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7|回复: 0

金刚经说什么(26)-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0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 W" S* z$ s* k" y9 X
+ c. B; y1 T; \' h% m【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 b' m1 V; @3 r- o9 i
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 U! D+ ~1 ], ?, C' `; e  R
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q/ H& l$ c" E9 d# o- x0 ~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6 K2 H( h" z# s, g1 v: @, m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 R1 T! L5 l' b1 {3 B
# v0 e3 V& k- ~5 V- `! B# T& K  見佛與觀佛* A* T0 U& U3 f- r
, o, N( _7 N7 v2 j; N* ~+ h) Z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
$ u7 D; g) U$ Q5 }# g7 p來。】0 A4 I- c' q( @; o- Q" f3 f

9 V7 m4 E8 l0 v" l9 }2 O/ h  金剛經的重點中心來了,這裡佛又提這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佛已經提出來好幾次了。
8 S+ j/ q+ E* u/ d須菩提被佛這麼一搞,又昏起頭來了,我們如果把佛經當作佛的教育法研究,你看這一
7 ]4 W6 T7 x5 [1 w位大老師大教授,當時的教育法真夠厲害,須菩提明明答對,佛又東教西教,須菩提失
9 |7 }" g. a& K5 i去自信,答案也錯了。他本來答錯的,佛東教西教,他的答案又變對了,此所謂佛的弟
8 }# u) l# w' B子都叫聲聞眾,跟著佛的聲音受佛的教化。禪宗罵人的話,鼻子被人牽著走,罵人罵的' `% [9 T8 O! k" h
很巧妙,禪宗祖師都有罵人的藝術,他並沒有罵你笨,他只是罵你鼻子牽在人家手裡,6 B: a, b0 M) e
只有牛才被人牽著鼻子,其笨如牛的意思。/ R6 L2 G; J% ?+ w
  你看金剛經佛的教授法多有意思啊!前面佛也問過須菩提,如來可以實相見不﹖須6 i* q. e$ d4 ]
菩提言:「不也,世尊。」不是的啊,不可以拿形象來見啊。須菩提不是講過嗎﹖正講4 v& M) o( n$ g, i
到好的時候,佛又問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能不能用三十二# t/ _9 x! d1 H
相來觀佛啊﹖注意這個「觀」字!「須菩提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佛本來
$ H  N3 B6 ^6 Z% n. e( p9 t# _6 p. _成了佛,有三十二種相好,所以三十二相來看如來是對的呀!
* g- Q& a; E  W( m! c( B& \
& h+ Y$ e! m% E7 J: ~. z2 h3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 i. q2 a+ T/ S6 {' x% u4 R9 u  e* J6 D' U. `
  佛大概在鼻孔裡「哼」了一下,佛經不好意思記錄出來,你真是糊塗,假使用三十
. K% x  f$ I. G6 U1 b" `9 u& i( ]二相來看佛的話,這些轉輪王,這些帝王們,就是佛了。你看須菩提,好可憐啊!被佛
. H) E4 v1 P3 y9 W- R. c5 u搞昏了頭,馬上轉彎立刻就說,佛啊,我講錯了。
/ p" R" i1 p/ |. P: h  L# |' U5 T& b# Y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1 Y' e. h0 y  H% n9 v0 ?6 a8 c: W; o' ], f) ?, r4 z+ a6 v
  那我懂了,我剛才講錯了,如果照我理解你的意思,不應該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你" x& F* `8 F2 O
看,這個須菩提好慘,把這個金剛經,讀通了很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而且這個文章. t) [2 \4 `# f( ^! Z' B
的寫法,越寫越妙,所以我們把很好的文學,拿木魚一敲,把自己敲昏了頭。
, I( F. ~8 Y. }3 M0 u2 k& k. X4 b% [$ ?. O( V
    聲色與邪道
