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91|回复: 4

[王旭峰] 【长篇小说】《南方有嘉木》3 (BY 王旭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 2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杭氏家族的溯源,并不如赵钱孙李这等大姓一般繁复沉浮。杭通航,便有了渡船的意思。《诗·卫风·河广》篇,即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之说;汉代许慎《说文》也说:“杭者,方舟也。”   Y7 Y' k9 [! s$ {8 \6 L+ v1 `

6 G- U" t" H6 w0 j8 D& w传说天地洪荒之初,大禹自父亲鲸之腹中坠地,即在神州疏导江海湖川。治了水,又请各路诸侯到会稽山一聚。一路水行,来到吴越怀山襄陵之地,便舍杭登陆。从此浙江东北的这块被后人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便有了一个“杭”字。

2 J$ O1 ?3 W' s$ N0 U6 q
; d4 Y+ A6 m9 X' b9 J至于“杭”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记载,宋时便有了。然它和八百年后的开茶庄的杭氏家族究竟有什么关系,却不得而知。忘忧茶庄杭姓家族的人只知道他们的祖宗原来在吴兴,杭州连带那新生儿杭逸,已经四代。上两代前,本姓中的杭州人,倒是出过一个大名人杭世骏,字大宗,号董甫。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雍正二年(1724)的举人,乾隆
刚登基(1736)就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八年后他四十八岁,却进言乾隆说: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不该再有民族偏见。说这话本来是要杀头的,乾隆以为他是个江南狂生,开恩把他放归了故里。又过了十来年,乾隆南巡杭州,召见杭世骏问:“你靠什么为生?”杭世骏说:“摆旧货摊。”又问:“什么叫摆旧货摊?”又答:“把破铜烂铁买进来再卖出去。”皇帝就大笑了,把残忍演绎成一段滞洒佳话,手书“买卖破铜烂铁”六字赐之。几年后乾隆又来了,又召见了杭世骏,问:“你的性情改了吗?”答曰:“臣老矣,不能改也。”又问:“何以老而不死?”杭世骏也微笑了,把不屈演绎成一种幽默机锋:“我还要活着歌颂升平啊!” 6 o0 ]( ?8 @( t
杭氏家族的人们,对这位同宗同姓的狂生却保留着既敬且防的小市民心态。一个世纪来,他们一直记得和传播这样一个非正式段子:皇帝来到了杭州,问左右:“杭世骏还没有死吗?”而当天夜里,杭世骏也就死了。这个传闻中的隐秘的谋杀和血腥味儿,使得开茶庄的杭老板们只敢老老实实做生意,不愿胡思乱想议论国事。他们骨子里也是佩服这位本家的,但他们自甘凡夫俗胎,断断不肯去做杭世骏这样的特立独行犯上作乱的狂生。为了暗示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一个英明的祖宗,便把茶庄正式命名为“忘忧茶庄”。其中内含的思想也很简单:茶,素来也是被人称为“忘忧草”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尚伤感而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况我草民百姓乎!自然便可以是“何以忘忧,唯有茶奔”了。

6 p  Q. z- b4 \% N/ Q9 j4 P3 \1 D% ?( z+ x( Q+ r
杭天醉从小就知道,他家世代做的茶叶生意。有时,父亲会逐句教他这样的茶谣:

  a: h8 S& k  j- \. B
8 `. S1 \: G# W2 w莱英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
+ d, T; `; T6 R# A% Y' t( l白盐出河东,美效出鲁渊。
1 Q+ z% v* L9 \  {) x姜桂茶菇出巴蜀,椒桔木兰出高山。
, y% D  V. ~& T* b4 `4 ~8 @# @寥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 M9 C3 w4 k/ ~: Y) ~* l; k3 {, q* L1 x
* p+ {$ ^/ s* L6 B& T
父亲会耐心地告诉他:“记住,姜桂茶养出巴蜀。我们今日吃 的茶,全是古巴蜀出来的。”
( f5 T  L; _" L
3 b! R# n4 d* M$ \9 V
杭天醉便点点头说:“我知道的。”
$ n- |* y9 ]) T0 h  b

1 `& c) q  y& s: ?. p3 G: g3 r) y“你怎么知道?”父亲有些惊奇。

# n1 l% l" v1 J) X& l  A6 x$ b" t, x
“陆子的《茶经》里说的呀!”杭天醉便回答,“茶清怕要我把《茶经》背下来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有两人合抱者……”

! ]( J7 y! b5 m
) v5 e1 \4 w6 R5 @) ?父亲便有些安慰亦有些悻然,不甘心地问:“茶清伯还教你什么?”

