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22|回复: 3

[周重林] 【随笔】流动的书房和写字台(刊发于《春城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0 12: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动的书房和写字台
9 \  x/ c8 ]/ X; t8 H# s) U- K1 S  Z. ~3 w8 j! S$ S' u9 E
周重林
' ~" e, M  [: ~
0 |$ Z# c7 z1 v来源 春城晚报2012年8月13日A24
% M; t; k; b& L" V; y! n  q' [+ _; u8 X$ S/ S' b4 y
那是七月,丽江阳光毒辣撩人,就连风也害怕紫外线的直射,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行人游客蚂蚁般有序地沿着屋檐边闲逛。我躲进了平湖秋月的茶室,为了一个美妙的段落和句子,放弃了上玉龙雪山获得清凉的无线可能。眼前摆放着的“玉龙胜雪”茶膏,让我有足够的思绪想象雪上的美景,透过窗外,一支马帮踏过眼前的土地,向遥远的地方走去。只有在这里,才能让茶、马帮鲜活地穿越在茶马古道中,让我的研究不至于从一堆故纸堆滑向另一堆故纸堆中。$ t/ L) d1 ~( A
; I3 R" g% L# @% P' S; i) E0 w& [, l
即便回到城中,阅读依旧在路上。公车上阅读虽是常态,但却需要找到适合的书。从王旗营到金殿,如果读罗养儒,大概能看35页。如果读金庸,能看到60页以上,如果很不幸带了康德,那么看不了10页就会睡着了,最适合读的,却是那些诸子与唐诗,短文短句配上晃荡与摇曳,总在解与不解之间。三年时间,我为一个“公车上书”的文件夹,写了近乎10万的文字,有不小心听到的昆明各地菜市场评价,也有填滇池与拆迁昆明城墙的往事,还有知青地故土的怀念……公车也变成了城市的检阅器,历史、人群,还有冷冰冰的现实。
3 X9 o* K6 z4 w  e4 q4 T7 E8 d% f3 L6 p( Q1 x3 x5 C
我周边的人,阅读习惯与状态截然不同。续亮兄喜欢在深夜读出诗歌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翔武兄能够在麻将桌边看完一本拉美作家的小说,而京徽兄则一直在小说存放在手机里,不错过任何一个等人的时间,至于海潮兄,他把厕所当做了书房……海潮兄每本书上都有题签,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购买,缘由若干。温星文中有“丽江至昆明飞机上”的句子,显得仓促而显摆,边民的微薄则直指某地某事,义愤填膺,姚霏那个“一剑平江湖”的时代结束了,但一支笔与一把剑相比,何者更有力量?我们并不能肯定。
2 s- A" }6 K/ v; h/ [
) C$ R3 E' ?9 o" {% Z  T3 r9 g1 K0 u/ ^似乎只有远离喧嚣,阅读和书写才成为可能。书房留给了黑夜,书包流落在站台、飞机场、茶馆、咖啡厅、郊外……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羁旅让写书变得异常。食物悄然敲打味蕾极限,空气清新从面容便可获得,手机信号强弱成了判断一个地方发达与否的标志,但只有文字是自己的。文末,写下某时某地,情绪便沿着蓝墨水的笔迹荡漾开来。
发表于 2013-1-30 14: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细微的体悟在作者笔下荡漾着茶香,又不离红尘
发表于 2013-1-30 20: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嬷嬷 发表于 2013-1-30 14:33 4 k6 z: p9 L4 ?& v1 P
某些细微的体悟在作者笔下荡漾着茶香,又不离红尘

( c- c2 z, P! n4 g* Z4 i评的好!
发表于 2013-1-30 21: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墨 发表于 2013-1-30 20:51
; m4 V7 H/ h- d! K  I& Q( _评的好!
( ]: [7 R' v: I6 `
嘿嘿,微微脸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