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0|回复: 0

金剛經說什么(8)-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07: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 ]9 l5 R+ ^  Y$ N9 w2 @. ]2 d: [8 W" B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t2 @, V4 G* J9 B; Y, P4 G+ F, w9 l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2 I6 l( H( L/ J$ k  j: u
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 }! ?) x/ A' Y1 t' H
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7 m7 E6 T* r0 J2 V, C* M0 G3 g
) \; e8 e9 e+ _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6 Q1 ~  z$ @; Z% Y1 U9 ]/ I0 j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4 I; g3 e) H# c1 q6 a$ t; G' a/ I) Y
  這是佛自動提出來問須菩提的問題,你的意思怎麼樣﹖假使有一個人,拿他充滿三
8 w+ @' n- _. n" [1 ~8 k0 }+ T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財富,金、銀、車渠、瑪瑙等等,通通布施出來,分散給人家,/ ]8 p: W, O+ h) W5 E5 {: v
你說這個人的福德多不多﹖須菩提說:「甚多,世尊。」這個福報太大了。+ e9 i1 }4 ]+ ~- |9 Y3 ]
  我們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塊錢,就想得好的福報,買了幾根香蕉,去燒幾根香拜拜,3 ]1 T+ N( x& R4 O# r
還想求到甚麼東西,現在這個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比那些甚麼香蕉呀,豬頭/ w; [, q+ e9 {
啊,多太多了,當然得的福報很多。佛就說:「何以故」,甚麼理由﹖「是福德,即非- |' s8 B9 f5 O! Y: g7 c
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他說:你要曉得啊!我們講人要有福報,福報的本身無
( e. _4 `9 \/ ], f5 k自性,也可以講它無定性。
! @1 ^$ k& {$ U5 }+ w) Q% A  譬如說,今天忽然冷了,一個人只穿一件汗衫出門,剛好碰到你,你怕他受涼,就
& Q$ E" J! P) y3 h" k把毛衣、外套脫了給他穿上。這個人真有福氣,碰到了你。如果今天是大熱天,你再給; T6 t- @% o7 R1 l/ C; Y6 M
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謂福報,在某個時候是福報,在另一個- l1 _: z7 ?. a) t9 R+ G
時候是痛苦,因為這個福報的本身是無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報,只有一個時期,6 M4 y6 J; n2 u' E, b. _9 x& k
福氣享受過了那段時期,也是空,因為本身無自性。
. W: U0 F3 @2 a3 ?0 D  所謂無自性,就是說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遠存在的。佛說的這個德,「是福德,9 [$ j6 Q! O1 ]5 t" Q5 G+ f! I1 _
即非福德性。」換句話說,佛有一句秘密的話沒有講出來,那就是,真正的福報是悟道,1 G& K  y8 L5 \* \
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脫了現實世界而得的大成就,這個成就不是世間一切福報能夠辦
- h) C1 t) m5 ^! m得到的。所以如來說福德多,就是佛告訴你的,這樣布施的結果,福德非常的多。實際
$ g# Z. ~; }2 b0 Z+ f' \6 k. l上,佛說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個鼓勵。! E6 A$ W1 A: X/ B' e# s
7 N; b3 J2 B/ n2 h, O1 @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7 G; m( `9 F% A$ S  ^- ~
; ^. `( \) y: \. D
  佛強調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講到,一個人拿一佛世界的七2 R2 T5 I( U/ z1 {
