ D. k: r2 D4 V0 y9 p
2.红色$ x! C8 _2 S: h" I4 w2 ?8 W

$ C2 w( \* S- z1 l$ d2 L2 U    朱红:色泽鲜明、温暖,带黄味。色性和大红相似,是红色中最亮的一种。加白调成的粉红,略灰,不及玫瑰红调成的粉红那么鲜丽。朱红调和成的紫色呈灰暗,因为朱红中有黄的成分。2 \$ C4 U4 p% x& j

  d0 F- p. f, \% j    大红:色彩艳丽,比朱红略深。在冷暖、明暗度上,是红色中处于中间的层次。! E" }2 i* D2 a# N5 f
% I: T% R; ~1 g% w
    曙红:又名西洋红,三原色之一。色相比大红略深,偏冷,沉着、艳丽。被白色冲淡后是极为亮丽的粉红。以曙红为主调成的肉色,暖中带冷,感觉稚嫩,适宜表现妇女、孩子的肌肤。! U# P0 M+ q  \) `9 N1 \
; G* _1 u6 v, |# p6 ^
    玫瑰红:是红色系统中最冷的色。比曙红略深,透明。和湖蓝或群青相混合,调成极漂亮的紫色。和它色混合后要泛色,所以,以玫瑰红为主画成的浓色调比浅色调容易掌握。5 q8 W! F$ x2 I! K( j: e( a: @% C
8 ]: @) X2 b$ T. G( _
    红色虽不及黄色那么明亮,但它的光辉不易消失,并带有相当的强度和力度。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热情、兴奋、膨胀、前突,象征着吉祥、喜庆、健康、革命。
# _5 G! Z( k: P8 [* v- b
; E2 A% A" Q. p1 I! ?3.褐色
5 [' a* ]  s2 u* f) M
4 F8 P7 g' F* L% h% K. ~6 Q0 Q    赭石:矿物颜料,是褐色类中最浅的颜色。偏红,不很透明。和群青或深蓝调和,能混成漂亮的灰紫色。调入绿色后,有“焦火”气,须谨慎使用。) m+ [' ^8 \, F; |% P# j' i

( ?  O; P: f7 E& {% {    熟褐:俗称咖啡色,不很透明,明度比赭石深,有黑味。色彩颇为沉静。和蓝、绿调和,能得到极为沉着、苍劲的蓝、绿色调。调粉后,又是极为雅致的灰色调。是调色盒内不可缺少之色。9 w1 @, J4 ^4 O* r
. ]8 ]) }, l0 |) N6 M3 T/ I
4.绿色
5 P# N  z5 A# g2 d* o) z- D8 g# i7 G: ]1 Z3 A9 x
    淡绿:绿中偏黄,色彩明亮、艳丽,是绿色调中最暖最跳跃的。纯度较强。) z- q- A4 o0 z+ T; A
: B0 c, X- U4 c1 H9 ^
    粉绿:色彩鲜艳,偏冷,其色相是绿调中最鲜嫩的,调粉后艳而不俗。不透明。
! L. q4 u3 t* e8 O, V' w9 `* R. q8 Z) Z/ K; f. c6 n! N& p4 N8 B
    翠绿:绿中偏蓝,是浓绿中最艳丽,最鲜亮之色。色相偏冷,比深绿略浅,不宜单独使用。色彩透明。
( l) ?- S& y: h( r" p: S9 q# F- R8 X% E- r" v1 \
    深绿:明度较暗,绿中带青,比翠绿暖。色彩沉静,不跳跃。和桔黄或褐色混合,能调出浓郁厚实的暗绿。6 w5 h2 Z5 V1 ~+ N5 Y; x3 K
+ M" f& D* _5 \
    绿色是稳重的颜色。给人以清新、生机勃勃和富于青春活力的感觉。象征着春天、希望、和平、新生。
* V8 y+ u& S  l
. @4 ?4 @7 r3 j0 E- C5 b5.蓝色
& @# A& I3 [/ g& j; F' k. X5 b/ b9 ~
    钴蓝:可由群青和白粉调和而成。是蓝中明度较亮之色。鲜明雅致,偏红味,易和它色调和。画蓝天或暗部常用之。
/ m; X, B) r, `
/ Q9 b+ E' z6 `+ _# c    湖蓝:冷中偏暖,带绿味。色彩艳丽明亮,明度和钴蓝差不多,略有透明。湖蓝和柠檬黄调和之绿,比其他蓝色调成的绿要鲜明。接近三原色中的蓝。
2 m- G7 z: L- K- ~  B9 u& H# w. m# k" X# B# d
    群青:蓝中偏紫,偏暖。明度比普蓝淡,较透明。群青和土红、赭石调和,作暗部色和阴影色,浓而透明,风景画上常用及。
6 R% {6 t8 `& S  U! D& o+ ]6 D' [4 V6 X* ^  v! ?9 T( O
    普蓝:原名普鲁士蓝,是蓝中最深最稳定的颜色。偏黑,色相稳重沉着,用途广泛。普蓝冲粉调和的淡蓝,要比其他淡蓝沉静温和。以普蓝调和深绿,也是最沉幽深邃的绿。9 y" q% x2 k0 ?& a

