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秦无衣 于 2011-6-27 23:27 编辑
! [1 {6 Y% ?' N6 z, B4 X& S$ x8 Z- x9 S/ k# t
宋琴声原先是在跟唐鸣赌气之后,最后才想出法子开了这个餐馆的。那时唐鸣在S大已经混到教授了,事业正蒸蒸日上,他本人也非常满足于自己的职位,兢兢业业的,以科学为己任,每天在家里呆的时间不过十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差不多都泡在实验室里。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是偶尔喝点咖啡,不涉及有关科学的任何生活内容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宋琴声最受不了了的就是这个,她看不惯唐鸣那种僵化的生活思维。说得难听一点,唐鸣现在在私生活上也跟她疏远了不少,倒不是因为他在这方面丧失了能力,——在这方面,他仍然雄姿英发,而是他对性爱的那种不即不离的漠然。这同时也隐约传达出了一个让人不快的信息:在他面前,宋琴声多少已经失去了往昔在他心目中如日中天的魅力。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绝对难以接受的事实,这倒不是因为宋琴声正处于如狼似虎的年龄阶段,——就像诸多从事椅子工作的女人一样,她的性欲是平稳的。因此你想,如果一个年近五十的男人患了阳痿,那只能说明他是因为工作紧张的压力或者生理上的原因,这对于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来说,至少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可唐鸣他偏偏不是,他跟宋琴声同床共枕,硬是对他身边风华余韵犹在的妻子提不起精神来,放着利器而不用,这就让宋琴声有点玉璞忽然变成了顽石的失落和痛苦。每个晚上听着唐鸣那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的快乐的鼾声,宋琴声都心烦意乱的:尽管她离更年期的门槛还有三到十年的时间。
' R- D" K9 U7 A. |/ I* E$ o+ X3 Y7 e2 Q" O- @
唐鸣在爱好跟情绪上是个容易走极端的人,他一旦投身于科学事业,就认死了这一条路。而且他对生活中其它内容的反应能力就明显降低了。像他这种人的优势是可以专心致志地搞科研,容易出成果,缺点是思维处于半封闭的状态,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宋琴声在各方面都要比唐鸣乖巧的多,她虽然十多年来一直都在从事IT 工作,但是在她看来,那只不过是她的谋生手段而已。她真正的意趣,是想在赚够了足够谋生的钱之后,再好好地享受按照自己意愿的生活。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 唐鸣似乎正在逐步地、像他从事的事业那样一丝不苟地将自己科学化,而在生活上却将自己边缘化,最要命的是他对自己的生存态度心安理得。在她看来,这无异于是脱离了真实生活的轨道。于是,当她得到C大将以更优裕的条件聘请唐鸣到那里工作时,她便极力怂恿唐鸣去换换环境。她想,打破了僵化了的生活后,唐鸣的生活状态可能会得到改善的。她甚至希望唐鸣能闹点风流韵事出来,做为他们平淡生活的润滑剂。不过,她心里也明白,这也可能只是她的一厢情愿而已。( S( L8 ^# u) x, @) `1 B
$ s3 c3 }. U. Q% L7 d
接下来,该谈一下“唐宋八大家”的菜谱了,不然的话就有点像是喧宾夺主了。: [, a* {) E/ f
# J. H/ \( a3 O/ q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东坡,苏辙,还有曾巩。八个人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是江西人,三苏是四川眉山人。地域分布如此集中,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在人们的印象中,这八个人除了苏东坡之外,还都算不上是名载青史的有品位的美食家。但是宋琴声却凭着她的敏感与才识,从他们的经历与文辞中,挖掘出了一些精美的菜色来。这些菜名一搭配上八大家的名号,定然都是稀世的名菜了!