% _& y) b" n& R) O! K5 W) [8 J. D7 G/ M: s# W" S! c$ h
杭天醉歪着头想了一下,说:“还有,早先,茶是念‘茶'的。所以叫‘烹茶净具,武阳买茶'。”

3 ]$ @" Y! R. O' h/ x. |" [/ N8 R3 }; R0 F- k+ ?9 U
“还有呢?”杭九斋长眼睛睁大了,“他跟你说了王褒吗?跟你说了《憧约》了吗?跟你说了这‘烹茶净具武阳买茶'的来历吗?”
, i( [6 d( x! j! m
: H0 d6 B- U8 c9 r  a
杭天醉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顶了真,为什么较上了劲,他便惶恐地摇着头说:“没有,没有……”
' C" X) b: s$ a" n
: |+ h& O8 G( f4 O3 ]* d) c! L
父亲松了口气,脸上浮出了笑容。父亲颀长的身材,穿一件熟罗的长衫,外套一件一字襟马甲,手上拿着把酒金画牡丹团扇,便一五一十地给儿子开了讲。一位二千年前本与杭氏家族了无瓜葛的书生,便被父亲杭九斋的牡丹团扇,一扇一扇,翩然而至于儿子杭天醉的眼前。
) k4 g: O+ X$ P! c- u3 v+ U0 g

  @/ Z0 Y/ w* ?8 u: V大约两千年前,中国西汉宣帝的神爵年间,有一个专治孔孟之道的风流儒生,名叫王褒(?一前61),字子渊,四);【资中人氏,前往成都赶考。 其时,王褒尚未成为以后的谏议大夫,寄居在成都安志里——他亡友的家中。
亡友有妻,名唤杨惠,青春年少,红颜薄命。而子渊好酒,焉知其不好色乎?一来二往,便与那小寡妇有了私情。作了女主人情人的王书生,从此有了半个主人的自豪与权力,使唤起杨惠那个叫便了的家童,便也如同使唤自己的书童一般了。而那个名唤便了的家童,为什么竟如此讨厌资中儒生王子渊呢?每次王褒指使他去打酒,他就嘟嘟嚷嚷满心眼的不耐烦。是因为他与从前的男主人主仆甚洽;还是因为他有他的道德标准,以为书生的行为有伤风化不能苟同;抑或诚如他自己以为的,他的职责范围仅仅是看守寡妇丈夫的墓地而非替寡妇情人打酒?
! K; F! j/ j# J. P' b1 n/ T) v2 s1 e
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他终于拒绝替儒生王子渊打酒了。他甚至索性跑到亡故的主人坟上去大哭了,且哭且诉:“当初主人把我买来,只是让我看家,并不是要我为其他什么野男人酿酒的呀!”尚未入朝做官的王褒气得要死又不能公开惩罚于他,只好怀恨在心。但仇恨入心里是要发芽的,后备的谏议大夫尚未开始向皇帝提意见,便首先向情人发难了。 情人一听便生了气,认为丢了脸面,说:“这个便了,身价一万五干钱,我把他卖给你算了,看他还敢不敢不给你酿酒。”

9 ~9 ^, J1 `8 P1 w" }& o9 ]; g2 I/ s. o
王褒说:“好啊。我正愁缺个家童呢,我这就写张契约吧。”
6 j+ S9 M. B3 z' w
+ r, ?, A! K- u. N! M+ P
这份被称之为《憧约》的契约,虽然是文件不是诗歌,但王褒还是写得四六骄文洋洋洒洒,从晨到夜,从春到冬,从家事杂务到田间耕作,从执戈巡守到收租纳税,从个人起居饮食到对待邻居,从手中编织到市上贩卖,百般苦役,细细规定,倘不听话,鞭打百下。

