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活琐谈 (31)# ~: d" {. i; W% N3 Y: X' \
" k6 r* s) `/ F) z/ {; @$ k ]3 f
2.5 医药卫生 (5)
g' ^6 Y ~( w( t: k3 X% k1 G `; e" _$ o; D
医疗保险费用激增,医疗事故频生,以及这类丑闻的败露,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现有的医疗制度感到不满,致使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以改革医疗制度相号召。为争取选民的支持,竞选者在竞选时照例信口开河许愿,当选之后极少有兑现者。克林顿在击败布什,登上总统宝座之后,立即成立医疗制度改革工作组,可见克林顿对改革医疗制度倒是有一定的真情实意。工作组由克林顿夫人希莱莉主持,组员包括财政部长、卫生部长等内阁成员。总统夫人在幕后干政的例子在美国并不罕见,像克林顿夫人希莱莉这样公然登台参与政府工作却属前所未有。此举是否合法,意见虽不尽同,议论却并不热烈,据说是因为总统夫人的官方身份与地位在法律上并无明确规定,令人欲争而无凭。如果美国的医疗制度能在克林顿夫人的领导之下出现一番可喜的革新,即使公然干政有违法制,倒也不妨视之为白圭之玷。岂料克林顿夫妇对于改革并非胸有成竹,面对反对势力的抵制和反击,竟然除去退壁三舍之外,就剩下走为上策,使这场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虎头蛇尾的笑柄。
: j. @! R7 q8 r1 V8 F 克林顿的改革初衷,包含实现全民医疗保险与降低医疗成本两个方面。克林顿在竞选中空乏鼓吹全民医疗保险之时,捧场者众,唱反调者寡。轮到希莱莉主持探讨如何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具体措施之时,却是拍案而起、公然抨击者众,鼠首两端、徘徊观望者众,满腹狐疑、踌躇不前者众;唯独坚定不移,全力支持者寡。何以转瞬之间就出现如此的逆转?因为具体谈到如何落实全民医疗保险,必须要解决经费的来源。钱由谁出? 如果全民医疗保险的受益人能够自己拿得出这笔钱,那么,必然万事大吉,马到成功。然而,苟如此,则这些人在目前的医疗制度下就可以买到医疗保险,又何须改革当前的医疗制度? 明显的事实,是全民医疗保险势必成为目前已经有医疗保险者的一项额外负担。换言之,出钱者将不受益,受益者将不出钱。改革之所以出师不利,正在于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如此这般舍己为人的情操。" A5 {- z; u4 u# y
全民医疗保险的构想一旦受阻,克林顿夫妇不得已而求其次,提出所有的雇主都应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福利的方案。实在负担不起的小业主,予以豁免或由政府津贴。岂料这方案也遭到激烈的反对。反对派的论据是:中小企业负担不起,势必因此而裁员,甚至关门大吉。于是,不仅令中小企业的雇主陷入恐慌,甚至也令中小企业的雇员为之心神不宁。美国的就业人口近百分之七十受雇于中小企业,谁也说不清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之中,不提供医疗保险福利者占多少比例,谁也不敢说裁员或倒闭之说纯属虚声恫吓,可以置之不理。于是,这一方案提出不久,也就同全民医疗保险方案一样,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
8 S! `( [+ m# g9 C+ o 降低医疗成本意味着直接损害医生、制药公司、医疗保险公司的利益,遭到这三方面的反对自在意料之中。不过,这股势力的强大,恐怕不仅远出政府的意料之外,甚至也远非华尔街始料所及。在改革运动开始之初,几乎所有同医疗医药有关的公司的股票皆曾一度下挫,说明投资者担心医疗制度的改革会影响这些公司的利润。但为时不久,政府远非这股反对势力的对手的局势就趋于明朗,于是,下挫的股票又渐渐回升。医生与这些公司之所以势力强大,有人说无非是有钱。这说法其实还是仅知其一,不知其二。钱固然要有,还要懂得如何化。不会化或不舍得化,同没钱没什么两样。医生协会、制药与保险公司不惜重金,一方面在电视以及各大报章杂志上大做广告,鼓吹降低医疗成本必定致降低医疗水准之说,另一方面令其在国会山的游说团倾巢而出,唆使参众两院议员向政府内的改革派施加压力。如此这般里外夹攻,遂令克林顿夫人希莱莉走投无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08年又是新的选举年。这一回希莱莉亲自出马竞选总统,重新提出全民医疗保险的主张。可惜,出师不利,在民主党内角逐总统候选人时败在奥巴马手下,致令全民医疗保险的理想又成泡影。
6 U' p' e% L7 \* C(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