& l2 [3 `; k. d1 I2 h! p7 A+ k: M/ d) _* G/ P; }* y
先说韩愈。韩愈在宋琴声的菜谱中主要代表潮州菜。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被贬到潮州,他一下子就对潮州人的饮食习惯傻了眼,就像看到了食人生番一样汗毛倒竖。正如餐馆厅堂右壁上题写的那首五言长律描述的那样,当时潮汕一带的百姓不仅擅长烹食龟、鱼、蛇、鳖,而且已经知道用盐、醋、椒、橙等作调料了。韩愈带来了中原内地烹饪技艺,与潮汕饮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菜式风格。又兼且潮汕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广阔的海洋和丰沛的江河,为它提供了丰裕的水产品,因此饮食文化颇有特色。例如嘉庆年间的《潮阳志》记载:“邑人所食多取于海族, 鱼、虾、蚌、蛤,其类千状,且蚝生、虾生之类辄为至”。因此,宋琴声就把韩愈的菜谱设定为以海鲜为主的潮州菜风格,包括生食海蛎、醉虾与海鲜火锅等。7 a! J& E) E# h& M4 L
& [# g2 H. {! m" V再说柳宗元。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那里盛产毒蛇。据《捕蛇者说》里说毒蛇“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可见毒蛇可以入药。另据记述,柳宗元在永州时,因受瘴疬之气侵袭,腿脚不便。一个老药农便教给他一种草药秘方,叫灵毗,又名淫羊藿、仙灵脾、三枝九叶草、羊合叶等。《本经》中说它能“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实际上是一种补肾壮阳药,是唐代的草根“伟哥”。另外因为柳宗元还写过“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大雪天还在钓鱼,可见对鱼肉的热爱,没鱼便说不过去。于是宋琴声干脆就将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桃花流水鳜鱼肥”,给搬了过来,放到了柳宗元的食谱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鳜鱼“味甘,性平,去腹内恶血、腹内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补虚劳,益脾胃,治肠风泻血”,你看,这不又是一道药膳吗?所以,柳宗元的菜谱主要讲究的是药膳,蛇,鱼,淫羊藿等。宋琴声选的是以得克萨斯州眼镜蛇和鳜鱼与诸种中草药做羹,味清而美。2 L7 ^3 k0 t8 ~) o8 k0 o3 z2 K# B: f
% K n* t- M( h* |. Z欧阳修的菜谱有点清淡。欧阳永叔自号醉翁,但是饮少则醉。他说“都城百物贵新鲜,厥价难酬与珠比,”“香新味全手自摘,玉洁沙磨软还美。”“ 新篁渐添林,晚笋堪荐豆。”看来是个素食者,不然怎么会未老先衰呢?他在《初食车螯》与《初食鸡头有感》诗中回味无穷的,仍然是那些一直以来所爱好的野生菜蔬。因此宋琴声把欧阳修菜谱定为山珍野味素食斋。小菜则是糟腌鸡头和姜醋车螯蛤,都是在欧阳修诗中露过脸的。
5 l& n) O; m/ t: ~# X$ O9 i( i0 a Y0 A' w) Y
王安石的菜谱很简单,就是一道“清蒸武昌鱼”。为什么选这道菜呢?这事跟苏东坡还有些关系。王安石跟苏东坡即是师生、朋友,又是政治上的冤家。传说有一次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要他带几条武昌鱼以助酒兴。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鳊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樊口,樊口为梁子湖入江处,古称武昌。所以樊口鳊鱼又称武昌鱼,它是梁子湖的特产。苏轼到鱼摊上拣大的鳊鱼买了几条就进京赴约了。没想到王安石见了后却哂笑了。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根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水中冒出一个油花,再夹一条鱼也是如此。夹到最后一条鱼时,王安石说这条才是武昌鱼。果然,当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接连翻出了三个油花。 武昌鱼油脂丰厚为其它鳊鱼所不及,选购时仔细观察也可以区分出真假武昌鱼。武昌鱼形体侧扁,头小背隆,侧看略呈斜方形,腹棱仅存于腹鳍基部到水门之间,而 长春鳊的腹棱长,三角鲂体表没有武昌鱼特有的黑色条纹和正方形尾栖。武昌鱼的烹饪方式有多种,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但是宋琴声只选取“清蒸武昌鱼”做为王安石菜谱,意思也就是要跟前面提到的小插曲相映成趣。6 F. S! G# N1 l8 u1 X& [+ c! }
/ X) N* W6 D" |* V& P6 D
三苏里面,算苏东坡是美食家。苏洵一生清淡,粗茶淡饭,过的是苦行僧的日子,谈不上什么美食品味。苏辙也是素食者,所好只在一杯茶而已。苏辙《和子瞻煎茶》诗中说“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火”,在《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中说“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诗茶都好,可谓双绝。宋琴声还把后一首诗句请人写成对联,挂在厅堂的左边。因此,苏东坡就成了三苏在美食方面的代表了。宋琴声选了三道有关苏东坡的特色菜: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鸡。时下各类餐馆中加以东坡名声的菜色,多如牛毛,宋琴声敢挂出着三道牌子,自然是有些自信了。本来她还想弄一道河豚的菜的,取苏轼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意,后来因为找不到胆子大的厨师,又担心真的惹出人命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 V8 x: \6 A' R a9 v$ J
, m! a2 t+ N1 U6 N4 Q4 P曾巩的菜谱。在曾巩的《南湖行二首》中,他两次提到了螺蛳:“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又是青螺又是红螺,可见他是个嗜螺的雅士。不过,螺蛳是上不得大台面的,只能做为小吃,不能做大菜的。好在曾巩的家乡江西南丰的“全鱼宴”也是一道绝活。所以,宋琴声就把这螺蛳跟全鱼两道菜拟成了曾巩的菜谱了。
) G$ b# s5 s: X3 d. Y4 s; e9 W- U
. G8 a; ~5 m0 Q; B m" O6 [* u" N- e# z& W这里面大菜跟小菜加起来,合共也有将近二十道菜了,而且都是剑走偏锋,古里古怪的,那一般的厨师能做得出来吗?但是宋琴声以高薪聘请了两位大厨,原先在国内时都是毫不含糊的掌勺人,在国内时都是出入于庙堂之上者,御厨络绎送八珍的那种高手,到了美国后,在厨房里也翻滚了好几年了,因此菜色到位。经过一些日子的摸索,切磋,他们还真把这些菜色给搞定了。
* A ~* o* R- W1 @2 t) y3 j" P
) d* m3 Z; b ~9 {; V. i; t& ?$ V6 z%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