" R: x$ S( ?# ~6 @; ?" |; q1 H' o( y8 o) ^7 x$ m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須菩提話剛說完,佛就岔進來說很重要的話:. l  \3 m3 t7 U3 }. b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 m- P; _' g, ~9 Z- N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 }3 |; G& Z9 D# D+ k
0 X$ M6 G' q6 M# {& ]  這比那一顆廣島的原子彈還厲害,崩咚就炸下來,所以這個裡頭要加那個「爾時」,. n9 j* n7 h& _" O! z, d* Y
把握時機,曉得須菩提快要悟道了,就把他東搞一下西搞一下。等於拿個香板晃,這裡8 }6 I1 i% h( f9 ~4 }/ q) l6 j
晃一下,那里晃一下,把他晃頭昏了,站住!就是這個!須菩提悟道了。不過他沒有講8 [; p6 s, W& J
須菩提悟道了,講出來就不叫金剛經了。: ]& P: M0 w# \- {  H7 x
  現在我們來研究這四句話,一般人學佛都以色見佛,就是「以色見我」。佛代表自
& C$ L( S! d% @- m4 ?己的我,也代表我們的我,兩重意義。一般人學佛都想見到佛在前面,用觀想法門的,) y, s( p% o) M5 A& Q. h4 G, f1 W# n
拜佛的,都有人抱怨沒有見到佛。佛不現前呀!如果真有的話,第一你神經已經有問題! R, P# s: C% h7 h# J
了,第二血壓已經很高了,心臟也出問題,那是幻相,佛那裡可以以色相見呢﹖心經大4 v/ Z+ v* ^* c- o
家都會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有色相出現,那就是魔,不是佛了。佛在很多經典4 c, B0 a; e1 {, V  h% a* D) s/ X* a
上都告訴你,不能著這個相,所以以色見佛是錯了。! Z3 ^6 b( b. h( L, R3 S4 t1 }/ N) {
  還有些人是「以音聲求我」,打起坐來念咒子,五千塊錢傳你一個咒子。但據我統$ o- k* R' o3 A+ ?. L4 H7 m9 ^# S
計起來,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個咒子,如果一個咒子賣五千塊錢的話,我相當有錢了。咒0 M. H- a0 Y( b- |
子念一念說,喔唷,得定了,然後有些人念久了以後說:唉唷,我另外聽到一個聲音了。
& m% S+ B  Y' f3 d% m勸你趕快去看醫生吧!佛經告訴你,不能以音聲求我,因為音聲是耳根的幻化,屬於意5 q$ s9 P' z1 t+ V! ?/ Q
識境界,是下意識的幻化,是最糟糕的事,人體裡頭本來就有音聲。9 n0 t; S# i3 U/ h1 M
  你要聽人體的音聲很簡單,用手把你的耳朵蒙起來就聽見了嘛!兩邊都蒙起來,心2 `2 s! t0 \' W' m: v! i; c, @- x
髒裡頭的血液咚咚的流行,再配合下意識作用,裡頭也聽到念咒子嗡啊嗡啊,[口+牛]啊[口+牛]啊,
. E  e# ~" j# O" M啊啊啊啊,就念出來了嘛!這都是幻覺,一般人不懂,以為音聲是有道,是另外一個音
$ t1 t  w1 j7 E; A聲在念佛,都著相了,不得了。所以佛說,有人到了聲色這種境界,認為是學佛有進步: w1 m6 X/ h/ Z5 d8 J& B3 b
得道了,佛說那「是人行邪道」,這個人走的邪路,著魔了,「不能見如來」,永遠不9 a' Y8 y1 x6 p2 [  R
能見真正的佛境界。何況一天到晚去研究靈魂啊,還說為了研究才去看鬼,念念咒子就
! h4 s' ?6 M: G3 T0 y跳起來。好好一個人不去做,為甚麼要去發抖,人真是奇怪。佛現在明白的告訴你,聲
3 G; U1 Y0 T0 z色兩樣都不是。: s9 r- V3 H- S9 I6 [3 [
  但是要注意啊!這是拿佛境界來講,如拿「我」境界來講,很多人都是以色見2 l) O' f$ p4 \1 c: w
「我」,打坐坐的好的,忽然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那裡頭歪歪的,都看得見。另外,好
( f: B. i1 R9 e6 b: M' y像「我」出來了,看到自己身體坐在這裡,許多人就認為自己可以出陰神了,千萬注意# Z5 ?/ ^4 [3 X$ Y' }- a/ o
啊!若以色見我,這個身體本來已經是個假我,那個出來的是第二個假我,那個就是楞
9 `/ B: F8 M* o$ M% H6 N嚴經裡所謂精神飛越。因為你打坐坐久了,身體上的血液循環,呼吸往來,生理作用並
5 b% i7 k# E, r; a5 M: a% ?$ G沒有停止,也就是說這個動力沒有停止。心念在靜,生理上的活動沒有停止,兩個一磨; w* ~+ A" p! ?3 z$ ^' D3 l
擦產生幻相,就成為另外一個投影,是凡夫之人貪著有「我」的這個意識的投影。所以,
4 t% Q/ `. _/ H' P  t! H另外一個自己看到自己睡,看到自己在打呼,蠻好玩的,自己睡的姿勢不好,不過一動1 u& s7 E* c3 g2 Q1 ]7 v
念就回去了,兩個又變成一個。
, b; E% q" r+ W( d3 Z- O) v  如果認為這樣是道的話,就是「以色見我」,錯了。