* h! U% `7 G' a7 C* P
( O6 v( t/ T! t% x) y两千年前风流且不免残忍的书生,万万没有想到,他为中国茶业和中国茶文化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

! J4 G) C# Q* f* j9 L2 \
( w' O$ a2 A$ T4 `! J! y2 v后来的茶人们在读王褒的《憧约》时,肯定不会遗漏下那两句话,一句叫“烹茶净具”,另一句叫“武阳买茶”。 武阳,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文字记载的买卖茶叶的市场。彼时,千山万水外东海之滨的杭州龙井山中,那奇异的香草尚未发萌,专卖龙井茶的忘忧茶庄更属子虚乌有。

" Y, R+ E3 ?4 H3 g( u0 f0 ]
0 Z  }* i  C! J/ M公元265至316年这段西晋时代,西至河南的洛阳,东至江苏的江都,茶已成为一种零售饮料,于集市上出现。而秦汉统一之后,茶的重心方开始向中国的东部和南部转移并渐次传播开来。
% n: h- g) |5 @

) i% b8 }" Q. V# z) V  Q4 b伟大的盛唐,把生活中的一切推向高潮,故在茶业中,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之说。浮梁茶,卖到了关西和山东;新州、鄂州和至德茶,卖到了陈、蔡以北,幽并以南;衡山茶卖到廉湘至五岭,甚至远及交趾;福建、建州茶到了江苏扬州和淮安;而软州茶、爱州茶,则被商贾所贩,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只上梁州。宋州、幽州及并州。

2 }6 u- t* {* w' M  k$ P6 I! q! N5 `( n
一个名叫封演的盛唐文人,写了一部《封氏闻见记》,说:“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又怎能不让我们悠然想起那个江州司马白居易的《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 船月明江水寒……”

/ T2 E# |) v& n) g9 S. j. O9 X. w8 {
一千一百年以后的杭州忘忧茶庄的准老板杭天醉,每念此诗便拍案叫绝,叫绝之后又捶胸顿足:“这个老板,怎么就这样浮梁买茶去了?把个千古妙人独独地扔在船中,无怪白乐天要斥之重利轻别离。罪过罪过!”

6 n% ~' h8 a7 Q
) w/ A8 L: U3 |/ I) X+ U0 M每每及此,他的莫逆兄弟赵寄客就微微一笑,说:“天醉,不是昨夜读‘红楼'又读疯魔了吧?你只管上你的浮梁买茶,没有哪个琵琶女会来替你独守空船的。” “此话怎讲?”天醉便睁开那双蒙俄梦眼,问道。

3 B: G7 L$ W  e8 D1 f+ O; r% {7 N' l# b# [5 i2 S( k
赵寄客侃侃而道:“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列为增开商埠之一,杭州划定日本租界地。九月,勘定拱高桥日租界界址。二十二年八月,杭州正式开埠,拱高桥日本租界开始使用。宝石山东麓石塔儿头设立日本驻杭领事馆。……”

+ J: A% w( z# H: K- v# f* u  W1 x& N1 {! A" a$ Q  N
杭天醉打断赵寄客的话头:“小弟有一事不解,我论的是白居易,你如何搬出日本人来了?”

( Y& z$ Q& y8 i0 D& U. y5 K0 a8 W2 _+ b+ i7 u9 o5 {
赵寄客便冷笑:“君请看,今日之京杭运河,拱表桥下,琵琶女独守空船,等的哪里还是江州司马,分明是倭寇浪人。痴蠢如君者,竟还唱 们前冷落鞍马稀'!”
0 @+ b1 X5 H: q+ d
5 z' V  ~' b0 D) O, N
“照你说来,我须得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才对了?”杭天醉恨恨地问道。

2 a6 f- x" r8 T+ [! b4 @8 ]- A1 \# Q" }
“正是。”

2 m! L: j) j0 k5 O5 {9 r7 g* x2 H7 |" v
杭天醉甩着袖子便走,嘴里喊着:“罢了罢了,借大一个世界,再没有我一个清静地方。”
( J7 i& B5 q7 K9 B

