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4|回复: 1

给柞里子:被误解的孔子之三:孔子是道德主义者吗?(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信念都指向孔子,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主义者。
! U. G8 m- E3 j4 j
  \* p1 L' U. G2 y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孔子并不认为单一的道德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他更不认为对人做严格的道德要求就可以改变人的品行,更为可贵的是,他坚决拒绝了绝对道德主义,从而为我们民族杜绝了陷入原教旨主义泥沼的危险。  g+ ^- R. z& A- p' i! \
; j- E/ m& @/ Z/ U. F7 {# E
孔子固然痛恨不道德的人,破坏礼制的人,或者面对邪恶无动于衷的人,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中可以找出无数的言语和行动的例子。这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性的体现,也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体现——面对不道德的人和事,面对邪恶,面对这个世界上天天都在发生的众暴寡,强凌弱,有着基本的善恶判断和良知的正常人会在心理上发生“道德的痛苦”,并自然地表达出道德的义愤。孔子也不例外,但他并不特别突出——他只是比一般人更加敏感。
9 `) g: s5 k$ S8 ~; D  ^. w% N$ Q6 K' c0 N/ `% E( {, N$ j% {% O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论语》中还有这样的一些话。
7 B! [5 X" o: F9 ?
1 Y& F$ ]) E' u6 {3 c3 A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 N) e; A3 r9 T- b$ q" @

3 a( b: Y" [) D6 V, o/ N, E0 m% `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也是祸乱。如果说,能够痛恨不仁的人和事,是一般人的可贵的道德良知的话;那么,认识到这种痛恨如果不加节制,可能走向不道德,并因此对我们提出警告,则是圣人的道德判断力。$ W3 D4 @2 W! u6 v7 m0 d8 M- m
9 Z, A6 r* F8 Z/ x& W2 K  e9 a
我们把道德绝对化,就会用绝对化的手段去惩戒那些不道德的人;而绝对化的手段本身即是不道德的。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 e$ B  B% R+ ^/ U( Z' v

7 i5 l  W' z3 \+ v/ ], ~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歹徒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歹徒斗智斗勇最终占得上风,面对精神崩溃、瘫倒在地的19岁的歹徒,李建华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歹徒得到及时救治。
  y- x$ J+ o9 Q- M! ~/ |5 P8 R1 e* B4 c
这本来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对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9 S3 o9 g5 W3 B8 Z0 x
4 C3 N& g( R2 G+ @0 S7 J2 T
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拔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
6 t  G$ q) Q( ^( _9 X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我看得毛骨悚然,从来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是歹徒啊!”- I4 c" `% k. e# R7 L6 v- P
. k2 Q/ g9 t% ^& O8 A' A* ~% T" g! P: r
是的,对不仁人的极端仇恨和不择手段的报复,会把我们自己的道德拖下水,让我们变得更加不仁。
3 R: E; S2 P  }' {
6 P3 A. g$ p3 u, b7 |7 q7 {实际上,孔子是发现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I5 r: k: K1 m2 T% v

7 t; e/ {/ k' Y, [6 V所以,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对待不仁的人。! d1 S. h% i% e0 F8 y) A
: [" L/ b& k! `- O  N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公伯寮,他可能是孔子学生里面最糟糕的一个,被后人称之为“圣门蟊螣”。他竟然在孔子堕三都的关键时刻,在季氏的身边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的离鲁出走都有相当的责任。; [; F  S% G$ [/ `9 S" t- |

" L! y: e2 d  g# B9 Y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子服景伯,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坏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t5 B, E7 Y  L. a$ h! K/ e( P5 |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跟公伯寮没关系。”( N' h5 W' K  B: `0 W