* v$ u; b1 f! k! x5 t  還有些人念佛念咒子,念著念著,虛空中也有個聲音在念,聲音大得很,甚至於很3 `" ~" {. N* n6 u
多聲音念。有人以為自己有功夫了,這個是道,這是以音聲求我,佛說的,注意!你們8 u# ]; c4 |  x- V+ n! P
「是人行邪道」,走入魔道了,現在社會上很流行,一般人受這個迷惑蠻厲害的。+ O1 I7 t+ I) f' F$ Y2 [, y3 b
  平常我們不在研究佛法的時候,有人問到我,我也只好一笑,為甚麼不講呢﹖我有
7 @6 O6 H# c. q' B: x7 I一個觀念,世界上的人都要吃飯,我為甚麼說話妨礙人家吃飯呢﹖所以你問我對不對﹖
9 F& k# u" F+ ~0 E0 G* F我說不知道就好了嘛!因為我也要吃飯,人家也要吃飯,人家正把飯拿上來吃,我說那
7 {3 h- R. ^! e/ q4 Z" I: _是不對的,這多缺德啊!那豈但沒有福德,還是缺德!所以不能講。$ y7 i% K+ x) E) W% Y4 Q  w
  現在講到佛法的正念,要把重點告訴大家,這一篇問題多得很,我們先回過來看,& [/ Q( K9 T/ P4 R9 a* x3 h
從這一品的開始再來研究。# x  X: h" g* U  a  ~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m0 q# [+ r9 b9 t6 e# x4 {
  我剛才首先向大家報告,這一篇重點在「觀」字。「觀」是甚麼﹖佛法的修法叫做' y( f$ w% X& a: B  o+ }0 L4 q
止觀,修止觀,尤其修密宗,更須要修觀想,修觀修想。真能夠觀得起來,止得住,就) G- T6 a5 H3 J) t
可以得定了。要修佛法,先要能夠觀得起來,想得起來,止得住,定得住,入佛之門就. d( d" }. `  v
快了。
! E6 z' z# ?+ T! s3 `5 D  大家學佛,幾個人能夠觀得起來﹖能夠把念頭止得住啊﹖大家打坐,不管你用那一
7 i3 a1 X2 W( N9 `/ o8 |) w種法門,能夠止嗎﹖更不要說定,定更談不上。此一心念能夠止於一樣東西上,或者止
: F; }3 L; L  @* |4 R/ J在空上,或者止在清淨上,誰能做得到﹖沒有人做得到!形式上好像在用功,根本都沒
  E' Y2 p6 s' f, e) A( U, @有上路﹔要止而後能觀,止觀雙運是正三昧,真正的定境界,所以叫做止觀雙運。佛告5 u' o: Q9 o2 S- h
訴我們止觀的方法,如果拿止觀來講,八萬四千個方法都是止觀。譬如念佛,心裡念,5 n, g! \! s* v9 s7 O# O% b
嘴裡也念,你能不能雜念不起,只有一句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做到了,就是念佛法( I1 X3 d' w2 h1 U- n7 O1 c' O; v% [  m" _
門的止。0 m* F+ G' j, {/ k, u1 k
  止以後,並不是死亡,也並不是萬事不知道,而是清淨到了極點,智慧大開,所有1 F$ i& ^/ W0 U
佛法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這叫做觀,就是淨土的一種。還有一種觀,譬如佛經上叫
/ b  Y: ~/ T- s4 ~我們觀一個月亮,太陽,就是想,觀想。大家都看過月亮太陽,我們用意識起一個形象,1 G  @6 r* Y9 X4 d) ]' S
觀在心窩裡也好,胃這裡也好,是觀想的,假的啊!一個月亮,太陽,開著眼睛也好,( `3 R  h9 K0 R7 \* C! k
閉著眼睛也好,前面假想一個月亮,設法把這個假想止住它。或者假想一個佛像停在這" w3 B1 Y" C+ k' S" m* z
裡不動,止得住,人就傻掉了一樣,不是瘋掉了,瘋掉了就有問題了,是傻裡傻氣的那
3 m! }! f% |/ h7 b! h麼想。等於人想鈔票啊,男同學們想女朋友啊,或者女孩子們想男朋友啊,好久不來信
/ `1 _8 @. _2 Z: v$ ]了,想得傻了!也就是西廂記上講的,茶裡也是他,飯裡也是他,就是那麼想著,止住,
+ ~+ I% }4 ~- G3 a! B這就是觀。
! E8 d( |3 F$ H8 J  密宗有很多的方法修止觀,但是告訴你,那只是方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方法是方5 K: \* _! I7 C5 q5 }  O
便,叫我們把非常混亂的思想,先拿一個東西把它釘住,這就叫止觀的初步。如果說不" q0 L* v; R. b- r8 T
用佛像好不好呢﹖當然可以!我們一念清淨,前一個念頭過去,後一個念頭不起來,當
+ z0 o$ O0 D4 y5 }! |- z. g念即空,你永遠止在這兒,旁邊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聲音都知道,一切動靜都知道,% }5 [8 Z9 I& X8 ]) {: \
但是,與我毫不相幹,清清淨淨,這也是止觀,並且是正止觀。
% M( r% r0 g( D6 L) s# G& \8 I5 i& \1 s  做到做不到﹖做不到!當然,所謂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那當然是做不到,/ y5 u& o7 t1 J( B" `