# u2 p' P- w! w7 \: {他便出了门,可不是像贾宝玉那样当了和尚。他上了涌金门三雅园,听钱顺堂的《白蛇传》去了。
1 b& g2 A5 Z. V. |, v% E
( H; T: n6 D' c+ e/ I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浮梁,在今日江西景德镇,江口,乃九江的长江口。茶商把妻子一人留在九江船上,自己则带着伙计到景德镇去收购茶叶。可知浮梁不愧为唐代东南的最大茶叶集散地;更可推论,中唐晚唐,茶便开始倘祥在长江的中游和下游了。

& ]9 P  @3 R  h* g: z1 j: j. I
" x2 W6 r) s" C% F# D8 n: J- a我们又可知,六朝时代,茶开始了伟大的远征,而后它在被架在马背上走向雪山草地的同时,也被僧侣们负在肩背上,带往寒冷的北方。它又被盛入精美的器具,在宫廷达官贵人们的手中相互传递。封演真实地记录道:“(唐代开元以来)自邹齐沧、像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中国南方的嘉木,就这样在使者和商人们的传运下,走向了北方和中国无茶的城乡。
# R* }& j1 I; R9 ^8 r$ a

# X. ^$ B! j# q1 ^( ?! o6 w* y与此同时,中国南方的茶区茶市,那美丽如缎带细密如青丝的南方的河流两岸,茶埠便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了。唐代诗人杜牧这样歌唱道:

( Z! u8 v" @: H9 N  j5 `: N+ ~5 {9 ?/ N5 y$ Q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 2 m0 ]" k0 Z1 ]8 l6 f! Y0 \- `
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4 |8 }# m$ ]* R6 h' M( [7 O9 B  @1 o; h  \
水口,乃吴兴郡顾清茶山汇入太湖河道口的出水口。中唐时,一片荒原。晚唐,到顾港采办贡茶和买卖茶叶的船只都停泊在这里,酒楼茶肆的固定草市由此形成。一千多年以后的杭天醉在继承了他的忘忧茶庄时,只知道他的祖先来自吴兴,可没有想到在杜牧“惊起鸳鸯”的时代,他的先人中是哪一位制茶的山民和哪一位茶肆的歌女。“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茶圣陆羽和他的密友释皎然,在顾请山下浪迹时,去过尧市,识别过那里的紫笋青芽吗?唉,这都是关于茶的悠悠往事了啊!

- X# M( l/ S( }# K4 M! J; {1 L. `( ~. e& P  K
绿水掉云月,洞庭归路长, . Y4 X# |- P5 Y9 T( A$ n
春桥悬酒慢,夜栅集茶搞。
9 k, Q2 a0 k% J

5 d: j1 x4 ~! ]4 {- }/ d许浑,这个并不算太出名的唐代诗人,在他的《送人归吴兴》中,多么细致地描写出了黑夜中那些密集的贩茶船啊!从苏州的太湖洞庭山到吴兴,一路上,又有多少这样“春桥悬酒慢”的茶埠呢?
: F9 T( }: [( w/ y
6 y: Q  ^! [" i) A
在茶商丢下妻儿,舟宿茶埠的那些晚上,并不仅仅只有浪漫的歌女和醉人的酒夜。“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出没于长江两岸的强盗—一江贼们,在酒酣人睡之后,向商旅们袭击了。这些江贼,可都是一些私茶贩子啊,他们把各种财物洗劫一空后即将南渡,入山换取茶叶。因为四方的茶商将都市的财物运往山中换茶,因此那山中的村妇牧童,尽着华丽的 服装,官吏见了不惊,路人见了不问。盗贼混迹其间,乘机作了手脚,换了茶来,再到茶庄卖掉,出得门去,便是干干净净的平民百姓了。关于这点.又有什么可以讳莫如深的呢?
* @  H' x+ R9 a4 x' e6 D
1 c7 Q" w7 K( S4 U' p! H( c- d3 y
杭天醉后来的明煤正娶的妻子沈绿爱便坦荡而自豪地宣布:“我家祖上是江贼。”杭少爷听了十:分反感,说:“如今的人真正是黑白不分了,作了强盗,也可以拿来壮壮声色,堕落,堕落!”