寶布施,這個人福報是很大。但是,假使有一個人,對金剛經有些了解或者四句偈了解" ]6 k: i- y# E  O) q+ l
了,再勸導人家,解脫了人家的煩惱,這個人的福報,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的福報,
% V7 ~/ J6 z1 e* ], f5 R還要來得大。& L5 c6 I# _& R3 G2 }! K

# j+ a1 C' y, ~1 z- [    一切佛與金剛經
- @  |- _- H) d2 F" ~2 Z
5 u- w' Y: v) I+ A. s【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5 a1 @! h4 b2 R8 d
) V! P5 Y, A6 a) r  D7 C  甚麼理由呢﹖他說我告訴你,一切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成就的人,及要4 e* t* L) g; m  L
想智慧成就大徹大悟的諸佛,及一切佛,都是從這個經裡出來的。像這一世的釋迦牟尼
5 q  i; t2 t* u; c7 L, A& o佛一樣,就是在這個劫數裡頭﹔這一劫叫做賢劫,這個賢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釋迦牟尼
5 ]/ A( \5 |( \) b, {佛是第四位。將來第五位彌勒佛,當然還早羅!以後一直下去,有一千個佛要來。這一0 r( s( M3 J) g9 R6 J2 C
個佛劫裡頭,是聖賢最多的劫數。當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時期的觀念來看,這是一
- w& U3 k6 Z; p; P; Y' m個宇宙觀,這個劫數的時間非常長,接近無量數的時間。. m- C! F) m! |
  佛說一切成佛的,得大徹大悟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悟道的,這個悟,是阿耨多羅
/ \8 F, C0 n' N# {$ s) I三藐三菩提,是最後的大徹大悟,都是從金剛經這個裡面出來的﹔從般若,自己真正智
% Z/ K; U' C+ G  P: W慧裡頭透出來的。金剛經所講的,是智慧透出來以後的一個報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
2 T/ f+ G' I, f% A* d2 s% {+ {是從自我的智慧裡透露出來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剛經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
7 F) ~- I! S7 l8 l7 b0 I# R/ \' s9 n從金剛經裡來。3 R/ W% e7 O* t* A8 n
1 L9 d3 @4 k* z7 G* e3 u" ~
    佛法非佛法1 p2 B  l  A/ ^/ f0 I1 X; b

3 v/ |3 c% k: L) C, G) m: V1 [/ E【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V/ b1 w/ o0 t! |' g

; q  p( ^' p  g  你看金剛經的翻譯,真不曉得佛說些甚麼!他上面講的那麼好,多大的福報,大得
3 Q0 L' h2 V0 l! Q# l0 I) I# o不得了,但是福報還不如佛法了不起。最後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謂佛法者,即非佛6 |& e. f; Q* K. o# b
法」。
+ L1 a1 R/ H6 l4 f# K  甚麼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沒有一個東西。這裡說的沒有一個東西不是斷見,沒有
/ l# J" u* v8 f就是沒有。換句話說,成了佛的人告訴你,他是現在的佛,你儘管打他,這個是妖怪,$ b( C$ t; n. I1 l2 a* n
不是佛。佛是無法可得,住在無相中。因為,真是大成就的人,絕對的謙和,謙和到非5 _6 }. ~4 i3 @2 Y. X# x
常平實,甚麼都沒有。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
9 K$ d1 H- ]$ r4 O  F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
; ]$ j$ n. z& O5 d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c% u2 |6 H* @; \9 [1 Z
  這就是金剛經的特點,所謂大般若經,智慧高到極點,一點痕跡不留,講過以後,
2 P# q/ T7 p! i+ P4 E馬上推翻。等於一個教育家,教育了許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覺得自己的確是今天的大) s$ q5 G. Q( V, f# j, i" A
