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08|回复: 0

金刚经说什么(31)-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 A( H$ G4 c1 C$ ?: U7 L* O$ w4 r& J7 [! u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
# ]$ p9 Y- \# t! W9 h, _( @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 S5 L& B! ~/ p7 x8 T) P  z! I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x5 a3 t8 f/ b% E- R
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
" e0 r8 `+ M3 {; |8 Y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3 h; k! s# H/ x& Z

' B! m/ K  P5 [7 p    見不是見
! q4 t, F# o& s& M) r4 Q
; R1 p8 ?6 c& ~9 w5 S; m8 o5 C5 ]. x【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7 N0 j- v2 |; ^& ^* w% u  n
不。】+ B: ]: q8 Q7 B! e& e
- j& s+ c. k& E5 O4 m/ {3 r
  佛講到這裡,先問須菩提,假使有一個人說,佛說的,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8 N; M& l  X' G! n5 p! }
見,對不對﹖佛經上都講四相,這裡又轉一個方向,提出來的不是「相」,而是「見」。
4 W  p) ~  z' Y( a「相」就是現象。「見」是自己的思想見解,是屬於精神領域。所謂見解,就是現在新3 f2 D/ p+ k* ?9 I
觀念所謂的觀點,都屬於見。所以禪宗的悟道叫做見地,要見到道,不是眼睛看見啊!2 I* k4 U4 h3 x% h+ \4 h
楞嚴經上講見道之見,有四句話:3 ^) K( r& z$ {4 y3 T+ O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4 F8 F/ ^: R1 S' @2 D6 I  你看這個佛經,討厭吧!都是甚麼見呀見的。第一個見,我們眼睛看見的見,心與$ k, |: a% \7 r0 n) E
眼看見。第二個是見道的見,換句話說,第一個見是所見之見,第二個是能見之見。我7 W7 Y6 E# C6 R- e/ }! K, D
們眼睛看東西,這是所見,這是現象。所見回過來,自己能夠見道,明心見性那個見,
% m3 d) p- U4 ~5 W: e/ ~0 x不是所見之見,不是眼睛能夠看見一個現象,或者看見一個境界,那不是道啊!
/ a* c/ |8 ~! n  v  所以「見見之時」,自己回轉來看到見道之見,明心見性那個見的時候,「見非是- O( }0 d* r2 l, j4 g% C+ s
見」。這個能見,見道的見,不是眼睛看東西所見的見,故說「見非是見」。那麼能見
; y' y! v5 H# U道的見,難道還有一個境界嗎﹖「見猶離見」。當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聽,一切皆空. J* B5 I, X1 c8 h3 [
以後,說我見道了,有一個見存在,還是所見,這個見還是要拿掉,見猶離見,還要拿
& l# }% f2 u7 r掉,空還要空下來。「見不能及」,真正明心見性的見,不是眼睛看見的見,不是心眼+ f: D: r2 }1 G; s2 A' w. v' A
上有個所及,能見的見。說了一大堆的見,多麼難懂啊!
8 M$ B( p. R# Q" `1 N  告訴我們明心見性之見,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撲咚一聲跳進水…1 a1 i) [( R# d8 k
…要一切見無所見,一切山河大地,宇宙萬有,都虛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談禪宗
/ q; ^* I  |1 Q& o了,明心見性有點影子了。記著!還只是一點影子啊!