. k# w7 C2 r  ~# C$ s- t) x- b2 r. P0 I. U9 g5 W" i  i9 v: V
沈绿爱清脆地一笑,说:“要说堕落,是你祖上开的头啊。你那祖宗开的黑店,专门收购我家祖宗的黑茶,如此水涨船高,共同发财,才有今日的你我,你连这个福荫都不知晓,竟要数典忘祖了吗?”
0 r  F0 d5 Y: v8 O; d

, B; C5 I' y+ i3 ~: t2 L把个杭天醉气得浑身打颤,手里一只粉底过技攀花茶盏也失手打落,碎成数瓣,来来回回只说出两个字:“胡说!胡说!”

& G8 t5 Z, t: Y& L$ G  C) P# ~6 R- D- y8 T, S
沈绿爱可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把茶盏亲自扫了,又泡上了一杯龙井新茶,说:“我怎么敢胡说,这些全在我家族谱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的。杭、沈二家通好世交,原来就是从这杀人放火开始的。这不是前世报应了,把我们两个死冤家对头绑在一起活受罪了吗?”
! D, x; X( u& D5 ]! ^
9 u" W5 A1 y5 `* |& i
嘴里笑嘻嘻地说,眼中的泪,便盈上来了。

$ O% X3 f% S5 ^. X8 m% w+ S/ V0 x
4 Z/ N- w0 M3 H6 A  \2 @从唐代太湖边江贼繁衍而来的杭氏家族,到杭九斋杭天醉这一代,恰好经历的是一个顶峰和低谷。糊里糊涂的杭九斋那几年突然过上了好日子,从杭州郊区山客处收来的龙井,远远地销到了广东,从平水收来的珠茶运至上海,便发往了英国。一切都被精明而有野心的老板娘抓住了。她和忠心耿耿的吴茶清一唱一和,维持住了忘忧茶庄的残局,不再向破产方向 倾斜。至于继承和发展忘忧茶庄的远大事业,那是杭九斋时代以后的事了。即便如此,他活着时,女人那层出不穷的计谋,亦使丈夫知道,忘忧茶庄,实际上只有吴茶清一个人可以左右这女人了。
9 c* a7 _; N5 H3 U. f& i; L3 x( l
4 c% g, Q6 s1 O# j
以亏本买卖小包装茶来招揽生意,本是老板娘出的主意,当然,这个主意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1874年,位于忘忧茶庄二里路远的大井巷,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开张营业。 ; g5 f% r; R, C, A7 o" K
开张前夕,编印《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分送各界。穿号衣的锣鼓队,在水陆码头到处散发“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刚从三家村娘家回来的林藕初,还被人在怀里塞了几盒。从那以后,她就萌生了以小包装茶来招揽生意的念头。
$ v1 j7 O, y8 L  x4 {2 _
5 D& H8 R$ [( O0 z. d
丈夫对她的任何变革,都是不反对也不支持的,只要能挣钱就行。丈夫对妇女也不歧视,以为妇女的聪明才智得以体现,是一件好事。反对她那样做的,倒是忠心耿耿的吴茶清,他听了老板娘的建议,捻着稀稀的胡子,半晌,说;“不妥。”
- _; t9 ]/ @" A* d

2 t9 S' ?  F: y* S5 A; a“怎的不妥?”林藕初有些吃惊,从前,吴茶清提出银元上敲印茶庄记以证真伪,置茶的大瓷用火烤,龙井茶只收春茶,林藕初可是都点头的。

- L% Z; Z" {2 x; L+ c9 V2 |8 J6 a9 m& p, H: X$ I6 E% X% f& g
“身逢乱世,以守为上,满街八旗官兵,几个奉公守法?我们又无红顶保佑,万一有人贪小便宜,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吃亏的还不是店家?”

