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56|回复: 0

[阿含解脫道次第] 阿含解脫道次第 第卅二章 涅槃、無為、空--甚深極甚深 -- (空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1 11: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卅二章 涅槃、無為、空--甚深極甚深                    為什麼這一系列要放在後面?因為這是屬於聞、思、修、証的實修之後,後面証悟的內容,如果沒有前面的聞思基礎,直接講後面的「涅槃、無為、空」,你沒有辦法了解,還只是一個空洞、抽象,「空」還是很空洞、很抽象。為什麼這裡很深呢?佛陀有跟我們講過,你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法住智」就是要先了解前面的「三法印」、「四聖諦」,你先了解、、徹底體証之後,再來才能夠具體的體証到「空」。: F3 L6 D4 d: F& o1 y2 R  c
                    「空」有二個主要的內涵,第一個是大家比較容易了解的「空間」,無限的空間,「空」的第一個具體內容,它有無限的空間,無邊無際,無限的空間不只包含你、我,包含山河大地,還包含一切的日月星辰,包括整個銀河系、整個宇宙,「空」都把它包容。這個空,除了它本身是無限的空間以外,再者就是無限無邊無際的「空」裡面,它蘊藏無量的能源,「空」就好像海洋,能源就好像海洋裡面的氯化鈉,那些海水裡面鹹鹹的鹽份,它都是彌漫在整個海水裡面,但是我們可以從海水裡提煉出鹽粒,因此「空」裡面的這些能源,當因緣俱足的時候,它會從極微小的粒子開始,極微粒子然後慢慢再轉換成原子、分子,然後再轉換成所有一切物質出來。
: f* j) U3 o. n% l                    空,除了是代表無限的空間以外,再來它是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能源。「空」是「無色界」,無質、無礙,因為「空」沒有質、沒有礙,才能夠容納現象界一切物質的存在,這就是「以有空義故」,所以一切「有」才能夠存在、才能夠成立。因為有無限的空間為背景、為舞台,所以現象界的一切才能夠存在,必須要有無色界的「空」,沒有物質、沒有質礙,沒有任何阻礙的「空」,現象界的一切才能存在。但是,現象界的一切,它卻是生生滅滅,只有「空」本身,因為它不生不滅,所以才能夠容納現象界的生生滅滅。佛教界對「空」方面,很少有正確的解讀,很感慨的就是說,大家把實際的「空」,都變成很抽象的「空」,都把它變成是頭腦裡面的空性、空洞、頑空、斷滅空,那都不是「空」的本意。( {& k, O" v5 T; B2 a4 z0 @7 g9 M
                    所以,我們現在再把「空」解析一下。第一個「空」沒有質,能夠容納一切物質的存在,而一切物質就是現象界,「空」是無色界,因此「空」能夠容納一切色界的存在。所謂「色界」、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空」裡面沒有聲音,因此它能夠容納有聲音的存在,因為「空」沒有聲音,就是涅槃寂靜。涅槃寂靜才能夠容納現象界一切的吵吵雜雜,「空」、它不生不滅,才能夠容納現象界一切的生生滅滅。「空」裡面沒有苦、集、滅、道,現象界裡面有苦、集、滅、道;「空」裡面沒有生、老、病、死,現象界裡面有生、老、病、死。所以,《心經》所講的世界,都是直指宇宙本體的空,沒有本體空這個舞台的存在,現象界的一切沒辦法存在。一切來自於空、一切回歸到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  a, l% ]: @( [, ~8 c* O' B: F8 J
                    (第一節)「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現在是要講解第一義空經,前面都講世俗諦,現在是要講解第一義諦,因此龍樹也講,如果你不依世俗諦,就沒辦法了解第一義諦,沒有前面那些基礎,沒辦法了解後面所講的第一義諦。「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所謂的俗數法,「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這裡面經文很簡短,但是含意都很深。( N9 V: K* m; M* {9 `1 p1 u4 {4 A
                    第一空義經就是「眼生時有無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就像烏雲密佈、雷電交加,雷電產生時,因為烏雲密佈當下,因緣俱足形成的時候,當下它就產生雷電。當它打雷之後,會釋放出很多的能源、壓力,它都會釋放出來,這時候當下它的因緣又不足了、又消失了,於是雷電馬上又消失。所以,雷電的產生不是說從外太空,然後一個雷神下一道指令,用個雷射把它射到這裡來,然後打過那個壞人之後,又跑回外太空去。如果它從一個地方跑到這裡來,然後又從這裡跑回去,叫做「有來有去」。但雷電的產生,它是當下因緣俱足的時候,它就發生。就好像說大家敲鑼打鼓,你打或是你拍那個合掌、拍手這樣,你一拍那個聲音它就出來了,當因緣俱足的時候,它就會產生;當因緣不俱足的時候、它就消失,意即「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8 q4 H% }" o5 Q4 l; ^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海洋裡面有很多的波浪,當因緣形成俱足,於是波浪就產生。當因緣不足的時候,波浪就消失,所以它是緣聚而生、緣盡而滅,生滅變化。波浪它不是說:喔!太平洋的波浪是從前一世從大西洋那邊,然後投胎轉世來到太平洋這裡。如果有一個真常的我,輪迴轉世就是你這個波浪的前世就是在大西洋,你因為覺得那邊不好,或是說你在那邊做不好,於是再投胎轉世來到太平洋,變成有一個實質的波浪,從大西洋那邊,然後消失之後,它是從潛入到海底裡面,然後從海底裡面一直一直移動,移到太平洋,叫作有一個真常的「我」在輪迴。但是佛陀看出來的真實的現象界不是這樣,那是一般眾生的觀念,認為一個真常的我。0 K( K# U; L3 v# H
                    佛陀講「無我」,因為這個「我」是緣聚而生,波浪也是緣聚而生,因此波浪的形成也是「生時無有來處,波浪滅時無有去處」,它不是說我這個波浪在這裡消失之後,然後又跑到其它大洋去,它消失就是回歸大海,因緣形成就形成波浪出來,消失就是回歸大海。「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的眼,事實上是一種「眼識」,當我們的「六根」與外面的「六塵」接觸之後,當下你產生覺受,眼睛看到東西之後,然後你有所體會,這樣產生的就是「眼識」。為什麼「無有來處,無有去處」呢?如果它有一個來去,以光速來講,用光速在跑,一秒鐘跑三十萬公里,從我們地球發射出去,跑到太陽那裡需要八分鐘,如果我們跑到最近的恆星,也要3.4光年,從這裡發射無限雷波出去,也要跑三年半,用光速在跑要跑三年半之後才跑到那邊。
9 i- G$ F4 \8 s1 a" Q/ r! Y. Z                    如果最近的銀河系,哇!那是要十幾萬光年,在更遠的那些,都是要上百萬光年,有的是千萬,如果它有一個來去,眼睛的眼識生,它是有來有去,就像我們現在用眼睛,然後像無限雷波投射出去,想要看太陽,現在有一個意念要投射出去,想要看到太陽要多久?你用光速來看,也是要八分鐘之後才能夠看到,因為你是從這裡出發,然後跑到那邊去,叫做「有來有去」。如果你要看到天上星星,晚上說要來看星星,你躺在那裡,但是你現在從這裡出發看,等到天亮時候才會到達星星那邊?事實上不是這樣,我們眼睛的眼識一產生,它是當下、剎那,馬上就看到在遙遠的銀河系,如果是鷹眼,一看就是十萬光年外的,我一樣剎那馬上就看到,因此眼識的產生有沒有距離?它沒有距離、沒有來去。) c' B( z) [, c) C5 x' j# H
                    如果你有一個距離、有來有去,它就有時間性,所以你就要從這裡跑到那邊,然後它就會有時間性,但是當它因緣俱足的時候,你要看:耶!馬上就看到,像哈伯太空望遠鏡也是一樣,因為它是用望遠鏡直接透過我們的眼識去看,所以它不是用電波送出去。所以,你要看到多遠?馬上十萬光年、百萬光年外面的,都可以看得到;一億光年外面的,一樣可以看得到,即是「眼識生時有無來處,滅時無有去處」。所謂「有來有去」,我們是從甲地到乙地,比如從中和出發來到中鼎,叫做我來到中鼎,如果說我從中鼎回來,以中和來講,我是說我去到中鼎。但是,如果我從中鼎到這裡:喔!我又回來,你有距離,它就有「來、去」的問題,這是物質現象界的一切。5 Z2 N* w- `$ B' d7 `" S
                    但是「空」呢?記得!「空」它是一體的,含意很深!「空」表面上是無邊無際,但事實上它又是一體,一體裡面它都是馬上就生,看到馬上就看到,沒有一個距離。「空」是一體,它是沒有分隔的,像台北縣、台北市還有分隔,台灣、大陸還有分隔,你還有距離,有距離就有時間,但是整個「空」,它是一體沒有分隔,因此它沒有時間性。
1 y$ \. ^2 Y  H7 i) Q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就好像波浪,「眼不實而生」就是眼識要產生,它也是「六根」,有這樣健全的「六根」,還有外面的「六塵」,這樣的一個境界,當因緣產生的時候,它就馬上產生。眼晴、你的六根,它不是一個實際實體的存在,它也生滅變化,它也是因緣俱足。「不實而生」它不是一個實體不變的實體,它的產生、波浪的產生,它也是因緣俱足而產生,「不實」不是一個不變的,事實上它是因緣俱足,而且它本身也是會變的。
3 O8 B& M) r! K4 e; M3 z' u" U                    「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當因緣緣聚而生、緣盡而滅,波浪也是一樣,緣聚而生、緣盡而滅。「有業報而無作者」就是說有業報,很多人當作一個業力輪迴,不要把那些牽扯這樣啦!「有業報而無作者」當因緣俱足,就像雷電因緣形成,雷電可以散出光,散出巨大的能,而且它也會電死人、打死人,它能夠起作用。當因緣俱足時,它能夠起作用,叫做有業報,就像海洋的波浪,當它因緣形成時,波浪很大、力量很大,它可以形成浪花或是沖擊大石頭。就好像說你的產生也是一樣,你、我、他都是因緣俱足而生,但是當形成的時候,你可以作工作,你可以來中鼎這裡做你的工作,也可以出差去做什麼事,你也可以上班,也可以燒飯、煮菜,當它形成的時候,你可以做各種工作,但都是因緣形成。所以,因緣形成的時候,它是「有業報」,你可以做什麼,但是「而無作者」。: `' A9 \: H5 N
                    「無作者」就是沒有一個實體不變的我,也沒有人在操控你、在主宰你。「有業報而無作者」,包括說我們很容易產生:喔!我今天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工作,喔!我很有成就感,這是因為我很有才華、很厲害,你有「我」的一種意思,叫做「有作者」。你有一個很厲害的「我」,叫做「有作者」,今天這裡講說「無作者」,事實上你要去看到,你能夠完成什麼、你能夠作什麼,背後它是有很多因緣的,這裡面就是「無我」。所謂「業報」,就是你能夠做什麼,「能做」也是因緣俱足而做,因緣俱足而生,不是我能。( V6 }3 R3 M, D. I9 n
                    「此陰滅已,異陰相續」就像海水,當它消失之後、回歸大海,回歸大海之後,至於說這些海水再來要怎麼應用,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法界的事。再來,它又形成怎麼樣的波浪、或是濺起浪花、或是形成雲飛到空中,或是說當我形成雲的時候,這個雲要飄到哪裡,不是我在決定,那是法界的因緣。就好像說我今天能夠來中鼎跟大家結緣上課,這不是我個人所能夠決定的,也是很多的因緣。) Y6 h# h% B+ i  }) @7 T' C2 v
                    除了當波浪消失的時候,它還是繼續在法界裡面,至於法界要怎麼運用,那是法界的事。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那個冰溶解之後,「此陰」就是當這個形體溶解之後,「異陰相續」它的生命是以水的形態繼續再運作、再存在,冰雖然消失,但是它下一個形態是形成水,並不是真正的消失,叫做「此陰已滅,異陰相續」。3 Q* c/ S2 U& C' @
                    「除俗數法」就是世俗諦,也就是現象界,除了現象界的生生滅滅,不斷的生滅變化以外,各種因緣俱足就生滅變化,佛教所講的緣起緣生,以及無常法流,一直在流動變化,除此以外,你沒辦法找到一個不變的實體,在輪迴或是在操控、在主宰。世俗諦方面,它就是不斷的生生滅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我們的心行也是一樣,每天都是不斷的在變化。「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就是有因有緣,然後果就產生,有因有緣,緣聚而生、緣盡而滅,所以「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此起」都是講現象界的一切。第一義空裡面,它是沒有這些,第一義空就是不生不滅。7 D6 @  K; R  g' v. |- Z