( F! z. P% b+ u/ I  楞嚴經上也有幾句很重要的話:「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 X& o0 x) P, c) v: O知與見,後來是佛學一個專有名稱,知就是知道,把佛經道理都懂了的這個知。見,也7 {9 q1 z$ p# @' q' _0 m% u$ j
看到過這個現象、境界,就是知見。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來一切皆空,可是0 b  f' Z# X1 j: {! U5 T# i
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裡很清淨。但是有一個清淨在就不對了,「知見立知,即無
& v6 ~6 V( Q9 Z* K0 J4 f明本」,就是無明的根本。有一個清淨就會有一個不清淨的力量含藏在裡面,就有煩惱
* @; q: L1 e$ D9 v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要「知見無見」,最後見到空,「斯即涅槃」,
. l& O0 E3 ^% A5 }可以達到見的邊緣了。
/ l/ G5 X2 z; c- ^$ o) p8 B2 z) c# n
- c* z# Y* c/ N1 Q7 U- V; |    知即無明本9 [2 c$ K& e, G; u
9 `; ^. F* b2 ^
  從前有好幾位大法師就是看經典走禪宗的路線,後來就悟道了。所以學禪不一定是
. V+ ]+ A. W! q& L: z7 r打坐參禪,不一定要打坐參公案、參話頭。宋朝溫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禪師,天天看佛7 F/ T: {; z. G% n3 w% k
經念佛。他看到前面這一段,忽然心血來潮,把原來的句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 b' _1 j4 U4 e1 J
見無見。斯即涅槃。」改了標點,變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8 {& w  u: y1 [0 i! L% `$ y6 g
盤。」自己因而大徹大悟。後來他自稱「破楞嚴」,改了圈點破開來讀以後,自己忽然
3 ^0 j) Q. m( \8 C+ ^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知見立」,有知有見,有個清淨有個覺性,「知即無/ [5 u/ r. m6 K# j5 [" T, C% [
明本」,這一知,本身就是無明本,就是煩惱。「知見無」,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5 w3 P* Z+ l& c3 t$ C
空,空也空,「見斯即涅槃」,見到這個就是悟道了。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嚴破句,$ T7 _& \: \! E& k. \& Y1 A: e
就懂進去了。; t7 L! E: S9 b6 ]
  現在我們說明了這個道理,說了半天,不要把話轉開了,說我見、人見、眾生見、0 d% Z% k  b: C* e, ~# a
壽者見﹔金剛經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中間也提過,以色見我,  [/ |! ~" j$ q% H1 w
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見,不能見如來。到這裡,忽然一轉,提出「見」,不提出相。0 q' h: u' `6 |- L& `5 W3 o
相是相,茶杯是現象,毛巾是現象,書本也是現象,我也是現象,他也是現象,你也是
) F* c2 K. P+ R- b現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現象,連虛空也是現象,清淨也是現象,睡覺也是相,作* f, P0 E) Z, [' a1 Z: I
夢也是相,醒了也是象,一切現象都是生滅變化。
( c/ l" o$ Y+ d9 K# m  j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問他好嗎﹖好啊!好清淨。著相!著清淨之相。相不是道,  T8 Q- G$ t+ i% [7 `! S
道不在相中。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你要立一個清淨是道,再加
& b+ h8 |$ J3 c; Y# W上背上督脈通了,前面任脈通了,拿水龍頭一開灌進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 c. D0 m7 k& r2 x
著相。一著相,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要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n+ L' `& {8 k% n2 D: W
  所以現在告訴你知見之見是甚麼﹖他告訴須菩提,假使有人說,我提出我見、人見、
1 C0 o/ K( J; X5 ^: [5 r6 f眾生見、壽者見,你說說看,那人了解我所說的意思沒有﹖他這個人還算真正學佛,懂
1 U( Y/ y/ I2 f$ N2 [9 X了佛法嗎﹖
$ @+ {% s6 i0 c1 P! g( I; s( }/ d# D8 V( ]. M0 I0 g' o) h( e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 m3 I: N) I  e% f# O+ v6 ^: \: ?! e' X, F/ p  f