$ F4 X. e0 }8 O9 \! F8 V: f3 g7 i    如果说红是积极的前进的,膨胀的,蓝则是内向的,后缩的,冷的。它是莫测高深而严肃的颜色,给人的感觉是沉思,冷静、开阔。象征着理智、凉爽、清静、大海。
" c5 m8 [1 c7 S& Y8 j
) R7 b# w( B0 a2 k' j# o6.紫色
  y0 S, {5 e) A5 f
3 s5 u% U5 a2 j) m5 P/ V    青莲:也称紫色。色相温文典雅,冷中偏暖,使用得当极为华丽。有泛色性能,要控制使用。以群青、玫瑰红调成的紫,可以替代青莲。
2 p! L3 y1 S+ s# w: N
) e, R/ h. K0 K( N, f    紫色给人的感觉是优雅、沉静、高贵。象征着庄重、神秘、温情脉脉。
; _' e" K/ g) k' ^3 Z$ k) Q3 g" f( Q- K3 B( V4 M
7.中性色
, @% e" p. v  d# F! `" v$ l* t+ K) d: {7 A3 Q+ n# c$ ]
    黑:中性色,比白色略暖。在理论上,它是由红、黄、蓝三原色相混而成,因之它可以和其他所有的色彩相谐调,和暖色调的色彩调和效果更佳。黑色调粉后也易泛色,变深。初学者开始练习绘画色彩时,可以暂缓使用黑色。
* O; z) F  l" n  E9 F
$ p- o# Z3 {0 I1 _    黑给人的感觉是高贵、沉默、安静、莫测高深。象征着稳定、严肃、死亡……0 Q4 d0 o$ z0 K, H4 G, n1 c# R
& E' e) G/ O7 D
    白:中性色,色相柔和,比黑色稍冷。和它色混合,能提高色彩明度。白色渗合愈多,色彩的力度愈弱。易于和蓝、绿、青绿等冷色谐调。不透明,但和水粉白色比,遮盖力还是差。
7 c* A8 u* u! [- _- N" ^
1 y  [  F! T2 S6 E$ Q    白色是纯洁无邪的体现。有很强的膨胀感,给人感觉是洁白、光亮、朴素、平静。象征着纯洁、高尚、和平、希望。
+ \4 @  T/ [- }! n1 `, a3 t$ C
0 Y0 z: \5 M7 l; Z/ Y, i1 x$ G2 [    白为万色之母,黑为万色之王。黑白两色以其一浓一淡,一阴一阳,互相交合,互相依存的极色光辉,产生出无比完美的艺术效果。
6 _% g- Z9 K" E8 n+ J/ C( n3 ^9 V' y7 e
调子
  U7 X  r* j7 Y% X& R& R9 ^! e
9 L$ k0 c' p+ P) T! Y9 z    调子,又称色调,是画面统一的色彩倾向。调子是色彩问题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 c1 R- |4 v* F/ v$ s$ \+ ^' B

, X3 l% G" H2 [- `# i; A5 h    调子,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4 R3 `8 l% ]. c& F; K  L3 J1 w
1 O) b' z, ~. H: S6 x4 I4 D- n. S" I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头来,空气中尚迷漫着湿漉漉的水气,光照朦胧,用暖而亮的灰调;午间,浓荫蔽日,蓝天白云,用响亮的对比色调;黄昏,光影摇曳,落日余辉,用偏橙红的暖灰调。作画时,务必有这种明确的调子意识。
% `3 F! L3 T7 ^: u' q9 S
. h- }) F  t  X0 ~, B* ]    形成调子的主要因素是光源色。光源色的强弱、明暗、冷暖、色相决定了画面基本色调的强弱、明暗、冷暖、色相。在薄云蔽日,光源色处于平光的状态下,才是明显呈现物体固有色的时候,那么,此时调子就以固有色为转移了。
3 {. Q5 U9 Z& N/ p9 p
: E+ Z/ g# m( A3 b* X0 v+ x! m, t    调子,通常可以分为调和为主的色调调和调,和以对比为主的色调——对比调。前者是大调和小对比,后者则是大对比小调和。5 ]) r3 A6 U/ v* @! h
! O, J+ a* k! n8 B6 S) v$ T
    调和调的色彩大倾向比较明显,主要色块占据画面的十分之七八以上。色块间的明暗对比反差较弱,次要的近似色尽量向主色调靠拢,大色块包围极小的对比色块。画面追求宁静的、含蓄的、内在的美。9 @4 F6 c( b$ c