                    【法義分享】肉身是由非肉身組合而成,花是由不是花的元素材料所組合而成,你的存在、你的身體也是一樣,由不是你的那些因緣條件組合而成,所以「我」是由「非我」的元素組合而成,大家從這裡深刻去體會,什麼叫做「無我」。但是,當因緣形成之後,這個「我」又可以去做種種事情,然而你能夠做種種事情,也是因緣俱足而生,叫做「有業報而無作者」。此經「第一義空經」,一般都會解釋為「緣起法則、無常法性」,這樣就把「空」當成空性、性空。這是一種誤解。若無「空」的存在,現象界的緣起法則就不會存在。8 A; p7 x5 y8 y9 h/ g4 m( w
                    (第二節)「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佛陀告訴一位比丘:我已經度種種疑惑,所有的困擾疑惑、內心的不安,全部都已經消失了。「離於猶豫」內心的慌恐、不安都沒有了,「拔邪見刺」顛倒夢想那些都消失了,「不復退轉」就是《心經》所講的証悟世界,已經了悟整個大自然的法則,已經了悟生死大事,已經遠離顛倒夢想了,因此來到「心無所著」,對我來講已經沒有什麼執著,無恚、無礙。「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哪裡會有一個我在展現我慢展現?!「喔!我能夠講經說法,我能夠弘法,我是個大法師……」沒有那些。
& w' `( ?  B5 i/ J7 x7 \  s                    禪宗裡面,講說「我一生說法、說了那麼多,但是我沒有說一句話」意思就是沒有講一種法,是屬於我個人的,是屬於我私人的,因為這些法是宇宙、大自然,本來就存在的真理實相,沒有一樣是我的,我只是把發現到的這些,我如實觀察,然後跟大家指引去看真理實相而已,這些真理法則都不是我的。一方面,因為他體証空、體証到無我,本身展現出來的就是以「無我」的精神,來跟眾生互動、作法上的分享。所以,你真的有體証到空、在講經說法,或是你還是帶著我慢、在講經說法,不一樣的。如果你還沒有真正體証空,你背後的講經說法,是有你背後的你的要,或是要展現我是、我能,因此「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賢聖出世間那一種很高深的法。
9 C$ d. ]- }9 y; R) M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事實上,你的內心要來到與空相應、緣起隨順,你的外相隨順緣起,很重要!上次禪修,已經有不少人能夠體會到這些,只是你的穩定度、深度,都要不斷的再深入,心要與空相應,而外相隨順緣起。這個空,記得!不是空洞、不是抽象的那個空,「空」就是宇宙本體這個空,實際「空」的存在,剛才作那些解析,就是讓你去了解「空」的重要,讓你了解「空」本身的含意,以及具體展現出來的作用。沒有「空」,你、我、他都不能存在,因此不要怕空,當你體會到「空」的特性,你的心就會跟「空」相印。如果真正了解「空」的實相、特性,你的心、你的心量,就會展現跟「空」一樣的無邊無際、沒有質礙,你的內心裡面種種框框,原來心量狹小那些,會因為你體証空、無邊無際,於是狹小的心量會打開成為無邊無際。
  r) M# D+ x( z0 u                    原來遇到一樣事情,你就很在意,今天當你體証到空之後,你知道「空」能夠包容,包容所有的二元對立,當你體會到這些,你的心就會跟「空」溶為一體,哇!來到超越二元對立,包容一切。所以,當你體証到,你的心就會與空相應,但是現象界的一切生生滅滅,這些緣起,你又不會否定它,當下該做什麼,你不會逃避,不會去厭惡這個世間,你還是一樣會隨順當下的緣起,該做什麼、你就去做。佛陀35歲就體証到涅槃、無為、空,但不是說這樣之後,他就自己躲起來,然後就入涅槃去了,就離開這裡了,就離開這世間、不理眾生,不是這樣。真正解脫者是不會厭惡眾生,不會厭惡世間,反而展現出大慈大悲愍眾生。至於說他要怎麼樣去弘法度眾呢?就是要隨順緣起,當因緣俱足的時候,他就會跟眾生講經說法,協助眾生解脫自在,所謂的空相應、隨順緣起。
( N8 Z8 o$ ~, A! j9 `                    「所謂有是故是事有」第一個「有是故」,因為有空的緣故,「是事有」所以現象界的一切,總總人、事、物,現象界的一切才能夠存在。「以有空義故」一切「有」才能夠存在,「是事有故是事起」因為現象界的一切就是不斷的變化無窮,不斷的生生滅滅、不斷的變化,「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多因多果,就是這樣。「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這只是一個代表,此有故彼有,因為有這個,才有那個,不斷的一直這樣演變。
" C9 ~6 x7 H; S5 U2 d3 @                    佛陀「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証証想;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比丘、求法者一直想要得到什麼,他在修行方面也下很多工夫,他想要得到什麼,想要有所得、有所成,想要求神通、求感應、求禪相,但是他一直求不到,想說佛陀你這麼厲害,應該可以幫助我找到這些吧?沒想到佛陀你竟然跟我講一些「空」方面的,講一些緣起的,我本來是想找佛陀能不能幫我傳授一些密法、傳授一些神通,讓我更厲害……,但是你卻跟我講一些空方面的。
. Q: b2 z, Z& K/ G) A7 X                    眾生不了解「空」,於是就很怕「空」,這時候他內心裡面,反而「心生憂苦」更憂苦、悔恨啊!內心的交戰就會更劇烈,「矇沒、障礙」反而慌恐不安,因為眾生不了解「空」,所以才會怕「空」。如果真正了解「空」,絕對不會的。「所以者何?此甚深處,所謂緣起」佛陀就講:那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你聽不懂、很多人聽不懂,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很深的。「此甚深處,所謂緣起」緣起法已經是很深了,「倍復甚深難見」甚深極甚深的,「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要真正體証到涅槃、無為、空,不容易啊!這是很深、很深的。2 F% a5 A# E5 N, n9 J
                    光是要體悟無常法印、無常法流,要體悟緣起,就已經不容易了,你看學佛的這麼多,但是要証到初果的,已經不多了。事實上,能夠真正體悟緣起、體悟無常法流,已經是証到初果的証量了,但是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上來,你必須要把這些不斷的再加深,到後來才能夠體証到「空」的深義。不要想說老師跟我們講述「空」,我現在知道啦!我現在可以了解這個「空」啦!我已經體証到「空」啦!你現在還只是頭腦上面的知見,還沒有真正的臣服,還不知道「空」的厲害,還不知道「空」的偉大,因此你對「空」的理解,還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還只是一個空間裡面,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這個「空」而已,你還沒有真正體証到「空」的偉大、重要、厲害。7 v& ]8 h) Q6 w, l+ J; H5 D
                    如果真正能夠體會到那個「空」的偉大、厲害,你的我慢、自我,它很快、很快會消失,而且你會來到解脫自在。當你真正體証到「空」,「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能夠放下一切過去的顛倒夢想,但不是消極悲觀。真正體証「空」的人,絕對不是消極悲觀,但是因為名詞、文字、語言的極限性,沒辦法真正很傳神的描述「空」方面。當你真正體証到「空」,就會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契入無為。
7 h$ N2 h) ^8 j. q& r1 {! E                    「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就是緣起法,「無為」就是涅槃、空方面。「若生、若住、若異、若滅」又是很重要,一個是有為法,一個是無為法,「有為法」是「若住、若生、若異、若滅」,「無為法」是「不住、不生、不異、不滅」。佛法從前面一開始,都是講生、住、異、滅,無常法流,但是這裡「不生、不住、不異、不滅」的「不滅」,不是抽象的概念,是對實相的描述,也是對「空」的描述。「有為法」講的就是現象界的一切,「無為法」講的就是空、宇宙本體的空,現象界的一切,不管多小的細菌或是多大的偉人,或是多大的星球,包括太陽系、銀河系,這些一樣都會生、住、異、滅,這裡用一個很傳神的字--「若」,「若住、若生、若異、若滅」,很傳神!因為一切現象都只是生滅變化,就是一直在變化,一切一直在變化變異。5 l' ?) {$ D3 d! b
                    如果你要硬性規定說有生、有滅,就好像從冰塊溶解演變成為水,表面上是冰塊的消滅、水產生了。「若」字很傳神,能夠真正了解,你會從生生滅滅裡面,去體會到什麼叫做不生不滅。以冰塊來講,冰塊本身的形成,這是一個「生」,如果冰塊本身溶解,叫做「滅」。但是冰塊的「滅」,是水的生,水會蒸發,當水在蒸發,就是水的滅,它漸漸減少、漸漸消失,水的滅是雲的生。雲產生之後,它又會不斷的飄動,又有可能降下雨;當下雨的時候,就是雲不斷的漸漸減少,也是一種雲的滅,但又是雨的生。從一種片段來看,它就是有一個生、滅;以總體來講,它是不生不滅,只是變化、變異而已。
& L9 L8 C  N/ n  ]                    不生不滅,不是一個東西固定在那裡不變化,它是告訴你現象界的這些,就是不斷的變化、變化、變化。所以,冰塊形成為水,也不是真正的滅,這時候我們把它叫做一個「若滅」。當水產生時,也不是真正的生,它只是一種「若生」,因為你也不是無中生有,也是從另外一個變化,人家這邊消滅,然後這邊才產生。因此,這邊的滅,不是真正的滅,它是一種「若滅」;這邊的生,也是一種「若生」。水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消失,但是它也不是真正的消失,因此叫做若滅、若生。當冰塊形成的時候,好像是一個實際的存在,但它不是永久不變,當它「住」、形成固定,我們叫做「若住」,因為它不是永久停留不變的,它一樣會變,所以叫做「若住」,這些都是在詮釋現象界的生生滅滅變化,看起來它是有變化、有生滅,但事實上它是一個變化,變異、變易。
6 h0 D" C4 {2 Z! t0 ~& z                    綜觀整個全局來講,你就可以了解,什麼叫做不生不滅。所以,現象界本身也在告訴你不生不滅,生生滅滅裡面體悟不生不滅。再來,「空」本身更是一種不生不滅的具體展現,因為有「空」的不生不滅,因此能夠容納現象界的不斷變化。所謂「無為法」,事實上就是本來就存在,宇宙本體的這個「空」,它是一個不生不滅、本來就存在,不是因緣俱足而生,誠如《六祖壇經》所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不生不滅」,很多人錯誤解讀之後,就變成有一個「自我」的自性,結果就在「自我」裡面,一直要去找佛性、自性……,然而自性又能夠生什麼?上述的「自性」,不是「自我」的自性,而是本來就存在的法性,本來就存在的宇宙的實相。
1 v1 c; W) N- ^7 x  A8 T" a4 A6 E                    事實上,宇宙本體的「空」是「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都是宇宙本體的「空」,本來它就沒有生滅,何期自性能夠生萬有,空裡面能夠生妙有,容許現象界的一切存在。禪宗是相當高峻,如果沒有深入而正確的解讀,修禪常常都是越修「我慢」越大,因此不要一直在「自我」裡面,要去找佛性、找自性。佛陀宣說「無我」,你偏偏一直要找「自我」,本來它就是「無我」,緣聚而生、緣盡而滅,但不要以為是「斷滅空」。冰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斷滅,它只是一種變化。如果以斷滅論來講,以為冰塊消失、什麼都沒了,就是一種斷滅。事實上,冰塊的消失只是變化、變化。2 C4 E7 p: z' S& x' E' F: T2 v; V
                    「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如果能體會到「有為法」,現象界的一切生生滅滅變化,也能夠體會到「本體空」方面的不生不滅,就能夠體證「空」,得道、悟道、而行道,就是老子所講的「得道」。「得道」不是真正得到什麼,而是你體會到「空」,體會到「空」的玄奧、玄妙,你跟「空」溶為一體,不是像布袋戲或是連續劇在演的,他在深山裡面修行幾年,然後修到金光閃閃下山,於是講說他是一個得道之人、得道高僧,就揹著一把寶劍,很厲害的出來砍人、稱霸武林,都不是真正得「道」,真正體會「道」。本來就是講宇宙本體的「空」,當你真正體會到「空」,以及體會到大自然現象的法則,然後跟它溶為一體、不再背道而馳,你體會到了,就是「得道」了,叫做「得道」。0 h( O$ Y) J$ ]  I
                    當你「得道」、體道、悟道,就會「行道」、展現出來,跟大自然的運轉法則頻率一致,不會背道而馳,不會自討苦吃,跟整個法界是溶為一體。所以,一個得道的人,就是解脫自在的人,完全跟法界溶為一體,沒有自我、沒有任何的我慢。「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因集」就是因為聚集、貪愛、抓取,於是你的苦就跟著產生了。因為一切「無我」、「無我所」,就是偏偏用一個「我」,要去抓我、我的,你就自討苦吃。當你了悟真理實相之後,放棄了顛倒夢想的抓取,你的苦就消失了。