  須菩提說,那不對的,這個人雖然學佛,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 S7 G3 i$ e3 O, D4 Q2 J  Z( Y4 p- Q# a  ?+ Q7 B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  k" f9 S, M& L" a- X0 U1 L! B- q
見眾生見壽者見。】
# W. ~' T6 G) ?& L; M% n$ h; t/ W
  那麼佛也跟著說,你現在提出來一個假定的問題問我,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
1 G" A" B9 n, s# K見,見道之見,這只是一個講話上的方便﹔假設有這麼一個見處,一個明心見性,見道& A$ Q# ?" ?4 f( L! a* U3 d% [
之見,那也只是一個表達的方法而已,一個揭穿真義的名辭而已。實際上啊,明,無可' a" J- b3 r$ Z. y% e" ~4 K' ~
明處﹔見,無可見處,所以叫做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3 E* ~; K' ]' `* U- s# c$ r6 p9 W+ R, r& ]8 {
    如是知見3 }3 J; [+ q- ~' \3 P9 r

3 B) V  _7 G3 P5 Y1 ?( i【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 A* @* u) }# V, t9 f
生法相。】" o3 X0 u; ?0 j
& o3 I3 F* d0 K% d4 G
  佛告訴須菩提最後的結論,你要注意啊!真正學大乘佛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Q9 f1 D$ `4 f8 S6 a1 `$ V想求得大徹大悟的人,於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應「如是知」,要了解知道
/ m! s, f3 `" k: V4 ^9 o, c6 o金剛經這些一層一層的道理。「如是見」,要有這樣一個見解,所以有知有見。
( S% g$ r. r4 d: Y& h" j+ W  i1 i  知見兩個字,再加一個說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
; L9 h6 T$ ]4 D) ^: `1 a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個次序。按次序來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發慧悟道。* ?. X9 r! {9 u5 `+ t
真的悟道了,解脫一切苦厄,但是解脫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質世間一切的束縛。當這些3 P: c) t9 B# }; U( r5 l5 S* ^
慾界、色界一切的煩惱、情感都解脫光了以後,還有個東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見,這個
2 F7 r! X' y& M+ e" G知與見仍要解脫,最後要徹底的空。剛才舉出來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8 ?" t$ X# X/ \
涅槃﹔這裡也講,發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應該對一切法,「如是知,如是1 j7 f/ }; F( v! h; ^1 W. s; O
見」。+ E( |& ?4 }+ f/ c# D
  如是怎麼知﹖怎麼見呢﹖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麼所謂外道者,即
! J7 S" c" S+ C2 ]9 v; ~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謂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謂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 Y6 X  r2 e$ f3 a4 N& p
是這一套!「一切」,整個歸納起來,空有都不住,無住、無著,所以一切法應如是知,0 [8 P$ G! Z0 G0 w# ~6 o
如是見。
8 M, Z6 n8 b' `& L2 i  ^- g  你理解了,也見到了這個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 i. M4 |! s4 o% C/ D
佛法的教理都沒有弄清楚,情緒化跑來學佛參禪,全體是迷信!所以把知見搞清楚了,
  W4 E; a0 ^+ ^4 e% T9 @$ S+ O3 S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後,由這樣去理解它,這才是理性的。學佛修道是
' @- r5 q8 y# @1 k2 V' G) g1 Z3 N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4 u0 F. A) w2 }$ K; g. b& W" {4 H

+ K( b6 n1 `  j: Q; d/ R0 ]" I; r    我們自己的法相- J: A& u. S8 r9 }! s4 c8 Z
