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8|回复: 2

[狸猫] 我看网友“20年前旧板桥”书法(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08: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09-11-4 18:49 编辑 : t1 e! q. h1 T$ t0 {

8 Q- c/ Z2 B9 ]4 H# z# \& o; P  ~# h# g" c
, W) e9 d% X7 T3 o
& ]( d: n" E, `) a& m; c) z8 W0 O
; e2 ]2 h0 Y; w6 p' z3 p! |. A
貍貓冒充一次金石學家,試釋:1 `* F5 C. Y* ?: N

' }/ ?& g! N! n6 G& J/ H7 v, d" C& T. ^& M1 y8 i" g( H* C0 z! k; l& ~  h8 W
2 h4 X. p) J5 z' X- N
0 S5 U* q! k# L: F2 I9 n冰月丁亥陳氏裔孫逆乍为*(上止下王)皇祖大宗簋,台(以)*永令眉壽子孫是保
% d* s9 `  y/ O3 t7 p# C% s歲在癸未之仲秋月 意臨戰國陳逆簋器銘文 似有不到處 昌霖并記
: K/ F4 K" c  j+ N: R4 d/ H* w1 H8 I9 V& r* A' e8 v- i
(上面释文经板桥先生校正)
) B% n1 V/ `, m8 g) ?
# ]& Y* v$ }& V1 k% c& ?; s7 U$ o現在說到板橋的這幅金文。所謂金文,就是從商朝晚期到戰國期間金屬器具上的文字,其中以青銅器最為常見。在那個時代,沒有紙張,國家頒布法律或者諸侯國有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就要用這樣的方法做一個記錄。財力雄厚的就鑄鼎,財力較小的就用小的器皿了。這些文字也不是直接刻上去的,而是首先用泥做一個模型,把字刻在泥模型上,然后用這個泥模型為標準做出一個澆鑄用的模具,這樣上面的文字就翻轉到模具上了。用這個模具澆鑄的金屬器具,就帶著那些文字了。那個時代,確實不是誰都有財力鑄鼎的,而且不僅僅是財力,也有制度的限制。不是有句成語叫“問鼎中原”么?什么意思呢?就是楚國打算稱霸中原,于是要鑄鼎立威,楚國就派人問周天子:陛下的大鼎有多重?結果呢,狼子野心被看出來了,天子這邊人才多,善辯之士告訴他:服天下不是靠鼎,而是靠德。楚國于是碰了一鼻子灰。當然我們今天知道,也不僅僅靠德,還要靠財力和實力。
% W2 k; R6 S* M7 C* W4 b5 _7 M8 w- O  Z
扯遠了,現在說回來。本來周朝取得天下後,制定了文字。這個制定者名字叫太史籀(音zhou4),因此這種文字叫籀文,或稱大篆,以便與後來的秦朝小篆相區別。但是當時各國之間來往不便,比較偏遠的諸侯時間久了,文字漸漸偏離朝廷的標準。雖然秦國地處偏僻,但是秦國卻基本繼承了周朝的文字標準。籀文筆畫比小篆要繁瑣,而且也不要求每個字大小相同,因此有一定的隨意性,同時也因此帶有早期文字特有的質樸古拙,流露出一種天然率真不事雕琢的美感。/ a: W$ R+ i# P$ c! n$ l; U4 ]
3 j) v4 a7 a3 K1 Z% D
我從網上找到一個陳逆簋(音gui1)拓片照片,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看出大致面貌。簋是一種盛裝糧食的器具,下面有一個“利簋”照片,可做參考。我們可以推斷,這個尺寸的器具上面的字不會很大。顯然,板橋把字寫得很大,能保持原有的風格已經不容易了。我認為板橋寫的還好,只是事先沒有計劃周到,寫的過大,以至于最后幾個字沒有地方,不得不寫成和落款一樣大小的板橋體。另外就是和其它字體一樣,金文也要有行與行之間的協調配合。板橋寫這篇作品沒有按照原作的每行字數去寫,行距顯然小于原作的,風格上與原作的疏瘦不同,因此在落款他也說“似有不到處”,顯然他自己也沒有滿意。我想這是他的習作,本也不打算作為正式作品的。這幅作品是他的另一個令我想到篆刻的作品。還是那句話,板橋的篆刻也有可觀,我會另外撰文評論。) d& U4 M! {# Z* g
发表于 2009-11-4 08: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狸猫大侠太厉害了!
发表于 2009-11-4 23: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汗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