, _) x& o: p7 P4 ?% M, s& D0 [. Y                    「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名苦邊」你終於體道、悟道、而行道,了悟整個生死大事,看到整個法界的法流、實相,此時因為你了悟生死大事、體證到「無生」,眾生在還沒有真正徹底證悟以前,是用一個「我」,然後在那裡貪生怕死,就會像猴子這樣跳過一個樹枝,然後又去抓另外一個樹枝,一直在那裡跳,一直在那裡跑啊!跳啊!當你了悟真理實相之後,就知道:哇!無來無去。你不必去到那裡,原來想要跑到哪裡、跑到哪裡的各種路徑,都斷除了!「斷諸逕路」不需要再去哪裡了,這時候包括到處去找法。如果還沒有究竟解脫,一定會尋尋覓覓的,一定會到處去找的。只要你是想要解脫,在還沒有究竟解脫以前,你一定會到處去尋覓。但是,當你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一直在向外追尋、追尋到最後,發現涅槃寂靜、極樂世界,竟然就在眼前、就在當下。4 F- q( U% S' [3 s% w& q
                    當你了悟這些,就不會到外面再去尋尋覓覓,一顆心不會說要跑到哪裡才心安,你到哪裡都大安心、大自在,跟整個法界都是一體,這時候就會「斷諸逕路」,不會還在尋尋覓覓,不會不安了。所以,就「滅於相續」,因為你了悟生死大事、體証「無生」,所謂「無生」,包括「若住、若異、若滅」都要徹底証悟,「無生」不是就變成像硬梆梆的石頭,不會變化、不敢動,它是很生動、很活潑的。「相續滅滅,是名苦邊」因為你已經不再投胎轉世輪迴,就是來到涅槃、解脫自在的境界,苦海的消失叫做「苦邊」,這時候你已經了悟生死不是我的事,已經體會到不生不死,一切現象界只是變化,至於要怎麼樣變化,不是我的事,是法界的事,也唯有體會到法界的玄奧、玄妙、莊嚴,你才會放下「自我」,在你沒有體會到以前,「自我」是放不開的,它是不敢交出的。如果從語言、文字相上去理解,則「涅槃、無為、空」,又會落入頭腦裡面的一種概念、名相、知見,則甚深法義就會喪失。
# x2 T8 h8 f5 s8 l1 x2 Z                    「緣起法」講的是現象界,「空」則是指宇宙本體,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空、虛空,在這無邊無際的虛空裡面,把它畫成像一個人,眼睛叫做各種銀河系,嘴巴也是銀河系,它在微笑啊!然後這些上面的頭髮,就是山河大地,我們縮小到一個星球上的山河大地,裡面有很多的眾生、樹木,而且天上也有很多的星星,這是現象界的一切,日月星辰、銀河系,統稱現象界的一切,現象界就是形成有形的物質,你可以看得到,或是可以用儀器檢測得到現象界的一切,現象界的一切與「空」,整個統合稱為「法界」。3 g; ^0 s& J6 K$ ]) H8 j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對比,記得!「緣起法」講的就是現象界,「非緣起法」講的就是宇宙本體的「空」,它不是因緣俱足才形成,「空」本來就存在,像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最近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論」,也只是在形容、詮述,也是一個假設論而已,它是在形容、詮述這些現象界,它是怎麼樣產生的,它是來自一個大爆炸,然後不斷的擴散、不斷的擴散,但是不管你再怎麼爆炸,不管你再怎麼擴散,都是在無邊無際的「空」裡面,這個「空」本來就存在,就算你大爆炸,「空」本來就存在,就像大爆炸,它也是一個因緣、緣起而生,也是一個緣起的現象。所以,銀河系的產生,日月星辰的產生,太陽系的產生,地球的產生,這些都是「緣起法」。
( |5 r% Y  f2 P. q6 B( t* y3 I                    「緣起法」是歸納現象界的無常法則,現象界一切一定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變化,「空」是指宇宙本體、本來就存在。「緣起法」就是若生、若住、若異、若滅,而「空」是不生、不住、不異、不滅。「緣起法」是「此有故彼有」,而「空」是涅槃寂靜,因為現象界有生有滅、「此有故彼有」。「緣起法」是屬於「有為法」,「空」是屬於「無為法」;「緣起法」是屬於甚深法義,而「空」是甚深極甚深;「緣起法」是屬於「法住智」,「空」是屬於「涅槃智」;「緣起法」是有苦集滅道,敘述眾生在生死苦海的心理現象--苦、集,也有解脫的現象--滅道。但是「空」裡面是無苦集滅道,真正體証「空」的人是沒有苦集滅道,《心經》的世界都是詮述「空」、體証「空」的境界,因此沒有苦集滅道。「緣起法」是屬於世俗諦,而「空」是第一義諦,「空」是非緣起法。
5 {7 p2 `- D6 A8 j2 q$ a: I                    (第三節)「云何名為空三昧?所謂空者,觀一切諸法,皆悉空虛」體會到一切的法是來至於「空」,體會到「空」的偉大,然後溶入「空」,這樣就來到「空三昧」,一切諸法都浸泡在虛空裡面,因為「空」它涵容一切,能夠包含一切諸法的存在,因此超越二元對立。當你體會到這些,你的心跟「空」相應,就是進入「空三昧」。
2 @) f+ Y5 T7 J  l1 ]                    「云何名為無想三昧?所謂無想者,於一切諸法,都無想念,亦不可見」如果從文字上面解讀,修行修到最後就是不能夠有任何的念頭,不能夠想、不可以想,如果你有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即乖、動念即錯,變成不可以起心動念。所以,從文字上面去解讀,一直修、修到最後,你就是很苦啊!就是不敢起心動念、不敢動作,你的身體漸漸僵化,你的心也漸漸僵化。所謂「無想」,不是不可以有念頭,而是已經體會諸法的實相了,過去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裡面,今天遠離了過去的顛倒夢想。「無想」就是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不再執著過去的抓取、幻相,了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此「亦不可見」,不會看到一個實實在在不變的東西,看到它是不斷的變化,於是你不會祈求恆常不變,就是「無想三昧」。0 o3 d7 c! D7 _% e
                    「云何名為無願三昧?所謂無願者,於一切諸法,亦不願求」如果解讀錯誤的人,都會以為我們修行人都不可以做什麼了,就變成很消極悲觀,有的人批評《阿含經》方面,認為修這種方法到後來是「無想、無願」,什麼事都不想、什麼事都不做,就認為是悲觀消極。所以,能夠來到「無願」,體會到、看到以前是在海中鑿河,在大海中開鑿運河,哇!還發了很大的願:我要開出一條超級大運河。當你有一天了悟了真理實相之後,超越了二元對立,超越了原來平面空間,跳脫出大海,跳脫出原來你的視野、你的世界,跳脫原來你的思考空間,看到:「啊!原來我以前是在大海裡面開鑿運河,我還發了那麼大的願在開鑿運河……」現在呢?你發現:「哇!那些都是錯誤的顛倒夢想啊!」你才會真正醒過來。6 G3 S( f& ^7 j2 @3 A5 e
                    當你醒過來,過去那一種錯誤的願,你還會繼續有嗎?沒有那些啦!叫做「無願」。所以,已經了悟真理實相,然後體會到「無為」,體會到「無我、無我所」,這時候一樣會來到「無願」,沒有那一種錯誤的願求。如果一個人「不得此三三昧,久在生死」,前面三種境界沒有証悟到,就是在生死苦海裡面「不能自覺悟」,沒辦法解脫自在,就是在苦海裡面顛倒夢想的抓取,然後在沙灘上面構築你的城堡,在海底裡面構築你的運河。「諸比丘!當求方便,得此三三昧」各位修行者啊!如果要解脫自在,就要好好去體悟、去體証「空三昧、無想三昧、無願三昧」。6 U; H9 a: C7 N
                    「觀一切諸法,皆悉空虛」如實體証到一切萬物、一切眾生,都是來至於「空」,也必回歸到「空」。當真正體証到「空」的浩大、玄妙,很厲害的「自我」才會臣服,「我慢」才會消失。當「我慢」消失,就能夠契入「無想、無願」。所以,「無想、無願」是來至於你的實修實証,體會到「道」的玄妙莊嚴,體會到「空」的玄妙莊嚴,原本的自我很厲害,想要修了神通廣大,展現我是、我能,到後來那些都會消失。所以,一個真正的解脫者,他是來到返璞歸真,體會到無學、無修、無為的境界,如果還有我慢與無明,會就用頭腦從文字上面去思維、去解讀,自認為經典讀很多、很懂,用頭腦去思維「三三昧」,然後就會想用有為法,用你努力的修行、你的打坐、你的禪修,然後在禪相裡面,認為自己已經進入到「空無邊處」的世界,已進入在空相、空三昧裡面了,現在都完全沒有念頭了,現在都沒有任何慾望啦!現在都沒有任何的願望啦!……然後一出來就開始跟人家較量,「喔!你還有念頭、你這差的遠……」就是在自我的夢幻世界裡面構築你的「三三昧」,然後看不到背後的我慢在展現,越修越厲害都不知道。如果還有我慢與無明,以為自己達到「三三昧」,自認就是很厲害的人,然後會看不起別人,你會用頭腦從文字上去思維,用「有為法」達成「三三昧」,如此的「三三昧」似是而非。事實上,這不是真正的「三三昧」。* A' G- W) c( i9 o
                    (第四節)什麼叫做涅槃?涅槃者,貪、瞋、癡永盡啊!「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就是貪、瞋、癡的止息,你的煩惱、憂悲苦惱的止息,顛倒夢想的止息,這樣有什麼不好?有的人還一直在勸人家不要入涅槃,還有一些大師還在勸人家不要入涅槃,認為入涅槃之後,就不能夠造褔、修功德,就沒有辦法再繼續累積功德,就進入斷滅空……,這些都是對涅槃不了解。如果沒有體証到涅槃世界,眾生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以現在來看,一個罹患神經病者,我們會很清楚知道他是一個神經病;以佛陀的角度來看一般眾生,以佛陀的覺悟、真正看到整個宇宙實相的人來看眾生,也就是以四果阿羅漢來看眾生,他很清楚知道眾生是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精病,不管你是多麼有名的大師、大法師、大法王,只要你還有「我慢」在,只要還是在顯現你的厲害,都是神精病。* i4 Q# Y* Q1 O. U3 i$ p
                    事實上,涅槃就是把你的錯誤認知,把你的神精病都醫好了,當你醫好神精病,然後成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如實了悟身心內外、宇宙人生的實相,你不是一個病態的心理,不是一個錯覺的人生,成為一個覺悟者,遠離顛倒夢想,就是入涅槃,這時候沒有那些貪、瞋、癡,這樣有什麼不好?!「入涅槃」就是把我們錯誤的顛倒夢想扭轉過來,把我們病態的心理,變成為健康的心理,這樣有什麼不好?!所以,大家不要對涅槃解讀錯誤。貪、瞋、癡永盡,不再顛倒夢想,有何不好呢?!為何要排斥入涅槃?!
0 @4 k. p% \8 s0 J- q( N' G                    (第五節)「何等為覺力?」什麼是真正的一個覺悟者?他所體會的就是「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所以,不要以為體証到超越二元對立、溶入一體世界、無分別的世界的人,對是非、好壞……不知道,不是這樣啊!不要以為就是變成阿達、阿達,傻傻呆呆的,什麼都不知道,你腳踩到牛大便也不知道……,不是這樣啊!都是眾生以二元對立的世間頭腦來了解,什麼叫做超越二元對立、一體無分別的世界。事實上,他是清楚的了知,但是他所了悟的、以及他背後沒有帶有貪、瞋、癡。而眾生呢?是從你的貪、瞋、癡,出發、對立的。舉例來講,就像幾年前發生陳進興的案例,大家都認為他好像一個殺人魔王,很可怕啊!尤其是在抓他的階段,都是人人自危、很惶恐啊!一般都是希望趕快把他處決掉。
" W8 u1 m2 D7 C- D9 R8 w                    但是,當他後來被抓到,當然接受國法的制裁,一般人就認為你是惡魔、十惡不赦,你是罪大惡極,就認為你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你是認為他應該趕快死掉,以大快人心。但是以一個解脫者來講,他沒有眾生這些二元對立的思想分別,並不是說陳進興做這些,沒有對、也沒有錯,他清楚知道是帶給眾生苦,帶給自己很多的苦,是非、好壞是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對一個解脫者來講,他是以平等心對待他,為什麼?他是以無限的包容,體會到陳進興會這樣做,有他背後相當多無可奈何的因緣,才形成他走上這樣的路,今天你看到他這樣的現象,生起的也是一種無限的慈悲,如果他願意悔改、願意上進,還是一樣會給他一條生路,而且會慈悲以愛心來感化他,讓他能夠改變、讓他能夠成長。2 t' D8 s) N+ Z4 R
                    所以,一個解脫者面對陳進興、不會去瞋恨他,一方面有空間讓他成長、讓他改變,人都會改變的,一切都是無常、會變化的,人會改變啊!因此願意用空、用愛心,來感化他、讓他成長,而這裡面並不是縱容、包庇壞人,不是那些心態,他對陳進興沒有瞋心,而是一種慈悲心、讓他成長,就像對於很瞋恨、很不喜歡的牛大便,不是把它一直掃除掉,你是把它放在適當的位置、也尊重它,然後讓它發揮出有機肥料的作用,成為法界裡面的一個貢獻者。像陳進興後來在南非武官官邸,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展現這麼穩定、穩靜,在那麼慌亂的情況下,還是因為語言上沒辦法溝通,但是她畫一個愛心,然後告訴他:我們愛你、上帝也愛你,小女孩展現出來就是這樣冷靜的智慧,就是以愛心、冷靜讓他冷卻。當事後,陳進興被抓之後,天主教的神父還是一樣常常到獄中,來關懷他、感化他,讓他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對我這麼樣的冷酷,都對我這麼樣的殘忍,但還是有人會來關心我、愛我,後來也是一樣心逐漸柔軟,而且後來又是皈依天主教,他還是會變化啊!