* t9 W: @7 {6 ~+ Y5 q! @    对比调画面的色块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明暗、强弱、冷暖、大小、轻重的对比。色彩强烈、动荡,有刺激感。有时候主色调不一定很明确,也不一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重要的是如何使画面色彩相互间协调起来,务求在纷乱的色彩间找出共同的冷暖倾向。在不同中求同,或者某几块主要色块反复地、节奏地出现,使其处于统领的地位。
( t/ L+ T$ {6 M" M0 c+ S, W" Q+ L% M4 j9 `2 _8 G) t
    对比调的画面追求强劲的,明朗的,深厚的美。
5 o, {  i3 x( D6 Q. B
! b8 C/ ]9 W" u" J9 P& P8 Q' y  m: V大色块的组合
% O% [2 D0 t! d3 h5 h4 K
( x5 M* f' D: Z% I/ }    初学者作画,往往是看一眼,画一笔,看什么,画什么,缺乏整体观察的意识。
: H; G7 W7 t& o1 e1 z* j0 U! h& J# L; \6 [
    艺术家作画则自始至终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感觉的,他们常常眯着眼睛看对象,是为了观察大貌的需要。把整幅画面的色彩,理解为几块大色块的组成,是认识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5 [3 a' ^+ J) U! _' C. w, y! P& Z, L- \) v0 M
    把客观物象看成由几块大色块所组成的概念,既是理解的方法,又是观察和作画的方法。优点是调子明确,主体突出,将杂乱零碎的色彩归纳为几块大色块。
0 l1 F$ D" B% G, ~2 Q
# m9 S; t! B% C- _* s5 v    明度上的六种基调,实际上也就是大色块的简明组合。* F7 V% ]* z: J
9 ~- M4 H7 K. L% B6 \# A
    在具体掌握黑、白、灰的分寸时须从画面实际需要出发。浅灰的背景,不能过于深而闷,影响整幅画面的气韵。浓浓的叶子宁深勿浅,鲜花则宁浅勿深,一深一浅,对比照应,生机勃发。
) m6 ~# G, e4 Q, [- \. w; [* k; q- g3 ~5 C' d- {
对比与调和
, P+ F; g  {. y$ x
" T8 S1 x$ A& D2 |: B    色彩的对比调和,是绘画色彩的永恒主题。3 z1 s$ X( X4 P8 ^* U) {4 I5 s  M

6 Y7 `( r# Y( R. \! n    色彩的对比,是指色与色之间的差异与比较。如强弱、黑白、红绿、冷暖、轻重、大小……差异愈强,对比愈强,反之则弱。
" {* w4 |2 S9 j7 l* L% M& I% r! i% {& I+ W* P4 I
    色彩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追求跳跃、动荡、刺激、前突的艺术效果。
3 I8 e  {8 T) X6 ~$ ?" H
1 U; w* F; h7 O7 ~' p    黑白并列,一明一暗,是明度上最最强烈的对比。红白并列,虽有色相的对比,但在明度上不及黑白对比那么明显、跳跃。黄白并列,色彩对比平弱,趋于调和了。说明一块颜色,放在什么位置,和什么色作对比,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大红色,鲜艳而刺激,但和褐色并列时,则顿时失却了它原有红色的光辉,这是因为褐色吸收较多红色素之故。如果把褐色换了煤黑色,则同样这个红,又恢复了其原有的艳丽与光辉。. L/ C/ w7 q" L( g) l9 x9 a! o

+ ^4 O; Y) b9 x6 R$ u    对比,主要是色相、明度、纯度、大小的比较。而且这四类对比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蓝与橙两色并列,既是补色的色相对比,也是明度上的明暗对比。
* Y& a6 P6 x$ v3 q
- K8 g) ^3 L8 w+ d! T% ~    为了阐述的条理化,系统化,本书把对比调和两个条目的概念、意义、方法分开叙述。而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上,色的对比与调和,始终是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发表于 2011-11-11 2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感觉不错,谢谢您提供
9 J6 ?" g8 T% L0 u; Y  M# c) s/ k' c
$ b0 [( `( t. D4 z  F3 [& t* r) u7 L7 [; b+ i
+ I5 f5 w- D1 S: S5 C# W5 u

) ?+ n3 N6 y, s% l0 f6 C* G$ L0 g: b) l
9 O. R: A# t- |" m$ y4 k/ |
7 C" J4 O4 I/ g3 Y

1 |$ _% m7 @# e2 h2 Y* y9 o: G* C/ X- g2 y% a' H6 y8 @

* o  A( j+ d7 E$ s7 S$ B# |
, u' |# p( C' E& G
/ Z3 x' x( T+ m6 [( Q' r8 o防辐射服 防辐射服哪个牌子好 http://fushe.unblockwebproxysites.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