8 q/ R- e3 c, I9 @0 `
  為甚麼說「不生法相」﹖為甚麼不說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 Y2 [! x/ n9 s% D
法相,不「落」法相呢﹖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這是有區別的。6 X  u+ `- S1 f
  首先我們要了解甚麼叫法相﹖一切的現象、觀念都是現象,是意識思想構成的一個
1 T0 c! ]4 Y) f/ J形態。每個人意識裡都有自己一個構想,幻想﹔幻想久了,變成牢不可破的一個典型,
) Y. G$ Z0 }3 y: J0 i/ G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這個就是意識思想境界裡的形態,在佛學名辭裡叫做法。法包
/ w" u# E5 J# [8 q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觀念。5 k8 a! S. o5 P5 [1 |
  譬如大家認為大徹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淨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識已
2 V0 v( ~6 O3 A+ w經構成一個形態,認為悟了道打起坐來,大概內外一片光,連電力公司的發電機都可以
2 [0 B/ w) y7 w不要了。把光明看成電燈光、太陽光、月亮光那樣,下意識的構成法相,構成一個形態8 Q5 w2 [4 n. C: e/ U
在那裡。0 {; p) X  n1 _. ~: E5 _
  又譬如說,悟道以後,大概甚麼都不要,甚麼也都不相幹,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 \- Q; D+ m% M" y! r
古廟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裡,就以為成佛了。如果成了這樣的佛的話,世上多成一千
" _, {- r8 K" i% J9 Y& U個佛對我們也沒有關係﹔山裡早有的是佛,許多石頭、泥巴擺在那裡,從開天闢地到現; Z0 `9 |+ h# Y* K5 O/ W
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們對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換句話說,那是
6 |, Q- ^# o5 N. l( T9 S絕對的自我,看起來很解脫,一切事物不著,實際上是自我,為了自我而已!認為我要
8 a7 M$ U. ~9 v$ U% q8 o! }這樣,因為他下意識的意識形態有了這個法相。0 a+ r; N; L( E5 j1 Q  J; |6 Y
  一般人打坐入定甚麼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識形態,是你造作了這' T0 _( n5 @8 C4 G$ C* F
個法相。乃至於說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個法相,是個現象。有些人任督二脈打通了,4 X/ Y2 q5 j0 E& |6 I6 o/ s
奇經八脈打通了,河車大轉,也都是法相。我經常問:你轉河車,轉到甚麼時候啊﹖不: h, o" M  e' }8 M! K8 Y) ]
要把自己轉昏了頭。你轉轉……總有不轉的時候吧﹖轉到甚麼時候才不轉呢﹖任督二脈
2 L1 x/ }" k5 O- S  `1 z打通了,通到那裡去呢﹖通到陰溝裡去嗎﹖還是通到電力公司﹖還是通到上帝菩薩那2 A( N) N2 ~, r+ ^' U- I
裡﹖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們許多人,不知不覺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裡了。自我意識
* x6 B' v' i' Z7 @' M7 x+ \形成一個道的觀念,一個道的樣子,一個道的模型。
* h  ]4 Y% k; j* r* C: ^* H6 ^) g, P  由此我們就明白,為甚麼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所畫的天堂也都不& @8 _& |9 \2 ]- I
同。我們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國古時候的。西方人的天
4 @7 [) m, h) v" M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藍眼睛﹔阿拉伯人畫的另有不同。所以說,天堂是
, ~0 L" e* n) L, ^- h根據自己的心理形態構成的,誰能去證明呢﹖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識構成的法相。
; h2 Q) a6 v+ C. B3 w8 O" c) [  佛法唯識宗也稱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從現象界開始分析研究,現象界也就是世間
6 o: A7 m; W* Y8 e7 d一切事,所謂的一切法﹔最後研究到心理狀態,研究到心性的本來,以至於證到整個宇
) M( x3 M* l3 `$ Q4 t' O* P) S宙。也就是說,法相宗從現有的人生,現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歸之於心,然後反