! W6 k( _: g& G: F                    以恨不能夠止恨,唯有愛能夠消溶那些恨。所以,有智慧的慈悲與放縱是不一樣,解脫者對是非、好壞的分辨,是沒有任何個人的貪、瞋、癡,沒有任何個人的預設立場;眾生的貪、瞋,都是從「自我」的立場,符合我的意思,就是對的、我就貪,不符合我意思的,我就排斥、我就起瞋。一個解脫者「善、不善法,有罪、無罪」這些,他都很了解,但是眾生看不到的「有分別法、無分別法」,他都很清楚的知道。「有分別法」就是現象界的千差萬別,現象界的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黑人、有白人、有黃種人,千差萬別啊!每一個人的臉孔都不一樣,叫做「有分別」。
5 L+ {$ U7 K8 }7 J                    所謂「無分別」,不管這棵樹是高大或是小,人是黃種人、白種人,法界都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沒有分別啊!地球都是平等的善待一切眾生,空氣也是平等的善待一切眾生。對法界來講,它是無分別的善待一切眾生,太陽也是一樣,沒有分別的來普照大地,我們眾生常常就是這樣,我很瞋恨的人,希望太陽把他照射、把他曬死。在戰爭對立的時候,求主啊!主啊!趕快幫忙我們,讓我們事事順利,然後把敵人消滅掉,你就是祈求太陽要幫忙我們,要把對方消滅掉,趕快幫忙我把他曬死,眾生就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
) o* v/ N* t$ [& ?) z                    這就是「有分別」、「無分別」,眾生都是從「自我」裡面,然後二元對立的分別,整個法界它如此的「無分別」、善待一切眾生,說要體會「無我」、「無分別」,一定要進入法界裡面去體會,要進入地、水、火、風--大自然裡面去體會,才能夠真正體証到何謂「無分別」。當你見的越深,就能夠具體展現法界的這些德行、德相出來,體道、悟道,自然就會行道。所以,「緣起法」就是講現象界的一切,「非緣起法」講的就是宇宙本體空,它就是本來就存在、不生不滅,因此喜歡原始佛法的人,大都是只談分別法、緣起法、有為法,很少談到無分別、非緣起法、無為法,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甚深極甚深的法義,對這方面,大乘經論談論的比較多,但又是常常形成談空說玄、高談闊論,或把「空」當成頭腦中的名相概念。如果沒有實實在在修行,就會變成都是在談空說玄,很容易罹患大頭症。所以,要有根基、穩紮穩打,要聞、思、修、証,穩紮穩打逐步上來,你要談空、談涅槃、談無為,都要實修實証,不要用空口講。! q+ \! R. V5 ~0 `* R4 H( E
                    (第六節)「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諸惡不善法生,一切皆以無明為根本」「無明者無知,於善、不善法不如實知」最重要是後面的「分別、不分別,緣起、非緣起不如實知」佛陀所講的「無知」到底是什麼呢?「無明」就是「無知」,對於這些真理實相不了解,包括說什麼叫做分別法、什麼叫做不分別法,你不清楚的知道;什麼叫做緣起法、什麼叫做非緣起法,不如實知。常常聽到人家說佛教就是講緣起,至於什麼叫做「非緣起」,就很少人很少人了解,也很少人能講。如果不了解什麼叫做「非緣起」,還是一樣算是「無明」。「若諸善法生,一切皆以明為根本」你把無明轉為明,就是把無知轉為知,正確而清楚的了知何謂「明」。「明,於善、不善法如實知」「有罪、無罪……如實知」,再來「有分別、無分別如實知」,「緣起、非緣起」法,你都「悉如實知」。「如實知者,是則正見」就是一種覺悟、真正智慧的正見。9 y0 d- q: P  e
                    【法義分享】有些學佛的人會以為佛教不談「宇宙本體」,一談這方面就認為那是觸犯「十四無記」。這種看法有待重新評估。佛陀是不去談論世界有邊無邊,也就是不希望你成為一般的天文學家一直要去找尋宇宙的邊際在哪裡。因為那是沒有答案的。所以,不談有邊無邊,是不希望你成為天文學家一直在探討那些邊,但是如果你以此而認為佛教不談論宇宙本體,那就完全錯了。佛教裡面最深法義的「空」,都是直指宇宙本體,「涅槃寂靜」是在描述本體「空」的特性,「不生不死」也是在描述空的特性,因為有空的不生不死,所以才能夠容納現象界的生生滅滅,都是直指本體空,「非緣起」就是指本體空,「非緣起」就是指宇宙本體--「空海」。「無分別法」是指體証空、溶入空的人--入空戲論滅,但這都不是用頭腦所能思維想像的。「空」是法爾如斯、本來就存在,不要以為想像,很抽象、很虛偽,當大家逐步去了解之後,你就不會怕,就能夠溶入「空」裡面。
" J' D. O2 P- }1 ~$ e0 i0 X                    (第七節)「猶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於空,便生屋名」地、水、火、風各種材料、因緣組合,緣起的現象組合起來,它必須架構在「非緣起」的「空」上面,這個「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空」,你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沒有「空」,你不能夠活著;沒有「空」,你不能夠動作、不能夠工作,但是最重要的「空」,是平常大家看不到、觸不到,你天天都看不到、觸不到,你天天都浸泡在「空」裡面,但是你就不知道,就像海中的魚在海裡面游來游去,但是你就沒有覺悟到自己就浸泡在海水裡面,你就浸泡在空海裡面,但是你就不知道「空」是什麼,你就看不到。" }0 G, W7 l  l: j' r) u. Z
                    我們一看過去,那裡有一幅很美麗的圖畫,或是一看過去,那裡有面牆壁,我們就只是看到有為、看到有色的、看到物質,但是這之間的空、空間,大家都看不到。事實上,我們真正要使用的是「空」,真正能夠讓你活、讓你作工作的,都是那個「空」。我們架構這棟房子,架構這棟中鼎大樓,用那些鋼筋、水泥……很多的材料,我們架構起來,記得!不是要在那些材料上面,我們要的是整個架構組合起來所騰出來的空間,我們要的是「空」,所以大家不要再怕「空」。當你真正體會到「空」之後,才會跟它溶為一體,解脫自在啊!
, S6 x: L& k# |) l/ v9 O                    「當知此身亦復如是,因筋骨,因皮膚,因血肉,纏裹於空,便生身名」因此不要以為只有四界分別觀,只有地、水、火、風,如果沒有「空」,你不可能存在。如果只是在四界裡面--地、水、火、風,你只是在四種界裡面的分別觀,只是在五蘊身心裡面的點、線上用功,看不到整個法界,「我慢」不會斷的,深層的「我慢」不會斷的。所以,一定要去體証到「空」,地、水、火、風,然後跟無上甚深微妙法的「空」,非常深、非常玄的「空」組合之後,有機生命體就能夠存在,就會有身、心出來。/ R% o! d/ `( @% k/ P& f# _
                    「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如果看到現象界的這些生生滅滅,就是緣起,就見到法。「法」就是無常法印,因為現象界的一切,它就是一直在生滅變化,若見緣起就見法,你會看到無常法印,也會看到無我法印,也會看到涅槃、無為、空。從緣起,你了解、解讀甚深的緣起之後,就能夠體証到「空」,如果沒有真正好好去解讀緣起,沒有好好去體証「三法印」,你所講的「空」,都是變成空洞的「空」。所以,宇宙本體—「空」,是無邊無際、涵容十方世界,涵容一切的日月星辰,涵容一切山河大地。「空」它是涵容一切、涵容一切眾生,不但是涵容、而且還貫穿,貫穿一切眾生,貫穿一切日月星辰,貫穿一切現象界,這個「空」絕不是頑空、絕不是斷滅空,這個「空」是很玄、很妙、很深、甚深極甚深。  V9 a4 w8 o) O/ x' x
                    空氣要進入我們身體,它是必須要從鼻腔裡面進去,但是「空」是整個包容、而且貫穿,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空氣、風是從上、下、左、右這樣閃開、閃開,風是一定要閃開、一定要讓開,因為風也是物質界的,物質界一定要讓開,你的車子才能夠過去。所以,你的車子開過去,那個風一定要讓開、讓開,所以風沒辦法貫穿你的玻璃、貫穿鐵皮,它沒辦法貫穿。但是「空」就不一樣,它就是貫穿一切,你的車窗、玻璃這些,它全部都貫穿,包括你的身體銅牆鐵壁,全部都把你包容又貫穿。所以,「空」絕不是頑空,絕不是斷滅空,這個「空」是很玄、很妙,是甚深極甚深。如果沒有「空」,就不可能有現象界萬事萬物的存在;如果沒有萬事萬物,就不可能歸納出緣起法則。+ H+ _0 l3 S' d1 N6 Z, a0 X
                    (第八節)我們的肉身、六根也是一樣,是因為地、水、火、風、空,這些所組合而成,地、水、火、風這些,大家比較容易看得到,它展現在我們身體裡面,它會展現出不同的特性。「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眼是六根,色是外面的六塵,當六根與六塵接觸之後,就會產生「識」,六根接觸六塵會產生六識。「三事和合觸」,然後觸之後,就會產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恒,非安隱,變易之我」包括我們的身心,它也是緣起的現象,包括外境的一切六塵、外境的一切,也都是緣生緣滅的現象。
( k. X' p) }9 _2 E" S                    所以,緣起不斷變化的這個我,跟外面不斷變化的六塵,當它接觸之後,所產生的「識」,就是你的心理,當然它也是不斷的剎那、剎那在變化,不要去找一個恆常不變的我,恆常不變的本心,恆常不變的自性,那都是在顛倒夢想,並沒有恆常恆常不變的,當下你的心都是跟著你的根、塵在變化,你的六根在變化,外面的六塵也在變化,所產生的那個心,怎麼會不變呢?都是一直在生滅變化。現象界的一切,它就是無常的生滅變化。
7 L& E& G0 w3 A. y7 |% G8 L# D                    「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現象界的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變化、變異變異,但是我們要看到「空」,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一般眾生怕談空,想到空,就想到斷滅空;想到空,就想說成、住、壞、空,成住壞空的「空」,跟這裡面甚深法義所講本體的空,是不一樣。成住壞空的「空」,只是一個形容,頑空也是一種形容。當眾生想到「空」的時候,都是想到一些負面的,於是就會懼怕。但是,佛陀就告訴我們,你對「空」要有實際的了解,「當行」就是你對「空」的相、空相,對「空」的特性要去好好去了解。「當知」要好好去了解,「當喜、當念」如果你正確了解之後,就會喜歡啊!會喜歡浸泡在「空」裡面,會喜歡心與空相印,就不會怕「空」。
, O* x7 y8 O. \; s                    「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諸行」就是「空」的特性,它是宇宙本體空,它是常、恒、住不變易法。在「空」之中,它是展現無我、無我所,現象界的一切就是生生滅滅變化,但是「空」是不生不滅。「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要去體會「空」,怎麼樣去觀察呢?就像來到一間空大的房子裡面,不要看到裡面就說:「喔!這裡面怎麼都沒有東西、空空洞洞的?在這裡面很無聊啊!又跑出去!」事實上,你要看到:「喔!這裡面的空間好大啊!可以禪修、可以應用……」你要體會那個「空」,就像我們這一間大教室,當你進來的時候,你去感受:「哇!我們這個空間滿大!」然後慢慢再去體會這裡面的「空」跟外面的「空」,這裡面的「空」跟你家裡的「空」,都是完全一體的,完全是沒分別的,然後再慢慢去看到整個「空」,它是包容一切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以,要具體的去體會「空」。
* [2 O* H( W) M& [6 M1 K& q& g                    「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你體會到「空」,然後溶入「空」,你就不會怕了,因為你覺得說真的溶入裡面才不會怕,溶入裡面之後,你才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做涅槃寂靜,什麼叫做解脫自在。「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你就會很歡喜,然後「於空法行」也就是體証「空」之後,就會展現出「常、恒、住、不變易法」,因為你的貪、瞋、癡,都從根本止息了,不會有那些貪、瞋、癡,而且你體會到「空」,當你體道、悟道之後,就會「行道」出來,然後會「空我、我所」,也就是你就會空掉,自我、我所,會斷除那些我慢、我是、我能,包括體証到「無我」。當你體証到「無我」,自我、我慢就會斷除,當你沒有「自我」,也不會去抓取「我所」,因此「空我、我所」,其他的大家以此類推。佛陀就是要我們去看到現象界的生生滅滅,然後又要體証到「空」的不生不滅。4 A- w( w* T: [' v3 w. S7 j# h
                    「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包括「合手聲」,也就是鼓掌、拍手,聲音都是因、緣俱足而生,生已之後、又滅,因此那個聲是有生有滅。但是,空的無聲卻是不生不滅,從這裡好好去體會什麼叫做緣起的生生滅滅,什麼叫做「空」的不生不滅,真的能夠好好去體証,「獨一靜處」要好好禪修、好好體悟。「專精思惟,不放逸住」努力用功,然後就能夠「自知不受後有」,因為了悟生死大事了,體証到「無生」,於是就能夠成就阿羅漢,就能夠解脫自在。因此,不要以為解脫很困難,不會啦!看你願不願意把過去的顛倒夢想扭轉過來而已。
% W% h) l/ X. d' u. Y* T                    整個修行過程,都是從顛倒夢想的世界,轉為遠離顛倒夢想,不是在神通感應、禪相,它只是一個「轉念」,記得!這是很重要的,當你錯誤的觀念,就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裡面,包括說你神通廣大,你要展現什麼神通,有沒有法力無邊,你很厲害……,如果沒有真正解脫自在、還有我慢,都在錯誤的顛倒夢想裡面。當你把這種顛倒夢想的世界轉過來之後,就成為一個覺悟者,因此所謂覺悟也都是心,你是覺悟到真理實相,然後遠離顛倒夢想。所以,你在苦海或是出離苦海,只是「轉念」,是扭轉我們錯誤的觀念,這樣而已,讓它成為正確,你不要去轉外境,也不要說我要離開這個世界,然後跑到他方世界去,才能夠解脫,不是這樣啦!你的念頭、心念沒有更改,你從台灣移民到美國,還是在苦海裡面;你離開這個世界,跑到他方世界去,你還是在苦海裡面。
