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407|回复: 2

[欣赏] 中国绘画发展(绘画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国绘画的起源9 |) b- I4 a& T( _6 h3 w
, T+ ?. \$ p1 L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 ]/ L, m8 C6 c4 b. ^( p! s# l) X3 o9 s- c8 D0 B$ ?6 g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f* X# v) Z2 U7 g

2 e: P% `. E# y 彩陶盆1 f& H( Q6 {: K$ C5 w4 c! U% P  C
( q9 c3 k- A) U& ?: K
旧石器时代(约60万年——1万年前),有蓝田猿人及其文化,北京猿人及其文化,丁村人及其文化,河套人及其文化,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一4000年前),有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文化,齐家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
# g+ H$ y, l. p4 n. g/ W! w2 ?& ]. ~& ]% D; ~/ k# _- q, `/ o; Q& A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

5 U6 H% b+ z9 J$ |( A$ t- d5 U* S6 ~, X

6 h7 W/ G5 ~. M0 Y" y8 D  ^  v

人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中国历史博物馆)

' z4 [% ?- O0 H' `: Q0 ?7 @

! P% @7 \/ }" ?) J$ S
) E" }: D# C. @9 e& E" ^6 l$ G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

/ z+ O+ I; i- B8 }, }) m+ w

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壁画% r- D6 B2 l4 |  T7 h! X. E
4 q6 W3 ^, f  ?: U2 I+ S9 p0 i; r
从春秋早期开始,绘画之事,逐渐广泛起来。《周礼·考工记》记载,用五种杂色,以象山水、鸟鲁,可证明当时绘画的情形。《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王逸《楚辞章句》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琦纬、异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明堂四门,图画圣贤之君尧和舜的容貌,是美的形象;图画暴君桀和纣的形象,是凶恶的代表,以示人们区别善恶,为之鉴戒。许多史料可证明,周代的山水、人物、鸟兽等均已入画,而钟、鼓、鼎、彝、旗、常、衣、裳等已无不用绘画记录下来,可见画艺已经比较发达了。韩非子在《夕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一个齐王与客论画的故事:
( E% ^2 X( R3 j4 K, i4 |+ x# z$ l' j' T- a% l* A  a. r: T. o
“容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见)于前,不可类(完全像)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4 Z1 C8 [; g  S5 y/ T! `

《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 新石器时代江苏连云港崖壁敲击摹刻 280*400cm


! S+ O9 A( t3 X) ^5 D3 C" z9 N7 N7 t- k


+ P4 ^: o/ A$ Z$ s+ z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帛画
, W3 j7 ^+ V$ }& o# M$ F2 A. [) F3 o; [& s
7 W& K4 |, H- C
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我国古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大概是章服上“画绘之事”派生出来的。据《礼记·丧服大记》画帷(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画慌(huang,又读mang)。《考工记总序》:“设色之工,画、绩、钟、筐、慌。”)都是画出来的。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1949年,在长沙城东于弹库楚墓发现的《凤夔美女》,1973年,再次清理发掘子弹库楚墓中,又出土了一件《人物御龙》帛画。4 a( g1 l, v5 ^9 p7 J
8 E2 A" H3 A6 o( Z( ~3 U
《凤夔美人》帛画,画上有一个们面姿态优美的妇女,两手前伸,合掌施礼。她的头上左前面还画了一凤一夔相搏。据郭沫若解释,概括起来是(1)画中凤与夔,毫无疑问是在斗争。(2)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和平成胜了灾难,是对生命胜利的歌颂,是对和平胜利的歌颂。(3)画的意义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在幻想中祝祷,经过斗争而得到胜利。(4)画的构思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夔形特征,已不再似商周时代那种让人敬畏神气十足的样子,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蔑视。


/ ~! U% t0 V! `7 S  F" B

凤夔美人(战国中期晚段)

《人物御龙图》帛画战国湖南长沙子弹库1号墓

《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为鲤鱼。所有物件,拂动方向由左向右,均趋一致,显示了进行的雄姿。人物形象和屈原诗中“高余冠之芨芨兮,长余佩之陆离”的描写,可以互相印证。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画龙、鹤、舆盖则用白描方法,全画中偶用金白粉色点缀。国画画法以线条为主,其源很古,其根很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