6 B$ R/ a4 {. j( d9 l回到形而上的本體。如果套一句佛學的名辭來講,這是從自己的身心入手,進而打破了* @: d" ?5 ]5 e# O% g8 z! l0 ?
身心,證到形而上的本體。
- T9 X/ k/ H) h% M  華嚴宗不同於法相宗,是先從形而上的宇宙觀開始,從大而無比的宇宙,慢慢收縮,
& b; x0 b9 O' q+ |1 w% w最後會之於心,是使你由本體而了解自己。普通的佛學,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體,這
8 c# v- j- z' e  \& l是兩個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們必須要弄清楚。這些不同的路線不同的方法,佛學的名辭# F7 I! z( s7 @: T/ a4 D* N2 r
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
3 h- H  P$ l& c  S! a* r* W  現在金剛經快要結束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非常嚴重的道理,佛告訴須菩提,你4 I& l* n8 h8 a5 T
想證得無上菩提大徹大悟而成佛,你應該這個樣子知道,應該這樣去看清楚,理解清楚,
( {" F: r; Z0 V: v5 A: T應該這樣子相信,這樣去理解。怎麼理解呢﹖一句話,「不生法相」,你心裡不要造作
$ u* Z0 G6 x' _  ~( G. Y0 c一個東西,你的下意識中,不要生出來一個佛的樣子。每個人心裡所理解的佛,所理解
$ E- U6 v% P. F4 m) D" E的道,所理解清淨涅槃的境界,都各不相同,為甚麼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0 j/ R4 p6 r1 _' |
出來的,是此心所生。
% k) T4 E4 s8 s; ?& s$ E: r& S  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構成一個自我意識的觀念。譬如我們上同& r5 T1 u+ B4 ]% G
樣一個課,一百個同學中,各人理解的深淺程度都不相同,因為每人心裡自生法相,自. ~, e& W! ~8 y" K) k( G
己構成一個現象,都非究竟。這就是佛經上說,眾盲摸象,各執一端的道理。儘管瞎子
0 z% |, H9 ?, X! h, @摸象,各執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並沒有錯。只能夠說,每人抓到& r1 Y  n. P5 i& V- {. |1 I7 l3 e
一點,合起來才是整個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個大象的話,佛告訴我們的是「不生法
$ P. j# C" U: o9 w: h% e- _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3 G3 U( Z9 S7 j6 K( ~, G
  ^5 R6 j# I1 O9 Z, {1 n! T: ^! J
    我要過去  你過來1 j' E* j6 V2 Q6 O$ W6 O
1 o3 H8 Q# O9 Y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5 n9 T& x+ V! l+ i+ Z$ {5 K

- h* r* n" Y8 X* ]/ K. d6 x  佛經所說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這個話在金剛經上常說。道理. t# d% R/ D" b/ c
在那裡﹖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等於過河的船,目的是使你過河,已經過了河就不要- r% C: w5 J7 T1 P* F
把船背著走,要趕緊把船丟下,走自己的路。$ U0 _& @2 G1 d8 s3 q7 u' j
  佛經三藏十二部,各種各樣的說法,有時候說空,有時候說有,有時候說非空非有,) \' c: F2 I9 p! \2 z
有時候又說即空即有,究竟那一樣對呢﹖那一樣都對都不對,要你自己不生法相。# b+ p, b1 @, E+ C$ M, L1 u, A