當然叫凡夫嘛!做到了,凡夫那個「凡」字,中間一點可以拿掉,叫做「幾夫」,就是8 @, ?7 W+ }) F
「幾乎」了,進入佛法就差不多了。佛進一步告訴我們,連最後觀起來的觀像都要舍掉,) G0 C& ^; @6 F8 ~: A
所以說不要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 W: [# Q/ K) Y, q0 y
  他這個問題,不是須菩提被他搞迷糊了,金剛經的前面,佛問須菩提,「可以具足* T& x; g/ H/ {
色身見不」是講見,明心見性,見地的「見」。這裡是講做工夫的「觀」字的觀。所以- _3 L" A: ~$ d0 g) c
讀書、讀經、做學問都要留意,不然,剛才我給大家也耍了一點花樣,把你帶領迷糊一1 A" h. a* }& E8 ^  r/ R, p
下,過去這個問題講過的呀,須菩提答的對呀,現在怎麼又答錯了﹖須菩提沒有錯,由
6 s# W# H6 L4 d8 d3 _於同樣一個問題,上一次是問一個物理學家,下一次問一個化學家,回答當然不同,因
. ~2 s8 P& M3 z為觀點不同。如果碰到一個數學家就又不同了﹔所以佛法的問題,我們讀經要非常小心,) _( w$ N0 x2 i
一字不能錯,錯了一字,你錯的問題就太大太大了,可能就完全搞錯了。& ~. s8 U6 \, E5 z0 V2 W& _
  現在他問須菩提,能不能以三十二相觀佛。這個佛有三十二相,眉毛中間鼓出來一; K- x  S$ a2 @
點亮光放光,這是有成就的人。印度沒有成就的凡夫怎麼辦﹖女孩子們從小在兩眉之間( o) g; F) G) r' K; _
挖個洞,拿個亮玻璃嵌進去,因為東方人認為,那裡有顆明珠,是智慧的成就,是福報1 ]: v0 g8 i- D0 X/ o1 u+ M# M
的成就,相法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佛的特殊相,不但眉間有一點珠子樣的亮光,同時
! t6 V: _% M: @  s' f( V, I還有根白毛,拉起來很長,收攏來剛剛貼在那裡,是一種特殊的相好相貌﹔這一根白毛
# @9 g. s- P3 L3 Y6 }! x2 D+ P還會放光,所以佛經上說白毫宛轉五須彌,這是講阿彌陀佛﹔這些都是三十二相之一,: C* q9 X, U& R/ \, W' p0 H
相好莊嚴。
8 H& [  L' F1 S/ f# L1 G5 s  金剛經講了半天叫大家不要著相,學觀想的人,把這個佛像的莊嚴抓得牢牢的,他
% o3 x7 d( X+ H問須菩提照這個方法觀,可不可以﹖須菩提說,當然啦!學佛觀佛的修法,應該是這個" |  n* W8 v% h! b4 I0 G8 {
樣子去觀如來。這話,須菩提答的沒有錯!佛也是那麼教的呀!佛親口教我們觀阿彌陀
( B$ ]) p+ e/ w% I佛,就是這樣觀的。5 d% C8 E7 h8 a
  今天佛教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我真替佛打抱不平,念阿彌陀佛之前,應該念南無
( p- p- A# K4 ~- L$ \7 p  [3 y本師釋迦牟尼佛才是﹔因為釋迦牟尼佛是介紹人嘛!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介紹來的,; w4 B0 s" @- c+ k& F( ]  s3 }
現在你只念阿彌陀佛,自己的老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都不管,豈不是白給你介紹了嗎﹖這
, V) @) ^( \. \" f. q' A等於講一句難聽話,新娘一進房,媒人拋過牆。這怎麼可以啊!這是不對的。西方極樂
$ j; Z8 ^; d6 g世界是有阿彌陀佛,是佛說出來的,教你這樣修。因此,你想修成功,不拜本師釋迦牟  E' y4 L* m) c- D
尼佛的話,我告訴你,那是修不成就的。要成就,人不可以忘本,更何況修佛法!2 B3 c8 r! {/ B, z( ^3 H9 T3 b$ v
  但是,佛為甚麼只介紹你修阿彌陀佛就行了﹖有個道理,十方三世同一體性,如果+ _9 e' w" ?4 f3 g: M: o
你理上明白了同一體性,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等於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於南無觀
" V. H! M" @7 x$ P  d) `& M. y. G2 v* y世音菩薩,此理通了,是可以的﹔不通此理就是迷信。我講話要負責的,用佛法的立場" S3 e% ^' z; q: l
來講,這個話隨便講要下地獄的,而且下地獄還要下地獄的地下室!我是隨時準備下去& d: {. @4 O* D! N
的,沒有關係,有電梯快得很。(眾笑)現在這是講觀如來的觀法,重點在這裡,非常
  C. |& S+ X# e7 W$ U重要。
) N% K4 K2 E; y4 R9 z- ^  E2 r. f  ]+ c" v( A+ \( Z& C. ]+ V; t
    轉輪聖王
4 U  y1 |( v; G! h) n; y