1 A/ Q  m; o9 C! B: `' m4 a孔子嘉许子服景伯的忠心,但断然不能听他的杀人的建议。这就是是非判断力。
! g9 L- Y+ R# V
/ ^* A+ n3 s8 f2 T  i5 k/ o" t1 f公伯寮坏,但是假如我们用杀人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那我们就更坏。用极端的手段,用杀人的手法来清除异己,是恐怖主义行为。
) {& D4 |* a# b/ D& U7 B+ Z, [+ k7 N- }4 o2 r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8 m, k' N* v$ n& h

0 B3 Z$ v- p- Y8 v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隐含着对另一种价值的破坏。# w. a8 q% F0 j  _$ ^" R
5 K& V1 `4 |0 ~( u
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 @2 H! F8 o: D, Z  _9 Q1 `* ^/ F( M5 A) k4 p( r- O4 `8 |* u3 N
恐怖主义就是极端道德主义的产物。恐怖主义、恐怖行为,可能有自以为是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目标,但是比起一般的不道德行为危害更大,结果更不道德。所以,人类有识之士永远都会反对一切形式、一切借口的恐怖主义。- U3 L! x0 w2 Q3 C0 Q
7 ?" I+ ~- F$ i3 M8 \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不是一个极端道德主义者,实在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的民族也因此非常非常幸福和幸运。" k* r8 T4 i& y
8 w; {+ W9 n/ ?9 t, o/ @2 t% v* c+ K
我们来看他评价一个人。$ T' y# Q/ j3 N% h( Z
* a% t$ E0 [1 X" |' w
此人也是一个名人。但是,就是太极端了,极端地想对人好,极端地坚持一些东西,极端地坚持小节,结果呢?送了命,还被孔子批评。
/ u) h# @  V/ k8 [  u1 s  K
6 ~- F% c% @9 w# ?8 _& x3 [9 a这个人叫尾生高,《论语》里叫微生高。, B3 B1 W! s; T& w1 F
/ z1 d! y" I, s$ N1 o8 S3 [! K5 F
尾生高,鲁国人,以直爽、守信著称。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按时来,尾生高一直在约会处等候。后来,河水暴涨,尾生高不愿离开桥下,抱住桥柱子死守,终被淹死。(《庄子·盗跖》,《史记·苏秦列传》)* h* k1 K/ I' n) f7 W0 W. z

& M* f% T: k" t; p守信当然好。但是,拘泥就不好。尾生高的毛病就是拘泥。. v' S# p; n" C( M) K5 ?9 Z

5 W* A* `9 i; G- U* [3 v  i9 ]3 M即以此事为例,事实情况会变化,女孩子约会没来肯定有情况,即使来了,桥下都是水了,那女孩子难道会潜水到下面去约会吗?
. J$ v" \; b2 e: J- @; y! a5 R0 F  R- `4 Y& \2 Y  m$ ]8 P! v
我们看看孔子在《论语》里对微生高的批评。' k7 }9 ^$ X9 R$ Q
- f, b3 x. S" H& \, l% i. e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c4 ]: e5 c' {$ {+ ~

# {4 ]& ~2 X6 [3 E7 E8 j  _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呀?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言自己没有,却到他的邻居家去要了点醋给人。”/ F- d: c# B! Z. [! U+ @# u7 c
- b8 n/ {) R; O) C5 m0 G
乍一看,微生高这个人还真不错,自己没有,转向邻居家讨来给人。但细一想,就不对了:有就说有,没就说没,何必如此曲意讨好别人?如此拖泥带水,小心翼翼,是有意识地去做好人,让人家感谢他吧?所以,孔子说他不直爽。0 A0 k+ i. U; F$ P& y+ U4 N/ z; G
7 O5 p7 D. d# Y# a5 ?
做人做事,不能太刻意,刻意会显得太有心机。
8 y9 ?, r0 f3 W& l, v4 w8 }+ x" j- U6 c$ Z/ \
也不能太曲意,曲意会变得很烦琐。
$ q) x# q; N; `6 B; w# j# q! D# [, f  {2 |. A" s3 P' j
做人干净利索一点,洒脱一点,直率一点,是近乎君子的。% V* c" c, K1 V0 F4 ]. \. f