  講一個法相,包括了各種現象,譬如唯識宗,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個識來講外,
9 l; }) I2 U5 c6 B: J) l7 Q2 s7 s再把心理活動的現象,綱領原則性加以歸納,成為一百個法。如果詳細分析起來,當然9 e3 K. _, S' y. u5 q0 A7 R
不止一百個﹔可是後世一般人研究唯識,就鑽進去爬不出來了。這些人鑽到甚麼境界裡" V+ D8 j5 b) }" V
頭了呢﹖鑽到「有」,鑽到一切法「勝義有」的法相裡去了。就像龍樹菩薩講般若拿空
, i# q$ w! Z0 m9 Z來比方,與法相唯識宗的教育方法不同,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又落到「空」的法相裡
. p8 n3 C* y, X2 B: Z/ h2 q. h" n0 Z去了。所以說,任何法相都不能住,都不是。
* C4 B/ Z4 d, }( S) x) A3 @! w" t1 L  佛最後告訴我們,所謂法相,「即非法相」,那只是講話的方便,機會的方便,教
* a- F) o4 l+ b" K育上的方便,目的是使你懂得。如果這樣不懂,他換另一個方法,總是想辦法使我們懂5 A; G" q$ C! c) F* B
得。可是後世的人,把他的教育方法記錄下來以後,死死抓住他說過的那個空,或拚命8 k* T3 X- v5 n' E
抓個有,永遠搞不清楚。事實上佛交代得很清楚,一切不落法相。不落法相以後,大家# z. j8 a& ^* A* X: X- t
反而都說金剛經是說空的,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金剛經沒有任何重點是教我們觀空,金
- |. `/ l, v2 l: v! J剛經都是遮法,擋住你不正確的說法,至於正確的是個甚麼東西,要你自己去找。
0 O8 S  q- @: ^  記得金剛經開始的時候,我曾經提到過禪宗的兩個公案,一個是兒子跟父親學小偷,& n' }3 \* K; V! L
對不對﹖還有一個是坐牢的那個公案,現在再說一個禪宗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出家學佛& P1 ?' \1 q: e! c8 Z7 r' @7 T# s
求道,想要開悟,跟著師父幾十年。這位師父總是對他非常嚴厲,生活、行為都管得非& j1 I: b- U1 X7 I
常嚴。但是一問到佛法,師父總不肯說。這個人就像我們現在青年人學佛一樣,好像找/ x/ |' u& m# [* o/ S( P
到一位老師,馬上就有妙訣告訴他,傳你一個咒子羅,或者傳你一個方法,今天一打坐,
( L: z$ u8 t( o# [! @明天就會飛了,就成佛了﹔自己意識中構成了這樣一個法相。這個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 F# M4 O; m# d* S可是這個師父呢,問到他真正佛法時,就說:你自己參去!自己研究去!- ]9 n. S4 B# _
  他自己暗想,十二三歲出家,天天求佛道,搞了幾十年,這個老師嘛!是天下有名, K* Z5 g0 N$ h5 G4 H  s& y
的大老師,是有道之士,跟著他卻辛苦的要命,佛法也沒有傳給他一點,心中真煩惱。
3 q' S+ O& z7 h$ x/ v% @/ @7 M4 N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帶了一把小刀上山,師父快要走這一條小路回來了,小路只能- R1 L, m6 I0 \" ]5 W' h  C
走一個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師父回來。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難走,他看見師父低著頭,
8 f5 M+ a5 U0 v: f6 }, M慢慢走到了。其實他師父大概早知道這傢伙在那裡,他以為師父不知道,看到師父過來
, H7 ^$ ]& q# Z/ A了,就一把抓住師父說:「師父啊,我告訴你,我幾十年求法,你不肯告訴我,今天我
8 q. @- ~3 u' V6 r' ^# L8 @不要命了。」說著就把刀拿出來,「你再不告訴我佛法的話,師父啊,我要殺了你。」  |, |/ P7 _" D7 @" z