- [* D. ?5 \# r1 r6 f  k6 w7 |* i8 M, N' R- l, n- s
杭九斋一听有可能惹乱子,立刻就表示反对:“茶清所言极是。吃茶叶饭,要吃得清闲自在,才是道理。标新立异,大张旗鼓,反显生意人的俗。杭某人,平生就为脱不了这个‘俗'字而痛心疾首,如何自己又往这红尘俗海中跳,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 V2 l. s1 N) d# O* `$ n( q0 ]$ [- N6 S+ r& u/ S
杭九斋管自己滔滔不绝地扯了开去,来了兴致,竟也煞不住。林藕初拿眼睛瞪着吴茶清,再不说一句话,吴茶清脸上则平淡如水,好像他什么也不曾听见一般。

- P: f4 e- n& w 3 i+ B% h" x$ W4 d1 y4 E7 U
仿效胡雪岩的建议被搁浅了,但冬天还未过去的时候,吴茶情便去了郊外的翁家山和落晖坞。林藕初说:“进山还早吧,离清明还有一个多月呢。”
0 Z( q5 R% i( {6 n0 V6 c! C3 f
/ `: a; [$ v0 S* G' k' ~1 M( B
吴茶清说,要早在别人前头。
' C/ V+ J% r- a8 v& O

' q6 r' |6 G  l果然,他购来了杭州城里最早上市的龙井本山茶。忘忧茶庄门口的轿子开始排起了队。
) w) ^6 m, r1 b& z( @
% H& p" G3 X  c- i6 Q4 J
吴茶清干干净净一声不吭地坐在大厅一角里,身穿竹布长衫,梨花木镶嵌的大理石台桌,足有三张八仙桌那么大。杭九斋很得意,逢人就说:“你看看这张台面如何?杭州城里数得着的吧。”

( ]" }4 E- Y2 Z( w/ {
$ `+ d/ y4 p/ n; A+ P' U  x“茶枪”们围着桌子评茶,说:“好茶!好茶!今年九斋兄抢了先。”

" b( T# h; e0 A ) V1 s( S9 K6 a
又有人说:“我喝忘忧茶庄的龙井,怎么竟比别家的更有一番软新?这叶面里头也绝无冬雪痕迹,不知有何妙法?透露一二,也好斗茶时有个说法。”
) X  V( \5 j' M; P# D+ \
& w+ K/ c# V' P; K3 |
杭九斋竖着指头:“老兄这‘软新'二字用得绝妙,恰好就和那‘硬新'二字作了对。茶树经了一冬熬煎,难免皮硬面枯,初绽新芽只把那陈味顶了出来,自然硬新。非若弃了那经了冬日的芽头,专收那春日里新萌的,才是正宗。少则少矣,精则精矣,妙则妙矣。”

+ X5 Q0 k0 C0 g
' a% K/ f! |% M- l4 i( H万隆兴咸肉店的老板万福良的酒糟红鼻头黯淡了下去,嗓门便高亢起来,他说话时,忘忧茶庄的厅堂里轰隆轰隆地发响:“小杭老板真正是有心人,又是字画又是台桌又是明前龙井,老杭老板若有小抗老板这番抱负,忘忧茶楼如今也成不了隆兴茶馆。哈哈哈哈,我倒是运道好,碰着老杭老板手里,没有抗夫人跟茶清这两扇翅膀,运道好运道好……”
; J" x$ s! m9 U" r- Z1 s7 {万老板原本是带着小茶童吴升来买新茶的,倒也没有要刺激九斋的意思。但他一个杀猪的发了财,鼻子又红又大,气焉能不粗!说话没遮没挡,冲口而出。不知杭九斋脾气再好,究竟自家茶楼招牌摘下来换成人家的,当时满肚子的辛酸,发酵到今天,也早已是一股子恶气。心里上火,又碍着众人的面,不好发作也想不出发作方法,正一时尴尬。万老板不知趣又说:“老弟,我且多买点茶去放在我那个茶馆上,也算是买你一个面子。你这软新,价格也太辣手,卖不出去,统统归我万隆兴了。”
3 D, u8 z5 B' ~) w# X: l  F; f
( `+ o2 q* v* s# D; Z3 s6 ~
人多势利,晓得万屠夫两个外甥,一在衙门一在码头,一为恶吏一为地痞,动弹不得,干咳着便要走人。杭九斋生气,例啦咧啦地便卷他那些刚刚摊开了要供人欣赏的字画。
9 o1 Z3 J* }; H- D- T
8 @1 p8 m0 A) G7 X
小茶童吴升跟着脚捧着一杯盖碗茶,两只骨碌骨碌的眼睛紧张地乱转着,闯到了杭九斋的手下。他那张小方脸上布满的白白的湿癣都紧张地成了红色,脖子本来并不矮,一吓就缩了回去。他的小肩膀也是方方的,此刻奇怪地耸起,拖着破鞋的小脚跟也始终跄着。把茶往桌上放时,他的手一抖,茶水晃了出来,湿了杭九斋的画。

