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4|回复: 6

金刚经说什么(前言)-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04: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剛經說甚麼/ k# g& p% U5 a. r3 f; P5 Z  k: ?* I

" a0 C2 b  M0 j
南懷瑾  講
' c# G. R, B  G% Q- s. k3 S; V0 b/ F- p" W$ c0 J2 g
    6 M' B8 E$ g, E: @, S' H- g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1 G, k! E! W0 c* s6 G

- p% ]. G1 A8 t! S# W  今天要講的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 D0 Y/ [6 P& E" N3 F1 k
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h/ \) C$ W; i. z8 f  J5 V金剛經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1 p1 k4 ?4 E+ I4 R8 @2 |
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局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
5 e) l  U& C& J8 ~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0 u- M2 ]: A* `2 I- M( J
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
* L4 Q+ o% q. q4 R不同而已。3 ], v* m( l/ ~" X- G$ i2 [- j2 r) q
  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一部大經──華嚴經
# b. {9 e! m7 u, K' I4 ^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 C# `$ Z) y' u4 y: F2 l* ?" a
在座的諸位先生女士們,大概也各有不同宗教的信仰,我們今日研究金剛經,先把自己
# ?% R4 I9 E% y  ], w# |& I$ `! I7 W觀念意識裡宗教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後再來研究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這樣才會: @+ |+ C" V, i4 ]( i
得益。
9 j' O% x4 O: Z+ W+ ?: S; B  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
! b. h9 ?- ~7 j! ]' S3 u- E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甚麼叫般若呢﹖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 S& k5 _1 |7 `4 A7 W
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寧可譯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現在
2 T: w% l' B) b5 y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譯氣字(氣功的氣,修道的氣)就不能翻,因為不能譯成瓦斯,' W* @: V5 ~% V  z
也不能譯成空氣,或其他的氣。由於外文每一個氣都有一個專有的字,而中國字欲不同,
1 ]- R! X" n# ^# I$ q+ w) J氣字上面多加一個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氣、煤氣、電氣,就是人發脾氣,都是氣字上面
: O& r$ S4 a$ L加字不同而有異,所以單獨一個氣字只好翻音,然後再加注解。當時般若不譯成大智慧,! ~( `3 n, T4 a) k  j' I
也是這個原因。0 }# m; ^* i( y& h
  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
8 {1 M1 g5 M3 ~- L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也4 H/ M- x/ p: U" S. a
是一個名稱,拿現在觀念來講,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
& H- _  F5 P1 u* j的本源、本性。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 X# U' g' J2 \% j; ?# O5 _* c4 @; t
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1 S0 Q5 I4 A  s, V  u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五種,就是所謂的五般若,第一種是實相般若,第二種是境界般
4 j! A" L( ^3 x% }, v1 m若,第三種是文字般若,第四種是方便般若,第五種是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
+ E- v1 N' u4 ^' x般若。
+ P2 Q; q1 G" y6 \) B' N' ]" x$ g  u. d
    實相般若& L- W; Z' N3 n( Y
; t4 L9 k( Q4 j2 I4 u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0 B) P/ @. K2 b4 u* W/ K
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
, N3 p+ p- \" l% |& d) K部分。我們聰明只是意識部分,局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 K) }& X' k% n; o/ U" X
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