# N+ q, [/ \  q- r                    如果你的念頭能夠轉過來,到哪裡都是淨土,所謂「心淨佛土淨」,淨土思想的核心就是在心淨、心的淨化。「空諸行常、恆、住、不變易法」前面講說無常生滅變異,但是講到「空」的時候,就會講「常、恆、住、不變易法」,都是直接希望我們能夠去體証到本體空的特性,體道、悟道而行道。
, C' f4 @  J9 X                    「空無我、我所……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這裡所提到的「空」,是指本體的「空」,只有「空」才能夠符合「常、恆、住、不變易」。「緣起法」則是在歸納現象界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總原則,而現象的一切都是有生就有滅、剎那生滅變易。- G" R: }6 O" d! C  E
                    (第九節)什麼叫做「無量三昧」呢?就是要發出我們慈、悲、喜、捨之心,這就是四無量心,慈、悲都是可以打開我們原來狹宰的心胸,讓它成為無邊無際的,當你真正大慈大悲,會超越原來的親疏觀念,會超越人我相、親疏相,要從慈、悲、喜、捨方面,好好去體悟,然後打開我們的心量,從點、線、面、空間,逐漸的擴大。「云何為無相三昧?」「云何為無所有心三昧?」「云何為空心三昧?」什麼叫「無相三昧」?「聖弟子於一切相不念,無相心三昧,身作證」如果你看到一個境界,抓取外面的六塵,於是你的心就像攝影機把它拍攝下來,就留在你的心中。就把那個影像留在你的腦海裡面,包括聲音,本來聲音是流過,它就穿流而過,但是偏偏人家講一句話,你不喜歡聽的,就把那一句話抓下來,讓自己這樣受苦、折磨,然後還在責怪別人不該講那些、別人怎麼樣……,是我們自己的心量很有限,法界的法流要穿流而過,你就不讓它流過,然後你就把它抓下來。
6 N# T% F! [3 ^; A, {) D4 [                    是自己的心量不大、去礙到,還責怪外面的境界。因此,要看到你所有內心的苦,是來自於我們的顛倒夢想、我們錯誤的抓取。當你看到之後,你就能夠全然的放開,像有一位同修跟我講,她在一個地方看到二個小孩在吵架,在那裡哭了好像很傷心,但是幾分鐘之後回來看那二個小孩,人家已經玩成一堆了,她也很驚訝的問:「奇怪!你們剛才不是在吵架嗎?你剛才不是在哭嗎?怎麼現在又玩在一起?」小孩就說:「我們已經講合了啦!我們已經講好了啦!」小孩子的吵架,5分鐘就過了,大人的吵架呢?我們的心是如此在抓取,小孩子展現出的純真,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大人卻常常被幾年前人家一句話,哇!到現在還去礙到。小孩子處處都在告訴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回到純真、純樸。所以,修行到後來就是返璞歸真,不管是佛陀、耶穌、老子,他們都是指出同樣的例子--返璞歸真。
- P5 |& R6 }  ?2 w& z, O                    「謂貪有量,若無諍者第一無量。謂貪者是有相,恚、癡者是有相,無諍者是無相。貪者是所有恚、癡者是所有,無諍者是無所有」一個真正體証到「空」的人,他所展現出來的是無邊無際的一種包容量,所以「無諍者第一無量」,體証「空」的人,一定是展現出無量之心、大慈大悲,他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不是用口號,真的是做出來,就像德麗莎修女就是那種超越,至於她體証到哪裡?有沒有到究竟解脫?我們暫時保留,但是她展現出來的,超越了國家的界線,超越了種族,超越了宗教的界線,不是因為你是跟我信仰相同的教徒,我才接納你,不是這樣啊!都是展現一種無量的境界--「無諍」。/ a6 i: `' `& X) d$ E% n
                    貪、瞋、癡都是有相、有所抓取。體証「空」的人,他是超越二元對立,他是不會抓取,不會二元對立,「有相」就是在二元對立裡面,「無相」就是超越了二元對立的好惡、標準。如果沒有體証到「空」,就還會有一個我、我的、我的,我的……、我的……,我的家人、我的親人、我的上師、我的法……,都會抓得很緊。如果體証「空」的人,是會來到無我、無我所,但不是說體証到「空」的人,結果你對自己的家人都不認識,不是這樣啊!大家慢慢的去體會,不要從語言、名相、表相上面去體會,對家人有抓取就苦啊!包括不只對家人的抓取是苦啊!你對自己的抓取就是一個苦,有抓就有苦。* K1 _0 I" D3 `7 }+ H
                    「復次,無諍者空,於貪空,於恚、癡空,常住不變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義種種味」如果有貪、瞋、癡,就一定在那裡不斷的諍辯,真正體証「空」的人是來到「無諍」,包括說貪、瞋、癡這些都止息了,而且他是「常住不變易空」,証到三果的人,都還會進進出出。一個真正四果的人,體証到「空」、「自我」消失之後,完全沒有我慢,貪、瞋、癡完全止息的,他的心一樣會來到「常住不變易空」,與「空」相應。這裡的「空」都是指本體的空,不是頭腦裡面的空性、性空、頑空、空無邊處定,後段具體指出「入空戲論滅」,但是不要把「入空戲論空滅」的「空」,變成個人頭腦裡面的一個名相、知見,「空」然後又在空性、性空,不斷的諍論不休,就像戒律本來是要止諍、止息紛爭,結果卻制定了很多的戒律,增添很多的不必要的爭端。+ J. w1 v( q4 F$ M
                    空,本來就是要息諍,就是要無諍,結果眾生卻不斷的在空論裡面,一直的在那裡諍辯不休,「誰的才是究竟啊?誰的才是高啊?……」把佛法一直變成一種諍辯,這樣很可惜,因此要真正做到「入空戲論滅」。
' P9 I3 |7 k8 |2 ^                    (第十節)「云何緣生法?」緣生法、因緣法就是「此有故彼有」,因緣俱足就會產生,緣生緣滅就是「此有故彼有」,也就是現象界的一切。「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佛陀就講大自然的法則、「三法印」--無常、無我、涅槃寂靜,不是我佛陀所創造、所發明的,不管我佛陀有沒有出生?有沒有出世?這些法則都是存在的,「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所謂「法界」,就是現象界與「空」整個合起來,我們稱作「法界」,法是在詮述現象界生生滅滅的變化,因此無常、三法印、四聖諦,都是在詮述現象界,這些法則一定是「法住法界」,也就是整個的宇宙、大自然的運作法則,它一定是相同的,現象的一切一定是有這些現象,「三法印」一定是「法住法界」,因此「法則」是對現象界的一種詮述。
6 \/ p$ }9 B1 o                    我們佛門裡面常常都是「見指不見月」,包括「三法印」或是「四聖諦」,無常、無我的詮述,事實上都是要來描述真理實相的存在特性,讓我們了解之後,能夠回歸、能夠見到月,讓我們了解法界的特性,能夠回歸到法界。但是眾生常常就迷在手指上面--見指不見月,佛陀就講我歸納出這些法則,不是我創造、發明的,這些法則是「此法常住」,這些法則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它是本來就如此,跟整個大自然的運作一定是相同的。「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我佛陀只是如實去觀察到大自然的實相、現象,這樣而已。我佛陀只是看到實相,然後把這些真理實相、法則,如實的跟大家講,然後我遠離了過去錯誤的認知,遠離了顛倒夢想、出離了苦海,於是我把這一條從苦海邁向解脫的整個路程,如實的告訴大家,我只是這樣如實的敘述而已,這些都不是我的,因此「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 }- b" t0 e: N' P7 t6 O. t) b0 S                    如果還有我私人的祕法,認為要對我多好、要對我怎麼巴結、要供養我多少、要捐出多少,我才跟你講什麼法……,法還分為很多等級,你要贊助多少,才跟你講到什麼法……,都是在販賣佛法,其實沒有私人的法。如果有私人的法,裡面是有我是、我能、我慢,個人還創造出一些法,屬於私人的法,不是大自然的法則。因此,佛陀就很如實告訴我們:這些法則本來就存在,我只是一個「指月的工具」,協助大家去看到,將來大家都是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我佛陀只是個指月的工具,協助你們去看,你們不要把目標鎖定在我的身上,鎖定在佛陀身上,這樣就很糟糕,又是「見指不見月」。1 @- T8 q8 b+ q
                    如果把目標鎖定在一個法門,抱著某種法門死死不放,或是抱著一個大師,抱著一個偶像不放,這樣表示還沒有見到「月」。如果一個善知識不是協助你去見到「月」,你跟他學法越久,結果他強調自己很厲害,於是對他的關係越抓越緊,表示這位善知識沒有真正見到法,還是在樹立山頭,樹立我是、我能--很厲害的權威偶像,這樣很可惜!所以,佛陀都很坦白告訴我們:我佛陀只是個「指月的手指」,佛陀以前協助大家去見法很快。再者,雖然佛陀本身門下的弟子很多,但是佛陀還是一樣自己托缽,然後到處去弘法、講經說法,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聚眾數百人、數千人,都是協助大家解脫、見法,然後弟子隨緣到各處去弘法,佛陀也是一樣到各處去。佛陀本身沒有建立道場,如果人家有供養道場,有一個方便的地方,有因有緣就來這裡講經說法,因緣可以就在這裡一段期間,但是他一樣到處在講,並沒有一處是屬於佛陀自己的。所以,我們真的要把「無我」展現出來,不是嘴巴講「無我」,然後心裡面卻都是在抓「我」。
$ z: t. f6 l+ _! }) l9 C                    「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現象界的一切,它是生、住、異、滅,如果有所抓取,你的憂悲苦惱就跟著來。「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我佛陀宣說的緣生緣滅法則、無常法印、無我法印、涅槃寂靜,一定是「此等諸法,法住、法空」,這些法一定都是永遠存在的,只要現象界存在,一定都是跟整個大自然、宇宙同步進行,不是在地球才適應,其他星球就不適應,不是說在地球才有無常,可以找到一個永恆不變的星球,沒有那樣的地方啦!地球會有地震,是顯示大地在變動,表示地球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地球,才能夠涵蘊眾生,才能夠孕育眾生,如果我們去找一個都沒有地震的星球,固定不變的一個星球,是一個死的星球,你沒辦法在那裡存活。9 j! f: Z5 f' K. s" h! n
                    所以,無常法印是遍宇宙一切處,現象界一切都是如此存在,「無我」也是一樣,好好去體會,就不會懼怕無常,不會一直在「抓」我。這是「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會離開實相,「如」就是如是,一定不會離開現象界,法則不會離開實相,不會離開現象界。「審諦真實、不顛倒」是我佛陀可以向你保證的,「審諦真實」是千真萬確的真實,真理是超越時空,不管再怎麼跟你們保證,沒用啊!還是希望透過你的實修實證、親證,這樣才算!不是用相信的,我只能夠跟你講說:這是千真萬確!問題是,對我來講是事實,對你來講,你還沒有親證以前,都只是一種信仰而已,因此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去實修實證。
' F/ ^; f" I; H! I/ X; r                    「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際,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 U0 e6 T. n% E; K& y2 d2 f
                    如果真正體會無常法印、實修實證,你會了悟生死大事。具體就是要體會無常法印,再來體悟無我法印,還要體會這個「我」,它也都是緣起、緣起法,要去看到整個大自然的真理實相,去看到整個法界所告訴我們的真理實相,當你真正了解之後,就會了悟生死大事。當你了悟生死大事,就能夠體證到「無生」,因此都不是抽象的,?的會體證到「無生」。當你了悟生死大事之後,你會怎麼樣呢?「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真正體證到之後,「不求前際」不會還去追溯我過去世是在哪裡,我這個波浪的前一世,到底在哪個海洋?我過去世是造了多重的業,這一世的命還這麼苦……,為什麼我長得比較矮呀?為什麼人家當總經理、當董事長啊?為什麼我還在當個小職員?你總是在抱怨:我們的業障是不是很重啊?……眾生常常都這樣一直賠罪,我的業障很重……,我的罪業、罪孽深重……,都揹著重重的包袱,拖著很重、很重的包袱在走路,你的生命很苦、很苦,被一些錯誤的知見扣上很多,然後自己又錯誤的顛倒。
& G3 c: t' |, O& z7 v( u) _* C                    一直抓著很多、很重的包袱,因此你會很苦、很苦,就是這樣放不下。一方面沒有了悟真理實相,放不下!因此就在探究:我過去世怎麼樣啊?我過去世怎麼樣啊?當別人告訴你之後,常常要去懺悔、常常去消災,結果你的前一世怎麼辦?當你花了一百萬去消災,然後沒多久,還是遭遇到災難、有了苦,於是人家又告訴你,因為還有前兩世的業還沒有消,好啊!就再投入一百萬進來,再消一消,然後又覺得:奇怪!我怎麼還有苦、還有病痛?!因為你十世以前還沒有消啊!……永遠沒完沒了。所以,耶穌回答得很單純、很瀟灑,今天在地球的示現,是上帝派我來的,不是耶穌才是上帝派來的,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耶穌是上帝的兒女,你也是上帝的子女啊!大家都是平等啊!這是佛陀所體證到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不要去錯誤解讀,認為只有耶穌才是、其他的不是。
0 O# a8 k7 U! n/ d/ Q7 M$ p7 q                    就像大海的波浪,不是說這個波浪才是大海的兒子、其他的波浪都不是,你們其他的波浪是孤臣孽子,你們是從其他地方跑來的……。所以,要回歸去深觀法界,比你在那裡打坐、在那裡求禪相、求……,比你在那裡修十年、廿年,還要好!真的是法本自然,法本來就是在大自然裡面,因此我們下一次的禪修,在大自然裡面的時間會比較多,我們會再進一步協助大家更具體體悟無常法流,然後溶入法界、溶入「空」裡面,要清楚體會、體證,不要在支流末節上面繞。但是,如果你要求禪相、要求感應、要求神通,就續繼另外再去求,不然你真正要見法,要體悟「三法印」、要溶入「空」,就好好一步一步去做。/ B$ H* t* a& m  D# k# n
