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5|回复: 1

[柞里子] 关于《玄武门之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4 13: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v" A: i5 w% j
- c, O( L0 r) i1 C! W

2 d5 X' h8 y! j: q/ T  x  C    去年十月下旬在网上连载完毕的《玄武门之变》已经由沈阳出版社出版,由出版社拍板的书名是《农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
0 M5 {* Y! f. j# I1 u
' v1 F/ B& D0 _/ U
    柞里子建议改“农历”为“夏历”,或者干脆删去“农历”两字。理由如次:“农历”这说法其实欠妥。如果说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因其盛行于农业社会遂当称之为“农历”,如今在工业社会盛行的阳历怎么不称之为“工历”?使用“初几”,已经反映出历法的性质,增添“农历”两字,有些多馀。不过,柞里子的建议未被采用。柞里子对此没什么怨言,不是大作家,自然不能对出版社指手划脚。

- n  F3 p) Y* H. s" b- O
0 {) O5 G% D0 q# B1 t    如同以前发表的两种历史小说《孔子外传》与《最后的刺客》一样,依旧使用司马非马的笔名。副标题作:司马非马说古人之三。搞这么个副标题,也是出版社的意思。柞里子觉得有些累赘,不过,对于这一点,因有自知之明,干脆就没有表示不同意见。
. W( T/ k5 a/ J3 I( o8 m5 D! h0 Q9 o  P0 u& o# H
    总之,能出版成书,已经自我感觉良好了。柞里子为人之庸俗与不足道,于此可见一斑。嘿嘿,别笑。咱就这么猥琐。! r  u  j. q, s- o- H
% E, s  J7 ?! _
    与前两书的先出版后上网不同,《玄武门之变》是先在网上发表,后经出版社出版成书。采取这手法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鞭策的手段。一旦上网连载,总不好意思半途而废吧?需要鞭策,固然因为时间与精力不足,也因为自律能力不高,除去把时间与精力用于为混饭吃而必须做的事情之外,依然别有他好,比如聊天、摄影、看球、逛街、遛公园等等,不一而足。这大约也是猥琐者不能幸免的秉性,只得照单收下。
' x1 f9 W7 s1 E" ?
) |& p' D* F) X- W3 g
    众所周知,历史小说不是历史文献。二者的区别究竟何在?却不易言之。历史小说可以捏造情节,不错。历史文献难道就都是真实的么?显然并非如此,除去无意的遗漏、错录,也有有意的掩饰与粉饰。如果历史小说写得严谨,就大事与大局而言,未尝不可与历史文献等量齐观。6 |* N1 C, J1 p6 F% r( y  \5 K
; m* c4 ~0 X$ u) ]
    柞里子写历史小说的态度,至少自以为严谨。严谨的标准何在?曰:在于四。其一,重大的情节与人物,皆有所出。如果无从寻觅根据,也必然出自严密逻辑的推理。其二,绝不为迎合某种意识形态而有意篡改史册的记载。其三,对于历史文献,采取既不尽信、不轻信,也不轻易否定的态度。其四,既无意于趋势顺势、迎合潮流,也无意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 \* q% y1 F' F6 g

6 C: B6 _8 a, J! a    写《孔子外传》的态度如此,写《最后的刺客》的态度如此,写《玄武门之变》的态度亦复如此。8 b; U+ m0 b8 T3 D

6 u3 l6 D7 S, u    附上《玄武门之变》封面照,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F$ H7 `) E% t" q0 j: D; p: u1 ?
发表于 2009-10-4 13: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柞里子兄大作出版!一定好好拜读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