7 I) W% Q& W$ w, G' ]6 r5 J8 g的。大家要注意!他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 F' s  Y- p2 E: Z" b( L8 V* Q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7 n8 O6 S- D7 S( L- m! c# m4 c
想道是甚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 f0 w9 F! M7 |/ u
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5 W! C0 S7 f. i- ~6 s- {; S  T2 `
  到了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表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
9 ?4 o4 M$ }& r* D6 u. z- x帶了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侯佛法裡頭,佛字就代表了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
, x& S+ r' J9 E+ G9 m  y佛,腦子裡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了。所以,唐宋以後,) ?: G1 o9 E. i
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
/ I. H: ~1 Q4 G  b, k, s7 ?# D辭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 y( v" y: ^8 p* ~8 z
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了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辭,反正這些都是代號,
5 x3 M( S4 C# @) P) ^代表實相般若道體。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才認識了自己生命0 h$ h. }; z! }4 n0 @
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 S; f6 {, w& `
1 H+ L2 J, l  R0 [) h    境界般若; V, C" u# c# L6 N

# k2 Z8 d6 Y3 Z& M. C- O  這些年來,有許多外國同學研究如何翻譯境界兩個字,我說假使翻成外文的話,勉0 U/ f0 ?/ l* [7 a
勉強強可翻譯成現象,但是那仍屬於自然界的觀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難
# O) g5 r: s  @2 m& m% P翻譯。譬如修道見道的境界,藥山禪師就講:「雲在青天水在瓶」,這是很自然的,天
" c* K& |% Z9 i: G8 J, ~上的雲在飄,水在瓶子裡,擺在桌上,一個那麼高遠,一個那麼淺近,這就是個境界。
% l5 r' K% a0 o) n+ ^又譬如唐人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 N( y( \8 ^1 T% x& c  我們常在講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時,就會引用到這兩句話。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 P: ]+ B* E. _* w$ f. ?; e2 D* Y; |
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裡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的- z6 W; z, o: s- u1 o
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裡無雲萬裡天。
/ ~0 [, O" Z* \& l8 b0 |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禪師們因這些境界而悟道。3 q! ]4 h# L, [2 f; L1 v
  有一個和尚住茅蓬的時侯,就寫了一副很好的對子:「萬裡青天開笑口,三間白屋. h6 V& e6 `- o, d# V- K
豎拳頭」。
$ o& n% b4 R$ B& r  像彌勒菩薩一樣,哈哈大笑,就是我們喜歡塑的一個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8 H3 n6 U4 {6 N
道,甚麼都空掉,甚麼都喜歡。三間白屋就是三間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裡海闊天- d( ~+ U4 |. Z* F
空。像這一類的文字,就描寫一種境界,但也並不足以代表悟道那個境界。我們的人生
+ a4 E% T2 T* W7 Y. Y隨時有境界,痛苦的時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還沒有來的時侯,腦海中又隨時出現痛苦8 L6 T5 @5 I: n6 H2 ^8 v
的威脅,這是苦惱的境界。高興的時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紀大的人,不大喜歡想* M. t# j* ~; E
未來,因為前面的路程太遠了,沒有力氣走了,專門回頭想少年時代的事。有時侯自己
, U- K' S/ L  Z( p/ u5 \4 l1 b坐在那裡想起來,還搖個頭笑一下,回味那個境界。這些都屬於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 Y% o2 x+ J: C4 h
會,不可以言傳。, [3 z& @4 w4 r$ N' V+ H+ k% L
  此外,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
* m( A# C6 r/ e: S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6 I& d& F# m$ }& x
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裡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