                    當你真正了悟之後,就不會去求:「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在哪一道呢?是在黑道、還是白道呢?我過去世如何呢?……但是,並不是說講這些,一個解脫者就是沒有因果,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但是你所能夠活的只有現在,這個波浪有過去、有現在、也有未來,但是我現在的形成就是當下,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你的整個生命就是當下、現在。你能夠掌握的,也只有當下、現在;你要解脫的,也是當下、現在。所以,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錯,不要被宗教洗腦之後,又揹著很多的罪業,懺不完的悔,一直揹著重重的包袱。6 z: ^1 f/ S. u( I/ a
                    你的出生、在世間的形成,是法界的恩賜,要去體會、敢去承擔,這不是我慢,事實本來就是這樣。你能夠在地球誕生,是法界的恩賜,你要感恩啊!當你真正去體會之後,你的生命是充滿著感恩、充滿著法喜。如果沒有真正了解,你的生命是充滿著業力、充滿著苦、充滿著包袱啊!如果你沒有勇氣放下過去,你就繼續揹嘛!當你真正了悟之後、放下啊!何其自在!放下不是沒因果,而是了解緣起法,知道未來要得到什麼果,現在就播種什麼因,所謂「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當你真正了悟這些因、緣起法,就是當下、現在怎麼讓我自己快樂、輕鬆、自在,能夠把這種快樂、輕鬆、自在跟眾生分享。所以,你是重視每一個因,再來「不求後際:『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你不會去設想說:當我死了之後,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我要趕快預訂個位子,一定要保證,我才能夠安心……。
# T+ o4 e- y( \7 Q7 s. V9 ?                    你永遠不會安心啦!如果你不能夠當下安心,你永遠不會安心的,不管你到他方世界去,你要安心,還是要在當下。所以,你不會去求,「不求後際」就是不會去設定我未來世要到哪裡去,我一定要去哪裡啦!我下一世要投胎到哪裡,我要轉世到哪裡……。真正體證「無我」,不會這樣啦!就像一棵稻穗,結出稻米之後,稻米還會決定說:我這個稻米不可以被煮、我這個稻米不可以被吃,我這個稻米要決定運到哪裡,很厲害的稻米要跑到哪裡去,然後一定要把我放在哪裡……,沒有那些啦!都是緣起、因緣啊!所以,佛法講的就是「無我」,講的是「無常」,講的是「緣起」,不要把它當作名相,真的要好好去體會,亦即「不求後際」。
$ f1 `/ s+ {, O8 L% f$ X1 D; G+ S9 E                    「內不猶豫」現在世、你現在呢?也不會猶豫不決,真的嗎?是嗎?這樣嗎?人家都告訴我說:我的罪業深重,我應該怎麼樣啊……,現在是「末法時期」,怎麼可以現在世就見法呢?現在是「末法時期」,我們怎麼可以見法?怎麼能夠成佛呢?我們都被很多錯誤的知見灌輸之後,頭腦裡面輸入很多錯誤的病毒,輸入了很多錯誤的訊息,結果你不歸零,就被那些框框侷限住了,你的生活就過著很不灑脫、很猶豫,常常在人我比較,常常想要去努力修,修成……變成某個人的形象。我今天是一朵小太陽花,小太陽花太小了,我不能開花呀!我不敢開花呀!我不好意思開花呀!我很有自卑呀!我要趕快努力的閉起來,然後修、修、修到將來,我要成為大太陽花、向日葵,才可以開……。這一生、這一世,你就過得很苦。
8 u9 a2 G7 T$ K  T                    「內不猶豫」當你真正了悟這些,這一生這一世,你都活得很全然、很自在,你是很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我們也播放過那些花讓大家看,向日葵或是一朵小花,法界都是各安其位,不會像人類都在自作聰明,對自己作繭自縛。「內不猶豫」就是現在世一樣活得很全然、很自在,不會還有什麼猶豫,不會懷疑:是這樣嗎?是這樣嗎?不敢承擔。「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何之?』他不會再去探討前世是從哪裡來,我這個波浪的前世是從哪裡來,當我死之後、消失之後,我又要去到哪裡……,還是沒有了悟生死大事。當你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之後,這些問題都消失了,這些都是過程,是要經歷過很多不斷的覓道、求道、修道,到後來才能夠悟道。除非你是大利根性,才能夠當下、直下承擔,不然你還是「是嗎?我還要回去再想一想,我還要回去再好好打坐,我還要再去禪修,是嗎?參加這裏的禪修沒有神通感應,沒有什麼特殊的,人家哪裡都講能夠神通感應的,我覺得不是這樣而已呀!我還要趕快再去……」你就繼續嘛!要讓你經歷過十八般武藝、所有八萬四千法門,就要讓他繞、繞到後來,才會來到「無為法」,要繞到你甘願啦!繞到你死心啊!/ g9 D" [. w, k
                    跟你講最高的法就是「無為法」,「無招」是最高的招數,但是沒讓你經歷過,你不會死心。真正的是「無我」,但是你的我慢,沒有讓你一直展現,展現到你感覺到處處碰到苦了之後,我慢不會消失,但是到最後你會體悟到,真的是「無我」、解脫自在、最輕鬆。所以,最高的修行是「無修」,但是我告訴你最好的法門,最高的是來到無修、無為法,但是你就是沒辦法體會,還是要透過很多很努力的修,沒辦法!這也是一個過程,一定要經過這些過程,當有一天,才體會到什麼叫做「無修之修」,什麼叫做「無為法」,什麼叫真正的「無我」。當你真正體會到這些,十八般武藝都經歷過了之後,才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無為」。1 h* U# _& o+ S6 m2 Q; v; H
                    如果你真正體道、悟道之後,「若沙門、婆羅門起凡俗見所繫,謂說我見所繫、說眾生見所繫、說壽命見所繫、忌諱吉慶見所繫,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金剛經」所講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我見」就是我相,「眾生見」就是眾生相,「說壽命見」就是壽者相、時間相,被時間綑綁住,「壽命見」就是壽者相,你會貪生怕死,你的時間被時間綁住。「忌諱吉慶相」就是人相,很在乎別人怎麼講,或是在乎別人跟你說什麼,然後「忌諱吉慶」很多的顧慮,結果不斷地在那裡趨吉,怎麼樣避凶,很多怕沖到、怕去煞到,認為不可以靠近死人,靠近會被沖到、煞到……,眾生都是在二元對立裡面,然後「忌諱吉慶」。- F; h3 m# j0 p  Q8 ^% b
                    如果能夠真正了悟緣起,然後體會到「無我」,再來你會以慈悲心善待一切境界,包括原來所謂的趨吉避凶,你都會如實的去面對,包括面對死亡,以前你認為是不好的事情,你現在會認為那是很好的事,那是協助你見法,協助你體悟無常,協助你體悟無我。遇到死人,那個死人他是以身作則,在告訴你法啊!你不感恩他,還怕被他煞到?!所以,真的要處處去見法。一個真正有見法的人,人相、我相都沒有,就會體證到「金剛經」所講的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相。「爾時悉斷、悉知,斷其根本」是「金剛經」所講的世界。# }! W  H# O. X5 n6 O* T7 n6 e
                    【法義分享】緣生法、緣起法,都是在描述、歸納現象界中,萬事萬物生滅變異的總原則。而這個真理、這個法則,不是佛陀所創造、不是佛陀所發明。佛陀只是觀察、發現到這個真理法則,並向世人宣說而已。所以,佛陀不會講說我發明這個、我發現這個,然後就去登記為智慧財產權,標記為這是我的,只有我可以用,你們使用我的這些,就是侵犯我的智慧財產權,你們要得到這些法,就要付出錢來……。佛陀就是體會到這個不是我的,世間法裡面有所謂智慧財產權,出世間法是沒有這些,是無我、無我所。所以,佛陀只是觀察、發現到真理法則,並向世人宣說而已。喚醒眾生去如實正觀宇宙人生的實相,以便走出顛倒夢想的夢幻世界而活在實相的世界、解脫自在,這樣而已。
% J. |+ j1 i/ o                    「此法常住,法住法界」這句話含意很深。法界指的就是宇宙本體空,包括從本體空衍生出來的萬事萬物、現象界的一切。本經後段所?述的境界,行者要深觀緣起法,又體證到現象界背後的「空」,才能夠做到。
! o9 A  b+ a2 N: t                    (第十一節)佛陀告訴大家,緣起法的法則「非我所作」,不是我佛陀所創造、發明,「亦非餘人作」也不是任何人、任何天神所創造的,因為他就是法爾如斯,這是大自然法則,不是任何人在掌控,不是任何人在操作,因為任何人、任何神,都是大自然法界裡面的一個眾生,眾生也是緣起,也是接受大自然法則的變化,不管你生到長壽天去,就算五十億年的壽命,還是一樣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沒有真正找到大安心、大自在,你的壽命再長,你的苦、煩惱還是很多。所以,佛陀就講說緣起法則,「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不管我佛陀有沒有來人間、「法界常住」。如果你的資質夠,你是上等根器、根性,可以不需要善知識,也可以靠著自己去實修實證,然後去見到大自然的法,像老子就是如此,他們都是現觀大自然的法則,然後去了悟整個真理實相。所以,不要以為只有佛門才有解脫,耶穌也是現觀宇宙人生的實相,了悟真理之後,體會到上帝是什麼,然後協助眾生回歸上帝,也就是回歸法界。) y2 C7 B$ v% t1 r. C
                    【法義分享】「緣起法」是現象界的真理,是大徹大悟的智者所觀察、所發現而歸納出來,不是任何人所創作的。緣起法永遠是「法界常住」,法界就是整個的十方虛空、無邊無際的虛空,包括現象界的一切。只要有現象界的產生,就不離緣生緣滅的法則。現象界的一切,來自於空,又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然後回歸到空。為什麼說來自於空?就是從「空」裡面的能源轉換過來,然後形成有形的物質之後,你又是浸泡在「空」裡面,你必須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像我現在站在這裡,我的背景可以說是黑板,你是看到現象界的,但是如果我不是浸泡在「空」裡面,我沒辦法在這裡呀!所以,你要看到這個「空」,它環繞著我的四週,你的四週旁邊也都是「空」,你走到哪裡,我走到哪裡,一樣啊!因為有空間,才能夠走動,有「空」、我才能夠走動。
9 }! C5 X) Q* d  W7 w8 j5 \- b1 `2 x                    你的存在、你能夠活著,必須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眾生都只有看到「有」,看到現象界的這些,沒有看到「無色界」,沒有看到「空」。現在大家經過聞、思、修之後,就要具體去體會到「空」是什麼,了解一切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然後又回歸到空。這個空就像大海,大海的波浪來自於大海,然後波浪形成的時候,不是波浪很厲害,它一定有底下的大海支撐,因此波浪必須以大海為背景、以大海為舞台。如果沒有大海的支撐,你這個波浪不會存在,當它緣盡的時候,又回歸大海。
7 a. x! p# A2 u5 B- w                    宇宙本體--空,是法爾如斯,本來就存在,屬於非緣生法。「空性、性空、頑空、斷滅空、無常」那是人類頭腦中的哲學名相、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體--空與「空性、性空」混為一談,那就是「見指不見月」,而且會把「空」的特性--「涅槃寂靜」變成為個人腦海中的一個名相、知見、一個理想境界。
% _* K" ?" ^, I3 V9 ~) l8 I                    在佛教界裡面,對空、空性方面,有很大、很深的誤解、扭曲,包括說「法住法界」,很多的詮述都是錯誤,法跟法界,大家要先清楚了解,法就是法則、三法印,就像「無常」、「無我」這些歸納,法是人類那些智慧者、解脫者,他們對現象界的如實觀察,所歸納出來的一些法則,這是人類頭腦裡面所歸納出來的一些名相,如果沒有透過名相跟大家講述,沒辦法作溝通,於是我透過一些名相跟大家詮述實相、無常,讓大家去了解。所以,法最主要都是描述法界,而法界所講的,就是一個實體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講的「一實相印」。記得!法界是一個實體的存在,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實相印」,它就是一個實相,也就是實際的存在,實體實際的存在。這些法本來都只是在詮述,它是一種詮述,是在形容法界所展出來的特性,讓大家了解。6 P& \& Y3 E* ^- e0 W
                    就好像以前結婚,之前都是要經過媒人婆的介紹,她會介紹你說:對方怎麼樣呀?對方怎麼樣呀?然後讓你心動了之後,就會有結?的一種意願,當然那是屬於「世間法」。以「出世間法」而言,佛陀我透過這些詮述,讓你去了解法界的特性、實相之後,讓你能夠跟法界溶為一體,因此是回歸法界。所謂「法住法界」,都是描述、詮述法界的特性,這些法則一定是「法界常住」。再來,法在這個法則裡面,也就是現象界的生生滅滅,它都是沒有自性,一般所講的空性,是形容現象界一切的產生,都是各種因緣俱足而產生,它是沒有自性。所謂「沒自性」,反過來講,如果是「有自性」,我有自己的性格,我自己可以決定,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就是有「我」,我要不老、就不會老,我要不死、就不會死,我要我的親人不死,他就可以不會死……,叫做有「我」,就是「有自性」,你自己可以決定。  F* |$ @. H% @
