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91|回复: 3

[柞里子] 书法杂说(4)(BY 柞里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2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杂说(4)               
& V5 k7 U' \9 n/ O! u书法欣赏! I$ l) M6 I, P  b5 M  Q$ d' k

* @9 U( r: D' |          但凡抽象的艺术,如何欣赏皆不易言之,书法亦不能例外。传统的书法欣赏与评论著作,本身也堪入抽象的范畴,读来令人如堕五里雾中。不信?请看下面信手拾来的征引:
/ M4 z. H( [7 v2 m) p! D
; G  ^+ \( F1 j5 X" @2 K5 w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2 z3 e: l0 e: a. N3 U
          “壮士拔剑,壅水绝流”2 z9 h) r! t; ~, Q
          “有女郎材,无丈夫气”) B. Z9 [. R) A3 }6 ?' ~" X2 ?7 ?
          (评王羲之)0 f# J% V" `2 n! @* B! `
          “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群之鹤”" [/ u" E0 c$ z1 A' c
          (评褚遂良), q0 S0 H4 b' @
          “出幽入明”- g. K  }2 L# _, N
          “风回电驰”
: w" [3 @- G1 c$ w% [          (评张旭)
6 O: [5 z, K0 ^3 n" p: m          “项羽挂甲,樊哙排突”
) W6 [" M4 K& M$ p- g          (评颜真卿)+ m9 m/ R. T8 H3 \3 Q) s) z

4 X* s$ w$ Q+ e7 _4 H# B6 y龙是什么模样?天门又是什么模样?想必谁也说不清。项羽、樊哙虽真有其人,可有谁曾见过项羽如何挂甲?樊哙如何排突?如此这般评论,有之与无,相去无几。2 H4 F7 M2 i* a5 U5 l- F  {6 F

" b: I* a! |* N) z; q, I窃以为书法欣赏其实可从三个具体的方面入手。一曰“结构”,书法界习称为“间架”。此为三方面之中最为具体的一面,理解不难。一般来说,字的间架宜紧凑不宜松散。二曰“力、气、韵”。三者实为一体。“力”为最表面的层次,“气”居中,“韵”为最内的层次。“力”生“气”,无“力”则无“气”,但有“力”不一定有“气”。“气”生“韵”,无“气”则无“韵”,但有“气”不一定有“韵”。“力”指笔法的力道,“气”指因力道而生的气势,“韵”指因气势而生的韵味。无“力”不堪称为书法,无“韵”不堪称为佳作。三曰“意境”。此为三方面之中最抽象因而也最难探讨的一面。5 I/ [" L6 B% P0 w0 \$ ~1 L0 t
. ^  X# |3 E. [5 k4 U  o
意境本身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基本层次为自然之意境,上层层次为文化之意境。入深山大川或凭高远眺,罕有不产生一种感触者。此种感触,也就是范仲淹所谓“以物喜”者,即为自然之意境。; [+ F5 V  n3 r) ]7 l$ J7 p/ A

* a4 }  P. V8 H2 Y文化之意境由自然之意境加文化之熏陶而成。比如,刘禹锡诗“潮打空城寂寞回”,令人生无限悲凉。此悲凉,即为文化之意境而非自然之意境。何以知其为此而非彼?曰:潮虽为自然之物,城则为人为之物,空城更是人为之物,悲凉不因潮而生,因潮打空城而生,是以知其非自然之意境而为文化之意境。' T5 b/ W3 r; s  s
不言而喻,书法之意境属于文化之意境,但凡文化修养低者皆不足与言,而但凡文化修养高者皆能心领神会之而不必与言。故所谓书法的意境,仅能意会,不能言传。
发表于 2010-4-24 0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柞老道这个系列不知道怎么缺了2,从1直接跳到3。
3 Z) F9 f; `/ o7 f: t* ^
4 ?( K; y% k" Y2 f前一篇南北书风之论甚好,历代名家虽然不全,但也大致差不多。由于抽象艺术的描述确实比较难,基本就是观众或听众的感受,所以历来的书法理论只能作为参考,不亲手实践者不可能知道其中奥妙。真正理解到期中意境者,信手写来全不需要什么规矩。这一点与中国的佛道两教暗合。, q  U" w' `: J4 @& O

+ s& ?; |% y/ f: C) M! g7 D至于柞老道所说的书法欣赏的三个方面可算一家之言,虽然我不敢苟同。间架结构没有大问题,力气韵之说有些勉强,其实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而已。
3 @: H$ k: q3 g
5 X8 p2 ~6 Y6 d% Q4 g抽象艺术之为艺术,当然需要文化修养来欣赏。但是欣赏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文化修养只是一部分前提。举例子说,我老妈是能读不能写的半文盲,但是她感受书法的能力实际上确实强于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0 P- r" W0 k! t8 {  ?

6 |& L& {+ ~; M- G简而言之,形象艺术表现的是直观,抽象艺术表现的是意境。形象艺术的直观性可以有现成的客观形象作比较,而抽象艺术基本是靠主观感受,而主观感受很大程度上靠感受者的直觉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狸猫兄,你是没看到2,没缺,呵呵!
9 }: a- O7 }# J. u6 G, V; L: V2 @) `* \, d+ u. ~
我觉得艺术跟普通的知识不一样,玩的就是灵气与悟性,不是后天可以强化出来的,一强化就成了匠人了。
发表于 2010-4-26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无墨 5 U  ?  {" N! u, J) S, }& S; g

0 \2 Y4 w% |2 {/ n" M( D(2)我后来看到了,呵呵。
0 K1 H& M9 Y7 B! s/ m; _/ e* R9 ~% S9 \9 g3 d/ M1 K
其实我看书法,就是看了第一眼,就要想一个形容词来描述我的感觉。当然,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类的,不过是文人酸腐一点而已。若说酸腐,把曹植的洛神赋里面的句子拿出几句都不错,什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类的,比梁武帝那个龙跳天门说得好。不过对于比较清秀的书法作品这些句子比较好,对于气势型的书法就不大合适了,倒是唐朝的边塞诗比较好。呵呵,瞎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