這個師父很從容,手裡還拿把雨傘,看他這個樣子,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說:* r. u7 B) p! }0 h' M) ]
「喂,路很窄,我要過去,你過來。」師父把他拉過來,自己就過去了。他聽到「我要
/ a# P* e9 e) Y4 x/ [- {( l過去,你過來」就忽然大徹大悟了。# B- I1 T$ x5 N$ }5 f; [1 B
  我們大家參參看,「我要過去,你過來」,這一句話他就悟道了,這個理由在甚麼) ^# C# m  o3 ?5 Y6 ^& m
地方﹖這個就是所謂禪宗公案。現在大家很難找出答案,我說的也不是真的答案,只能* i" y! }) f2 S% \
打個比方給你聽:我們大家學佛最困難,心中的煩惱,身體上的感覺,坐起來腿發麻,
/ g8 `8 W/ ^) e& g. p1 E不坐時心裡煩惱不斷﹔很想求到清淨,清淨永遠求不到。煩惱不斷,自己問自己怎麼/ K0 R; q) Z  c* l$ @# ]
辦﹖你自己裡面的師父一定告訴你:「我要過去,你過來!」煩惱跑過了就是清淨,過" f: C; N* y; U5 @3 H5 M! w
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生法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那麼簡
4 Y& R/ V+ p' M. W; e  s% ^單。所以說,我要過去,你過來,這一條路根本是通的,煩惱即是菩提,那裡有個煩惱3 ~- [/ I6 L0 P# g) u
永遠停留在心中呢!你要是去想辦法把煩惱空掉,求個清淨,你不就是那個師父跟徒弟
: X: G& a5 R+ x8 G1 h2 i永遠堵在路上,走不過來了嗎﹖
% _3 y0 ]: x: v; p  你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簡單,我要過去,你過來,也不理刀,也不理徒弟,這個徒弟' g" F# t8 y/ J7 v: s' E' R& A
就清楚了,就悟道了。可見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都是著了一個佛的觀念,著了一個道/ Q' @2 W- a' I% Z- K" s
的觀念。人生最怕是著魔,實際上,你學了佛法,學了道,把道跟佛法捆起來,你正是( F( f" a2 _; z: q" n& u/ I
著魔了﹔著了佛魔,著了道魔,著了功夫魔,著了清淨魔。+ `1 h1 S9 ?# r4 ^4 k8 O/ x2 b
  清淨也是魔啊!所以禪宗祖師有幾句話:「起心動念是天魔」,甚麼是天魔﹖是你9 t0 i) u& M$ z; t5 ?; r
的起心動念而已,你自己生的法相。「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大家注意啊!很多人都落/ @, U/ I) L% v7 q
在這個魔境,光想打起坐來甚麼都不知道,以為甚麼都不知道是入定,那個是不起心動
8 [6 n4 ]# \1 l3 e9 Q念,不起心動念落在五陰境界,是陰魔。「倒起不起是煩惱魔」,有時候好像很清淨,
* k9 q& I( @& ]6 D2 X! M你覺得很清淨嗎﹖有時候又覺得心裡頭好像有一點游絲雜念,可是也不要緊,可是也迷+ w( X/ I; z1 [& _) [& {- u) q, h
迷糊糊,這個就是倒起不起煩惱魔,無明之魔。說甚麼走火入魔!魔從那裡來﹖魔完全
$ o) P1 J2 a. b. }1 J* Q. H% m( e是自心所造,沒有其它的東西。「起心動念是天魔。不起心動念是陰魔。倒起不起是煩  m. J: e4 o  B5 y) |
惱魔。」如此而已。
* P+ s4 w0 @9 i  佛學把魔境分析得很清楚,禪宗的大師們是用歸納的方法,非常簡單扼要告訴你。' c6 d% c2 L! [# M
實際上,這些心理的狀況,這些境界,都是自生法相。由此更進一步說,我們佛學越學
% r/ b( E7 D2 x. {5 I1 r多了,唯識研究到最後,佛經三藏十二部都學了,你越學的多,越被法相的繩子捆得緊,1 I8 W% w- o' k$ z! n
都是著了法相。所以在快要作結論的時候,佛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我們給* o" Y0 L( F: a$ T1 o
它的結論偈子:
5 C) I3 o- [! S' ^
9 h+ W, q2 B* s$ H( B4 c0 c8 j, w* Z   第三十一品偈頌