                    但事實上不可能這樣的,包括你的產生都是要地、水、大地的支撐,地、水、火、風的長養、養育,你本身的存在,都是你自己沒辦法決定,你自己都做不了主,包括一個呼吸、一口氣,你都沒辦法決定,何況你還能夠主宰誰?!因此叫做「沒有自性」,因為一切都是一種緣起,緣起產生之後,又是無常在生滅變化,因此「空性」,它是一種形容,說一切沒有自性,然後這些沒有自性,因為所有現象一切,都是因緣具足而生,再產生了之後,又是無常剎那生滅變化,這是「空性」的一種?述,但是不要把「空性」當作以為就是「空」,佛教裡面、經典裡面所講的「空」,「阿含經」裡面所講甚深的「空」,不要把它認為是「空性」。- }3 c2 B" O' `0 T; h$ f
                    「空性」是一種描述,真正的「空」,就是實際本體存在的「空」。《心經》所講的「空」,都是講宇宙本體的空,這個「空」是一個實際的存在、實際的作用。「空性」是人類歸納一種描述、一種?述,千萬不要把「空」與「空性」混為一談。空性、性空是一樣的。宇宙本體--空,它是法爾如斯,本來就存在,屬於非緣生法。而「空性、性空、頑空、斷滅空……」那是人類頭腦中的哲學名相、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把本體--空與「空性、性空」混為一談,那就是「見指不見月」。「空」的特性就是「涅槃寂靜」,因為「空」的「無生」,所以能夠容納「有生」的存在。「空」,因為這邊沒有物質的阻礙,所以我可以移到這邊過來,像前面有一張桌子在這裡,它這裡算「不空」,我就沒辦法跟它重疊,有質有礙的、它會排斥,只有「空」不會排斥。3 N. I2 k4 I& _- p1 I7 n
                    (第十二節)「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法自然之後,你就會一步一步的這樣過來。不要說播種了一個因之後,你就在天天看著它,奇怪!怎麼不開花?怎麼不長出來啊?佛陀就講:只要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播種,自然就會開花結果;只要好好著重當下的因,至於說未來的果就自然會產生。所以,你不要說今天我做了一樣佈施,有沒有把我大名刻上去,有沒有幫我上報,有沒有幫我廣告……,都是有所得。當你播種了因之後,就馬上要求那個果,這「有所得」是「三輪不空」。因此,當下你覺得該怎麼做,你就好好去做,自然就會有後面的果,只要法自然,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做,水到渠成啊!它就很自然。所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的,走在解脫道上、一步一步的做,就是最快速的。  R* J! d# v8 m0 V7 X$ p5 h( k
                    【法義分享】「但法自然」一般的理解:種什麼因,就自然會得什麼果。只要好好耕耘,自然會有收穫。只要你持戒便得不悔,只要你……便得……。這樣的理解角度是不錯。不過,「但法自然」另有一個深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一個人能夠回到「以大自然為師」,見法一定要回到以大自然為師,則所有宇宙人生的真理實相,都會如實的呈現在眼前。所以,說法自然,更深的意思就是要以大自然為師,大自然都在跟我們訴說「無上甚深為妙法」,大自然是一部「無字天書」,都在告訴我們什麼叫做「無常法印」,什麼叫做「無我法印」,但是這一部「無字天書」,不深也不淺,不難也不易。只要能夠走出自我的夢幻世界,就能夠看到實相世界中活生生的真理、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啟示。/ D( g/ p6 z+ M. P
                    如果你認為現在是「末法時期」,那是表示沒有見到法,不懂得什麼叫做無常法印。其實沒有「末法時期」,「法印」就是真理、就是實相,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因此你要回到以大自然為師,佛陀也是協助我們自依止、法界依止,都是要以大自然為師。你最初是以大自然為師,到後來當你體悟到之後,你是跟法界溶為一體、回歸法界,以及基督教講說回歸主懷,那是大安心、大自在啊!因此,不但超越宗派,而且要超越宗教,真理本來就沒有宗派、宗教之分,如果還有這是我宗派的法,這是我這個教的法,都不是究竟的真理,不要把太陽認為是你們的,可以感恩太陽、可以崇拜太陽,但是你不要以為太陽才是我們的,上帝是我們的,你有拜上帝、上帝才保佑你,你有拜太陽、太陽才照射你……,不是這樣!所以,真理是超越時空,而且真理是沒有界線,沒有宗教、種族、宗派之分。
7 |2 {4 Y. _$ ^0 H5 |$ O                    佛陀、老子、耶穌,這些世界上的智慧者大徹大悟,他們不是依著某一部經典而開悟,他們不是說參考著某一部經典怎麼講,然後他們就這樣大徹大悟、開悟,他們都是如實現觀法界大自然的真理實相,了悟身心內外、整個大自然的實相之後,與大自然溶為一體,然後回來協助眾生回到解脫自在。佛陀是如實現觀這個法,佛陀是體悟到「空」,法界的「無上甚深微妙法」,老子所詮述的名稱叫作「道」,耶穌用的名稱叫作「上帝」,《易經》或是儒家是用「無極」,民間所在拜的天地、上帝或是天主,事實上人類都是要找到最終的目標,只是不知道怎麼回去而已,不但路途模糊,而且目標也都模糊了。  ?* e& {- ~% x6 X% m) o
                    佛陀對「空」、「法界」,有相當深入的體悟,這些都是不同字,但是事實上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內涵,他們雖然從不同道路,但是他們都是透過不同的語言來詮述相同的目標,所以「空」、「道」是一切宗教的終極核心,眾生要來到解脫,一定要來到涅槃解脫、「空」這方面的世界。佛陀是著重在「相」方面的解析,老子是著重在「體」方面的解析,耶穌是著重在「用」方面的詮述。老子講的是本體方面,「道」就是佛陀所講的「空」,因為「道」或是「空」是屬於涅槃智,屬於佛陀所講的「甚深極甚深」,一般眾生不太容易了解。但是老子所留下的《道德經》,雖然五千言而已,它就是著重那個精華,真正要看得懂《道德經》,從文字去解讀是沒辦法了解的,一定要透過實修實證,才會了解《道德經》所講的深義,因為它講的都是言簡意賅,含意都很深,老子所詮述的是「體」方面,所講的就會比較玄,不容易了解,當你有實修實證之後,就可以了解。
$ z* i1 W* X  }0 k# y# |/ Z+ f  r                    佛陀是著重在從法界裡面,所產生那些現象界的生生滅滅變化,因為佛陀看到眾生就是不了解現象的這些生滅變化,你就一直在貪著、抓取,然後就在那裡苦海不斷、苦海無邊。所以,佛陀是著重在「三法印」、「四聖諦」,「三法印」的具體內容就是無常、無我,佛陀滿重視要對現象的這些了悟之後,然後你才會放下你的抓取;當你了悟了之後,你才會遠離顛倒夢想,這時候你才能夠真的心甘情願,很歡歡喜喜的回歸法界,跟法界溶為一體。事實上,《心經》所講的,都是要體證到「空」,體證到法界的世界,佛陀也是一樣協助眾生回歸法界、、回歸「空」。老子也是協助眾生,你要體道、悟道而行道,然後與道合一,「與道合一」就是回歸法界、涅槃界。所以,一樣都是要協助眾生回到這裡。
0 f- |3 w* Z: b1 ~3 P: }                    耶穌也是一樣,雖然用了不同的名稱,但事實上所指的都是相同的含意,耶穌也是一樣協助大家,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都是法界獨一無二的存在,當你了悟生死大事,協助大家在死後一樣回歸法界,也就是回歸主懷,因此耶穌也是一樣協助大家去了悟上帝的實相是什麼,你、我都是來自上帝,將來也是一樣回歸上帝,當你真正了悟這些,當下的生死大事就全然的解開,你就大安心、大自在。所以,修行都是在轉這些念,不是求什麼神通、感應。《易經》也都在詮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希望我們能夠回到無極,像一貫道、天道的「無極老母」,也是要回到這樣的境界,如果不了解這些聖者所講的,結果把「上帝」變成一個超級大力神、大偶像,然後在那裡崇拜,認為「只有信我們的、才會得救,不信的、你就不得永生……」就好像說:你就信太陽,太陽才會照射你;你不信太陽,太陽來到這裡的時候就閃開。把上帝變成你們的,把太陽變成你們的,我們崇拜太陽,我們很尊敬太陽,太陽就是我們的……,不是這樣啦!# |! \- l% V) L2 K+ V& d. Y; N8 ^
                    上帝絕對是大公無私,法界是大公無私,你們倆邊在戰爭,這邊向上帝祈求,那邊也向上帝祈求,請問:上帝幫忙誰?以平等心善待一切眾生。所以,我們要透過文字,透過善知識的手指,然後回到涅槃界,回到最深的這些。耶穌指出現在這一條路,現在是變成一個「虛線」,因為今天很多人把上帝變成一個超級大偶像,認為死了之後、才能夠到上帝那裡……,都是不正確的。很多教徒對耶穌所講的「上帝」,沒有正確的體會,變成你在活著的時候,雖然說你很信、很信主,很信上帝啊!但是你還沒有大安心、大自在,上帝變成只是你信仰中的一個上帝,這樣而已,不是你的實證,不是說你現在當下就跟上帝溶為一體。
+ I" H' K0 X' F+ c                    如果真正了悟,你是當下跟上帝溶為一體,不是說到教堂裡面才能夠找到、到教堂裡面我才有,不是這樣。但是那條路保持一個「虛線」。道家、道教這一條路幾乎是斷掉的,於是很多修道的人,就把老子框起來,認為老子實在是一個很偉大的仙人,然後我們要成為修、修、修到像老子這種境界,因此很多修道人就把目標鎖定在像老子,成為一個仙人。佛教方面也很可惜,這一條路也是消失了,佛教徒又把佛陀框起來,把佛陀變成為一個超級的大偶像,一般的佛陀教徒,目標都是要成佛。所謂「成佛」,本來是要成為像佛陀一樣的一個覺悟者,而今天我們很多的修行,卻變成佛陀是一個大太陽花、大向日葵,今天我們太自卑了,我們太小了、太渺小了,於是我們要好好努力「品種改良」,將來成為向日葵……。0 h) y# J8 Z7 ^! v9 Y
                    你都活得很不自在,活得很苦啊!活得很自卑啊!佛陀本來就是要協助我們回歸法界,要回到自依止、法依止,結果眾生距離佛陀越遠。我們當然是很感恩佛陀、感恩佛陀,結果一直感恩、感恩到最後呢?把佛陀變成一個超級大力神、超級大偶像,然後一直在拜、拜、拜,要成為佛陀的樣子。因此,佛陀要協助我們回去的這一條路沒有了,慢慢的演變到後來,解脫要多久?三大阿僧祇劫。你真正能夠了悟佛陀所講的,那是這一生、這一世啊!哪裡還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因為這一條路模糊掉、把它擦掉啦!然後目標卻變成鎖定在佛陀的身相、偶像上面,很可惜!我們希望這一條路能夠再恢復起來,讓大家清楚的知道,也是需要大家去實修實證,以後有因緣,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老子所講的境界,然後一樣能夠回到體道、悟道而行道。
; |( a# ?7 w, {. _7 V, \. z                    如果真正能夠體證到「空」、體證到「涅槃」,你會來到超越一切宗派、超越一切宗教的境界,就是「入空戲論滅」。當你真的體證到「空」,你不會說:我這個宗派最好!我這個宗教才最好……!當你還有這一種我的宗派、我的宗教最好的話,表示還是有排他性,不要以為只有佛教才是究竟,其他宗教就是外道啊!其他宗教就是不了義呀!如果你還在那裡分辨「了義、不了義」,表示你都還在名相上面繞。所以,真的要用體證,實際做出來、實際走出來,為法做見證,本身解脫自在,本身真正體證到這些,你會真正溶入一體的世界,體證到《心經》所講的那些世界。- S2 ~4 y5 a6 {4 j# ?4 ]1 o
                    以上的解析,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念、關鍵,記得!大家要把批判、批評,跟說實相、說實話、說實理,要分別出來,說實話、說真理、說實相的人,如果跟你原來預先、所了解的觀念不同,就認為人家在批判,因此佛陀就很感慨講,不是我要跟眾生諍,是世間人與我諍,我只是如實?述真理實相而已,我沒有要跟眾生對立,我沒有批判的那一種意味,所以說實話、說實相跟批判,大家要區分一下。如果不能夠區分,那些說實話、實相的人,只要他的觀念跟你相反,你就會認為都是別人的錯,這樣是不對的。
6 c7 `" R: [' H, q6 [7 `                      【幻燈片】
, e4 Z8 R9 l+ u, C1 N0 ]                    今天是講述「涅槃、無為、空」這一系列,幻燈片是講述關於「空」方面,因為眾生對「空」不太容易了解,我們就是透過一些讓大家更具體的體會。我們平常到海邊,都看到有山、有水,有海洋、波浪,但是你有沒有仔細去看那個「空」?以後大家到山上,當然在歷緣對境、平常的時候,要去體會我們就浸泡在「空」裡面,然後你到高處、到視野比較好的地方,要去看到無邊無際的「空」。! t! \; k9 A, ~& x$ [6 z7 j1 h
                    一般在看的時候,我們都只有看這片葉子,都只看到現象界的這些存在,但是我們很少去看到背後這個「空」的存在,現象界就是緣起的「有」,如果沒有「空」的背景舞台,這片葉子怎麼能夠存在呢?因此要慢慢去體會,現象界是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然後現象界的這些,它一定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因此沒有一片葉子不會變壞,都一定生住異滅變化。眾生都喜歡看到一個想要看的,不希望看到變化、變壞,不容許法界的無常法流,這樣就會自討苦吃,一般眾生看到就對「空」有所誤解,都只是看到一切都是「空」,一場夢、一場空,於是「空」就變成是斷滅空,不然就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想到空,就想到「空無所有」;想到空,就是想到成住壞空,一切都壞掉空掉,因此一般提講到「空」,都會怕「空」,都只是想說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那個「空」。但是,真正「空」的深意不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這些還是在描述現象界,還是描述現象而已。! \, |) K* |% j3 x1 B- m, n5 O' H
                    這是現象界地球的地震、變化,這是無常,眾生都只是一直在貪生怕死,想到「空」就是想到壞空,因此都很怕「空」,我們現在要如實安止下來,好好去體會「空」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就像你抬頭去看,如果沒有虛空的存在,怎麼能夠長得又高、又大、又壯呢?不要以為說你比別人高,然後就產生「我慢」。如果沒有整個法界的支撐,沒有虛空讓你這樣發展,你怎麼能夠存在呢?所以,當你真正深刻、具體去體悟「空」的重要,你的生命不但不會怕「空」,而且會處處開放著鮮艷的花朵,你的生命處處都是「心花朵朵開」,你都會這樣解脫自在啊!你的生命充滿著慶祝,因此我們現在要如實了解「空」是什麼,具體去感受到,具體去體證、溶入。
