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孟母三迁 8 m) J3 b" O$ e# i, p$ C* F
3 p. o) ^; L9 R
% I, b2 N0 L% ~6 D 孟父之死/ `, f/ h$ `/ V* p- f
孟母在孩子三岁之前是幸福的,丈夫为一厂厂长,本人为该厂员工,家庭生活实属小康水平。但在孩子三岁那年,其夫在街上不小心给知县大人的轿子碰了一下,登时昏倒。知县大人绝尘而去,孟母赶快送丈夫去医院,却因押金不足而被拒收。等转到另一家医院时,孟父心跳已经没了。孟父之死可能是今后孟母三迁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可不记之。
1 ?3 p8 }/ L( I& u D4 V7 v& {7 \3 q& H孟母一迁0 U8 e! {: i9 E/ G
孟父死后,孟母便陷入了马拉松式的官司之中,四处讨说法。几年下来,孟母心力交瘁仅得到医院及有关部门赔偿的一点安葬费,这点还不及孟母为此而花的一个零头;另一方面,孟母所在的厂子因厂长管理不状况而效益日渐下滑,最后竟要部分员工下岗。孟母猜想自己的下岗可能与打官司有关:因为要说年龄大吧,厂长的大姨子比自己还大好多岁;说学历低吧,整天和厂长一起进进的小王,据说她只是小学毕业;说业务不行吧,自己还是厂里的技术尖子。但孟母知道已无可挽回了,下岗就下岗吧!
2 N; T* c& U- z. I 孟母下岗后,开了一家经营布匹的小店,同时也可给顾客加工衣服。因为她信誉好,手艺精且又能吃苦,故而小店还能生存下去。; A" W( }) X. U6 E1 _% E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孟父已走,孟母这些年又是官司又是小店,无法分身教好孩子,因此决定送孩子去附近的学校读书。
' d4 m* d- s$ S$ O6 Z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没事时不让出去,孟母很放心。孟母所感吃力的是每年几十两银子的学费,此外还有书籍费、校服费、生活费、卫生费、体检费等等,林林总总加起需百数十两银子。尽管孟母每年仅有几十两的收入,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孟母咬牙拿出孟父的安葬费及部分借款给孩子报了名,换回一堆收据。) p5 U. u7 U3 Y5 B0 s/ C
孟母看着一堆收据以为往后可以少了许多心事,但孟母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即每当孩子回家,便又是老师给孩子们提完建议的时候。老师的建议内容很丰富,先是推荐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再是功效显著的保健品,但老师则讲:“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需要补啦!”对于不接受建议的学生,老师的处理措施很多:一般先是罚站,然后是打耳光,再然后据说有的是将学生的一个手指给剪掉,再然后就看到部分校领导和老师们兴奋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