$ T7 w) Z3 Q* H6 @- ~- y  「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 R6 N6 _* }- ]& ~  大家要注意,佛法裡有個大問題,很多研究佛法的都忽略了,現在我特別借講金剛2 F" H+ B, d! D! w- g0 ^: I
經的機會講出來,就是甚麼叫轉輪聖王。
6 F7 x) T2 T, Q1 i8 t; x2 P) q  佛經裡提出來,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分金9 j0 V: y1 v9 E" P' @! S2 q
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鐵輪聖王四種。轉輪聖王具有七寶莊嚴,如有有德、有  V- Y& R' {- o  E
賢的皇后,有很好的財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3 @& r+ }8 }  P0 e8 {
等於鐵輪聖王。周朝歷史描寫周穆王曾到西方,見過瑤池金母,見過王母娘娘。為甚麼
/ j7 K+ ^. M" ~( h- `他能夠跑到西方去見他們呢﹖因為他有最好的八匹神馬,就是畫馬畫的八駿圖。所謂
" x8 N: X2 s- Y  u「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時不重來。」唐人的詩就是描寫這個。轉輪聖王時代,是人, P  }, c' ^' v: x4 M7 x
民個個幸福、富裕、安樂的太平盛世。這種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會出來,他的相貌與佛
# X0 u" U0 }# j$ E一樣,有三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樣好。所以釋迦牟尼佛生下來的時候,他的父親找來6 L$ J2 V( X: h6 ]6 K8 I% C
的看相師就講,這位太子三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轉輪聖王﹔如果出家,就是萬世
8 F! k, K  h0 j的佛。
. k5 |; K. ]. P( _6 H8 @  佛再三贊嘆轉輪聖王的福德是與佛一樣的,你查查每本佛經就會發現。佛法是注重
4 p# ~: q' V" I* v% M8 e世間法的,世間法要怎麼樣修成轉輪聖王呢﹖太平盛世又怎麼樣才到來呢﹖一切眾生修6 o, y% n6 s. A2 y! |" z
一切善法,才產生一個太平盛世,才出一個轉輪聖王。所以中國歷史上孔子經常提堯舜
( `& [1 k$ Z! T. ^/ B" M$ ^1 Q' e( {禹三代,等於是轉輪聖王的時代。佛在華嚴經及各種大經中說,甚麼人夠資格投胎做轉
) W* Q% \. K! v( Y* \& t輪聖王呢﹖十地菩薩中再來,才能做轉輪聖王。佛讚歎十王之功德是同佛一樣的。* L6 n( w2 e; X0 ~  `5 a( C
  十王是那十王呢﹖就是世界上的轉輪聖王,慾界天的四天王,慾界天中間三十三天
6 }" L7 u# T) ~/ V; W& \9 s. ^的天主帝釋,就是我們講的玉皇大帝,色界天的大梵天王等,佛經講十大王的功德,都" P+ c7 W! k6 s2 Q# |: Q/ q7 s
是與佛一樣的,只差一點,就是沒有悟道。但是他的福德、善行、智慧,同佛幾乎是平
7 ?& _$ i# }5 O3 T( ^$ T) Q/ O等一樣的。所以研究佛經大家不要搞錯了,以我看這一節很多人都錯了。佛經重點在教. @- \# p* Z# X: O4 B! }
育,教育眾生修一切善法,我們不要說沒有轉輪聖王那樣的福德,我們轉泥巴聖王都做& }* m" d- Z4 B. P+ l
不到啊!摸泥巴都沒有資格,還談甚麼轉輪聖王!& G5 V( j6 [+ y& }4 n
  說到轉輪,甚麼叫轉輪啊﹖把一個時代歷史扭轉過來,扭轉到太平世界。能有這麼
2 J& ~( H, f- }大的道德和力量,所救的豈止千萬人而已!所以說,要有與佛一樣的功德,才能為轉輪
. l  }& g: @# N% _聖王。換句話說,有轉輪聖王那樣大的福報,才能夠得智慧的成就大徹大悟。我們不要
4 h, C& l# H+ B3 `1 i以為六祖不識字而能悟道,自己因此也不要研究佛經了。我說對不起!六祖只有一個,* g; I# M5 H- c& @2 b
可惜你不是六祖,你是六祖半。六祖可以不讀佛經而悟道,但是前無六祖,後無六祖,
) d  z& D9 Q& d; E' {3 J8 q$ j你只是六祖半,不要作此想了。
# P7 D: \/ w. W3 c: k' E  佛經告訴我們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同佛的功德一樣﹔換句話說,轉輪聖王是大徹
8 t+ D; H- o3 v大悟的肉身佛,故意入世作轉輪聖王。但是為甚麼不稱他是佛呢﹖關於這個,我從前年4 x9 L: ~0 h: x8 d. x0 |4 U& J- q
輕的時候很狂妄,人家問我為甚麼不出家,我就有一首詩最後兩句:「此身不上如來座,. N+ O  R+ E' U4 F9 Q. {3 R
收拾河山亦要人。」這個世界上那麼髒,也要有人來掃地啊,清理清理,弄乾淨一點。
5 t0 i, N" e. B( i( g/ m1 x3 n1 a所以轉輪聖王本身,事實上已經到達佛的境界了。
! X; Q+ q4 Z$ G4 Y2 M* `7 w5 n5 ?