, n4 c9 R8 S* ^9 S9 E. o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5 e( @6 u8 c1 f! Z0 G+ A* K, J6 O- O
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
# R( I! l5 U6 c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7 N- g: n1 A3 C1 g# \  至於我們沒有修道的人,有甚麼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眾生所有的苦惱境界。
  i- U" i; q4 F  B9 z3 N( ?7 M# Q如古人詩中所講的:「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W: X0 W- K7 `7 e; ]% D
  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煩惱,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頭髮白了,* D9 a  t! f" L( M7 X
這就是人生苦惱境界。所以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 c1 u% |+ ~) z6 {9 T
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裡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8 ?7 h% f# z+ E2 q  r9 x
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 ~+ ?, m* B5 Q. L4 K
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
) }6 [7 P7 l2 i# U/ s# E; u& A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 K9 l% u7 l% _4 K: q0 V5 n0 l* z' @; u6 g" F
    文字般若' |$ I$ `) B1 Z$ f" d3 v' y
5 W  M7 D- n  M1 A; J. ?2 V" m
  我們曉得,文字本身就具備了智慧,文字也就是言語﹔因為把我們言語記錄下來,
( @6 V+ h" e& c就變成了文字。中國人的言語思想符號就叫做中文,英語系統人的言語思想符號就是英/ Y4 e: r" G8 z4 E" D" i0 J9 I
文,其它法文、德文、俄文,都是代表他們的思想、言語的記號。文字有它的境界,我2 }# r& Q. \# M% |
們大家都讀過書,都認得字,可是很少有人變成真正的文學家﹔因為優美的句子出不來,9 _! L" Q2 {+ c* M
沒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語成章,話一講出來就是文章,每一句話都很優美,很漂亮,& N/ K$ w. Z) ]* {" n6 a# U
因為他有文學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 y6 P: l. _5 g+ P# c! Q/ R6 D8 N& e  金剛經在中國,為甚麼那麼吃得開呢﹖是鳩摩羅什的文字般若所造成。他翻譯了很
0 d3 G, F3 A7 B' l多經典,其中金剛經以及法華經,影響中國文化極大。尤其它文字的格調,形成了中國  Q- h8 l7 {! @
文學史上一種特殊優美、感人的佛教文學。此外還有維摩經的文字,也都很特別,是另
' r3 A- i! n' W( P創一格的文字意境。後來玄奘法師等人的翻譯,在文學境界上,始終沒有辦法超過鳩摩
! v' l* j2 T5 e羅什,這就是文字般若不同的原故。
" [5 i0 U4 t% C6 d/ [! \, G* `  所以同樣的讀書學文字,並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文學家。同樣的修道,有些只能夠4 s$ U: R% a' a- ]1 k5 z: y
成為修行人,而不能夠成佛,這與文字般若是絕對相關的。清朝有位歷史學家趙翼,也
7 v6 g8 p$ y) z% H" I/ R是大詩人,大文豪,他晚年寫了三首有名的詩,其中有一首說:: _/ `, V, \/ i& o
$ B0 D. n" h7 X' ?7 i) x8 v& r7 S
    少時學語苦難圓  只道功夫半未全" E) h% P1 a' j, v" j# b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 x* o, {2 k1 F8 M- h# O# V6 w8 a8 C2 X6 i" {
  他說,年輕的時侯學講話,講不圓滿,自己以為學問功夫還沒有到家。到年紀老了+ S" }0 z2 `; O! x* H2 o$ i) e/ Q
才知道,學死了也沒有用,因為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過這是指普通人而言,' h! ~8 `/ O3 d) a7 M
據我所知所見,有幾位大和尚,並沒有讀過書,也沒有上過一天學,一個字也不認識,
  k6 v, l( ?, F/ |5 c* S6 Z悟道以後,詩好、文好、樣樣都好,那真是不可想像。5 G0 O% U3 M/ [) {- o. n. ^
  八十年前我的老師見過一個和尚,本來是一個剃頭師傅,挑個擔子在鄉下到處走,8 Z/ M: u" A1 L! l
在滿清的時侯,剃頭的孩子不準參加考試,限制極嚴。可是這位剃頭的大禪師悟了道,7 R- S$ G3 k4 B+ w
甚麼都懂,無所不知。他也有一個廟子,是方丈圓寂時侯,護法給他的。有人叫他楊和
  r# r' {- F: w  u; k0 j尚,有人叫他楊剃頭。一般讀書人去考他:楊和尚我有句話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書1 V2 d4 t% k; v6 j! U7 ^. c
裡﹖他說:這在第幾頁那一本書嘛!我老師年輕的時侯很調皮,故意去問他紅樓夢上一
$ ?8 e- [( d1 S( S1 g% l  G5 \句話,他都能回答得不錯,那怪極了。有一個很有錢的人抽鴉片,想戒也戒不掉,後來
- x9 i; K9 @' Y3 I, y* B只有去求這個楊和尚,楊師父啊,你來幫我剃個頭。剃頭的時侯鴉片煙癮發了,鼻涕、/ M  W+ _9 n' _& g
眼淚直流,很痛苦,這位楊剃頭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說:「脫了!」就是解脫,頭也幫他: b5 X+ O7 F4 Q$ ?
