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07|回复: 0

[快讯] 并不仅仅是《富春山居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7 16: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北故宫提出“合璧”两大条件 大陆专家认为瓶颈在于对方政治固执
1 X; }+ K6 }5 f1 |  I5 c9 [5 G7 t* R; A! m8 G
  “(《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家宝总理日前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的回答成为这些天的热点。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前天对此回应说,浙江的前半卷到台展出可以,但台湾的要到大陆展出,暂时不可能,因为除了司法免扣押问题,最重要是大陆必须承认台北故宫的名称(即所谓“国立故宫博物院”)。: m0 V4 v, S# E) b

' e3 r9 n+ i: k! j  ~  p  事实上,这样的说法与周功鑫去年大陆行回答早报的提问并无多大区别,周功鑫当时对早报记者表示,这不是台北故宫层面所能决定。对此,有关文物专家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司法免扣押问题的担忧根本没有必要,台湾方面纠结的“名称”一说,主要还在于心理层面,早在1992年两岸故宫合作出版物时便曾务实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之所以不能“合璧”展出,一方面在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互信程度不够,更取决于台湾方面何时抛弃政治上固执的见解,而取一种真正务实的态度。浙江博物馆方面昨天也表示,文化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应该双向,大陆的文物多次到台北展出,而目前的单向文物交流(只能大陆文物到台湾)并不是积极的方向,两岸交流是天然的,人为是隔不断的。' P1 W. O* i  {8 M, l* `+ @

! ]) H8 F, {6 A; y# c& H  东方早报记者 江村
+ {8 X: f! _6 G% p5 i
( s! z. c3 \: x* I" g, ~: E  
9 ]2 k# m+ b! x' H2 V% c8 O& [& s
8 ^. K2 k: u) M+ J% K 7 \( u4 H- r) I
" R" p# y: T$ J( l( `4 L
《无用师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8 V+ W- J: i, v- k1 i! V$ h

" N4 @/ ~! b2 Q: H' {0 h) u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前天在台北表示,过去一直有人要促成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而台北故宫和浙江博物馆也正在商谈中,如果一切顺利,预计在2012年就能以特展形式公开展览两幅画。不过,要让台北故宫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到大陆展出,周功鑫开出了两项条件,包括:大陆必须通过司法免扣押条款,保障文物有去有回;还必须承认“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名称。 $ w! d$ D2 g: p" E
5 K  N  U- [6 L4 e: j% v- C2 P
  然而,这样的表态在文物界人士看来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因为文化交流当然是双向性的,而不是单向性的。去年10月在台北故宫举行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中,就包含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与雍正相关的37件文物珍品,也是两岸故宫文物相隔一甲子后,首次合作汇聚展出;而上海博物馆也已同意出借文物给台北故宫展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陆的文物到台北展出毫无障碍,而一提及台北故宫的文物要到大陆,台北方面立刻以“司法免扣押”、“名称”等问题来回应,显然,这并非一个正常而务实的文化交流的态度。
  V  U9 {3 w( I! y' _" ~4 l* K0 S. ^- [6 i+ |6 S  j! A; d
( x6 z6 S- ?1 E2 V0 r% G1 x

1 {' k5 @. v6 v7 h1 p
  P- _- Y( ^: B/ y
% v( @+ e1 ?6 B9 K2 g& r- b3 T《剩山图》(浙江博物馆藏)1 a8 m: P* x/ S7 O

* B9 j  B1 \4 u# R  “合璧”瓶颈或在对方政治固执
/ c5 v+ H  x. A! A% I) R# V4 j6 N
  去年周功鑫到上海博物馆访问后,上海博物馆同意借出部分文物给台北故宫展出,而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其后也应邀专程去台北故宫考察。昨天他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跨出两岸文物真正双向交流的第一步很难,目前两岸文物交流主要是大陆的国宝级文物到台北,而台北的文物一直未能到大陆来,对方甚至也同意双方合作展览可以在第三处展出,但就是不能到大陆展出,现在来看,以前他们还担心什么司法免扣押问题,现在好像没有了,主要的瓶颈还是在于他们坚持台北故宫的名称,即一定要加上“国立”二字,包括合作展览的介绍与出版物都要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这是常识,他们的要求当然是无法妥协的。”, @. Y6 |7 O; W$ G" x7 W1 e  A* C/ c
5 z; S9 o& g9 z# g, Q& P
  而事实上,此前台北故宫对于“名称”一事并非一直坚持,早在199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张临生曾合作主编了一本书《国宝荟萃》,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比较早的两岸故宫的合作,“由于是两岸故宫合编,当时也曾有名称问题,但当时双方态度十分务实,署名用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联合署名方式。”
5 g$ z& ~7 x, c3 G2 a! G1 b# o" f8 _7 O7 |4 U4 a
  “既然有了两岸故宫合作的先例,我们后来和台北方面提能不能也用这样的署名方式,但台北故宫表示不行。”单国霖说,当时他们向台北方面戏言,经过这么多年的交流,想不到态度反而不及以往务实了,“我们后来也提出合展先在台北,后到大陆,但台北故宫方面仍然坚持他们的文物不能到大陆,因为这不是他们这个层面所能决定的。”( R& I# F( C3 Q7 ?2 W* W2 y  O