4 c7 l% x0 @* e6 W0 K    十地菩薩與轉輪聖王8 e( [4 Z0 N$ O9 A* }; v$ n
5 e) o- u& R% Z* a8 q: H& G
  我們上次講到法身非相這一品還沒有作結論,現在我們再反復的作一個研究。中國4 V+ f" E3 G- o; D# z
的佛教與佛法,到了唐代禪宗的興起,提倡以金剛經為標準。金剛經同禪宗的關係,從8 x0 N! Q3 N  b8 @
這一品可以發現,是教授法的特別,這種教授是引導性的,啟發性的,而且是正反幾面' C: q# q; m( v* W: F
一起來的。像第二十六品講到見佛的問題,佛問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對不對﹖須菩提答覆
( M; n& T  L% G7 Y( K說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卻把他批駁了。佛說假使以三十二相來看佛,以有形象的! `3 N5 C2 s  B. q# O; e! e
佛來看佛的話,那麼轉輪聖王的色相和威德興佛一樣的相好莊嚴,也可以算是佛了。這- {0 Z, R$ x/ z- z+ _
是一個問題。於是須菩提就講,照這樣一說,我理解了,懂得不應該以三十二相看如來," `/ ^" O7 U( N3 r& Y* `- O. j
不應該以色相來看佛。
, O, P8 x% z% y0 n% }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們上次也討論過,學佛做工夫,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著色相的。
: K4 o3 D% D3 F譬如我們用功的人說,你今天氣色好,你精神很飽滿,還老返童了,這些都是著色相的, s$ z7 @8 m, e% M0 U+ c( r5 X
觀念。因為色相不實在,色相不久長,是暫時的,只是法身本體的暫時起用,不是真實% ~/ U4 K0 S: L+ S: L7 m) |( X7 ^
的。色相不是果,不是種性,所以用這個道理而加以說明,並且用偈子做結論,特別告
! f* Z( X  X. Y* \2 V* j誡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個道理我們上次+ \) p3 _1 p, z( \( W
提到過,包括的意義很多了,凡是我們學佛的人,都要深深的思考一下。- d2 q- o7 a8 U" y
  第二個問題,這一品裡提到轉輪聖王的問題,我們上次也提到過。一般研究佛法,
+ h( k) m5 t! }往往把佛法完全解釋成出世的思想﹔其實在佛經上再三提到轉輪聖王的功德。佛在華嚴7 V* f- t8 V- O# B
經上也提到,只有十地的菩薩,才能轉身為轉輪聖王,才能使天下太平。轉輪聖王是曠
3 |' X& i/ ]7 _+ Z( c" u代一人,歷史上經過上千年,或者幾百年才會出現﹔等於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人
6 Q6 B" M$ o" E4 M+ O2 N類社會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轉輪聖王莫大的功德,才能夠造成一個時代的太平﹔
3 j9 L  l$ e6 Q$ A# q. v" W所以,佛再三贊嘆轉輪聖王的威德。一個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轉輪聖王也不容易,
. R3 T0 \: [: n$ I7 \$ r要許多的善行,許多的功德修成。世間法與佛的功德之間,只差了一點,就是般若智慧。
0 ]; H- t) R; k2 m2 e* k7 M* ~轉輪聖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為沒有明心見性﹔轉輪聖王如果明心見性了,也可以成在: A) }' |- y2 T- m# R$ S& w
家佛。
* A+ R2 a. i4 X; A9 j  華嚴經裡所標榜的,好幾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經悟道了。我們上次也提起過,佛) r% n% o. E& \0 `+ y# L' \  k% x
經上所說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義包括很多,佛說地獄有十王,雖然都是鬼王,但是我
( [' y/ T3 ~) u* N7 m6 }! Q. l們還不容易當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說在惡道中現身而教化眾生,也就是功' U0 d1 Z5 ~. C* n. D% T
德成就的菩薩境界。天人境界裡,慾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升為天王,換句話