剃好了。從此以後,這個人也再不抽鴉片了。; T: A, Z$ X6 D
  這些是講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後自然發生,不是憑我們的聰明來的。聰明是想出來
* v# L, W, g' s" H  D的,想出來的沒有用。悟了道的人,他的記憶力也特別高,不光是年輕的事想得起來,/ a. m$ {/ a; S; U- Y6 [
前一輩子讀的書都知道。這個話,你們諸位聽了,大概覺得很稀奇,的確有這麼一回事。
' R( H# P3 X' O. K9 |所以蘇東坡有一首詩說:「書到今生讀已遲」。要讀書要早讀,這一輩子的書是為來生) z/ ]2 ]6 [: z( p) S
讀的。悟道的時侯,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就是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了。學問
/ Y5 k& m1 O& Q" |3 C1 }, q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眼睛一瞄,
7 q  O7 J% g4 I* m- j這一頁就過去了,一目十行,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9 d* o8 _6 t' T) A
必須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這就是文字般若。
! o0 W' ]. _1 b9 h0 Q$ {. K& S; M& d: N' e
    方便般若
6 N" t- ?' h; z9 Q- z( }2 n$ r& N3 n: }1 ]) y. U, \
  佛經上經常講方便,假使我手裡沒有紙,請你給我一張方便方便,這可不是佛學的
/ l, X& {4 v. w3 ?  n. \" d# j方便。東漢的霍光大將軍,是大元帥,也是大宰相,東漢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
2 {+ W4 @  q) l* B( ~, [* ^是歷史批評他四個字:「不學無術」,說他讀書太少,處理國家大事,在知識見解上,% q2 n3 _$ d- N/ p1 ]( }# n# A
沒有恰當的方法,所以是「不學無術」。$ n7 M! ]; K& o4 s* @) R. s* R5 }
  術,不是手段,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別人,自然有他無師自通的方法﹔
+ |9 ^  T* }& K' [6 q- Y; z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藝術。譬如說看佛經,他能夠用特殊的一種方法,把難懂
: R6 p( t9 }8 R# f; P2 D, H的立刻就懂進去,最難表達的東西,他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別人一聽就懂了,這就屬
# c! v* P  b* l+ I: T於方便般若。: i1 F5 I9 _/ _& ?. ^1 I$ G, Q
  我們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隻手,每一隻手中有一隻眼睛,頭上有三
6 K+ v7 W2 h& p" J1 n9 U$ a隻眼睛。這位菩薩代表甚麼呢﹖一個人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睛,你說這個人辦法多不( c/ L7 F, T  F/ M4 O
多﹖當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備有千手千眼那麼多的方便方法才行。
. A: [2 U, e# E; {; X: W像一個會魔術的人,隨手抓一個東西,都可以變一個魔術,這就是方便般若。$ j, b/ N9 G7 m4 w5 `& F; x
" s  ?( d" j$ X+ a2 J
    眷屬般若
  j9 ^3 Y5 g" Y% h6 B( Y( j- D1 H& F' d5 Q  M2 `
  眷屬般若是跟著悟道的智慧而來的,佛學名辭叫行願,用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說,是
1 v8 S# ~- g3 ]4 t0 F& C6 U* [' A屬於行為方面的。也就是說,自然發起道德行為,一個人自然就成為至善的人。所謂眷
2 E3 R0 |5 g; @. G屬就是親戚、朋友、家人等親眷。
# ~6 n' g1 v. v9 O5 b4 v, @  般若的眷屬又是甚麼呢﹖我們都曉得佛學講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 h# M- x3 t( H$ X8 H
禪定、般若。一個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守戒,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禪定的修證功$ N% P+ M/ m  J5 O