! G+ l( B8 K1 u而刻意去实行道德,曲意去体现善意,结果是让道德变味,使自己变态。& W$ J- E: ?7 m$ H* h+ ~

- ?. F: |; `$ V8 ]实行道德的结果,应该是让我们更加舒展,而不是扭曲啊。
1 P6 E; U' x+ `2 J6 H+ R 6 B9 @% n: D1 {* ]
再看他如何教导自己的儿子。
4 \6 j5 W' v$ u0 A4 c" T2 \; }. `. o3 x7 v0 R7 u7 L& Q( {9 Z" `; g
孔鲤的母亲去世了,孔鲤守丧。丧期过了,他还在那儿哭。/ s3 [+ c) j9 ~8 j$ N1 @0 c" V

& l+ J( B3 N. f* n/ o$ z3 G6 d有一天孔子听到他在哭,就问,谁在哭啊?
. W4 `0 a! y6 ^7 N# D' b6 g' }6 E) d
有人告诉他,是伯鱼在哭他的母亲。( m% J& X7 b2 r. C5 [
: E1 m/ p  o- `" T3 t8 l
孔子把儿子叫来,告诉他:丧期已经过了,你应该回归正常生活了,你天天这么哭哭啼啼的怎么回事啊?表达孝情不能太过啊。# f% G/ A0 n9 W1 @& m
3 b& G0 ^7 K1 X2 b0 B
伯鱼听到父亲这样的话,也就不再哭了。(《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i/ F! h- `7 g8 o! S% o: p# n/ \' P: w) `; u, {# P# g
即使对于母亲的哀悼之情也要适可而止。
& c  E  e% D+ q& F4 y% }* T, u * Y3 |# J- P% \5 A1 x9 }
子路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他姐姐去世了,丧期已过,子路还把丧服穿在身上。孔子告诉他:“你可以把丧服脱下来了,回归正常生活了。”
: u8 x* L* H+ v# t: P( S
2 A% O9 a" }( l' A: C/ G9 a子路说:“我兄弟姐妹少,我不忍心啊。”6 v$ H0 h" D) W' q

7 R: W9 L% {' k! x孔子说:“谁会忍心呢?人人都不忍心。但任何事都要有分寸,感情也要节制。”/ P2 X$ B" u0 Z. ~% S3 O6 ^
$ P8 g7 z) w, s) B0 P- `& N& `
接着,孔子告诉子路:
0 a& o1 g, z# k  X7 s% L- u7 a- G: B" _' s  ~+ s6 o
“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7 K) r" v) U6 P7 ?
5 g8 L9 u5 Q/ V8 ?7 |3 W
子路闻之,遂除之。(《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 }! _! x3 C. i/ \! \8 i 1 K9 R  n5 K  s4 ^* X
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非常精彩!它说出了道德标准确立的原则。
: C$ ?" v/ s0 }+ ?  y( M( x  b" ^7 K. ?4 e
道德标准太高,一般人做不到,道德失效。
' s7 s/ k$ s5 `. E
. Z+ C  V0 C; |& o道德标准太低,很差的人都像道德模范,道德可笑。
# B4 U) ]# T" G7 i* t$ X( |3 U! k
先王的礼,不是按最高标准制定的,也不是按最低标准制定的,而是按中间的标准。境界高的人,俯就一些,境界低的人,努力一点。2 n; ~2 w6 R3 O! I# E9 S
8 @  g  r( I  u5 T+ n
这就是中庸之道。9 e+ e3 v1 Y" t3 d

0 c: W( ~7 L2 f4 G% D
8 C5 [. r6 s9 o5 d% c$ c* i《吕氏春秋·察微》上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3 x) X% q0 ], P+ \# z# F# B# E$ b0 f( Y4 b. s" _4 G, e6 ]
第一件。鲁国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碰见了,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 [5 E! {) T3 N9 p/ D+ P! C8 b) Z1 v
这是一条很好的政策,很人道,并且具备可行性。  B; @5 Z* |( k8 W9 K" A