! r. v' o7 ?% \! ?3 r% n說,在人中做一個領導,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樣的困難。其中的不同就是見地方
2 V) L7 I) Q- h6 l0 w! Y面,也就是見道的問題。6 U" R6 x/ `$ @% ^) ?& _
  這一品所講的是色、聲都不能見道,也就是整個金剛經上所講的不能著相。學佛法1 n0 x9 h5 o2 I1 i
著相了,就不能見得法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四大原則,任何的著相,都2 k4 A3 b& e( X7 x1 ]7 b% m
不能見得法身,所以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都錯了。
$ A* G6 }5 J" X1 j4 ^  他為甚麼不說以色見如來,以音聲見如來呢﹖是故意把這個「如來」用作「我」$ i% ?5 U5 p4 s# Y  P9 F4 @
嗎﹖這個決不是翻譯的手法。所謂明心見性,最後就是宇宙同體,萬物同源的這個
& X$ H& w: o2 d8 c3 M- J「我」的問題,是找到生命本來的「我」的問題。這一個離開聲色一切都不著,一切不/ g/ x0 Z! P- o7 r/ x
住,就是大乘的心印,「無住、無相、無願。」金剛經大部分所說的就是這三個要點。" l+ H) E3 {& w3 t# B7 j8 D4 j
到達了這個境界,離開了這個聲色,才能見道,真見到佛,也真見到「我」。9 }" h3 S  E( q0 x2 [% S1 T8 T/ |
  但是這個見又是甚麼見呢﹖是見「根本智」,就是實相般若法身之體,是見到根本1 U8 o- d/ w# R. q
智法身之體。當一切都無著,一切都不住,就是見法身之體根本智。但沒有大徹大悟,. e% S" S( W2 o6 p
還沒有見「後得智」。拿禪宗來講,所謂破三關,到這個境界可以說是破掉了初關﹔這
8 S3 r/ i$ u5 H2 g! p. L' d也就是後世講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然見人不是人,見鬼不是鬼,甚麼都不是,6 {5 n; h3 ?$ c7 L. s" o) A" G0 K
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著。- Y- R9 B: o* k% d- t- n( l# T
  我們用世間的現象來給它一個偈語的結論:+ s3 ~" r5 u) {8 V! q( d: J" Q; I

8 C8 d# l8 D! k" ~8 J    第二十六品偈頌9 J- W% `* p6 ]7 T9 y6 O
2 Q2 v% t, G9 x) v) s" @/ n2 C
    粉墨登場笙管濃  誰知檻外雪花重4 U8 t1 G$ N- L$ ?+ N& V  \& ]( I
    推窗窺見清涼界  明月蘆花不定蹤( f$ i9 |: }1 f5 n6 n* ^! H
3 B* Z  R2 Z$ R7 h4 N  i
  「粉墨登場笙管濃」,人活在這個世間,乃至一切萬有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在唱戲。
  J# f& p# |$ M  \3 e9 g宇宙本來是個大舞台,我們不過是大舞台裡跑龍套,搖旗吶喊的一批人。大家打扮一下6 D3 p6 p+ I. g6 f& I
粉墨上場,音樂也很鬧熱。但是這個戲台也分內外兩層,前台很熱鬧,一回到後台,把+ [! I8 Q2 V! e% Q
臉一洗衣服一脫,我還是我。除了前後台,還有個外台。2 Z  b- E9 m$ g2 f+ g6 }
  「誰知檻外雪花重」,這是我當時在峨嵋山實在的境界,如果我們自己了解了,就
, Z: |0 \1 o$ e' q/ i8 g; D0 u知道一切都在演戲。像峨嵋山那個地方,到了冬天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那個也是在1 o( a5 I  Q4 o  a
演戲。當我們覺得戲的人生沒有意思,去修道打坐,一切皆空,清清淨淨的那個境界,
; d4 @  W0 C9 @! F  D認為比人生高明得多,認為已經悟道了,你不要忘記,你那個還是在演戲。你那個時候
0 E+ R% X$ v9 s3 k; Z+ K2 _在演甚麼戲﹖說一句笑話,你是在演和尚戲,出家的戲。心境已經出家了嘛!一切皆空,
9 g; d3 ~2 A$ J# P8 G8 m現在只有這個最好!這個還是戲。不過這個戲不同,窗檻外一片清涼,雪花萬朵的一個
% c9 A, ]/ u3 C. p戲。你不要被這個色相迷住了,假使被這個清淨色相迷住了,永遠不能成道。
+ Y9 S% U: |% Y4 ^# V  所以明代禪宗憨山大師就講:「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廉下轉身難。」一個人學佛5 ?6 B. L; F% u+ G9 m
處處都是障礙,等於滿地荊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荊棘叢中下腳非常困難,8 U; f1 x9 c7 Q- S. j  P. D