夫,然後才能大徹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這五個相關的眷屬,也就是五5 S5 s! G. {/ X1 {% @# B+ C
個行願,稱為眷屬般若。關於這方面,我暫時不作詳細的報告,因為金剛經的本身內容,6 s# p" t. S8 a1 L' ^4 [
就提到了這五樣事。- D) x9 }# }% ^: S/ T
  現在我們已經曉得般若所包涵的內容這樣多,沒有適當的字可以翻譯,所以只能譯$ }; n" `' k  l
音了。般若的內容,包含了悟道之願,換句話說,這個修道的道願,本身就具備了這麼5 a% _0 j$ a9 C8 G" V" n8 l
多的內容。7 w2 }, ?7 I9 d8 ~

. h+ q' r, T; W5 K' f1 q% G; i    無堅不摧: Q5 |! q( U$ ^! Y+ `; Z

$ [" X; ~% f; k: ^. X  現在我們手裡的這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為甚麼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剛兩個字呢﹖金8 S7 V( w* V$ `; j8 h; w
剛,在金屬之中最堅固,就像金剛鑽一樣,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說,能建一切法,而且) ~1 Q4 H) f2 J! x& [
無堅不摧,所以叫金剛般若波羅密。金剛經有五六種不同的翻譯,我們慣用的是鳩摩羅
. p8 e! u; R' Z, A  ^什翻譯的這一種。有的翻譯,上面加「能斷」兩個字,意思是能斷世間一切苦痛、一切8 `' H& d* {- `" q7 [$ v& ^9 N
煩惱,而成聖成佛。所以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可能鳩摩羅什認為,這種能斷0 V' O% g* z- S3 p+ _% v0 S
的精神,已經包含在經文裡了,所以經名不需要特別再加上去。( O9 \6 Y5 x: k" C
  所謂「波羅密」,一般的翻譯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後加一個多字,成為般若波羅密
1 F( t$ k% s4 E/ A+ V7 j% x1 W「多」。這個「多」字是尾音,現在的音來念,就是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拿古代的梵音
3 ~0 n/ B3 y3 \- P念,就是摩訶般若波羅密「達」。「多」就是「達」的音。我們大家慣念的二百六十個' W( ~" u2 c3 w5 x" d
字的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常常有人把它稱為「多心經」,因為西遊記上,把這兩個
9 C8 Q% }& r, ~# w字與上面切斷了,變成多心經。: r% Y, Z. U0 w8 P1 g4 Y2 F
  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意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 H' I/ G5 c2 Y3 S9 i# \
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如果我們照舊式廟子裡6 |& _$ m0 B6 k( [7 J1 Q  ~
的講經方法,這個經的題目,一天講兩個鐘頭,連續講一個月也講不完。事實上,那一! }2 r) l- o5 K" r
種講經的方法非常好,解釋得非常詳盡,由文字教育開始,甚麼叫經﹖這個經字就可以& {5 C/ L) q& t! d
講一個禮拜。甚麼叫金剛﹖又可以講上一個禮拜,因此一個題目講完了,個把月過了,
/ r+ J/ F3 S9 n3 G- C5 Z金剛經的邊在那裡啊﹖那叫做無量無邊。現在我們不採用那個辦法,我個人的個性,也/ s  c& ~3 x$ b& Y+ `" {# T
是不大適合那種講法,所以我們採取簡單明了的解釋。
& e% d9 a# |/ t' N* H, Y/ H  L* ?. @# n8 U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5 R: p: M: b6 T( V2 ?) [$ C2 T
7 s$ j. O: D6 M) u
  現在說到翻譯的人,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他的父親是印度一位宰相,出家當和
9 g% p# X1 [+ l* W' H8 ^! D: a尚了,他的媽媽是一位公主,逼著這位宰相還俗,跟她結婚,後來生了這個兒子。以後$ j1 G7 v) |$ j
這位公主自己卻要出家,宰相丈夫不答應,我好好的出家當和尚,你逼著我還俗結婚,
0 p$ {7 |1 G1 h" W+ a6 a現在你卻要出家。所以這個故事真可以編寫成一部小說。8 c7 h# R. @( I( O$ Q
  鳩摩羅什十一、二歲的時侯,已經可以說悟道了,三十多歲就到了中國大陸。當時. X: ?8 V$ U' Y/ f