7 h# r- e% X: A3 M. d" p" @( h% Z( I% {+ I/ s: r1 E
    九霄鶴唳響無痕  泣血杜鵑落盡魂
! Q* T1 f1 N0 v1 j, S    譜到獅弦聲斷續  為誰辛苦唱荒村7 |3 K0 r) i) E0 f. l. s2 F
$ J; B$ j$ I1 w. q; r; d3 G
  這是一個感想,在座的人,要是到過西北和中國的高山,或到過青城山峨嵋山,可& h+ C' w! ]7 x
能會聽到白鶴的叫聲。中國文字很妙,雞叫是啼,鳥叫是鳴,虎叫是嘯,表示不同的聲
, h  r, N# r! @音形態﹔白鶴叫稱為鶴唳。白鶴是在高空叫的,聲音像打鑼一樣,傳得很遠,所以這個' H7 K$ G) ^0 W4 l" a
鳥與其他的鳥特別不同。. B  s4 e0 j6 V. u
  「九霄鶴唳響無痕」,就是說,佛的說法像九重天上的白鶴,叫聲響徹雲霄,要叫& T/ w# u+ A1 [( y! P
醒世界上所有人的迷夢。但是,我們有沒有被他叫醒呢﹖世界上許多人是叫不醒的,想
" C( @; J. J' f7 [5 }一想真夠傷心。結果千裡迢迢去學佛,不論在家出家,都變成杜鵑鳥一樣。- [% e- X1 _) t: _/ Q! o2 i' o0 k' R
  「泣血杜鵑落盡魂」,據說杜鵑是上古一個因亡國而傷心到極點的帝子,因為天天/ ^8 R/ _, l! r( I
哭,後來他的精魂變成杜鵑鳥,還在哭,哭到最後眼睛流血,滴在泥土上變成現在的杜+ o& n9 x4 ]  I* h+ Q
鵑花。杜鵑另有很多的名字,也叫杜宇,也叫帝子,就是蜀國皇帝的兒子。我們後世學2 R# E& H* [; D! t
佛學道的都是杜鵑,拋家棄子專心學佛,到最後,道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只怪自己沒有, B# I$ q8 U" G) l8 u5 I
遇到明師,沒有碰到佛,沒有得到法。其實佛法是最平凡,最簡單,佛在金剛經上都說
5 ]8 \1 t# r3 v% X  A完了。
. e7 n, T( H, ^: h6 ?  「譜到獅弦聲斷續」,金剛經等於獅子之弦,用獅子身上的筋作弦的琴,它發出的7 a3 B8 a$ `  o3 }) j
琴聲,百獸聽到都會頭痛,再重一點,百獸聽到腦子都裂了,因為獅子是百獸之王。佛6 @1 \7 n- M- b9 W+ ]) X
說的法是哲學裡的哲學,經典裡的經典,世界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直截了當,全部都
7 u0 N1 K2 s/ p( p! }告訴我們了,但是我們不知道。這個琴譜彈到獅子之弦,這個聲音彈的金剛經也好,法0 C. }$ a2 m4 o, n! q  R
華經也好,華嚴經也好,斷斷續續,都彈給我們聽了,高明的歌曲統統唱給我們聽了,# Z( n% Z% _8 J/ H( [, f  G
我們還是不懂。等於一個叫化子沿門唱蓮花落一樣,唱了半天沒有人理,人不覺得好聽,/ p# o+ C- u# F2 ?! S# g
「為誰辛苦唱荒村」啊!這是對釋迦牟尼佛幽默一下。實際上,我真為釋迦牟尼佛一洒
1 t% p; n" H: |1 s8 L同情之淚,他講到三十一品了,快講完了,有誰懂得他呢﹖他又何必在那裡講呢﹖為誰& @% p& V* ]+ m6 Z& ^
辛苦唱荒村啊﹖再唱一遍也沒有用,因為知音難遇啊,永遠不懂。實際上,他說的最親
1 ?# I  o% A" N1 O切,最平凡。4 Y0 v9 l9 Q' @3 W! i, I/ V
  我們現在再一次回過頭來看,金剛經最開始,第一個重點是三個字──善護念。凡
1 F. p. P' P) \7 U& \/ S夫也好,成佛也好,只有一個法門,就是善護念。護甚麼念﹖無所住。怎麼無所住﹖很
! S3 h1 ?8 s7 {5 G$ ~+ n' d6 [& g- p9 c; p簡單,不生法相。成了佛的人怎麼樣呢﹖也是一樣,也是吃飯穿衣,飯吃飽了,洗腳打+ S0 b8 f  q4 a6 v6 z# B* Q7 E! X2 s
坐,就是那麼平凡。沒有甚麼頭上放光啦!心窩子放光啦!六種神通啦!都不來。吃飯
" @2 _' P8 x) H' n+ X穿衣敷座而坐。然後你問話,他答覆,就是那麼簡單。金剛經就是平凡裡頭的真實,平
3 \$ J0 B) \! ^1 ?+ X/ R7 p凡裡頭的超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