, B5 q3 d" I0 x: ^- `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去国库报销他花费的赎金。他认为,这样才显得道德,这样才像孔子的学生,才不辱没孔子学生的名声。  n! j' X" Y( }0 q1 Y1 f2 L/ d# M
* s& Z$ ]5 p  q; S
可是孔子不这么看。他对子贡说:+ o# h1 B% u! G% _: _& W8 x

$ k- u8 [+ o) U3 d, D0 b" ~2 s “赐呀,你这样做,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替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身了。你如果收下国家的报销金,并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报销你付出的赎金,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0 c) f8 }8 Y) c; v! r0 R- X1 T% y9 M# P) o
为什么呢?
- x/ O* y/ G3 T% |3 h: J
) j. `, q8 S; I2 i' ^& U1 K9 z; s因为,作为个人,子贡愿意放弃赎金,这是他的自由,无可厚非,更何况你还以此显示了你的高尚。但你的这个做法使得其他准备救赎鲁国奴隶的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6 [. ^  h. h/ S' O) L/ u
- m) }5 m* K& X  \  v# t向子贡学习,就意味着自己要作出经济上的牺牲。* I2 I& |, ]; Y" P

+ @1 P% z7 J) e& ?% u/ v" z不向他学习,又显得没有人家境界高。1 D: W$ Q! H% \% N, I
& p4 k7 r+ G. P
我们知道,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可以不在乎这些赎金。但其他人未必就不在乎。
% e5 ]* r! ?: L, s4 l2 {1 n) |# R5 f) k4 ], K
最后的结论就是:只有索性不救赎奴隶,才可以避开这种尴尬局面。6 Q+ ?1 l; C, H+ y, U

" e3 C/ m/ H+ e' ^( Q. W* I2 \这么一来,不仅鲁国的赎人法成了一纸空文,那些在外国成为奴隶的人也失去了被救赎的机会。5 m, A+ f" ]; |  {$ T

" d) ~' J5 e- I# c可见,极端的道德如同悬崖峭壁,只有攀崖高手才能攀登,一般人只好绕道而行。
1 A% _5 r6 K9 r $ V: a/ e" p! t1 a& d5 {! m
另一件事恰巧和它相反。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被救的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坦然收下了。孔子说:“从此以后,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_. P! J8 a7 a4 t2 U- N7 j, Z 1 j1 j2 \. ^9 _8 B  @: L( h
明白了子贡的做法失在哪里,就自然明白子路的做法得在哪里了。. R3 ?* Y/ v- R; D
2 Z- V/ c% V$ D
我们乐于做好事,尤其乐于做惠而不费的好事;
' Y" w0 z/ z' I& E- l- N
$ K; p! L# G' ?0 Y4 e' `我们乐于做好事,并且不求报答,但对做好事的人给予适当报答,或金钱和财物,或精神上的表彰,可以促成更多的人做好事。) w% D. V" P9 W% ^+ `7 M2 N& B5 v" X( _

. M% B0 F1 v  k! e. g孔子,确实是明察秋毫,《吕氏春秋·察微》在这两个故事之后,评论道:
9 C  |" Y! U  g, F" @/ r3 ~7 v5 ^, o1 D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 g( `/ R2 p) u+ J8 S. W  m% L1 Y; _/ h2 Q2 h) M
孔子在细微之处,见出了大问题。: _, J( g+ D( {( H5 B' D
- g. t- u3 a0 w: y! ~
在我们认为正确的地方,看出了潜在的巨大的危险。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 u" M) e: x' X% |/ J3 w% v, y! C+ U* t( C9 A+ u1 E! n) d
鲍鹏山,男,1963年3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民革成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申请支边,至青海教育学院(即今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出版《寂寞圣哲》、《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先秦诸子十二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等十余部著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