但是一個決心修道的人,並不覺得太困難,充其量滿身被刺破而已!最難的是甚麼呢﹖* W: ?9 K! a5 v
月明廉下轉身難。到了完全忘我、忘身,證得了空的一面,清清淨淨的時候,叫你不要
  @8 m# @  e+ V& I6 V& F入定,不要入清淨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進入這個苦海茫茫中來/ B  F  S, e5 `& ^; O: z
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難的,做不到的。所以小乘的大阿羅漢果證得了,清淨境界證得了,
+ R+ [# Q5 @; q淨土的境界到達了,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那是耽著禪定,功德不能圓滿。憨山大師
$ S' @5 T. F- K% q% ?這兩句話就是警告,到那個時候再想回轉來就很難了,也許一墮落就是八萬四千大劫。( B1 V' u% o5 v( y  j' Z- Q
因為在這個清淨境界進入羅漢大定,要很長的劫數裡都不肯出定。# L. g' ^: Z7 q9 u. H
  「推窗窺見清涼界」,不肯出定不是究竟,菩提後得智根本還沒有影子,還沒有看
5 `0 P6 f3 P( z% f) O3 `0 S見,自己只見到清淨法身一面,沒有見到法身起用的一面。如果我們在清淨的境界裡再6 U$ [6 [2 C3 Z0 b  Y6 W
轉一下,打開窗子看看這個天地,「明月蘆花不定蹤」,世界上沒有那一處不清涼,到7 O4 E( e8 V# |) f, q/ p
處都是淨土,地獄裡頭都是淨土。真了解了法身,此身真到達了徹底的無住、無相、無3 M: f; f$ F1 S" c6 k/ x
願、空的境界,無往而不利,在煩惱中即是菩提。假使貪著了清淨的一面,菩提也即成" `- O( Q) ?9 o- u8 I
煩惱,就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
$ s. Q% D$ W1 ~7 J. X+ P- {( t+ I
    懸崖撒手
; L4 r' m+ b$ ]1 t1 S* r% v: @0 H' B
  上一次二十六品批駁不能著相觀的道理,我們提到為甚麼後世禪宗採用金剛經作為
! `5 j# t, s5 b/ o- a2 q8 s禪宗的藍本,就因為它教育方法的原故。你看佛的教育方法,反正你這樣說不對,那樣
0 A% Q3 t3 ^. ?8 N- X. w+ }說不對,正說不對,反說也不對,你說不對的更不對,你說對的還是不對,最後怎麼樣
8 Y' \* I% G: T/ v8 v3 |" c5 j對﹖你的才是對,不是佛的才是對。所以全部的金剛經,是教我們所謂祖師們四個字,
  r) I. }7 g/ R# j) D「自悟自肯」。要真正悟到般若的體相,自己肯定﹔所謂禪宗祖師的話,「懸崖撤手,% ?! a5 ]' P( I" \3 r- K9 c" _4 P
自肯承當」,這是說參禪的。5 h0 o( L4 r' [7 ~# n% q3 N
  現在一般學禪學的特別要小心啊!禪宗為甚麼特別叫做「禪」字,它同禪定兩個配
2 b3 [. T( |) t8 U  W起來,不可以分離,沒有禪定做基礎不談禪宗。要戒定慧到達了最高處,等於普通人在% o9 l3 p8 J2 \/ \0 o/ f/ P, d6 [- N
萬丈懸崖頂上站著,撒手跳下去,這個跳下去你還有命嗎﹖懸崖撤手,你要自肯承當跳! g( d4 N, S; b1 ~; q
下來,最高明處到達了最平凡處。
2 u8 o) @1 ~, l' T3 S  要怎麼樣到達這個境界呢﹖不是理解到了就行,「絕後再蘇」,要大死一番,當然- F' }2 }" o# |! J" q
不是吃安眠藥的大死,是要你下一番功夫,大死一番再醒過來。所謂大徹大悟「欺君不
  f% q2 V: _- c! u0 w, Z0 ?; S' E& N. J得」,這個東西不是嘴巴上講理論,不能騙人的。假使說騙人騙自己說悟了,今天悟了6 i5 ^! V' b2 n6 U
明天靠不住的,那不是解脫的究竟﹔所以必須要切實下一番功夫。金剛經的教育手法,
2 Z! |$ `* }8 _5 m# S就是這個路線,佛對於須菩提的教育,四面八方圍過來打,你講這樣也不對,講那樣也2 [1 Y' Q6 a4 G; l& c
不對,把他圍得頭都昏了,就是要他絕後再蘇,欺君不得。
: S+ v' h: g, ?8 ?2 Q* i' M- w  成佛見道不能依賴他力,只有自己站起來,要你自己真是絕後再蘇,然後才成佛。
8 D3 a/ m) n4 S4 u當然其中先要經過懸崖撤手,懸崖撒手是甚麼都丟光,不但人世間的一切都丟掉,連佛
7 R  R0 f9 s* ~3 U; f, Q6 d法也丟掉。一個人在高空撒手跳下來,甚麼都沒有,一切都丟得乾乾淨淨,然後才能見
' j( X% `" e! T6 F& t" v# L8 R. X到法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