* j3 z' F5 [+ X: w0 l/ B/ y$ w3 W) z
泼湿的那一幅,乃是仿赵孟顺的《斗茶图》。图是仿的,便谈不上值钱,但却是杭九斋亲手仿画的,花了不少日子,便值钱了。杭九斋打狗看主人,把吴升好一顿恶骂:“瞎了眼的小叫化子,你以为这是杀猪场吗?由着你们野狗一般乱窜!你知你泼了什么?把你这样的人卖了一百个也不值我手里的一张画,哪里窜出来的讨饭坯?也配得上这样的厅堂!”
$ L& O/ C$ [) `0 P( t' g万福良万屠夫再蠢也听出话中的恶意。他先是一愣,继而是一大巴掌,把吴升抽得像一只陀螺,笔直旋进站在角落里一声不吭的吴茶清怀中。

% N1 a$ t1 ^, {9 g( e" e% \" F7 K
吴茶清一把搂住的那个吴升,是个吓得浑身颤抖眼泪直流的八岁的吴升。吴茶清二话不说拉着孩子走进内堂,万福良发了一阵呆,一甩袖子就出了外堂。杭九斋站在大台桌前术住了,他这辈子还真的没有这样骂过下人。
% K3 ^9 l* b; v7 D
1 g6 n6 d( ?) n' J$ ~
一生气,他的烟痛便要发作,轻轻一跺脚他也要走人。吴茶清拉着换了一身新的吴升出来,说:“这孩子跟我同姓,是我老乡。在隆兴茶馆跑堂,我把他送回去。”
# ~3 C& r- w1 R
7 j: [. z5 @& P, B9 Q' C& P) I
杭九斋有些尴尬,口袋里掏出两个银元,伸到小孩眼前。吴升把头低下了,侧了过去,不看任何人。这个过程并不长,他把头果断地别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取过那两块银元。他的手又小又细,看上去像两团小乱麻。他模仿着大人,用一口小白牙去咬银元的边,又笨拙地弹着它,放到耳边去听。眼睛又黑又亮,聚精会神。杭九斋笑了,说:“你看看忘忧茶庄的印。我们这里不出假货,小东西门坎倒蛮精的。”
) w7 z5 ^# a/ P

$ A- |: W3 t% |; {3 R7 c. \吴茶清没有反应,只是看着小老乡。吴升终于对两块银元验明了正身,小手一松,滑进衣兜。

$ a" r' ?: Q4 I$ E; J6 u" j5 b4 q4 U. v, J# Z0 m4 x( h
吴茶清的手便也松了。吴升却快乐地仰着脸,充满信心地说:“阿爷,你把我送回去呀!”

$ g' R4 u5 O' n9 b( g: z# i6 G- i: X" d# S  b
他的半边脸肿得老高,两只眼睛就一大一小了,嘴巴也歪了下去。吴茶清叹了口气,又拉住了他的手。
; ]$ S- A* s+ }) g) `' z

' b- v% v8 W" n" I杭九斋也长叹了一口气,好了,事情总算过去了。他逃难一样依依不舍地看看厅堂,看来他对再来应付买客又失去兴趣。那边一堆字画还横横竖竖睡在台桌上,他拣了几张真迹往腋下一夹,对伙计说:“把那些挂起来,不许挂歪了,全是我画的呢!”然后,便落荒而去也。
发表于 2010-5-5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一顶再说哈
发表于 2010-5-6 17: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章在掉书袋,不过好看,学了好多茶史。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章在掉书袋,不过好看,学了好多茶史。) Q" s, w; o% e  y5 X) b" D6 T- ]
闻弦歌 发表于 2010-5-7 00:47
/ \, G6 x3 u; g3 H; ]5 m4 t2 T
2 T4 P. Y. _# z$ ]) ]. W$ ?
作者在中国茶叶博物馆职业玩茶文化的干活!
发表于 2010-5-7 17: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你贴的介绍,难怪如此通晓茶叶的知识。近水楼台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