老師,他已經完了,他已經是師老了。所以一個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沒有這個/ _4 v( V8 ^4 m# v7 ~
觀念的,他認為度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做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過9 X0 X7 J+ a/ `& U9 z2 s; w
去了,心中不留。. y+ T9 [8 C& n  Y" P
  金剛經這種句法,後世許多儒家不了解,像清朝的大儒顧亭林,在日知錄上就講,
4 t( W, `- i, N% _  L- F6 M叫一般學生不要看佛經,佛經沒有甚麼看的,這個東西就是一桶水,一個是滿的,一個0 X" M. }* u( q' l7 O! g
是空桶,一下倒過來,一下倒過去,倒來倒去就是這麼一桶水。他認為所謂佛法者,即
. M& H% I/ ~2 k+ m) U4 Y1 u非佛法,倒來倒去,等於沒有說嘛!- _: m4 A; O$ Q9 Z0 W
  這個第八品的要點,說明佛法的重要,真正的大福德是智慧的成就,依法出生是依
. y7 e4 H# m! }4 o到佛法而生出一切賢聖悟道的道理。說到了這裡,又引出後面一章的大問題﹔現在我們
+ Q# v" v, X% Y1 l% q/ H先給它來個結論:1 h: E1 J8 x1 r% H
$ {: Z3 i& ~( T9 r' N
    第八品偈頌
7 S1 z) R) p; a+ E+ o# [" u8 k! z0 `9 i, p% d- Q4 ]! [9 O
    錦繡乾坤似奕棋  人天福德枉成癡
+ D# m6 l+ t9 `- |4 J    原來佛法無多子  脫縛離黏說向誰
1 A7 Z/ p; b* D. Z! c, V+ l; \1 [' j. A! T
  「錦鏽乾坤似奕棋」,人世間最有福氣的是當皇帝,我想每一個人都想過一下這個
7 j; N- z" h# ?癮。古代的皇帝多有福氣,但是我們讀了歷史以後,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當皇帝。康
0 a. e: i6 o" d$ w- ?熙皇帝自己就說過這個話,自己感覺到痛苦極了。從歷史看來,中國有多少個皇帝,叫( C( ]( ~6 ~$ r- x: b. r. X
年輕人背一背,連二十個也說不出來!叫甚麼名字都不知道,只曉得叫皇帝而已。這個* w. D3 Z* e! ]( R  o
錦繡乾坤江山,從歷史上看來,像下棋一樣,一下輸了,一下贏了,通通過去了。「人
5 M. b( B, R+ ?. Q, Q6 W& p* C天福德枉成癡」,梁武帝問達摩祖師,他修廟、齋僧那麼多,將來福報怎麼樣﹖達摩祖4 h- u" e0 e; ?5 e- B% D* ~
師就笑他:「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他罵這個梁武帝,你這點算甚麼了不起,人
/ H( L/ L* T- ~: l3 D- l9 O% p天小果,你死後不過升天而已,天人享福完了,照樣會墮落。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 ~, t4 F* R& R: a7 Q
是有限度的福報,不是無漏之果,無漏是永遠沒有缺點。所以說,人做了好事,他生來
- ?! y( P0 G  m9 t$ t9 ~$ x' i* f世做帝王將相,升官發財,功名富貴,世間的福報很好,但是智慧喪失了。3 \' v+ S& C* `
  禪宗有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師,叫溈山禪師,是禪宗五家宗派裡的一位開山祖師,) G1 }4 H9 ?# S
溈山仰山是佛教溈仰宗。溈山禪師三世為皇帝,幾乎喪失了神通,失掉了智慧,迷糊了,! o4 W0 [$ d+ G/ d* l' Q
所以他不幹了﹔這個神通不是說千裡眼,或者會飛之類,而是智慧。智慧是大神通,他; u, S% E- j. @+ Y9 `7 v
幾乎喪失了這個悟道的智慧,如果學佛為了求福報而學,求來生怎麼樣而學,不錯,是8 z4 H+ b% i( W3 b# N5 }
有這個事,但不是徹底的,所以說人天福德枉成癡。: x1 C! R9 ]0 Z* W
  「原來佛法無多子」,這是禪宗的話,臨濟禪師悟道以後說:原來佛法是這個樣子,8 t, I1 d) i7 v* d& A. y
無多子。實際上這三個字,是當時的土話﹔用現在話來講,無多子就是這麼一點點東西,' }) }$ ?: b6 b( }4 E' ^/ e
沒有甚麼多的。1 w) S  r  J; E% o
  「脫縛離黏說向誰」,佛法的目的是甚麼呢﹖我們被人世間一切的煩惱感情捆縛著,
* q$ q" l2 Z7 s$ b+ e$ h" G要解脫三界的情慾、煩惱、妄想,脫開了一切的黏縛,回到自己本來的面目,這就是佛6 n% F) O3 h, L( N
法的究竟。所以佛法講了半天,三藏十二部,都是為了這個,要把那些黏著的、捆著的,
# o$ ~3 [' C. {4 z$ S/ P- d都徹底解脫了,這就是佛法的精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