是南北朝時代,為了請這位學者來,消滅了三個國家,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是樁震* g  c. Y9 l# y& Q
撼的事件。研究當時的歷史很有意思,鳩摩羅什這樣一位大法師,這麼有學問的一個人,
2 `& U* x0 {- O# s5 s6 Q- N各國都在爭取他,甚麼經濟、政治,一概都擺在後頭不管,因為爭請鳩摩羅什,一國消' ^! _2 C# D- _7 C
滅了另一國,第三個國家又消滅了第二個國家,這個故事講起來話長,可以講上一兩個
, i" U. |8 P: z禮拜,現在簡單說明,向諸位報告到這裡為止。( O+ M! @* i3 D3 E* @
  金剛經前面的發願文等,我們都不加介紹了,由於在坐的女性道友很多,特別要向% ^8 C2 s' f4 ?% d' K; D  `% b
女性道友介紹一下開經偈。) k' @: K+ f) Z- r5 d; m

) [5 H) C6 E( k+ u3 L&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 Y% d# w) o) o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3 V7 B+ Y- f8 V9 l! t: ?. D# F; O6 o
  這是武則天這位女皇帝所作。武則天自己也是研究金剛經的,有人說,云何梵偈子, D1 C- X3 F/ \! E7 l# v* ?
也是她作的:- B5 c4 [$ H$ q  Q3 v. S' y

' X& b2 c; u  C4 B% b: Q+ O. C- T( B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 B) q8 i) A* \4 y- {+ ^    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8 y: r- h8 X: \. o0 E    云何以此經  究竟到彼岸; z7 g+ ~* K" q3 t# J1 H4 O. V8 U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5 z1 [1 q! _2 E! E+ M/ P) I
( q! c: Q; A1 q/ l
  關於這個偈子,在佛教文學方面,稱得上是一個大手筆。寫這種大文章不能夠寫得$ k* a8 K2 t# r% ?+ X1 R3 O
輕佻,也不能夠寫得幽默,要很嚴謹才行。$ Z% L+ o. X8 F5 c3 z( F$ Y3 G* p
  「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如何可以得到清淨、長壽,永生不死呢﹖大家都希* w7 C: L8 L4 R& z: T- a' M
望活得長,究竟怎麼樣才能真正活得長﹖長到甚麼程度呢﹖這裡是提問題,換句話說,/ @3 `# s& U4 s& {
這個經典本身就是告訴我們,怎麼樣得到生命永恆不滅的那個本來。9 K3 r, T1 |: B- ~; z
  「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大堅固力也是我們人類所希望得到的﹔但是我們要1 {; D* u6 R$ L8 ^* X
用甚麼辦法,那一種因緣,才可以得到堅固的力量﹖人世間的一切都不牢靠、不堅固。+ M) ~4 N  J# N( P+ b7 p
壽命也是不堅固的,頂多活到一百年兩百年就要走了。家庭、父母、子女、夫婦相聚都
5 C- K% |" N6 n: X4 O" \7 g不堅固,終歸要分散的。佛經上經常有一句話:聚會必有消散。聚攏的因緣完了,統統
0 G0 i1 z, \, C4 W; }. D要分散。發了財,鈔票來了,終歸有不發財的一天,錢也有消散的一天。權利拿到手,
, S) u3 @- J! f3 P總會有失掉的一天。房子建筑起來也總會有毀壞的一天。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東西是堅固+ ^  |, t2 n- K1 R
不破的﹖這個大堅固力,倒底有沒有﹖你們要去找。5 j6 z$ m9 x- Y- m% Y$ o# @
  「云何以此經,究竟到彼岸。」我們研究金剛經以後,如何了解其中的方法,如何
9 Z$ f+ _" r2 j8 m能夠脫離三界苦海,而到達常樂我淨的極樂世界﹔這些等等的問題,希望佛能打開最微* G2 C7 ?( U- |2 l
妙秘密的法門,統統告訴我們。3 {' m0 U3 L; Q+ R# a6 A5 Z
  現在我們看的金剛經,只分為三十二章,金剛經原始翻譯的時侯,根本沒有分章分7 i3 v) X6 S1 ~) h
品。原始的佛經是一篇連下來的文章,沒有段落,分章分段是後世所作。金剛經分成三9 }4 x# k5 M2 J
十二章,是梁武帝時代編輯而成的。這個編輯人是誰呢﹖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我們' K0 j% I/ y/ R/ L# |
研究中國文學,有一部非讀不可的書,就是「昭明文選」,這也是國文系必讀之書,就  b# V5 v, S" [" d' @2 I& T% r
是梁昭明太子所編輯的各種名文。2 F0 V1 ^3 g7 y; c0 S  R