) D5 M% H6 h0 F                    一般眾生本來就浸泡在「空」裡面,浸泡在空海裡面,但是你沒有覺悟到,於是我們透過這個讓大家了解,就像魚就在水中,都浸泡在水中裡面,但是以魚的視野、世界,體會不到它浸泡在水中,但是實質裡的存在,就是浸泡在水中,沒有水的支撐,它怎麼能夠活呢?!沒有法界的支撐,沒有「空」讓你游、游動,沒有「空」讓你這樣自由自在,你怎麼能夠活著呢?!所以,一般眾生就是這樣,就像魚就在大海中,但是你不知道海在哪裡?你就在大海中,你就在涅槃寂靜的世界裡面,但是你不知道涅槃界在哪裡。就像你就在上帝的懷抱中,但是你不了解上帝是什麼,還要處處去找上帝;你本來就在淨土極樂世界裡面,但是你不知道,你不承認、也不以為然,然後就到處去找淨土。
1 [& {( o7 n0 D" X: K                    所以,心淨佛土淨,你能夠靜下來如實去觀察,體會到原來你一直要找的大海,就在當下,這時候不管我到哪裡,都是跟整個法界一體,一般眾生就像大魚缸裡面的魚,魚在水中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你在「空」之中、浸泡在「空」裡面,在「空」裡面游來游去活動,你體會不到「空」。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很具體、很親切的跟「空」溶為一體,就像水中的魚,不知道在水中,但是你在上面、你有智慧,就可以告訴他們:你們浸泡在水中。能夠在上面,就能夠看到牠們是在水中游,因此你要了解、體證到「空」,必須要超越、超脫你原來過去的思想框框,原來你是在平面裡面這樣繞,你現在要來到比較高的世界、比較高的視野。因此要歸零,不要再被過去的成見、包袱束縛住,你越能夠歸零,就能夠越來越輕飄,於是就越來越上、越來越向上升,你的視野、你的胸襟,就會越來越開廣,你的智慧就會越來越高。
% d8 _, l2 W" G9 Q6 v                    所以,要不要跳脫出你原來的思考模式?要不要跳脫出你原來的窠臼?然後來到比較高的視野來看實相呢?我們的朋友ET,他就告訴我們:你要去看到「空」啊!看到「空」的實際存在,不但不會懼怕,而且你會了悟生死大事,才能夠找到上帝是什麼。抬頭好好去看這個「空」的存在,有虛空的存在,我才能夠存在;有虛空存在,這些白雲才能夠在那裡飛,虛空不礙白雲飛,這就是「空」啊!這是相機所拍攝的虛空,天空的這個「空」,一般人會認為沒內容,大家看不出什麼,跟你講說「空」的重要,你也體會不到「空」的重要。佛陀就是講說「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從現象裡面的這些生生滅滅,從現象界裡面去體會那種重要之後,你才能夠體會到「空」的重要。1 ]) T" o( m9 M
                    虛空的重要是怎麼樣呢?虛空的無邊無際,因此能夠包容一切的星球,整個太陽系都浸泡在虛空裡面,不只整個太陽系、整個銀河系,也都浸泡在虛空裡面,而且不只是銀河系,整個宇宙、所有的銀河系,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全部都浸泡在這無邊無際的「空」裡面,這個「空」是一體,因為有無邊無際的虛空存在,因此才能夠容納太陽的存在,有空、又有太陽,加上又有地球的養育之恩,地球就像母親,太陽跟虛空就像父親,我們講說天上、天地父母,故而有虛空以及有太陽。因為有虛空,於是容許太陽的存在,容許地球的運轉,有這些天地的養育,然後你看一切眾生才能夠存在。整個大台北市,都是建立在土地上、地球上,你要植根在地球上,然後一定要有空間讓你活動,地、水、火、風、空,你一樣都少不得,這樣你的生命才能夠存在。$ s: c: R9 B. p8 J/ t
                    在大都會裡面穿梭,每天不斷為生活奔波忙碌,有沒有體會到你是需要整個法界大自然的支撐養育?你就在「空」裡面,不要因為有這一條路,我就在路上走,「空」方面我就體會不到,你看前面有車子擋在這裡,就不能過去呀!因為這裡有物質的擋住,這裡不「空」啊!因此你就不能過去。當車子移走之後,你一樣可以繼續前進,因為前面有「空」,沒有物質的阻礙,因此你就能夠這樣前進,當你在開車、走路,現在、當下都要具體去體會,就像魚在海中游來游去,你就在「空」裡面游來游去,去感受那一種「空」對你生命的重要,因為有地球,有「空」為背景、為舞台,一切的人文才能夠成立。
1 l- g7 y  V- t) K                    所以,有「空」、有地球,眾生才在這裡不斷的你爭我奪、二元對立,我是、我能、我慢、我很厲害……,你都看不到大地的支撐、虛空的重要。華航的空難事件,如果人類不斷的擠,物質的阻礙住,然後「空」不夠,結果就發生這樣空難。因此,當「空」不足,不是說虛空不足,而是說人類所建構的這些,被有質有礙的物質擋住。如果華航這一架飛機,當它沒有降落成功、要起飛,假如這邊沒有東西阻礙住,空難也是不會發生,就是因為這邊有東西阻礙住,飛機沒辦法穿過物質,如果這裡都是「空」,飛機也不會失事。因此,物質沒辦法容納其他物質的存在,就變成這樣的一個災難。新航墜機事件,如果前面沒有怪手擋住,縱使跑入錯誤的跑道,前面沒有東西擋住,一樣不會有空難,因為前面有礙有質的物質存在,當「空」不夠的時候,你就會產生,車禍的發生也是這樣。
8 K) V4 L( W$ X2 i0 q3 y* S) \5 c3 q                    要去體會「空」的重要,你一分一秒一剎那,都不能沒有「空」的。可以一天不喝水,你還不會死,高空彈的幾秒鐘,或是說降落傘從高空降下來,幾秒鐘沒有踏到大地,你還不會死啊!但是你一秒鐘,或是千分之一秒、千分之一一秒,沒有「空」,你都不可能活著。所以要去體會「空」對生命的重要。, n2 r0 D' R9 n- c( \5 G9 M0 ]8 L
                    這裡的每一棵樹就代表一切眾生,就像一個人,不管是植物或是動物也好,植物它是定在這裡而已,人、動物只是會動而已,但是一切的動物、一切的植物,都是腳踏大地、頭頂青天,浸泡在空海裡面。如果沒有虛空,植物沒辦法活著;沒有虛空,你、我不能存在,故而我們要去體會地、水、火、風、空的養育,讓我們能夠這樣的活著。當你體會越深,就越懂得感恩。當我們平常在看的時候,大家都很疏忽那個「空」,這裡有草坪,這裡有這些樹,這裡有牆壁,你能不能具體去看到這個「空」的存在,因為有空間、有「空」的存在,這些它能夠活著,具體的去看,這裡因為有「空」的存在,就能夠一排一排的架構起來,以後大家在看這些的時候,不要只是看到「有」的存在,要去看到「無」、要去看到「空」,當你越看得越深,跟《心經》的相應就會越深。
# q  c3 d+ M: z9 n                    因為有空間的存在,這棵樹才能夠這樣存在,每一個現象的存在,都一定要有空間,所謂現象界一切,都是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慢慢去體會「空」的存在,不要說只是看到這些花花草草樹,要去看到「空」。再來,我們看這些都只是看到這些生滅變化,能不能看到現象界生生滅滅變化的背後這個「空」、它的不生不滅?你在這裡變化,需要有「空」的背景,以「空」為舞台,慢慢深入去體會。這是2000年3月1號拍攝的,等於是在二年前拍攝的,我最初、最早在拍攝的,都是有關於「空」一系列的,因為當時體會到說「空」是何其浩大、何其重要、何其玄妙!「空」對我們的生命是何其重要!因此,當時就想說怎麼樣把它拍攝下來,然後讓眾生來了解,雖然拍攝一系列有關「空」方面,但是卻發現當時有跟少數一兩個人在互動,覺得他們的聞、思、修、證應該很不錯,於是跟他們互動有關「空」方面,但是他們體會不到,沒辦法了解、沒辦法體會。
6 u2 N: o8 }( V* M1 [' r                    於是我後來就是在想說,看到佛陀所講的「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還是要從「有為法」、「無常」、「三法印」……,逐步的深入體會,到後來才能夠體會到「空」,因此最早拍攝的「空」這一系列,就變成放在很後面課程才能夠講述。大家先從前面的那些去體會,他們都在向上看,這是以前的古文明流傳下來的,他們都在看著天空,事實上裡面都有一種要找尋生死大事,「我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那一種意味,了悟整個生死大事,一定要體證到「空」。大家抬頭看看整個虛空,能夠容許現象界一切的存在,虛空不礙白雲飛,如果你的心能夠與「空」相應,你就會越來越自在。' M2 |8 G( g! y  U
                    因為有虛空的存在,因此能夠容納日月星辰的存在,這是月亮,以前在白天的時候,我們以為月亮都不在,其實月亮有時候還是存在,就是因為有虛空的存在,故而容許人類文明的存在。所以,不要以為說「我好厲害!我財閥、財團很厲害!我能夠建造一棟高樓大?……」再怎麼高樓大?,要去看到「空」的浩瀚偉大,我慢才會消失。當你覺得修行越厲害,認為神通廣大很厲害,都是沒有體會到「空」,沒有體會到法界。當你真正體會到這些,抬頭去看看整個浩瀚的「空」,你一定處處充滿著感恩、充滿著快樂,因此我們要看到大海、虛空的存在,然後容許白雲的存在,容許大海的存在。所以,讓我們具體去體會「空」的無邊無際,去體會空海的重要,大家要抬頭慢慢的去看,在室內裡面也要去看到空間,在室外也一樣具體去體會到空間,去體會「空」對我們生命的重要。
0 P) w* ?7 R: g4 V7 J                    對於山河大地,「空」能夠包容一切日月星辰。因為有「空」的存在,所以赤崁樓才能夠存在;有「空」的存在,高高的椰子樹才能夠存在,我們不要說來到這裡,就只是看這些文明古跡,看一看,覺得沒什麼啊!就回去了。能不能處處去看到「空」的重要呢?這一個slide,也是協助大家去看「空」的玄妙、「空」的重要,現象這些、赤崁樓……,它有生生滅滅、有變化,但是「空」是不生不滅,大家要慢慢從日常生活中,從歷緣對境裡面,你走到哪裡,都要處處去感受到「空」的重要,能夠包容一切的存在,大家要把眼光、把視野拉開,不要個關在一個鴿子樓裡面,市區公園有很多的鴿子籠,你就關在小小的空間裡面。如果沒有去看到「空」,我們的心量會越來越狹小,遇到一點事情就會覺得阻礙到,然後就會常常生氣。* U; L4 J: b/ m2 n
                    所以,你抬頭慢慢去看,有虛空的存在,法界的藝術品才能夠這麼燦然的開放著,這是法界的藝術品,在墾丁拍攝的,有虛空的存在,這些山河大地,這些公園、這些樹木,才能夠存在呀!我們不要只有看到這些,處處都要去看到「空」的重要,當你上過這些課之後,你再到郊外那裡去看,你的生活品質不一樣,你會更有深度、更有寬度、更有廣度。再來,慢慢去看到整個「空」,地、水、火、風不斷在養育一切的眾生,因為有山河大地的存在,稻米才能夠成熟,有「空」的這些存在,眾生才能夠存在,有虛空才能夠包容一切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當你到郊外去,不要說這沒什麼啊!當你會看,處處都可以見到法,看到無常法則,一方面去看到大自然、法界的玄奧玄妙,要去看到、要去看懂,活生生的大地風雲經、無字天書,虛空不礙白雲飛,而這些白雲可以美化虛空的重要,我們處處要去看到法界的無字天書、無上甚深微妙法。
9 u( k* b; B/ I  v" i$ w                    真正的解脫者,都是看到法界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體會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地球在演化上,滅絕生存和演變同等重要,這是在自然科學博物館拍攝的,自然科學都已經逐漸協助眾生體會不死不生、不生不死,但是你一定要體會什麼叫做生生滅滅,今天我們已經有詮述過一些,若生、若住、若異、若滅,那個「若」,你能夠看穿若住、若生、若異、若滅,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不生不死,我們要把視野拉開,去看到整個地、水、火、風,在涵養一切眾生,然後整個地、水、火、風,又是浸泡在無邊無際的虛空裡面,你的心胸要打開。
5 u8 p: e* a' U1 f. x                    你、我、他,都是海洋的一個波浪,整個法界就像海洋,你、我、他都是海洋中的一個波浪,當你了悟這些,波浪消失之後,它也不是真正的消失,就是回歸法界而已,基督教用語就是回歸主懷。以老子來講,就是體道、悟道而行道,溶入道裡面,與道合一。現在當下解脫自在,就算你離開世間也是一樣大自在,那是不生不死啊!所以,要拉開我們的視野去看看。這一張有兩個太陽,這一張裡面含有地、水,事實上這是水,因為它很淨、像一面鏡子,如果你的心很淨,就能夠如實反應出現象界的實相,這裡有地、有水、有太陽,地、水、火、風、也有空氣、還有空間,慢慢的孕育、養育,整個法界就像大慈大悲的母愛,天地父母啊!不斷在養育著一切眾生,因此你、我、他都是法界懷抱中的一個小孩,你、我、他都是整個大海裡面的一個波浪,不要一直修行、修行到後來,變成一個大法王、大法師。
5 n! I  J1 g( }4 e                    如果真正是協助眾生解脫自在,自稱為法王、法師,沒關係!都很好!因為這只是一個名詞、名相而已,但是如果你自認為修行很高、很厲害,卻看不到法界,然後處處展現我是、我能,一樣沒辦法回歸主懷的,沒辦法回歸到法界的。所以,《心經》所講的世界,都是要體悟到「空」、體證「空」、體證到法界,然後才能夠做到。下一章節會講到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方面的,很重要!《心經》所講的「空」,都不是抽象的,都是可以實修實證到的,如果能夠體證「空」,看到現象的一切,然後也體證到「空」,處處所住的、所在的,就是極樂世界,處處所在就是在極樂世界裡面,你的心就能夠展現出一種喜悅、祥和、安詳。# g2 t: N5 p! z( `3 v7 X2 f
                    這一張幻燈片也告訴我們一種祥和、安詳、喜悅,這是古箏,然後這樣一個空間,我們一方面要來看,這是在故宮博物院旁邊的至善園,有一棟古色古香的樓閣,當我們上來的時候,一般就是看東看西,都是看到物質方面,能不能從這裡面去看到?有沒有「空」充滿著裡面的一切?這些木頭、古箏……,都是因為有「空」,它才能夠存在,而且房子裡面充滿著「空」,你能夠體會到說,就算我坐在這裡彈古箏,你也是一樣浸泡在「空」裡面。所以,當你能夠看到現象的一切,又能夠體會到「空」的重要,當下跟法界溶為一體,就能夠解脫自在,快樂啊!安詳啊!這是一個解脫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