6 w* p9 b8 d# p. J3 M; y  单国霖认为,两岸同文同种,所有的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遗产,还是应当抛弃政治上固执的见解,找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务实态度。
  [- N5 R& A) V/ c8 u9 z6 B
9 `7 E. X' ?- }. e4 P) H/ ] 7 `1 W. q) v. o7 I
4 n9 ?, s' P9 I/ v. k4 z
《无用师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V) ]3 K' |$ C( Z1 q

4 n% G' Q: B' \. `7 D ) O; ~3 _" a0 `6 x, h
! _% c6 g* i9 c" n
+ K2 t0 d9 L  P2 V. h

5 r. B1 }8 }3 o5 U7 Y6 ]
. a1 f, z1 M4 ]4 N! |, \# B6 ?! q( g7 g2 j1 N7 o
  并不仅仅是《富春山居图》* Z6 I* o; |, X4 @, y0 D

5 y9 \$ R& ~& y  Y# J: I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何传馨昨天表示,不只《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清乾隆皇帝所藏的《三希堂法帖》也有类似情形。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前也曾向台北方面表示希望两岸能合展乾隆收藏的《三希堂法帖》。   B- `, v/ g3 i* v- }
& c. w) i4 D! h. B1 D; r
  三希堂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北故宫,而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存放于北京故宫。何传馨透露,去年周功鑫到北京故宫参访交流时,北京故宫曾主动提出,希望《三希堂法帖》能合体展出。但碍于大陆未完成“司法免扣押”的立法,台北故宫不可能出借《快雪时晴帖》到北京故宫展出。但北京故宫曾表示,愿意出借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到台湾展览。
- \5 Q+ e& k) ]0 y  x- e2 B/ C+ H  G3 A8 w; M6 r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去年谈及此事说:“‘三希’的两件在北京,一件在台北,希望两个故宫以此为主题合作办展。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这么多文物,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在两个地方,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同胞都能看到呢?我认为我们两个博物院应该互办展览,北京故宫的东西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西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来,或者联合办展。如这一路子打开了,我们的人员交流自然就扩大了,我们的合作研究就有了更好的基础,成果也就会更大。”
% i- d) j0 e/ ~0 C5 {- j8 C7 Q+ ]! c( {9 H! i/ x- t
  郑欣淼笑言,他在去年首次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访问台北故宫时,与台北故宫工作人员都互称“同人(仁)”:“这个称呼,对两个故宫博物院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同人’是易经六十四卦里的第十三卦‘同人卦’。‘同人卦’前面一卦,是‘否卦’;‘同人卦’后面一卦,是‘大有卦’。‘否卦’就是‘不通’,穷(穷尽)则思变,变则通。‘同人卦’是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正因为同心同德,下一卦就是‘大有卦’。现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已经过了‘否卦’这一关,正处在‘同人’阶段,下一步,我们要同心协力,为‘大有’而共同努力。”; V2 W  _& j) x+ i0 r, c& g7 d, X' P
3 t! w6 G. x  n4 K, |

" J3 w2 l$ T$ N/ `  L5 L
/ k: [* [: @; V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2 ]. C/ T9 x: V" i
& w# L/ U7 j$ b) A- o  分隔两岸的故宫文物. e! E5 ^1 J  c% B% Y4 A0 `

- {4 y- Q" B8 N. T3 J  Z5 q/ ]  《富春山居图》
) y5 j/ j/ u0 F0 }* ~- G: a  J
& ~7 L5 C. |8 x! i  描绘的是中国南部富春江沿岸的风光,长达6米,被后世称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明末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后被焚火殉葬,救出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b' j* I4 `( r
" F, X5 \2 v5 t3 r# |7 z5 D/ ^  3 c- Q8 }2 x2 \: f
8 y3 V2 }, C3 F* L. y" |# b6 p
  《三希堂法帖》
' S( x1 N9 p* w' n* E7 f
5 f4 P3 R6 G4 L; s+ k( w1 b( D  指乾隆收藏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目前《快雪时晴帖》为台北故宫收藏,后两件书法早年流出北京故宫,不过在1951年由周总理亲自指示购回由北京故宫收藏。从此,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0 @* A3 E+ u1 u# W, l) X( W

3 e+ X# b: R0 d: Q2 @  P  ) J2 v# a9 ~( V% V7 w' {! o( J" T
9 J. x3 q) D$ g, @8 a# L: a
  《清明上河图》
+ h8 h' N* n9 b  O5 i8 @" F  F. K  t5 H: t6 F( y! J6 @
  宋张择端画,真迹藏于在北京故宫,清院本由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现藏台北故宫。
1 R$ K! L# [  ]8 \! g; d$ f
' `% h+ O( |) g5 Q- z( M5 T5 r  4 [* E1 _0 Z# z- M2 x5 L& ]
$ T$ C3 ]6 \2 j6 }& w
  《满文大藏经》
. r  p, u# `" e# A8 N3 t$ X$ o# L5 ?/ F5 E: F6 ~! |; ]
  共刷十二部,至今虽仅有一部复现于世,不过数万片梨木经书与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庋存台北故宫,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 I; r( c) K+ Y0 r
$ w* _# r5 _# V* m7 z( L  % V6 v. h2 m( p3 E

, G- i$ w$ W5 _+ H+ p5 l0 B  《四库全书》% @4 \) v$ k  e8 t" D$ o$ K

' G: A; a* p7 }& ^  文渊阁本在台北故宫,文津阁本在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今藏浙江图书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