  金剛經三十二品的分法,品目的分類,以及標題,都是昭明太子的傑作。標得的確  f2 c4 d( R8 G% h9 I1 ?$ U
很好,每一節裡的重點,都用標題說明。譬如第一章法會因由,就是說為甚麼有佛講金, c! `* E( h: v( w
剛經這件事。譬如今天我們講這本經,也有一個因由,因為蕭先生、崔先生他們這五、; m8 f9 }- P8 O  t' B: y5 a
六位發起的,我是受別不能不來講了,這也就是我們這一次的法會因由。# D0 d% M1 K! d0 L( _
  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6 }6 _+ C  S7 \: _8 `
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甚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
% W# A+ K- l: c1 Q0 @, K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因為在學校裡,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
8 a* j+ t) T, N: ~偷偷的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前怕狼,後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
! Y. A& E4 l' M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忽然覺得我沒有了,我到那裡去了﹖不知
6 g1 |; G" ^' C0 a. ]$ \4 V道啊!以後我就不念了,後來才明了其中的道理。此經對我的經驗,有這樣奇妙。在歷
% f# m7 q. F$ F史記載中,更有非常多的感應。抗戰八年,出門在外,跟家裡父母分離,生死不可知,
# K3 d7 d5 C1 d5 e" T那時我只有一個願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心經。這是我的
& f# S; z3 ~- Q6 R& L' w秘密,我心中自己的願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經驗上知道,感應力量非常大,非常
1 I# D# b3 K$ u0 l% V大,我只能向諸位報告到這裡。至於說,你們要做科學的研究,感應是個甚麼道理,我
5 U: i3 y3 b1 ?9 o3 ?可以跟你講科學的理由一大堆,但是今天是講佛學的課,不是講科學的課,暫時就不討論了。
发表于 2009-11-2 06: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妈妈呀!这一大长篇,还是繁体中文滴!
发表于 2009-11-8 13: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狸猫分享。本书我已看过。. ^  |/ h7 o% W# E& _
南师提过,金刚经中有几句偈语最为重要。
# s" f$ i% m  ?0 {0 o, n6 L' x+ J2 F有的人喜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I0 f- }# |/ K- C有的人记住了: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u. C" h' X! W
而对我而言,最大的TAKE AWAY,是“善护念”三个字。种种修为法,殊途同归,但就方法论来说,都离不开这“善护念”三字。而这三个字,在现在社会,尤难做到。
发表于 2009-11-8 1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现在中国第一大忽悠,大概就是南怀瑾了,呵呵!
发表于 2009-11-9 0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贴,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7: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4# 无墨
# G2 F! w' N. @* ~+ d7 I; s% `* r9 G+ V* S4 j  d2 |
他的忽悠那是有本钱的。他的国学功底很深厚,虽然讲学偶尔会有漏洞。他能把这些东西讲的深入浅出,这也是本事。至于佛学牵涉到印度文化的某些东西,比如轮回之类,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你也不必跟Po同学太较真。
发表于 2009-11-9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研究印度教,看了《瑜珈经》,看了《薄伽梵歌》,现在在看《五十奥义书》。私以为所有宗教里面,印度教最高深,也比佛教更容易实践。具体内容,打算另写篇文章来描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